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研究

2023-07-24党军林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3年5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传统文化新课改

党军林

摘  要:新课改下的中职语文教学,相对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拓展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途径,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彼此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文章主要对新课改下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意义和策略进行阐述,以期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中职语文;传统文化

语文是培养学生人文修养的学科,在世界各国文化不断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传统文化体系受国外良莠不齐的思想及理念的影响较大,促使中职生的意识形态发生变化。中职语文教师应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尽快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弥补传统语文教学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忽视的不足,切实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价值

(一)传承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且内容丰富,包括诸子百家的思想理念和传统节日及古诗词等,是我国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学校是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阵地,语文学科教学是推动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民族振兴等方面的意义重大。

(二)突出学科的人文性

语文教学不仅需注重理论灌输,还需注重学生所学知识的吸收内化与触类旁通,有效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突出学科教学的人文性,拓展学科教学人文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促使人文教育的质量得以持续改进。应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素材,展开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全方位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三)推动教学改革

要想构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和方式,尊重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丰富教学内容,拓展课堂教学的容量和学生的知识面及眼界,让学生从传统的学习观念和态度及方法中脱离出来,弥补传统文化教育的不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新课改下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策略

(一)课前预习

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在课前预习的环节,教师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作微课视频,引导学生登录网络教学平台展开自主预习,使其初步掌握教学内容,做好课上学习的准备工作,降低课上学习的难度和压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能力培养。在课前的预习环节,向学生发送文章背景资料的超链接,让学生根据教师推送的内容和学习的思维障碍,自主收集名言警句、神话传说、名人典故与古诗鉴赏等学习资料,使其立足教学内容接触到更多的优秀文化内容,逐步形成积累优秀文化知识的意识及习惯。课前自主预习和收集文章的背景资料,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间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近距离接触更多的优秀文化,充分发挥文化在精神熏陶和心灵洗礼及陶冶情操等方面的作用价值。

(二)丰富教学形式

引入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课上呈現传统文化教育素材的渠道和手段。在新课导入环节,可利用多媒体呈现电影视频和图片等形式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初步掌握本课教学的中心思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新课内容的兴趣。围绕教学内容呈现课件,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尤其是在文言文等文本的教学中,利用课件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抽象的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轻松理解人物间的关系,深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在总结环节,利用电子白板等教学方式,呈现文本内容相关的思维导图,将网络上的传统文化教学资料和教材内容有机整合,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思维,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让学生透过文本的表象看待实质的内容。如在《我的母亲》的教学中,把握孝与感恩的话题,展开传统美德的教育,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出传统孝道的内涵,实现其与时代精神的有效交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延伸孝道相关的素材,包括《朱子家训》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佳句,投桃报李、知恩图报之说,“孝人物”推荐评选表彰活动的相关视频,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孝道典故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孝意识,使之自主践行孝道的德育理论观念。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社会和谐以家庭和谐为保证,而孝道是确保家庭和谐的关键及有效途径。利用多媒体呈现当下以亲情疏远和伦理丧失及牺牲老人的幸福指数为成功代价的案例视频,让学生了解到孝是家庭成员间的黏合剂,也是父慈子孝、母慈家兴的关键因素。让学生讲解自己与母亲间发生的故事,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等,在班级内部营造浓厚的孝德文化及感恩文化氛围,可引导学生更好地孝老爱亲,自主践行感恩等核心价值观,积极传承孝道文化和弘扬孝德传统,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网络上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多样性,包括音视频等。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带动下,收集网络上传统文化相关资源的便利度逐步提高,提高了教师备课的质量。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是教师教学的有力手段,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工具,如在小组讨论中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可利用电子白板收集广泛的传统文化资料,验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发挥电子白板的互动性等功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学生在传统文化资源的收集与整理中,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更利于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表现欲,进一步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使其对传统文化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引入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古今对比下,对所学文本有更加独到的见解。传统文学中涉及丰富的情境,包括悲欢离合、人生苦短与怀才不遇等,通过对比现代生活和结合学生生活经历等教学的引导,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对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文本主题等方面,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其情感共鸣,从而有深入的学习体验,进而得到性情上的陶冶。在生字词的教学中,引入典故和典籍,帮助学生了解生字词的起源及发展变化,感受汉字的神奇性和趣味性。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品味文本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借鉴历史记载等资料,了解人物的背景故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及文本的主题内涵。在和谐社会与战国后期七雄斗争的古今对比下,让学生加强对文本历史背景的记忆,从而快速地融入情境中,实现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轻松攻克。如在《前赤壁赋》的教学中,从苏轼与“儒、释、道”三种思想博弈的角度,进一步突出文章的文化意境。游赤壁、赏月、饮酒的苏轼和客心生悲凉,原因在于个体渺小,功名难求;人生短暂;自由难得,美景难存。苏轼内心的丰富性,在于其深受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苏轼劝客用辩证的态度和道家“齐物”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可超越生命短暂的痛苦,以此消解生命短暂之悲。劝客用佛家“因缘”的角度去理解万物,消解游玩“不可骤得”之悲,强调缘起缘灭不可强求。最后两人思想的融合,也体现了苏轼与自己的和解,其内心不再矛盾冲突。引导学生真正了解佛家和道家思想的内涵,学会用佛家和道家思想去实现自我及内心的和解。让学生回顾课文,深入体会作者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从苏轼开导客的视角,了解苏轼与自己内心和解的经过。

(三)展开实践教学

在语文课堂上组织学生展开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更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受。组织学生展开成语接龙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其探索古诗词的热情。可组织学生展开角色扮演活动,体会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各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所作所为,以此实现对文本内涵的深入把握。挖掘文本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话题,引出其与现代社会的矛盾点,组织学生展开辩论赛,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素材和文本内容有着更加独特的见解。组织学生展开诵读经典与品味经典的活动,实现传统文化弘扬的延伸与拓展。各项课堂上教学活动的展开,采取小组合作完成的方式,教师布置活动任务,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展开小组讨论,使其协同设计活动的方案和表现的形式,确保教学活动更加契合学情,避免活动出现形式化等问题,推动教学活动质量的持续改进。在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内容时,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灵活在组织者和点拨者等角色中进行转变,让古诗词和文言文等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学生在课上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享受传统文化教学带来的乐趣,从而真正爱上优秀的传统文化。引领学生阅读传统经典文章,结合现实生活深入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进一步发展学习优良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及自主性。围绕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组织学生展開各种文化活动,搭建学生交流与学习传统文化的平台,给学生提供展示与表达自我的机会,不断延伸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促使新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得以尽快成型。

在课外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课后推送古诗词和人物传记等学习阅读资源,让学生围绕课上学习的内容,接触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课后展开辐射式的阅读,更利于达到加强理解和拓宽视野等目的。课外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群,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水平及学习动机等要素合理安排成员,在阅读文本、观看视频、聆听乐曲和举办活动等丰富的学习形式中,加强其对传统文化和学习内容的理解。注重本土传统文化资源与教材内容的整合,帮助学生了解当地的社会文明,突出语文学科的教学价值,提升其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程度。组织学生围绕教学内容中的传统文化话题,展开探索当地风俗习惯和古建筑及文化古迹等活动,通过接触各种优秀文化的传承载体,反哺学生的理论学习。加强教学内容与本土文化资源的联系,尤其是应组织学生参与当地的各种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文化氛围中,深入体会文化的意境和内涵,更利于激发学生对优秀文化的好奇心,从而提升学习效率、感受优秀文化的乐趣。在学习红色文化主题相关的文章时,组织学生展开访问老兵和参观战争遗址等活动,实现课内外的教学整合,让学生深入感受革命英雄的精神品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价值。文化是国家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效落实,还需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积极营造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在校园内和教室里营造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利用校园广播和校园公示栏及板报等途径,宣传传统文化的内容,传播传统文化相关人物的有趣事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传统文化学习及传播活动,切实提升传统文化学习成效。借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契机,组织学生展开社团活动与专题活动,让学生在励志远足、经典诵读及春日放歌等活动中,切实发展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实践系列活动,让传统文化走进课堂与课外及队伍建设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融入各学科教学的全程。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内容丰富,涉及非遗和民间文艺、美术、文学等文化项目。请非遗传承人和戏曲表演艺术家及民俗艺术家等介入指导,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创建传统文化公益辅导团,推动书法和泥塑等传统文化项目走进校园及课堂。根据学生的喜好,利用活动课时间,积极展开公益培训辅导的活动,展示经典文艺作品和优秀文化项目,让学生在校园内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逐步发展学习兴趣和文化自信。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减少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渗透的阻力,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深入挖掘语文教材内外的传统文化元素,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更利于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但前提是充分掌握学情,探索适当的教学资源策略,丰富教学形式,组织学生展开各种教学活动,切实提升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采取丰富的教学形式,能够让学生深入体会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思想理念及传统美德等,增进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思想感情,以此发展学生的人格修养、道德品质及文化自信等。

参考文献:

[1]黄结芳,倪月. 中职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 文学教育(中),2021(05):87.

[2]李彦军.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 科技资讯,2020,18(07):95-96.

[3]刘舒婷. 从理解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学的融合[J]. 散文百家,2020(14):155-156.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传统文化新课改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