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阶段我国乡村治理优化研究

2023-07-24杨智皓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新发展阶段乡村治理

杨智皓

摘   要: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发展阶段对我国乡村治理的领导机制和乡村治理体系等提出了新要求。通过分析当前我国乡村治理在领导干部、主体结构、人才机制、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党建主线、制度建设、激励机制、创新手段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等角度提出新发展阶段我国乡村治理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新发展阶段;乡村治理;治理优化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12-0024-03

党的二十大提出,新发展阶段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发展阶段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路径。新发展阶段如何与时俱进地提升我国乡村治理水平,加强乡村治理优化,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国以来我国乡村治理模式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基于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和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在乡村治理模式上进行了一系列有益实践,经历了从探索、完善到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化,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治理道路。

第一阶段:乡村治理的探索阶段。在这一阶段,乡村治理以“村社合一”和“政社合一”为主要模式,体现了我国建国初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社会发展需要。“村社合一”乡村治理模式是把村组织与合作社相结合,有效整合各种农村资源,推动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完成建国初期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政社合一”乡村治理模式是把国家基层政权与乡村社会经济组织相结合,实现农业资源的更高程度整合,促进国家工业化等经济发展和整个社会稳定。

第二阶段:乡村治理的完善阶段。在这一阶段,乡村治理以“乡政村治”为主要模式,体现农村生产力发展新阶段和改革开放新要求。这一阶段的“乡政村治”模式是国家治理民主化法治化的产物,先后经历了乡村分治、党政分工、政企分开、撤并乡村、机构改革、税费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改革过程,使我国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得到不断完善。

第三阶段:乡村治理的新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乡村治理以“三治结合”为主要模式,体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三治结合”乡村治理模式(“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变化的需要,促进了乡村和谐稳定。

二、新发展阶段我国乡村治理的新要求

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时明确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2021年起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对我国乡村治理提出了新要求。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强党对乡村治理领导的新要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乡村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领导是新发展阶段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是保证乡村治理方向、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最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下乡村自治的新要求

新发展阶段,我国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动,传统的熟人社会组织结构逐步被现代新的组织体系取代,民主理念深入人心,“五民主三公开”制度得到大力推行,不但给乡村自治提供了新的土壤,也为新发展阶段乡村治理的自治提出新要求。

(三)农村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下乡村法治的新要求

随着新发展阶段我国农业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快速推进,在遵循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中的资源配置和要素流动规律中,农村利益格局发生深刻调整,势必涉及城乡利益的再分配、再调整。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必须从制度上理顺各种利益关系,平衡不同利益诉求,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这在新发展阶段尤为重要。

(四)农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下乡村德治的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演化下的农民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他们在追求更高质量物质生活基础上,对精神、思想、文化层面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在民主、法治、公平等方面有了更高的政治热情、精神需求和道德要求,因此,加强德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成为新要求。

(五)现代信息科技纵深发展下乡村智治的新要求

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带来了无限空间和广阔前景,对乡村治理提出新课题,使乡村智治被提上日程,以数智化技术为依存提升乡村治理的智能化、信息化、精准化、高效化水平,成为新发展阶段的重要任务。

三、新发展阶段我国乡村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新发展阶段我国乡村治理的提升素养能力问题

领导干部在新发展阶段我国乡村治理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部分村组织负责人,尤其是黨组织带头人自身思想理念跟不上新形势、素质能力不符合新要求、方式方法不适应新发展,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步伐,影响了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实践中发现,有些村组织中党的领导力体现不够,少数干部、党员思想理念滞后,因循守旧,主动学习新政策、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动力不足,新时代示范带头效应不强,在乡村治理中缺乏影响力、吸引力、凝聚力。

(二)新发展阶段我国乡村治理的主体结构问题

当前,我国以基层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为核心,包括共青团、妇联、专业合作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乡贤、其他社会组织等的多元乡村治理主体基本形成,极大提升了我国乡村治理水平。但各主体地位和权责关系不够明晰,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之外,并无专门法律规定和规范,尤其是新发展阶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合作社组织等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参与乡村治理的地位、权利、义务、方式等都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和法律授权,造成乡村治理中还存在权力越位、错位、缺位等现象,必然会影响当前乡村治理效果。

(三)新发展阶段我国乡村治理的人才机制问题

人力资源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人才是我国乡村治理最重要主体,是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关键。当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劳动力转移和人才外流问题,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和有文化有能力人才外流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造成我国乡村治理重要参与主体的缺失,留守儿童、空心化、老龄化、性别失衡等现象突出。同时,农村基础教育落后、职业教育不足、人才激励不够、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导致内部人才培养和外部人才引进都比较难。

(四)新发展阶段我国乡村治理的产业发展问题

新发展阶段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产业振兴。我国乡村治理的最重要工作是促进农村产业振兴,产业振兴一定程度制约着乡村治理的效果。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地方财力有限,财政支持力度小,农村集体经济规模不大,产业结构单一,乡村经济基础薄弱,而且发展不平衡。另外,虽然“村村通”道路、农村管网及电网改造等改善了乡村发展条件,但基础设施仍然相对滞后,尤其是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落后,5G网络覆盖不足,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水平低。

(五)新发展阶段我国乡村治理的文化建设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文化是乡村治理的灵魂。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我国乡村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乡土文化”、“熟人社会”等逐步演化,新的乡村文化尚未完全形成。在这个特殊阶段,乡村物质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但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匮乏,诚信、勤俭等优秀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失信、炫富等陈规陋习有所抬头,高质量、多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少,尤其是偏远乡村。

四、新发展阶段我国乡村治理的优化路径

(一)以党建为主线,提升我国乡村治理的领导干部素养能力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乡村治理的政治保障,新发展阶段必须以党建为主线,加强党的领导地位,提升乡村治理的领导干部素养能力。首先要落实上级党委对乡村基层党组织和乡村治理的领导主体责任,这是确保乡村治理政治方向的关键;其次,以党建活动加强乡村治理中基层党组织建设;最后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实践,提升乡村治理中党员和干部理念意识、政治素养及工作能力,通过丰富的活动,密切干群关系,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的实际效果。

(二)以制度为核心,优化我国乡村治理的主体结构

乡村治理的主体是乡村治理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必须以制度为核心优化我国乡村治理的主体结构。首先是优化乡村治理主体的组织体系,完善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以村委会为基础、以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种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乡村治理主体体系,并以制度的形式予以固定。其次是完善制度,明确各主体权责关系,充分发挥各主体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发挥合作社和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作用。

(三)以激励为导向,优化我国乡村治理的人才机制

人力资源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新发展阶段必须以激励为导向优化我国鄉村治理的人才机制。一是提升待遇留住人才,包括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促进产业发展、丰富文化活动,让在乡村发展的人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待遇。二是出台政策引进人才,包括乡村人才回流政策、大学生回村就业与创业政策、优秀专业人才引进政策等。三是提供学习机会培养人才,通过理论学习、专业进修、实践锻炼等打造有情怀、高文化、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乡村治理队伍。

(四)以创新为手段,促进我国乡村治理的产业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基础要求,新发展阶段必须以创新为手段促进我国乡村治理的产业发展。一是创新思维,夯实乡村产业的经济基础,重视数字化、信息化、大数据的应用,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5G网络覆盖率。二是创新模式,搞活乡村经济形式,发展电商等实现农产品价值。三是创新方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规模,提升乡村经济影响力和吸引力。

(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引领我国乡村治理的文化建设

新发展阶段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引领我国乡村治理的文化建设。首先,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村治理,这是根本。其次,必须提升乡村治理主体担当文化和法律意识,明确自身在乡村治理中的责任,处理好“村规民约”与法律的关系,发挥乡村优秀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导向作用。最后,要完善文化基础设施,丰富文化活动,通过建设乡村文化广场、乡村图书馆等,以场景熏陶人、以活动塑造人。

参考文献:

[1]   蒋永穆,王丽萍,祝林林.新中国70年乡村治理:变迁、主线及方向[J].求是学刊,2019(5):1-10,181.

[2]   李华胤.我国乡村治理的变迁与经验探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9(5):58-66,107.

[3]   陈东辉.乡村治理面临的现实问题及破解对策[EB/OL].https://m.gmw.cn/baijia/2022-01/22/35465429.html.

[4]   张天佐.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筑牢乡村振兴基石:我国乡村治理模式变迁及发展[J].农村经营管理,2021(7):14-16.

[5]   王浦劬.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取向、核心议题和基本路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1):18-24.

[6]   章荣君.新时代基层党建带动乡村治理效能提升研究[J].湖湘论坛,2021(4):48-57.

[责任编辑   兴   华]

猜你喜欢

新发展阶段乡村治理
关于新发展阶段意识形态领域使命的思考
新发展阶段和“十四五”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把握好阐释好中国现代化新征程的发展大逻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法治意蕴
准确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深刻内涵
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
多元与协同: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主体关系的路径选择
基于包容性增长视角下的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研究
国内关于乡村治理理论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