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2023-07-24谢明霄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六盘水市猕猴桃集体经济

谢明霄

摘   要:集体经济组织是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主体,作为联结企业与农户的中介桥梁,一方面协调农户利益诉求,向农户提供标准化服务,一方面降低企业交易成本。选取贵州省六盘水市猕猴桃种植产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产业经营活动的分析,探究集体经济组织在地方特色产业中发挥的实际效用。研究表明,虽然集体经济组织的参与及其相关政策的扶持为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六盘水市猕猴桃产业仍面临劳动力素质偏低、散户整合不到位、品牌培育不足等问题。为此,政府应加大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与支持,更好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在产销对接、品牌培育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助力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

关键词:集体经济组织;地方特色产业;猕猴桃;六盘水市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12-0037-03

引言

乡村振兴是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途径,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既是其主要着眼点,也是其重要建设内容。农业是乡村的基础产业,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乡村三次产业融合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抓手,这既需要农业科技投入的强化,同时也需要制度和规划层面的创新。

发展特色产业尤其是特色农业已成为统筹乡村产业振兴的必然选择。理论和实践均表明,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系统内,其经济结构的基本框架主要由资源禀赋所决定。只有在政府与市场都顺应这种特定、内在的发展倾向,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地方产业优势,该经济系统才能维持竞争的比较优势,形成经济社会发展良性循环的局面。

長久以来,由于中国农业发展受制于实践中的问题,如何破除小农经营对特色农业的限制也就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探索集体经济组织作为行之有效的组织不断被提及,在于农村中集体所有制就是集体经济的一种形式[1],其具备规模化与集体性两大潜在优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形态结构存在阶段性演化特征,从表象上看是制度在根据国家经济方针进行的主动调整,但实质上是因为国家发展阶段不同其对应的生产关系不同,因而产生的被动反应,属于上层建筑根据经济基础变化而产生变化的范畴[2],因此,将其作为新时代农村产业发展的破局点未尝不可。其作为一种制度虽然具有滞后性,但在实践中产生的变化趋势具有更高层面上的指导意义,这启发了本文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放到特色农业发展的话题下进行探讨。这个问题不仅具有经济价值,更具有制度价值。农村土地资源流转丰富了农村集体资产规模,而土地资源的生产力释放有赖于规模效应的发挥,这就意味着新增财富的归属问题需要打破小农经济的“隔膜”,在更专业与统一的组织中得到有效恢复。综合上述,本文将展开在产业视角的详细讨论。

一、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六盘水市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实践

(一)六盘水猕猴桃产业选择与发展现状

我国猕猴桃产量虽居首位,但是却无法满足国内消费市场,国内供给仍存在缺口。《中国猕猴桃产业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0—2020年,全球猕猴桃栽培面积增长率为71%,产量增长率为56%。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重要的猕猴桃生产、消费大国,每年进口量持续增长,2015—2020年间,由9万吨增长到11.6万吨。这意味着中国的猕猴桃产销存在缺口或结构性矛盾,需要从国外进口解决这一矛盾。

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决定了特色产业的生产区域。对猕猴桃而言,其抗旱能力较差只能种植在湿润温暖的环境中,但过高的土壤含水量又会导致根系腐烂、结果率低,因此只能在11—17℃气候温和的半阴环境下生长,避免过多日晒。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全年湿润,气候温和,适宜猕猴桃生长。

目前,六盘水市猕猴桃分布于六枝特区、水城区、钟山区的33个乡镇。种植区从海拔1400米的钟山区青林乡索桥三岔河沿岸,到海拔640米的水城区猴场乡北盘江沿岸[3]。自2000年水城区引进红心猕猴桃,到现在种植规模已近1.34万公顷。

(二)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六盘水猕猴桃产业

猕猴桃产业是六盘水市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的有效选择。但传统小农经营主体存在小弱、分散等问题,单家独户形成不了产业集群[4]。仅从规模来看,六盘水市虽保持持续增长,但仍存在散户整合不到位、劳动力素质偏低、社会化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难题,六盘水市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依托现有资源以及组织架构优化猕猴桃种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1.要素组织与配置:集体经济组织介入

在土地资源整合方面,集体经济组织采取两种方式进行土地整合。一是集体经济组织协助企业进行土地流转。企业先与村集体协商,村集体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与农民签订合同,流转农民分散的土地形成生产基地进行集中种植,并优先雇用流转土地的农民在基地务工。二是集体经济组织引导农户以土地经营权折价入股。这种模式的具体做法是,农户以稻田每年每亩400元,一般旱地每年每亩350元的价格入股。在未产生效益、产生效益后受灾或受市场影响时,公司按此标准向农户兑现租金。产生效益后,公司与农户按7:3的比例分成,分成利润不低于400元。

集体经济组织协助土地流转,大大节省了企业直接与农户谈判的交易成本。村集体出面与企业缔结合约,打破农户小农经济的不确定性与随意性。由于农户面临更高的违约成本约束,因此不会随意违约,企业面临的土地承包风险也有所规避,在后续种植中,规模种植区的形成也有利于合作社统一生产组织流程、统一进行标准化管理。

2.品牌塑造和市场营销

提升六盘水猕猴桃的市场竞争力,除了在产品质量上下工夫外,创立区域公用品牌是关键。2014年,水城猕猴桃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2018年被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授予“贵州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称号。但是,这些单纯生硬的符号大多停留在官方认可层面,并没有在实际销售过程中转化为消费者的口碑。因此,19家合作社联合打造“凉都弥你红”区域公用品牌,并将猕猴桃、刺梨、茶叶联合起来创立“凉都三宝”本土品牌,使凉都弥你红猕猴桃知名度大大提升。这一战略不仅使猕猴桃在生产种植、外观包装、口感品质上更加标准化,而且向消费者展现了六盘水市本土文化,为未来农旅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猕猴桃产业链条的延伸

首先,合作社依托凉都弥你红+生态食品加工园,猕猴桃深加工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一方面,猕猴桃休闲食品等生产线现已投产,果酒等系列产品实现订单生产;另一方面,围绕猕猴桃鲜果的仓储冷链物流、现代信息技术等行业也迎来发展。由猕猴桃生加工体系带动的冷链物流体系加快了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且现已建成水城县猕猴桃冷链物流中心、电商中心等综合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电商渠道,抢占贵州大数据产业先手,定向投放市场,带动电商与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集体经济组织此中加强对产业链条的统筹管理,优化生产要素的组合形式,使各种生产要素在产业链条的不同阶段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推动特色产业向精准化、高质量方向发展。

二、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六盘水市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在六盘水猕猴桃产业发展历程中,集体经济组织的介入,不仅成为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调和的润滑剂,而且有助于提升农户收入水平,带动当地经济不断发展。但是,就当下而言,这一产业的发展还面临着如下挑战。

(一)集体经济组织在散户整合方面难度较大

第一,六盘水市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土地分散、破碎,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成本和维护费用相对较高,机械化农路、灌溉水渠系统、电力系统等尚不完善。特别是一些地方的农业基础设施老化,农民流转意愿较低。第二,由于六盘水市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尚不完善,而猕猴桃产业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且抗风险能力较低,大量土地流转后推广种植的猕猴桃还未全部投产,导致一些农户只拿到流转金,后续收益尚未实现。第三,农地流转手续不规范。由于缺少相关规范程序和维权意识,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流转时并未与部分农户签订流转合同或协议,或者只存在口头协议,潜在矛盾未得到足够重视和妥善处理。

(二)集体经济组织内部人才缺乏、劳动力素质较低

集体经济组织的成立和发展离不开技术、管理人才。由于六盘水市现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受到村委会的过度干预,绝大部分村级集体组织的负责人都是由村干部兼任,而对村干部选拔看中的是其行政能力,与集体经济组织所需要的市场化经营运作能力截然不同,选拔机制与岗位实际需求的差距,导致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实际运作中缺乏专业化指导。除此之外,六盘水市也面临着中西部地区的共性问题:劳动力大量外流。这一问题呈现系统性、广泛性的基本特征。由于留下的中老年劳动能力不足、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不足,如果仅安排其从事除草等低技术工作,则会造成人浮于事的尴尬局面。

(三)社会化服务能力存在明显不足

目前,六盘水市猕猴桃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呈跃升式增长,土地规模经营优势已初步显现[6]。猕猴桃产业的纵深发展离不开多渠道、多形式的销售,但现有销售模式单一且服务于产销对接的基础环节尚不完善。首先,猕猴桃农村电商发展滞后,电商所占比重较低,进村物流网点较少,无法及时收发。即使有电商的入驻,由于六盘水农村物流发展尚处于起步階段,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快递费用较高,生存也十分困难。其次,农村电商的实现形式以村为单位设立服务点,但在设立之后,这样的服务点往往处于瘫痪状态,或者降格为生活超市,实际上与产业发展已经脱钩。

三、建议

从集体经济组织角度讲,首先要最大程度高质量整合猕猴桃种植散户。建设具有深度和持久度的良好关系网络,要以经济主体间稳固的利益联结关系为前提,因此要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相关主体间的利益联结关系[7]。要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合理引导各种形式的规范土地流转。解决农业灌溉问题是发展特色农业的重要条件[8],需要加强农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水利设施、田间工程设施。要对已有中小水利设施进行修复和对田间配套工程升级改造,着力解决农业特种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此外,要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要构建规范、公平、有序竞争的土地流转市场,分级建设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实现土地供需对接。要认识到劳动力素质是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应尽快规范集体经济组织内部选举制度,将组织领导与村民委员会职责分离,清晰职能,引入有治理能力的监督理事会对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实际经营运行状况进行监督。针对当前组织内部成员分散、缺乏凝聚力的情况,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各主体参与组织治理的积极性。

要从政府的角度营造有利于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外部环境。首先,根据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优惠政策和特殊待遇政策,完善财政引导、多元投入支持集体经济发展机制[9]。由政府牵头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专项基金,通过贴息、奖励等方式扶持计划可行、风险小、管理科学的集体经营项目。其次,完善基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对基础农业服务的建设,持续改善耕地质量,推进水电建设,保障农资配送等服务[10],打通农村商品流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全方位打造高质量农村商品流通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   孔祥智,高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变迁与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J].理论探索,2017(1):116-12.

[2]   方志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若干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2014(7):4-14.

[3]   陶波.六盘水市猕猴桃产业发展调研报告[J].中国果业信息,2022(1):21-23,69.

[4]   陈玮,阮军,龙艳.从农业产业集群角度看铜仁市精品水果产业发展路径[J].安徽农业科学,2015(4).

[5]   周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以“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20(11):16-24.

[6]   刘超,朱满德.贵州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3(3):214-218.

[7]   谢宗藩,肖媚,王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嬗变:嵌入性视角下发展动力机制变迁[J].农业经济问题,2021(12):92-103.

[8]   朱满德,王秀峰.贵州省特色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生态经济评论,2012(00):166-176.

[9]   高鸣,芦千文.中国农村集体经济:70年发展历程与启示[J].中国农村经济,2019(10):19-39.

[10]   刘洋,陈秉谱,何兰兰.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演变历程、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农机化学报,2022(4):229-236.

[责任编辑   兴   华]

猜你喜欢

六盘水市猕猴桃集体经济
摘猕猴桃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提取猕猴桃的DNA
山的国度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摘猕猴桃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养个猕猴桃
六盘水市新版暴雨强度公式推求探讨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