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报行情开启业绩持续复苏+困境反转主题正成投资新主线

2023-07-25刘增禄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3年24期
关键词:业绩人工智能

刘增禄

编者按

在稳增长政策逐步发力、经济持续复苏的大背景下,二季度以来,有很多行业的景气度获得明显好转,除了发展趋势确定的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产业,酒店餐饮、旅游景区因防疫政策的放开而导致人流量大增,已披露的各项数据都已逐步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有的甚至已经超过。至于火电、新能源、家电等行业,虽然在去年和今年一季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业绩下滑,但进入二季度后,随着成本下降、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订单量明显增多,目前已相继出现困境反转格局。

多位接受《红周刊》采访的职业投资人纷纷表示,在7月中旬至8月底A股中报披露窗口期,市场资金的目光将重归基本面投资,届时有望形成“基本面+行业题材共振”的格局。

中报披露窗口期开启在即

上市企业“中考成绩单”将自7月13日开始陆续亮相,多数中报预约披露时间多集中在8月下旬。

6月底,沪深京三大交易所相继发布了上市A股2023年中报预约披露时间表,A股上市企业“中考成绩单”将自7月13日开始陆续亮相。

从时间表安排看,沪市主板公司康缘药业的预约披露时间最早,预计将于7月13日“拔得头筹”,成为沪深京三市“2023年中报第一家”;科创板的“首秀”定在7月25日,开场公司为东威科技。深市公司中,主板公司卫星化学预约于7月18日披露正式中报,而创业板首份中报则将于7月20日由聚灿光电、上能电气同时开启。北交所的首份中报花落万通液压,预披露时间定于7月21日。

与往年类似,今年上市公司中报预约披露时间仍多集中在8月下旬,且市值越大的公司,披露时间也相对更为滞后。以沪深300蓝筹标的为例,只有卫星化学、宁德时代、华能国际、万华化学、藏格矿业5家公司预计在7月份完成中报的披露工作。

附表预计中期业绩同比翻倍增长的公司

注: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公告,截止时间7月6日

财报披露时间一般由上市公司结合自身情况而定,很多“巨无霸”企业因业务量巨大,通常整理财务的耗时也相对更久,为给财务人员争取更宽裕的编制时间,这些公司多选择在法定披露时间临近收官时才披露财报。当然,也的是静待市场环境好转,进而降低利空消息对公司股价的冲击。

因各大交易所已不再强制要求企业提前对报告期内业绩进行预测,导致今年中期发布业绩预告公司数量大幅缩水,截至7月7日,仅有129家公司于正式中报发布前公布了业绩预告,而发布相对业绩预告数据更为翔实的业绩快报的只有中金辐照、中远海特、保利发展3家公司。

就上述132家公司的业绩预期看,其中有104家预计中报盈利的同时,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将实现增长,占全部提前发布业绩预告或业绩快报公司比重的78.79%。此外,有30家公司提前锁定了上半年净利润同比翻倍增长的预期,保利联合、悦心健康、长青集团、中远海能4家公司的增长预期相较2022年中期,净利润预增幅度均超过10倍。

龙赢富泽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童第轶向《红周刊》表示,虽然目前预喜比例较高,但样本量太小尚不足以解释全局,但也确实可能会存在一些超预期的行业及公司,如积压需求爆发的旅游、成本下降叠加天气炎热导致需求上升的家电、销量可观的新能源汽车等板块,中报业绩都存在超预期增长的可能。

数字发展呈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人工智能长期投资逻辑不改

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有望引领新一轮生产力革命,也有望成为未来十年最大的科技革命

结合二级市场表现来看,今年以来,国内外资本关注度最高的领域非人工智能莫属。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ChatGPT的发布好似一枚“重磅炸弹”,瞬间引爆资金对人工智能市场的想象。

统计年初至今A股各概念板块的股价走势,AI算力板块的表现最为出色,指数年初至今已累计斩获133.4%的阶段涨幅,其他概念指数ChatGPT、时空大数据、AIGC的表现也紧随其后,阶段涨幅分别高达95.42%、86.55%、81.64%。

虽然股价走势在二级市场争相“狂飙”,但观察各细分领域年内的业绩表现,可发现一季度时的人工智能不同领域的业绩成长性实则出现了较大分化,其中,AIGC板块的成长性最佳,报告期内,净利润整体同比实现了63.07%的增長;时空大数据的业绩成长性也相对较好,板块整体净利润完成了30.11%的增长。相较之下,AI算力的成长性相对滞缓,一季度板块整体净利润同比仅实现了3.9%的小幅增长,而ChatGPT概念股业绩则明显堪忧,行业整体净利润出现了91.04%的负增长。

进入二季度后,人工智能热点继续发酵,在市场的扩大和资金的持续投入下,部分公司的业绩进一步向好。譬如时空大数据概念股超图软件,其一季度实现归母股东的净利润1218.68万元,而中报业绩预期则是净利润盈利4250万元至5750万元,同比增长185.65%至215.87%,这意味着二季度至少盈利3000万元以上;君逸数码(正在申购的新股公司)一季度还亏损了429.9万元,而中报预告则显示公司预期盈利2950万元至3400万元,同比增长5.14%至21.18%。同样,ChatGPT概念股新致软件,一季度还仅盈利了769.88万元,而中期业绩预期则为盈利2700万元至3200万元,同比增长195.18%至249.84%。

整体来看,数字经济的各个细分子领域都呈现出国内、国外共振,政策、产业共振的状态。汇丰晋信基金经理闵良超向《红周刊》表示,今年上半年,计算机对应的“数字经济”主题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虽然近期市场走势出现了短期调整,也依然不会改变其中长期的投资逻辑,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数字已经被确认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这是重大的理论突破,由此势必会带来实践层面的持续创新。其次,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有望引领新一轮生产力革命。第三,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都需要持续投入,为信创产业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

“具体标的的选择上,后续偏周期、订单驱动的或叠加成长的TMT细分方向可能机会更大。这些方向可能与AI的关系不大,虽然年初以来也有一定涨幅,但相比AI相关的TMT方向较为落后。这些非AI领域的TMT机会,无论是收入端、成本端,还是估值端,从一到两年的维度看,行业内生周期性、成长性都具备较大的隐含回报率。”闵良超表示,其目前对于人工智能领域仍然高度关注。

深圳翼虎投资董事长余定恒在接受《红周刊》采访时也表示,人工智能是未来十年最大的科技革命,将成为推动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到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数万亿美元。人工智能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医疗健康、金融、制造业、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为企业提供更高效的解决方案,推动行业的创新与升级。

当然,余定恒也谨慎提醒,“AI整体技术迭代快,需求很旺,但供应仍需要慢慢跟上,业绩兑现需要时间,经过之前的疯狂炒作,整个AI板块的估值偏离度过高,当前也需要警惕估值陷阱。”

旅游景区、酒店餐饮景气度加速复苏龙头公司业绩持续好转

二季度以来,文化和旅游行业复苏势头更为强劲,已披露的各项数据都已逐步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虽然当前上市公司中报业绩预告披露尚只是冰山一角,但结合今年一季度的业绩表现来看,社会服务类公司成长性极佳,行业首季整体创造净利润6.93亿元,同比增速高达139.8%,是一季度惟一业绩实现翻倍增长的申万大类行业。

子行业中,又以酒店餐饮、旅游及景区板块的增长最为抢眼,一季度酒店餐饮板块实现净利润1.99亿元,同比增长139.56%;旅游及景区板块实现净利润2.06亿元,同比增长125.71%。

在政策的不断优化调整下,二季度以来,文化和旅游行业复苏势头更为强劲,已披露的各项数据都已逐步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有的甚至已经超过。譬如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综合测算,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端午節假期,多地出现高温天气,但人们出游的热情却并未受到影响,据携程旅行网数据,部分旅游业态的恢复进展已超过2019年水平,其中国内门票业务等订单量较2019年同期翻倍。去哪儿旅行网数据也显示,国内热门城市机票预订量超2019年同期两成,国内热门城市酒店预订量超2019年同期1.6倍。途家民宿数据显示,端午节假期民宿预订量比2019年增长三成,每晚平均支付价格达到497元。

此外,因高铁游、自驾游、周边游等已经成为小长假中最受欢迎的出游模式,据飞猪旅行网数据显示,今年端午节,高铁票预订量同比增长2倍,除各大省会城市之外,苏州、青岛、宁波、厦门、温州的高铁游热度位居前列。同时,国内租车服务成交额同比增长超3倍,周边游预订量同比增长超4.6倍。在出游热情的高涨因素下,酒店、餐饮的需求也日益旺盛。根据去哪儿数据,端午假期国内热门城市如北京,酒店的预订量超2019年同期1.6倍;同程旅行数据显示,端午假期酒店业务量已超过2019年同期2倍。

另外,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餐饮收入4070亿元,同比上升35.1%;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084亿元,同比上升31.4%。1月至5月,全国餐饮收入、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增速较去年同期上升31.1个、34.5个百分点,餐饮收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6%。今年以来,餐饮业加快恢复向好、持续激发活力,为恢复和扩大消费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季度餐饮旅游行业景气度的持续回暖,不出意外必然会体现上市公司业绩层面,以国脉文化为例,该公司继一季度盈利2442万元之后,预期中期业绩实现扭亏,预计上半年实现盈利4000万元至5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6161万元至7161万元。

随着时间进入暑期阶段,在扩大消费政策的推动下,旅游市场将持续复苏,餐饮市场也将不断回暖。中金公司表示,很看好旅游及酒店餐饮龙头7、8月暑期旺季的恢复情况。

火电、新能源、家电板块迎来困境反转

成本下降、竞争格局改变、订单大增,部分行业正迎来困境反转的格局。

在一些行业业绩持续复苏的同时,还有一些行业正迎来业绩的困境反转。如火电板块,虽然2022年度电力设备行业整体盈利高达1058.04亿元,相较2021年度同比增长80.25%。但子行业中,火电板块却亏损了1.28亿元,净利润同比下滑幅度高达273.7%。今年一季度,火电板块虽然整体仍未走出亏损困境,但值得肯定的是,对比2022年一季度,今年首季已实现亏损金额的缩减。个股方面,有部分公司个股在一季度出现业绩好转,譬如申能股份一季度盈利7.34亿元,同比增长263.92%,而去年全年盈利为10.82亿元;华能国际一季度盈利22.5亿元,而去年全年亏损了73.87亿元。

受动力煤供需格局转向宽松影响,二季度以来,市场煤价由3月底的920元/吨急跌至800元/吨左右,推动了长协煤价下行至6月份的709元/吨。银河证券公用事业行业分析师陶贻功表示,在全年市场煤均价下跌100元/吨的情景下,华能国际有望增加净利润55亿元,华电国际、大唐发电、粤电力也将增加净利润25亿元左右。火电板块业绩在煤价下行推动下,2023年二季度整体扭亏为盈确定性较高,且未来业绩也有望持续得到改善。

海通证券分析师吴杰表示,火电行业2023年一季度盈利筑底提升,政策支持下盈利好转是趋势所在。海外电力龙头市盈率普遍在20倍左右,国内火电板块未来投资机会明显。

除了火电板块,近期,新能源板块也重新开始不断活跃,主流观点认为,新能源行业也迎来困境反转格局,身为资本市场的长期投资方向,新能源板块依旧值得被长期看好。

闵良超表示,年初以来,新能源的基本面符合预期,很多细分行业的环节需求甚至比预期还要好。与2019年相比,当前新能源行业需求增速下降、滲透力提升、供给释放,但同时行业龙头竞争力和格局确定性也在提升。从投资角度,很多公司对应2025年的估值在10倍左右,未来两年的隐含回报率较高。当前是新能源投资价值非常凸显的时刻,往往投资价值凸显的阶段,也正是市场情绪最悲观的时候。

前海开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也向《红周刊》表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整体出现了较大的调整。但受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推动,6月份开始,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锂电池以及资源股已出现一定的反弹。不过当前与高点相比,新能源产业链很多个股的价格仍只有高点的五折甚至更低,所以从反弹的角度来看,目前还只是刚刚起步,下半年仍然具有比较大的估值修复的机会。

“新能源二季度以来股价和基本面基本处于背离阶段,一方面新能源车销量逐渐恢复、光伏装机量等持续超预期,但股价却并未反映短期基本面的强势,主要原因在于对行业长期增长趋势的不确定和市场风格偏好变化。三季度是新能源传统旺季,随着上游原材料价格降幅的逐步放缓,下游需求有望从观望情绪中逐步恢复,不管是新能源车的销量还是光伏的装机量都有望在二季度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增长,相信股价和基本面的背离也将随着市场对新能源长期增长的确定性的信心恢复而有所改善。”余定恒如是说。

此外,回顾家电板块今年上半年的数据,随着线下活动的开展,家电终端消费需求呈现了一定的改善趋势。国内市场来看,空调等刚需产品需求率先恢复,终端消费相对较好。海外市场来看,随着零售商库存回落,家电出口出现了一定的回暖趋势,3~5月家电出口金额(美元口径)均同比正增长。综合内外销来看,家电需求呈现环比向好趋势。在原材料价格回落叠加产品结构优化的背景下,家电企业盈利将呈现持续好转态势。

余定恒表示,今年1~5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和住宅开发投资额分别为45701亿元、34809亿元,同比降幅分别为7.2%和6.4%。开发投资数据在2月出现明显改善后,继续改善的动能不足,已连续三个月再次出现降幅扩大之势。从长期角度来看,对家电影响最大的是地产政策,现在房地产核心政策,就是“托而不举”、房住不炒,保价不保量,需求端受到抑制,要迎来相对趋势性的困境反转不太容易。但疫情政策调整后,伴随线下消费场景的恢复,家电终端消费有所改善,空调等安装属性强的刚需产品率先修复。海外需求方面,家电零售商库存回落,家电出口呈现一定回暖趋势。原材料价格回落,叠加产品结构优化、人民币汇率贬值,家电企业利润弹性有望继续释放。

闵良超表示,从产业政策层面来看,包括地产、汽车、消费这几大行业,稳增长的政策是可以期待的。而随着地产政策的出台和行业的修复,以家电为代表的竣工后链同样有望迎来较高的业绩弹性。

童第轶同样很看好家电板块向好趋势的延续,“家电的需求依然会稳步增长。一方面,天气原因会继续推动空调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一季度房地产行业有明显的复苏,一些装修中的房产目前已陆续迎来购置家电的环节。此外,国家政策层面也一直在将家电下乡、家电消费作为一个拉动经济的方向去支持。”

中报季基本面投资已回归主导

大部分机构资金都会优先考虑基本面,最好可以形成“基本面+行业题材共振”的机会。

结合历史数据统计可发现,每年进入7月份,因中报季的临近,基本面投资总会回归市场主导。在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的不断披露下,业绩是否超预期已逐渐成为影响多数公司股价的重要因子之一。2017年以来,Wind预增指数在2月、7月、10月期间跑赢上证指数的概率为100%。总体来看,每年7月业绩超预期因子给上市公司股价带来超额收益的概率极高。

事实上,业绩预增的利好已经在股市中发酵,近日有多家公司在中报预增公告发布后,股价迅速迎来涨停。比如兰生股份,公司7月6日发布公告称,随着会展业务全面恢复,公司主营业务等各项指标都好于上年同期,预计上年实现净利润1.9亿元,同比预增608.09%。受益于此,公司股价在公告当日强势涨停。

7月5日,芯片概念股飞龙股份公告称,因报告期内订单充足,原辅材料价格回落,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等利好催化,上半年预计实现净利润1.3亿元~1.5亿元,同比2022年同期预增440.43%~523.57%。此公告一经披露,股价在当天同样收出涨停。

7月4日,新能源车概念股莱克电气发布中报预告,预期业绩预增2.69%~25.51%,公告当时,股价强势站上涨停。类似的还有7月3日发布中报预增公告的中通客车、大金重工,公告当天,股价均相继涨停。

若将考察时间进一步拉长,多家较早发布中报预增公告的公司,至今已纷纷斩获不俗的累计涨幅。以立讯精密为例,4月28日,公司发布的中报业绩预告表示,上半年预计实现净利润41.62亿元~45.41亿元,同比预增9.48%~24.35%。而结合公司二级市场表现来看,公司于4月27日创出近期阶段低点后,随着预增公告的出台,股价成功开启震荡回暖趋势,至今已累计录得32.21%的阶段涨幅。与此同时,如天宜上佳、容大光感等公司,也相继于中报预增公告发布后,至今均收获了一波上行行情。

从投资角度考虑,闵良超表示,会重点从三方面入手:首先会关注业绩基本面与估值的匹配度,通过中报,一方面验证对于业绩修复的判断;另一方面也会挖掘一些性价比突出的板块和个股。对于部分企业,虽然业绩表现可能很好,但估值表现已经很充分,甚至过度反映了基本面,对于这类板块可能会有去伪存真的过程。至于一些业绩表现可能没有特别亮眼,但未来业绩修复仍可期待,且估值风险已经大幅释放的板块,会给予重点关注。

“大部分机构资金都会优先考虑基本面,最好可以形成基本面+行业题材共振的机会。”余定恒向《红周刊》表示,长期来看,没有基本面支撑的炒作,大概率怎么涨上去怎么跌回来。但在今年存量资金博弈的市场格局之下,结合A股主题炒作的土壤,没有行业题材驱动,亦很难获得资金青睐,除非做好长期潜伏的准备。

余定恒进一步表示,“我们很看好通信行业的业绩超预期增长空间,特别是光模块领域,受益于人工智能大热,算力需求激增,众多企业年内已多次追加订单。根据产业链信息,目前海外几大巨头给到800G光模块供应商的预期2024年已上升至1000万只,800G光模块的平均价格在4000~5000元人民币之间,由此增量空间约为400亿~500亿人民币。”(本文所涉个股仅做举例,不做买卖推荐。)

猜你喜欢

业绩人工智能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一图读懂业绩说明会
朗盛第二季度业绩平稳 保持正轨
主要业绩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三生业绩跨越的背后
2018年三季报业绩预告
2018年一季报业绩预告
数读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