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孤本《赤城缘传奇》叙录
2023-07-24邹知
邹知
(浙江大学,浙江杭州,310058)
《赤城缘传奇》,清代江周作[1]。张慧剑《明清江苏人年表》据《大晚报·通俗文学》周刊七五期凌景埏文,《赤城缘》一作《赤城霞》[2],未详何据,凌文亦无此语。推之可能由现存稿本前沈业富序“赤城霞起阆峰西”而来,然作者《自记》“……遂标为《赤城缘》云”,似无《赤城霞》一说。《赤城缘传奇》现仅存孤本两卷,字迹清晰可辨。作者江周生平无考,根据剧前十四篇序文(含自序、他序)可对江周生平作一大致考察。该剧在人物形象塑造、戏曲体制和舞台展现效果上有其匠心独运之处。
一、版本、递藏情况与故事内容
《古本戏曲丛刊八集》收录《赤城缘传奇》一种,据中国艺术研究院藏稿本影印。另,许隽超《汪端光年表》一文称上海图书馆有藏《赤城缘传奇》稿本[3],笔者查阅上海图书馆古籍目录未见。沈德寿《抱经楼藏书志》[4]、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5]、王文章编《傅惜华藏古典戏曲珍本丛刊》[6]、齐森华《中国曲学大辞典》[7]等有著录。剧叙主人公周云于五十余岁初度之夕梦谒赤城道人,在赤城道人指引下经历人世间种种酒、色、财、气之后幡然醒悟,成仙证道的故事。
(一)版本、递藏情况
本文以《古本戏曲丛刊八集》本《赤城缘传奇》为研究对象。该本卷首书“未刊稿本赤城缘传奇”,落款“乙酉嘉平月得 螾庐题”,可知由王季烈先生于1945年12月收藏。上卷正文前有十四篇题词,由前自后分别为:(一)无署名序;(二)署“丙戌孟陬二十一日螾庐识,时年七十又四”之序;(三)署“香祖弟兰题于白石山房”的《赤城缘传奇序》;(四)署“丛睦汪端光拜撰”题词;(五)署“真州许珩题”题词;(六)署“秋平黄文旸拜题”题词;(七)署“珠湖沈业富”题词;(八)署“梅宾绍莲漫题”题词;(九)署“竹隐周复旦题”的《调寄<满庭芳>》词一首;(十)署“秋渚于泗择题”题词;(十一)署“几山吴鸾翔题”题词;(十二)署“瑶峰女史”的《集本词十六首》;(十三)署“秋人仇梦岩”的《天仙子双调》一首;(十四)《自记》一篇。下卷卷末有署“缙云山樵蝇附”之跋。卷端署“新安云岩山人江周填词,吴门竹隐山人周复旦乐句”。
该本《赤城缘》为稿本,字迹工整清晰,共分两册,一册即为一卷。两卷共三十二出,上卷第一出至第十六出,下卷第十七出至第三十二出。目录为《赤城缘目录》,不标出数,仅列出名。每半叶十行,行二十六字至二十八字不等。曲牌单排大字,画圈以示,宫调双排小字附于曲牌前。曲辞及宾白字略小,各字大小不完全一致,宾白前缩进一字符。科介及脚色单排小字,靠右书写,科介以单右画线表示(“|”),脚色以右长方框表示(“”)。《傅惜华藏古典戏曲珍本丛刊提要》:“叶心高宽:22.5×15.8……全剧以朱笔圈点,身段、扮相提示文字旁以朱笔画出。”四周无栏线,无行格。全文除科介外均有句读,不标页码。第三出末有批注:“似是人□□韵□□似飞琼”,第十九出有两页重复,其中一页有批注:“一江风骨向□用韵,拂征衣□□庐城,是谁家□这园亭”。
图1 《赤城缘传奇》影印稿本
全书共有印章数枚,可分为姓名字号印和鉴藏印两类。姓名字号印主要钤盖于各篇序跋后,为写序者之印,如“王季烈印”“臣江兰印”“晚芗”“黄文旸”“于泗之印”“秋渚”等。另有“沈德寿印”“吴兴药盦”为藏书人印;鉴藏印主要在上下卷首、卷末及《赤城缘传奇序》页。殆其重复,共有“沈氏家藏”“亚东沈氏抱经楼鉴赏图书印”“抱经楼藏善本”“抱经楼珍藏秘极之印”“五万卷藏书楼”“授经楼珍藏秘极之印”“螾庐藏曲”“中国戏曲研究院藏书”印,王季烈序首还有“御饮私□□□”之印,未详何人所钤,共九种,其中前六枚均为沈德寿藏印。据此知该本《赤城缘传奇》先后由沈德寿、王季烈及中国戏曲研究院收藏。另,该本同收于《傅惜华藏古典戏曲珍本丛刊》,当亦经傅惜华先生收藏,无藏印。
(二)故事内容与传奇结构
该剧述主人公周云在赤城山人和玉女一娘的指引下历经凡尘俗事而后成仙证道的故事,两卷共计三十二出。故事以周云之“梦”为线索,第三出“入梦”,第二十八出“出梦”,第三十二出“梦圆”,梦中又有梦。剧中主人公周云实即作者自况,《上寿》一出上场云:“不才周云,表字灵云,黄山白岩间人也”,与作者卷端自署“新安云岩山人江周”相类。
“入梦”与“出梦”二关目前后呼应,为周云的第一层梦境。入梦以前,云借妻儿为己祝寿之机悲叹“名涂潦倒”“年岁易逝”“穷鬼揶揄”“钱神躲避”种种不如意之情。出梦以后,收到南闱告捷之喜,妻儿欣喜若狂,周云却已“无心再绊名和利”,只愿“任逍遥择片云霞地”,一心辞家入道。“上寿”与“庆捷”二出又前后呼应。入梦以前,惺惺道人叹弟子云堕落欲海久不归,嘱咐玉女一娘前往救度。出梦以后赤城道人与玉女一娘同议云功成圆满之事。“幻引”与“议度”二出前后照应。最后“梦圆”一出,周云上山寻找梦中的二位仙师,蒙天孙娘娘之恩赐得以位列仙班。
以“转轮”与“师援”二出为界,为周云的第二层梦境。入梦以前,周云寻访赤城道人并受教诲,在赤城道人引领下游玩染园,与一众女子登楼戏耍、行酒令。宴饮沉醉后醒来,周云已转世为一婴儿。在这一世梦境中,周云为一商人,拯济被吴赖子索债驱逐的韩氏母女,并娶韩女为副室;领兵设计捉拿祸乱民生的盐贩包得利;告发狼狈为奸的抗租佃户并使其得到惩治;求学途中与自己二表妹相遇相认并娶为正室;然而正值功成名就、春风得意之时,忽堕森罗地府,遭府王发落有形贪业、有心杀业、无心盗业、无形淫恶四种恶业,受尽种种酷刑。忽然赤城道人出现,这一世梦尽。出梦以后,在赤城道人指示下重游染园,又得玉女一娘传授《玉篇》经。这一层梦境中,“游园”“楼会”“夜宴”又与“重游”互相呼应,“谒师”“指迷”与“师援”“授经”相应,层层迭出,环环相扣。王季烈前序谓该剧“命意布局脱胎玉茗之《邯郸》《南柯》,升庵之《洞天玄记》”。为便厘清情节,全剧结构可以下图表示:
图2 剧情概括图
二、作者江周及其交游考辨
江周(1746前-1801后),号云岩山人,新安(今安徽省歙县)人。《赤城缘传奇》第一出卷端署“新安云岩山人江周填词,吴门竹隐山人周复旦乐句”。新安江流经今安徽、浙江两省,自徽州府歙县始,止于严州府建德市[8]。据《自记》所言,作者创作《赤城缘传奇》时曾三易其稿。乙卯仲冬(1795)初度之夕梦谒赤城山人,后作一记在友人间传阅。辛酉(1801)初度日标以新目,按谱填词,凡二十八折。又恐“梦之非梦,非梦而梦,且颠倒而不知所终矣”,于是又续以“庆捷”至“梦圆”四折,成三十二折。首出《幻引》惺惺道人:“前日与我弟子云……屈指人间几月,不觉五十余年”,第二出《上寿》周云:“到如今年过半百”,知乙卯年时江周已年逾五十,则生年当在1746年之前,非王季烈序、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吴晓玲《清代戏曲作家生卒略表》、齐森华《中国曲学大辞典》等著录所记生于1746年。又据“香祖弟兰”序:“辛酉夏,家云岩先生出其所揆《赤城缘传奇》一册示余,分曲目三十二折”,说明1801年夏已成定稿,成稿时间在1801年春夏。
江周生平无考。清代江上锦乾隆五十四年编《安徽歙县重修新安东关济阳江氏宗谱》或可能有新发现,现藏美国图书馆。《赤城缘传奇》正文前除《自记》、无署名序及王季烈序以外,还有十一人作序,为考察作者江周生平的重要资料。
周复旦,生卒年不详。江西省雩都县西一坊人,咸丰或同治初年州同衔(存疑)[9]。吴门在今苏州一带。
署名“香祖弟兰”(后钤“臣江兰印”“晚芗”)者,即江兰。江兰(1740-1807),字芳国(或写作芳谷),又字进,号畹香,歙县江村人,侨寓扬州,官至兵部左侍郎。其弟江蕃、江苾,有女江秀琼。时与江昉齐名,并称“二江”。其《赤城缘传奇序》为王季烈序后第一篇序,中言:“辛酉夏,家云岩先生出其所揆《赤城缘传奇》一册示余”,则江兰与著者应是同宗兄弟。著有《游笈集》七卷、《畹香吟选》不分卷、《倚云楼文选》四卷、《词选》一卷、《尺牍选》一卷①《倚云楼文选》四卷、《词选》一卷、《尺牍选》一卷收入《清代诗文集珍本丛刊》第二册。,除《畹香吟选》外皆存。江氏家累世制药,其父辑《集古良方》十二卷,江兰为该书分门别类,于乾隆五十五年刊刻[10]。事见《道光徽州府志》、《清史稿·疆臣表》、李斗《扬州画舫录·桥东录》,石国柱、许承尧编《歙县志》“艺文志”“人物志”,《澄阳散志·宦业》有传,徐学林《徽州刻书史长编》一书有详细考证。
丛睦汪端光(1748-1826),初名龙光,字剑潭、涧昙,号烟客、雨禅居士,江苏扬州府仪征县人。原籍安徽徽州府歙县,居丛睦坊。工书能画,著有《丛睦山房未刻诗稿》《剑潭诗钞》等,今存[11]。
真州许珩(?-1830),字楚生,清代经学家,著有《周礼注疏献疑》《周礼经注节抄》,今存。真州,即今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嘉庆间,与焦循、程瓒和、江藩、李斗、阮元、黄文旸等过从密切。
秋平黄文旸(1736-?),字时若,号秋平、焕亭,甘泉(今扬州)人。工诗词古文,通声律之学。参与乾隆年间扬州设局修改曲剧工程,担任总校,后著有《曲海总目》(也称《曲海目》、《曲海》),李斗《扬州画舫录》录其序目。另著《扫垢山房诗钞》十二卷等,今存。
珠湖沈业富(1732-1807),字方谷,号既堂,高邮(今属江苏省扬州市)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官至河东盐运使。交游广泛,与黄仲则、王昶、阮元等人友善,有《清流关》《送秋》《次对琴韵》等诗,收入王昶《蒲褐山房诗话》。善书法,李斗《扬州画舫录》:“既堂工行书,风韵天然”。《清史稿》有传,传为沈善富,据王季烈先生考证,“‘业’误作‘善’。此时其手题作‘业’,与国朝《正雅集》及《高邮县志》俱合,足以证《清史稿》之误”②《赤城缘传奇》稿本前序。。
梅宾绍莲(1738-1765),即江绍莲。歙县江村人,字依濂,号梅宾,邑庠生。著有《梅宾诗抄》六卷、《披云漫笔》十八卷、《澄阳散志》十八卷(仅存末一卷)等,今存。事见《徽州府志》《歙县志》《济阳江族谱》,江绍莲与江周应为同族。
秋渚于泗,字彦邦,号秋渚,监生,生卒年不详。阮元《淮海英灵集》丁集卷三:“于泗,字秋渚,东台人。著有《怡怡草堂诗稿》”,并录其诗《春日同丁熙庄过药师菴,访照纯上人,晚饮李郁斋挹翠山房》一首,全诗如下:三年盼得此相逢,踟蹰茅庵路几重。野草香干双屐雨,夕阳人倚一楼钟。能辞尘壒蝉初解,为说离愁酒半浓。何幸龙门分片席,夜窗灯火歇吟筇[12]。《怡怡草堂诗稿》今佚。东台,即今江苏省东台市,乾隆三十二年析泰州置,属扬州府。于泗善为诗歌,曾手集东亭诗二十卷,书似倪云林[13]。
几山吴鸾翔,生卒年不详。几山,即今江西新建县东北,鄱阳湖中几山。《宜黄县志》“吴鸾翔”条下录《顾民桥改建石墩记》一篇,未见。宜黄县位于今江西省抚州市[14]。《九江府志》卷四十九《艺文》:“以养以教于圣天子,光天化日之下,此则余之朝夕虔祷者也。时共劝厥事者,教论:江华玉;训导:吴鸾翔;本府经历:吴正纬……”[15]知其曾侍君。
瑶峰女史,后钤“江”“秀琼”之印。江秀琼,歙县人,黄宾虹《黄山画苑论略》“论方外闺媛流寓诸人”:“方外之侣,其来居于黄山者,实繁有徒……江秀琼,字瑶峰,适张仰斋。”[16]许承尧《歙事闲谭》:“江兰女江秀琼,字瑶峰,适如皋诸生张寿泰”[17],《华中地方·第二四六号安徽省歙县志》:“江秀琼……能诗,善画花卉,着《椒花馆诗集》。”[18]《椒花馆诗集》四卷今未见,仅存编修洪梧《序》,《序》简述江秀琼家世生平[19]。事见王豫、阮亨《淮海英灵续集·辛集》,《明清安徽妇女文学著述辑考》录其诗作六首[20]。
秋人仇梦岩,字秋人,号贻轩、老柳道人,生卒年不详。安徽歙县人,乾隆间诸生,有《贻轩词》、《贻轩诗集》(嘉庆二十四年仇铭旂刻本),前有汪端光撰《秋人集序》。
缙云山樵蝇,未详何人,跋后钤“纲”“三子”印。
以上著者江周及其交游考略,知江周祖籍新安(今安徽歙县),并曾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寓居扬州一带,多结交名士。有同宗弟江兰,侄江秀琼,同族江绍莲。与黄文旸、周复旦、汪端光、许珩、沈业富、吴鸾翔、仇梦岩等人友善。
三、《赤城缘传奇》的艺术特色
《赤城缘传奇》的艺术特色可从人物形象、体制及舞台效果三个方面来展开。这三个方面共同为传奇叙事服务,形成《赤城缘传奇》独特的艺术风貌。
(一)人物形象
《赤城缘传奇》以周云为核心人物,述其在现实、梦境中所经历种种。通过一一呈现周云人生中的几个重大事件来展现人物性格特征,抒发作者的人生感悟。该剧的叙事为单线结构,除周云以外的所有角色都在表现周云度脱成仙的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剧中周云在现实里潦倒失意,他对自己生存现状的审视在经历幻梦之后有了重大转变。作者从两个方面来表现这一转变的发生。一是通过周云自述,从正面表现这一变化;二是通过妻儿的“不变”,从反面衬托其“变”。入梦以前,周云对自己失意寥落的人生极为不满,“怎乾坤偌大,寄愁无处。真误。待把残编饱蠹鱼,将雄心付唾壶,换缁襦”。出梦以后,周云果然高中,但此时的他却不再挂怀功名利禄,“无心再绊名和利,权留滞,暂羁栖”。
周云共经历两层梦境,获得两次度脱。在第一层梦境中,周云在赤城道人和玉女一娘的指引下两度游染园,前次与诸美人集饮沉醉,后次但见断壁颓垣,于是豁然大悟。第二层梦境是全剧叙述的重点,这一层梦中的周云形象也最丰满。作者通过周云成长经历中的几个重大事件来表现人物性格,在每一个事件群中有不同的人物出场,这些人物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衬托周云的形象特征。周云少年早慧,十六岁就在科考中拔得头筹。《获隽》一出设计了梁又灏、石伯通两个反面形象。梁又灏“今年七十二岁,整整考了六十年,还是个老童”,此次谎报年龄为十二岁参加科举;石伯通“今年恰恰四十大庆,考了二十年,总没一回完卷”,这次夹带纸条作弊考试。两人都在考场上出尽洋相,惟周云一人独得考官赏识,以此两个人物展现周云的智慧。《拯贫》一出述其路遇韩氏母女出手相助一事,作者又别出心裁地设计了“吴赖”和“院子”两个形象,各从反面、侧面表现周云的乐善好施。吴赖向贫儿寡母收租时吃相难看,嘴脸丑恶,“说尽情怀,看你们穷到这田地,谅终身也纳不起这租钱。倒不如早些撒开,让我另行觅主”。而院子作为周云的贴身管家,最了解自己的主子,他说:“我家相公,最喜行好事的”,是周云形象的侧面表现。
在次要角色的表现上,《赤城缘传奇》也有值得称道的地方。比如通过人物典型动作的重复来展现角色的性格侧面。如第十出《获隽》,为了强调梁又灏七十二岁假充十二岁参加考试的滑稽形象,作者特意突出了他“满口白须”的特点。上场时提示“副净白须,束发巾上”,考官调笑“你看他满口白须”,梁又灏则不断重复“掩须”的动作,“一手掩须一手招吏介”、“掩须低头介”“掩须低头上介”“拈须叹介”,将人物这一性格侧面充分地展现出来。
(二)体制突破
《赤城缘传奇》在体制上有与传奇的一般范式相违拗之处,虽仅是浅尝辙止,还谈不上有意义的“革新”,但仍不失为有益的尝试。
首先,打破“副末开场”的演出形式。明清传奇第一出通常以副末开场,也称作“家门”“标目”等,顾聆森:“大抵要以副末脚色先上,用一、二支曲子介绍全剧梗概,以及演出此剧的宗旨,然后向后台询问今日演何戏?得到回答后,又以诗词作结”[21]。该剧第一出《幻引》出场脚色为末、旦,共唱七支曲,演出直接进入正式剧情。该出末尾:“列位,这就是此本传奇的引子,若道从未见此开场,可听我再道几句。”可见作者对传奇开场的创新是有意识的。
其次,下场诗中穿插宾白。明清传奇的下场诗中一般只有脚色提示和简单的科介,无宾白。该剧第二十出《品茶》的下场诗中还加入了一段宾白:
(旦)柳梢摇曳夕阳斜,(小旦)一点春愁寄品茶。哥哥请。(贴)晚间早些进来。下。(生)共向小窗破岑寂,不知何处是天涯。下。
加点处为下场诗中添入的宾白,改换下场诗的形式,活跃了舞台上的气氛。总之,戏曲到了清乾隆年间,已经到了高度成熟期,体制上也有了较为固定的模式,《赤城缘传奇》作者对传奇定式有意识的突破是值得肯定的。
(三)舞台效果
该本《赤城缘传奇》前有王季烈题“未刊稿本”,未详是否有刻本刊行,该剧当时是否进行舞台搬演现也无从得知。但从文本内容来看,可知作者在创作时有意使作品不至于沦为文人的案头读物。《赤城缘传奇》作者的舞台意识主要表现在其排场设置和情节程式上。
“排场”作为中国戏曲批评的一个重要术语,其内涵有一个演变的过程。最初的“排场”指称戏曲演出本身,如“做排场”;像“占断排场”“独占排场”又可以指演出、演员的成就。直至晚明以降才开始逐渐作为一种正式的戏曲批评术语出现,此时多用于指涉戏曲情节,如“排场关目”等。曾永义先生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将“排场”定义为:“所谓‘排场’是指中国戏剧的脚色在‘场’上所表演的一个段落,它是以情节关目的轻重为基础,在调配适当的脚色、安排相称的套式、穿戴合适的穿关,通过演员唱作念打而展现出来。”[22]戏曲创作务求关目浓淡相间、冷热兼济,戏曲场次讲究大场、正场、过场、短场等的有序组合,讲究文场、武场、闹场、群戏③黄钧,徐希博《京剧文化辞典》:“群戏,京剧戏班术语。指一个剧目中有数个行当的角色,其表演分量不相上下的戏,即称群戏。”等排场的合理组接(注释见下页)。《赤城缘传奇》的作者深谙此道。
《赤城缘》计有三十二出,就创作长度而言,短的仅2-4页,长的达7、8甚至14页;就“冷热”而言,冷场有独白戏、双人对戏,热场有多至10人、20人的同台对戏。将戏剧场次的长短冷热互相调节,就形成舞台搬演上的大场、过场、短场、武场、文场等,剧情高潮迭起、错落有致、节奏多变。
传奇第一出至第五出属于“暖场”阶段,此时许多观众还未进入观演状态,还有很多迟到观众可能仍未到戏馆,此时显然不宜有重要情节。于是作者将前五出基本全部设置为短场或中短场,为下文的几出正场大戏作铺垫。
自第六出开始至剧末才是真正的“好戏开场”。全剧共计六次高潮,分别为:第七出、第八出,第十出,第十三出、十四出,第十七出,第二十三出,第三十出。为了突出高潮场次的演绎,在其前后一般设置以短场、冷场,一方面是为进一步突出高潮戏的演绎,另一方面也是充分调动观众情绪变化——既不能一直平静无澜,也不能一直紧张喧闹。如全剧第一个高潮为《楼会》(第七出)、《夜宴》(第八出),前两出分别是《指迷》(第五出)、《游园》(第六出),后一出为《转轮》(第九出),这三出篇幅都比较简短(3-5页),情节简略,曲数不多,以短曲、急曲为主。尤其是《转轮》一出为正生的自白戏,场面由闹场、大场骤转直下作冷场,给观众一种好景不长、繁华转瞬即空的感受。而剧中第二、三个高潮为《诛枭》(第十四出)、《惩佃》(第十七出),都是场面宏大的武场。
为形成整体观感的平衡,全剧六个高潮分布比较均匀,上半场三个高潮计五出,下半场三个高潮计三出。上半场的三个高潮分布密集,先冷后热;下半场的三个高潮间隔较长,先热后冷,于整体的平衡中又有变化。
情节程式上,作者采用了大量的“重复性情节程式”。重复即将雷同或相似的情节重复三次及以上,犹如《诗三百》之重章叠沓,回环往复。《赤城缘》中的几处重复情节都采用并列式结构,几个情节单元无递进关系。如第四出《谒师》,四位护法力士白皓华、木含明、黄明童、龙威明先后登场,登场后的唱词、动作、服装都是雷同的,形成“四复”。以白皓华为例:
【过曲·驻马听】(小生,束发金冠白袍上)七尺昂藏,虎穴掀翻意气强。我尝把金英密放,玉露坚凝,白练回翔。乾坤任我配柔刚,春秋赖我催消长。贫道蒙道君授以金液炼情真诀,修习功成、伏虎神通,我为第一。仔细思量,师傅未得总成虚妄。
吾白皓华是也。今日师父升坐,在此伺候。
除下划线标出处表述不同以外,其余各处均同。只龙威明装扮上多出“腰佩火铃”一语,另唱词中少“修习功成”四字,应是作者疏忽。又如《夜乐》一出,锦缠绵、娇如花、软似絮、白胜玉四位姑娘分别与盐贩包德利对唱小曲,最后五人一齐对唱。各情节单元程序雷同,形成“五复”。以娇如花与包德利对唱为例:
【双调·销金帐】(老旦)初更鼓打,忽听情郎至。整云鬓,调口脂。平添几分欢悦,几分旖旎。香茶亲送、亲送在情哥手里。你恁轻抛,我为你相思死。今宵到来,到来且见奴点意。
(斟净及杂酒介,杂拍手随意唱小曲介)
【天下乐】(净)猛听得宛转娇歌,声声饶水涯。冤也波家,通热杀咱。爱绽破朱唇平添两颊花。你笑盈盈白雪飞,俺光瞧瞧醉眼斜。把象箸叩瓷瓯,作鸡皮鼓打。
(照老旦共饮介)
以下小旦、丑、贴分别与净对唱以及四人一齐与净对唱,均用【销金帐】。首句“初更鼓打”依次换作“鼕鼕二鼓”“三更漏转”“楼头四鼓”“五更又催”。净所用词牌依次为【哪咤令】、【鹊踏枝】、【寄生草】、【寄生草】。
重复性程序通常节奏舒缓,剧情停滞,场面热闹。据作者《自记》所言,《赤城缘传奇》写定以前,“彼时曾撰次为记”,即先写成了笔记或小说而后再改编为传奇。我们可以推测,受体裁所限,《赤城缘记》中的这两处情节大概不会这样冗长拖沓地重复性书写。
四、结语
以上对《赤城缘传奇》的版本、内容、作者生平及艺术特色作一粗略考察,尚有许多未尽之处。尤其是作者生平,若能对剧前作序之亲朋的现存作品作地毯式搜索,相信能够得到关于作者江周更加完善的生平信息。此外,《赤城缘传奇》有较强的道教化色彩,若能从此角度入手或能有别出心意的阐释。总之,本文对《赤城缘传奇》之介绍乃作抛砖引玉之功,期待诸位大家更加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