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三亚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

2023-07-25胡妍

小康 2023年20期
关键词:榴莲三亚村民

胡妍

近年来,三亚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不断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在种业振兴、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高质量建设、农民收入高质量增长等方面下功夫,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

6月的三亚博后村,阳光明媚,街道宽敞明亮,民宿林立,游客如织。经过近些年的建设,这里已经发展成小康新村新标杆。

过去,博后村土地是盐碱地,全国人大代表,博后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苏少洪带领村民种植椰子和养猪,人均收入只有5000余元。

2013年4月9日,國家领导人考察博后村,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温暖寄语。国家领导人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博后村的村民都说,变化也是从2013年那个春天开始的——进村的道路拓宽了,电商服务站、超市、咖啡厅等,开到了村民家门口。

2017年6月,博后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后,村子变美了、村民笑容多了,村集体经济富足了。村庄环境改善,光网、电网、路网、气网、水网设施建设完善。村里的变化很大——污水横流和臭气熏天一去不返,泥土路变成水泥路;家家户户通了天然气等。

苏少洪介绍,近年来,博后村引进海南玫瑰谷公司,依托南繁科技,通过改良土壤等科研攻关,使过去撂荒的盐碱地变成海南玫瑰产业的大本营,促进玫瑰种植、玫瑰衍生品加工、玫瑰文化旅游业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玫瑰经济”产业链。种植玫瑰2000多亩,带动博后村和附近村庄的村民就业200余人。同时,博后村利用热带天堂森林公园、海底世界等景区“游客外溢”效应,建设精品特色民宿58家,客房总数1710余间,成为海南省最大民宿村之一。

博后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托起了村民的致富梦。“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嘱托、美丽乡村建设的广阔前景,给了村民谭中仙放手一搏的底气。2016年,民宿“海纳捷”顺利开张,生意的红火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第二年就赚回了本金。”

村民李玉梅以前一家人以种植水稻为生,一年辛苦下来仅够维持生活,每年收入才3000多元。自从到亚龙湾国际玫瑰谷工作后,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如今,她和丈夫都在玫瑰谷上班,两人每年收入有7万多元,近年家里还盖起了新房,日子越过越红火。

博后村的村民通过发展民宿产业、企业务工、土地出租、庭院经济等,收入大幅提升,2022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500元。

目前,博后村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博后村也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铺开了三亚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持续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三亚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柯用春表示,推进三亚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是要把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扛起来,让农民富起来、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

三亚市委、市政府坚持党建引领,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了乡村面貌质的改变。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投入美丽乡村,通过增魅力、提动力和激活力,相继打造了特色民宿博后村、激情冲浪后海村、梦里黎香中廖村、健康活力大茅村、最美西岛渔村等多个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网红打卡美丽乡村,拓宽了乡村休闲旅游业态,带动了当地村庄发展和农民增收,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种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

榴莲被称为水果之王,近年来,我国进口榴莲的数量几乎是直线上升的。但是中国本身没有大规模商业化生产榴莲。榴莲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完全依赖进口的水果。榴莲好吃树难栽。和其他水果一样,土壤和气候决定了榴莲的品质。

2019年,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果树研究所冯学杰、李向宏等专家开展《榴莲优质品种资源引进及海南区域性种植适应性评价》,针对我国榴莲资源匮乏和相关资源评价空白的现状,通过对泰国、马来西亚等榴莲资源丰富的国家进行考察,引进榴莲资源18份,并通过海南省农科院及与种植企业合作,培育本土优良品种。通过调研与观察记载,初步探明温度、光照和树体营养是榴莲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因子,为海南榴莲规模化种植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2019年起,海南投资超过8000万元,成功开辟了中国首个大型榴莲种植基地,终于真正种植出了能够用于市场销售的榴莲。经过4年的精心栽培,今年,海南三亚已经挂果的榴莲有1000多亩,从6月开始陆续上市,7月中旬将会迎来更多榴莲成熟。据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的负责人介绍,未来,三亚计划要种植5万亩榴莲。

李向宏团队开展的榴莲品质资源研究将国外优质品种创制后研发出适应海南本土种植的种子,这也是崖州湾科技城支持的种质资源技术与研发应用项目取得的积极成果,为海南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做出积极贡献。而近日《海南自由贸易港促进种业发展若干规定》的实施,将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种业振兴和促进海南农业对外开放,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种业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崖州湾科技城南繁产业推进岗代昆豪介绍,近年来,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加快建设以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为基础,以南繁科技城为种业科技和产业载体的种业创新高地,打造种子科技创新策源地、全球合作交流新平台和制度集成创新先行区,积极践行种业振兴战略实施。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重大科技平台项目建设,不断集聚壮大本地科研育种力量;逐步畅通国外种质资源引进通道,提高国外种质资源利用能力;加快推进禽畜、水产良种繁育和科研设施建设;强化政策支持,支持鼓励种业企业实体化运行;并积极引进国内外企业,打造全产业链,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此外,为了给科研机构提供专业的服务,崖州湾科技城大力培育种业CRO业态,聚焦生物育种技术,以委托合同的形式在种业实验室与田间开展专业、安全、高通量、数字化外包服务所形成的商业化种业全产业链技术服务。目前,科技城立足南繁“一体两翼”协同发展,已建成“一中心、两平台、三站点”(崖州湾现代农田综合服务中心、南繁土地共享平台、崖州科农平台和三亚、乐东、陵水三地南繁服务站),协同推进土地、农机、劳务等南繁服务资源线上线下联动和三市县异地共享。

特色农业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省份,海南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得天独厚。

在三亚市育才生态区,到那受村走上一圈令人大开眼界。苹果形状的青枣、芒果味的菠萝、紫色的释迦等新奇特优果树茁壮成长,给村民们带来增收新盼头。

“去年,那受村10亩村集体育苗示范基地育苗120万株全部售完,收入约90万元,纯利润约30万元,带动那受村就业30余人。”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技术员、那受村驻村第一书记肖春雷说,育苗示范基地既有效提高村集體经济收入,又实现联农带农传帮带技术,同时解决当地瓜菜种苗需求,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过去几年,那受村的村集体收入一年不过几千元。如何在确保绿水青山的情况下发展产业是那受村急需解决的难题。

“甘甜清脆,这苹果青枣试种成功了!”肖春雷介绍,去年六月,根据育才山区的气候,有针对性地引进同纬度“新奇特优”热带果树,苹果青枣、芒果菠萝、紫色释迦、彩虹西瓜等新品种正式“落户”那受村。

此外,三亚市农业农村局走访发现,那受村的气候非常适合发展育苗产业。于是,三亚市农业农村局充分发挥那受村的优势,并依托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三亚南繁院的技术优势,在那受村启动冬季瓜菜育苗项目,采用“村委会+科研单位+示范基地+农户”的模式,打造育才南繁产业品牌,发展壮大村集体产业,促农增收。

育苗示范基地不仅满足当地菜农产业发展需求,还能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那受村村民周恩花就是育苗产业受益者之一。“一天工作8小时,能挣100多元,还能学门手艺,家门口就业特别便利。”周恩花说。

为让更多农户掌握冬季瓜菜育苗技术,肖春雷带领专家团队为村民开展嫁接育苗理论和现场实操技术培训,培养当地村民成为新型农业技术人员。先后有30名村民在育苗示范基地就业。

那受村充分利用科研育种成果,引进“新奇特优”水果,种植冬季瓜菜,积极推动种植业向“小而精”的蔬菜、水果方向发展,让高附加值作物“落地开花”,做优做强村集体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除了那受村,育才生态区的榴莲基地、天涯区台楼村的燕窝果基地、崖州区抱古村的香水睡莲产业不断做强,构建起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体系。依托优越的自然优势,三亚不断引进经济效益高的品种,百香果、火龙果、金椰子、柚子等产业方兴未艾;三亚的冬季瓜菜、热带水果、南繁育种享誉全国,还有海洋渔业、园林花卉以及畜牧业等诸多业态,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三亚正积极探索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走出农业现代化的新路。

加快打造国际旅游胜地

清晨,阳光穿过薄雾,为天边染上了一层胭脂红。海面上,漂泊着几艘渔船,浪花轻轻地拍打着船舷。海浪涌到岸边,柔和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游客牵着小狗在软绵的沙滩上,径直走向新鲜渔获摊寻觅“抢鲜”……梅联村的一天缓缓拉开帷幕。

梅联村位于三亚市崖州区角头湾畔,这里海水清澈,沙质细腻,有着宜人的气候和得天独厚的沙滩资源。

梅联村容村貌提升后,迎来众多游客,昔日小渔村走出了一条“养海富海”的美丽乡村发展道路。如今的梅联村,硬化的水泥路面干净整洁,村道两旁、庭前屋后绿树成荫,海水碧蓝,海沙细软,乡村新风扑面而来。

近年来,三亚市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管理三年提升行动计划,通过“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的模式,重点打造抱前村、六盘村、梅联赶海渔趣村等美丽乡村示范村,开展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建设,使美好的村居环境成为靓丽的风景线。美丽乡村的建设撬动当地“美丽经济”迅速发展,梅联村这个昔日小渔村,在多元发展的文旅融合探索中,逐步走出了一条“养海富海”的乡村振兴之路。

当前,三亚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行动中,正全面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突重点、攻难点、显亮点,全面打造三亚文旅融合新示范,其创新成果已经形成示范。

2017年以来,博后村建设美丽乡村,利用亚龙湾的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民宿产业。博后村在民宿产业牵引下,农民专业合作社、文创基地、西安画院、健康养生、旅游餐饮、研学培训等合作经济组织先后入驻,延伸出文化、餐饮、娱乐等多元业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博后夜市容纳200多个摊位,人气、烟火气十足,带动300多名村民就业,每到傍晚,村民准时出摊,既有烧烤、甜品、水果等,更有黎族美食中的biang酒、山兰酒、长桌宴,让游客流连忘返。

依托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崖州古城、南山景区、大小洞天景区“二城二区”,南山村建设一批精品休闲农业项目,完善观光露营、农事体验等基础设施,打造同纬度热带果蔬展示区,着力推进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丰富“农业+旅游”业态类型,发展南繁研学、共享农庄、农田演艺等特色农业主题游,推动科普教育、休闲旅游有机衔接,构建“南繁+休闲体验”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打造“研学、康养、旅游”产业综合体。

大茅村和中廖村两者紧密相邻但各具特色,皆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位于三亚市吉阳区224国道海榆中线旁,依托自然山田资源和黎族文化特色,结合大茅远洋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廖村,以健康运动休闲体验和智慧有机农业科普为核心要素,突出“农业+科技+教育+康养+度假”的融合主题,打造成现代农业度假乡村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文明和谐新黎村。

作为滨海城市,三亚有六大海湾,分别是三亚湾、大东海、亚龙湾、海棠湾、崖州湾、红塘湾。三亚有着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特别是作为国际旅游岛、自贸港,在旅游资源、开放程度等方面的优势得天独厚。通过全面精细梳理国土空间乡村振兴规划,因地制宜、差异化布局乡村产业,如今已形成博后民宿村、白超队南繁村、梅联赶海渔趣村等村级乡村产业品牌。此外,通过平台化模式、组团化推荐等方式发展现代休闲农业,促进村庄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旅游业是三亚的支柱产业,对建设国际旅游胜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日前,三亚召开打造国际旅游胜地工作推进会,并制定了《三亚打造国际旅游胜地促进文旅消费行动若干措施》,围绕时尚消费、黄金珠宝、邮轮游艇、文物艺术、数字文化、体育康养等方面创新消费场景,构建“旅游+多产业”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三亚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做优博后村、西岛渔村、中廖村等文旅品牌,加快打造国际旅游胜地,以高品质文旅融合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编辑/张玉荣

猜你喜欢

榴莲三亚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榴莲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榴莲
臭榴莲,香榴莲
海南三亚之旅
『贵州小三亚』——罗甸
“一个榴莲三只鸡”
三亚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