APP下载

面对做错事的年幼孩子,有效的处罚必须“相关且合理”

2023-07-25渝文

伴侣 2023年7期
关键词:大美打人后果

渝文

年幼的孩子还不擅长表达自己的委屈、挫败等负面感受,有时一不如意,甚至会动手伤人。这时父母除了惩罚,还可以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权利,让孩子知道做错事的后果,引导孩子正确抒发情绪。

小美刚满一岁,在一个姐妹吵架事件中,大美出乎意料地动手打了妹妹,而且还打了不只一次。

那天,我带两姐妹在玩“找找看”的游戏。大美一直找不到,开始有些不悦。刚好这个时候,小美的手不偏不倚地指到了大美找不到的物品上。那一瞬间,我兴奋极了,大喊着:“妹妹找到了!妹妹找到了!”

突然,大美打了一下妹妹的手臂。我看着大美,发现她有些不对劲。“怎么了?”我问她,但她没有回应。我不急着做出反应,想先观察。当时,我并没有观察到大美“挫败”的情绪渐渐演变成嫉妒与愤怒。不一会儿,她又一连打了妹妹的手臂三下。我马上出声制止道:“你可以生气,但是不可以打人。”我提醒大美要守家里的规矩。没想到我刚说完,她又打了妹妹三下。

对于手足相处,我们有一个原则——在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我们允许她们自由探索。但是,大美已经破坏原则,我们就会介入了。

    两个选择,让孩子有行为后果的认知

我们给孩子两个选择,一个好的选择,会有一个好的结果;一个不好的选择,会有一个不好的结果。让孩子去体验自己选择的后果。

“你想要继续打妹妹,那我就把书收起来,不能玩了。” 这个是不好的选择,产生不好的结果——因为打人,所以我们不能玩了。

“你不再打妹妹,那我们还可以继续一起玩。”这是好的选择,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因为你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我们能继续开心地玩。

这两个选择,必须与孩子的行为相关,能体现出尊重孩子,并且是合理的。像是打人就必须罚站,这是不相关的。你打人我就打你,这是不尊重人格的。你打人我就罚你一个星期不能看电视,这是不合理的。

我让大美选择后,她没有给我答案。我停顿了几秒,再次问她想要如何做,她仍持续无声的抗议。当大美不愿意选择时,就必须由我来选了。而且,必须要选不好的结果,让她去理解打人的后果。

因此,我将书本收起来。大美立刻开始尖叫、大哭。打完妹妹后,她又来打我。被她打,我当然会觉得不被尊重,也感到愤怒。通常,我都是离开现场。

“因为你打我,我有点生气了,我要离开去冷静了。”我拿着书,告诉大美我现在要去的地方,然后走进卧室。

大美看我去房间冷静了,但自己的情绪还在,找不到宣泄的地方。于是她走到妹妹旁边,一巴掌就打在妹妹的背上!看到这一幕,我很严肃地告诉大美:“你可以生气,但是不可以打人。”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心中也是有点情绪的。事到如今,这已经是一场很激烈的亲子冲突,若是不好好处理,很可能对大美产生情绪创伤。于是,我忍着对大美暴怒的冲动,决定再去卧室冷静一下。大美在门外放声大哭,我不想放任她一个人,因此赶快做了一下情绪急救,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约5分钟后,我走出房间,对大美说:“爸爸很爱你,我愿意陪你。但是我需要你跟我好好说话,因为我的耳朵很痛。”我用最温和且坚定的语气,尝试与大美沟通。

    正向教养,

    最重要的原则是“尊重”

正向教养让人容易接受的原因是,许多故事到这里就是一个欢乐的结局了,但现实是我跟大美讲完后,她继续尖叫。顿时,我愤怒的情绪又来了,于是我又回卧室继续冷静。

放任孩子哭,好像是一件很残忍的事。但正向教养的原则是:尊重孩子、尊重自己。我们允许孩子有情绪,但也要允许自己会生气。如果我们已经到了爆发的边缘,还继续待在孩子身旁,可能就会打骂孩子,这样既不尊重孩子,也不尊重自己。所以我们要先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再去协助孩子。

大美的哭声渐渐缓和,于是我再次尝试与她沟通:“好点了吗?爸爸愿意陪你,但是我需要你好好跟我说话。”

看大美没有激烈的反应,我接着说:“过来抱抱吧!”我抱完大美,也带着她一起深呼吸。孩子会有这一连串失控的行为,都跟情绪有关。我们常在这时候对孩子说教、讲道理,但这样无法帮助孩子疏解情绪,他们也听不进去。

“你有什么感觉吗?”

“我很难过,因为爸爸把书拿走。”

“嗯,我知道。还有吗?”

“我很生气,因为爸爸把书拿走。”

“会委屈吗?”

“嗯。”

“你感觉委屈,是因为爸爸说妹妹先找到了你没有找到的物品吗?是不是因为你很努力,但我们没有看到,所以觉得自己很委屈。”

“对……我真的很努力在找。”

大美的话,触动了我。回想小时候,我也一直是個很努力的孩子,却没有被父母看见。久而久之,我也开始不太会欣赏自己。也因为这样,我们越来越能觉察这些被忽略的细节。借由对话,大美的负面情绪得以消散,她也开始忏悔,主动去跟妹妹道歉、跟我道歉,并说自己不应该打妹妹。一场手足之争、亲子冲突,在我的引导下,圆满地结束了。

教养悄悄话:

情绪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孩子会出现打人、咬人、大哭、尖叫等行为,是因为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情绪。比如挫败、委屈这些较难理解的感受,因为孩子说不出口,也不知道该如何宣泄,就选择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当孩子出现上述行为,不是他们学坏了、变糟糕了,而是有卡住的情绪,需要我们辨识,并慢慢引导他们正确地表达情绪,这些不好的行为就会慢慢消失。

责编/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

猜你喜欢

大美打人后果
“耍帅”的后果
这些行为后果很严重
大美黄河之滨,绽放如意兰州
“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记百岁美术大师周令钊
孩子总打人怎么办
众荣的后果8则
打人的年纪
上朝迟到了 后果很严重
花开无声 战士无名
——大美伊木河
大美不言 大朴不雕——记青年书家郭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