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优化模式

2023-07-24张铨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3年5期
关键词:新课改情境教学模式

张铨

摘  要:新课改的实施对高中地理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成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地理教学模式枯燥乏味、压抑僵化,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且会制约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基于该现实背景,文章简要论述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教学效果不佳、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评价不及时等。文章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具体教学内容,提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优化模式及搭建需要以情境创设为起点,以多元化教学模式为核心,并优化改进的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地理教学;教学优化模式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优化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以讲授、灌输为主,以教材及地理关键知识点为本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则处于被动学习及接受状态,再加上教学模式固定僵化、教学评价不及时,导致高中地理教学实效性偏低,难以为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新课改倡导以生为本、以学为主,在遵循地理学科本质属性、基本逻辑以及找准地理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围绕高中生地理学习基础水平、地理学习兴趣爱好、认知发展规律、思维方式等开展地理教学活动,逐步促成学生正确的地理观念、提高学生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一、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效果不佳

在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下,课堂导入是教师容易忽视的关键环节。实际上,课堂导入是学生初步感知地理新知识、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的重要阶段,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瞬间抓住学生眼球,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至地理学习活动中,并在学习的全过程保持专注与活跃,大大提高学习成效。传统教学模式中,大部分教师采用直接揭示地理概念、由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的课堂导入形式,未能将教学意图、教学内容置于真实情境内,也未能为学生打造开放、轻松的学习空间,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开端便缺乏兴趣、情绪低沉,进而导致后续地理教学效果不佳。

(二)教学模式固定

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分析+学生被动倾听、记忆”为主。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进行基础知识及关键知识点的讲授,追求课堂上地理知识信息的传输速度及密度,忽视了学生对地理知识信息的内化、吸收能力。学生则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机械性记忆教师讲解的知识,未能调动自己的观察、思考、分析、对比、解释说明、推理论证等各项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创新创造力等,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停留于表面,虽然可以背诵地理知识,但无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再加上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选取的教学手段十分单一、教学趣味性不足,很容易诱发学生抵触、厌倦、畏难等负面情绪,危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教学评价不及时

新课改高度重视教学评价,并着重强调教学评价有着“改进教学,促进发展”的作用。但在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下,教学评价与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脱节,教学评价滞后并且以地理考试为载体,注重对学生学习成绩、学习问题、学习行为的评价,难以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各项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无法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不仅如此,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语言指导不当、未能引入激励机制,倾向于指出学生的缺点,而没有通过教学评价为学生设置“小步走”目标,教学评价中人文关怀渗透性不足,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的理解、尊重、包容、接纳、关爱,长此以往便会损害师生间的和谐关系,降低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加之传统教学评价以教师为主体,忽视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需求,无法使学生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并予以补充完善,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

二、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优化模式

(一)创设地理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有侧重地引入契合学生基础水平、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具体学习内容,从而构建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及求知欲,可以容纳地理知识及地理学习目标的生活化、趣味性、开放性与探究性的场景。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课程实施讲求“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课堂导入阶段创设地理情境符合高中生思维及兴趣特点,能够促成地理知识系统化,让学生对地理知识形成整体感知,且通过趣味情境能够调动学生内在动力、发掘学生潜能,使学生在与情境的交互中明确学习目标、找准学习重点。为此,高中地理教师要以新课改要求为导向,在导入阶段为学生创设情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此为教学模式的优化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在《地球的圈层结构》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播放电影《地心游记》内主人公在地下旅行、穿过地心的视频片段,为学生创设直观、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情境。接下来由电影片段引出新知识并设悬念:以当前的科技水平尚不能实地下漫游,当前最深钻井深度仅为12345米,仅触及地球“表皮”,那么人类以何种方式认识地球内部结构呢?地球内部结构有何特点呢?地球结构与人类活动间有何相互关系呢?

通过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学生对本节课新知识产生强烈好奇心,并做好学习前的认知准备,进入良好学习状态,对后续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大有裨益。

(二)实行多元化教學,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1. 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新课改强调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合作是21世纪新型人才必备的关键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地理知识体系、习得地理探究及实践技能,还能够促进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思维碰撞,有效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为此,建议高中地理教师在合作学习模式下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基本原则划分合作学习小组,确保小组内成员间相互补充、小组之间地理学习基础基本持平。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任务、组织合作学习流程,综合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及地理教学质量。

例如在《地质灾害》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上述原则划分学习小组并呈现如下合作学习任务:①观看录像,合作探讨什么是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有什么?各类地质灾害是如何产生的?②地质灾害的发生会对人类活动及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何种危害?人类哪些活动会诱发地质灾害?③采取何种措施能够将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任务呈现后各小组以任务为驱动进行合作交流、问题探讨、信息共享、集体建构,以思维导图总结归纳本小组成员的想法,分组讨论及学习后每组派出代表发言,其余小组成员细致、耐心倾听,提出不同看法或对该小组表述进行补充。

通过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得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学生能够畅所欲言,不断调整自己的观念及认知,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2. 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解放学生学习时空

“翻转课堂”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及信息社会的现代化教学模式之一,其与新课改理念相得益彰,同样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内的主体性地位,通过缩短教师讲解时间来为学生创造充足的思考、探究及实践机会,充分运用课前、课中、课后学习时空,改变传统固定的教学关系及课堂结构,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构建、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把握其实施步骤,高度重视课堂互动及课后延伸,真正实现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教学空间的相互融合、促进和补充,从而在最大限度上解放学生学习时空,让学生真正成为地理学习的“主人”,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意识。

例如在《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前,教师可以整合本土地理教学资源并设计微预习型微课,展现本土主要农业产业、农业区位划分、农业生产模式、农业发展状况等,引导学生观看微课、阅读教材,初步理解区位概念,总结自然、人文两大区位因素并记录自己的疑惑;在正式授课时,教师以本土特色农作物为例,利用多媒体呈现农作物种植分布图、地形图、交通运输网示意图等,请学生从图中提炼关键信息,了解各类因素对农业分布的影响机制,自主建构本节课知識体系,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同时活跃学生思维,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结束后通过作业盒子App、教育云平台等布置作业,请学生结合本土特色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等,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农业生产规划方案,促进学生迁移地理知识。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实现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讲解时间过多的弊端,简化讲授过程,从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3. 以探究式教学模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个体学习过程本质上是与外界环境不断交互,将环境内隐含的知识、技能、经验等经过同化——顺应而融入自身认知结构的过程。个体认知结构的拓展及完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学习方式的影响。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发挥自身综合能力。而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遵循高中生认知发展规律,积极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经历“观察体验—做出猜想—搜集证据—做出推论”的探究过程,以此有效培育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海水的性质》教学中,教师首先以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遇难事件为导入引出本节课需要探究的关键性问题:何为“海中断崖”现象?该现象与海水性质有何关系?并设置探究任务:①海水温度在水平、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②影响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的因素;③海水温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呈现任务的同时开展集体讨论活动,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猜想海水性质。接下来为学生搭建知识、思维框架,出示各类温度变化图、温度变化曲线,请学生通过读图自主收集证据,多角度分析及处理问题,并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清晰、有条理、系统性地掌握知识,形成知识框架结构,最终得出各项任务的结论。

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可以促成自身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能力、地理读图能力、地理实践能力,有助于核心素养的形成及提升。

(三)完善评价体系,实现以评促学目标

新课改理念下,教学评价不再以甄别、选拔为单一功能,更重要的是以教学评价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地理教学效果,在评价中激励学生改进自我、完善自我。为此,高中地理教师要重视教、学、评一体化,注重评价的过程性、诊断性及结果性的有机整合,并且以过程性评价为核心,为学生“量身定制”阶段性学习目标,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例如在《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评价学生预习效果、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作业完成质量,在评价中渗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以鼓励性话语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委婉指出学生不足之处并提供建议。与此同时,积极实行学生成长“档案袋”评价机制,将学生课前完成的预习清单、课堂学习中形成的思维导图及课堂检测结果等以及课后的作业整合到“档案袋”内,针对每项学习成果都需要有学生自评、学生(小组)互评、教师点评,每三个月开展一次“圆桌会议”,指导学生交换、分享“档案袋”内学习成果,反思自己的地理学习过程、方法及结果,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提升,获得成功、满足的体验,并且促进学生在相互沟通交流、经验分享中逐步提升。

三、结语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优化模式的构建、实施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新课改的基本要求,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针对现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实行多元化教学模式并追求教、学、评一体化,以此提升地理教学效率与质量,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教育保障。

参考文献:

[1]田梦园. 学科融合视域下PBL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2022,8(08):182-185.

[2]陈巧妹,李大勇,周春山. 生活化情境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应用探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8(04):15-17.

[3]陆梦婷,赵清,韩林. 成果导向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地理教学,2022(07):27-31.

[4]钟平.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教学策略[J]. 亚太教育,2022(05):133-135.

[5]吴连香. 新课改下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J]. 华夏教师,2019(14):71-72.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新课改情境教学模式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护患情境会话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