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栲栳·金漆桶子·鸡壶·看杯

2023-07-24杨琳

寻根 2023年3期
关键词:绒线词话大词典

杨琳

《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词话》)中提到的不少器物具体是什么样儿,学者们有不同的解释,迄无定论。今选取四器,加以辨析考释,供学人参考。

花栲栳

《词话》第七十七回:“吴二舅与来昭正挂着花拷拷儿发卖绸绢、绒线、丝绵。”这里描述的是西门庆开设的绒线铺的情景。“拷拷”为“拷”之误,“拷”即“栲栳”的俗字。第五十六回即作“栲栳”:“常二取栲栳望街上便走,不一时买了米,栲栳上又放着一大块羊肉儿。”又下文:“这雪儿下得正好,扯絮绵裁织,片片大如拷拷。”这话源自《水浒传》。《水浒传》第十回(容与堂刻本)作:“扯絮绵裁几片,大如拷。”可知《词话》“拷拷”为“拷”之误。《词话》两处“拷拷”崇祯本同,表明崇祯本的底本就是传世《词话》。《水浒传》之“几”当为“片”之讹误,漫天飞舞的雪花不可能只是“几片”。栲栳是一种用柳条、藤条等编织的小形圆筐,有的带提梁,相当于篮子。

李申《金瓶梅方言俗语汇释》(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年):“花栲栳儿,一种染上彩色的盛物器。”蒋宗福《语言文献论集》(巴蜀书社,2002年):“花栲栳儿,盛放各类丝绒绵线的小篮子,既可挂在身上便于发卖货物,又可作店铺的标志。”《汉语大词典》:“花栲栳儿,宋时绒线铺挂在门前作幌子用的东西。”白维国《金瓶梅词典(修订本)》(线装书局,2005年):“花栲栲儿,在藤编的圆圈上结扎五颜六色的丝绒线,是绒线铺子的招牌。”诸解或望文生训,或语焉不详。

花栲栲并不是真正的栲栲。清周培春《京城店铺幌子图》中绘有“绒线铺幌子”的彩图。日本宫尾重男的《支那街头风俗集》(东京:实业之日本社,1939年)中绘有民国时期棉线庄的幌子图,介绍说:“简单に糸だけ轮にしたのを、アレンヂした广告牌もある。黄、赤、绿の三色の糸を三条轮にして斜に并べたところなぞは、仲々果的である。”(简单的招牌只是把线绕成圆圈排列好即可,圆圈用黄、红、绿三色线做成,豎着排列,效果极佳。)这应该就是花栲栳的形象写照。据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花栲栳因外形类似栲栳而得名,正如山西的莜面栲栳因形似栲栳而得名一样。简单的花栲栳主要由三种色彩的线圈竖立构成,线圈里面有柳条之类材料做的骨架,否则线圈立不起来。复杂的花栲栳用编织成羽毛状的绒线做成,显得高档华贵。因用多种彩线做成,故称花栲栳。绒线铺用花栲栳作幌子自宋代至民国一直传承延续,历史悠久。

《汉语大词典》:“花栲栳儿,宋时绒线铺挂在门前作幌子用的东西。”例证为上引《词话》第七十七回。又:“栲栲儿,一种绣花的荷包。”“花栲栲儿,一种绣花的荷包。”例证为《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打开纸包看时,是个花栲栲儿。婆婆道:‘你如今依先做这道路,习爷的生意,卖些胭脂绒线。”又:“小夫人道:‘来日剪颗来货卖,开起胭脂绒线铺,门前挂着花栲栲儿为记。”《京本通俗小说》中的“花栲栲儿”是“胭脂绒线铺”门前悬挂用的,肯定是“花栲栳儿”,而非绣花的荷包。那么,作为绒线铺幌子的花栲栳有无可能也叫花栲栲呢?未见有可靠依据。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的《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1999年)、李荣主编的《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两部大型词典中收录了不同方言中的“栲栳”一词,但没有收录“栲栲”,表明不存在“栲栲”的说法。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六(天启四年刻本):“打开纸包看时,是个花栲栲儿。”“栲栲”亦为“栲栳”之误。

金漆桶子

《词话》第三十三回:“你信他有什么忙?吃好少酒儿,金漆桶子,吃到第二道箍上。”“金漆桶子”有三种解释。

第一,马桶。《金瓶梅鉴赏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金漆桶子,旧时房内所用的马桶,表面除糅以红、黑漆外,更有以金漆描画花纹。桶形两头稍小,中间大,所以一般须用上、中、下三道箍才能箍紧。此处说‘金漆桶子吃到第二道箍上,意为正好到一半。又,旧时还以‘金漆桶子讥讽服饰华丽而腹中毫无学问之人。”梅节《金瓶梅词话校读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刘兆元《海州民俗志·嫁娶中》:‘小金桶,圆又圆,三道金箍往上传。便桶三道箍,吃到第二道箍上,指才半肚。此类乡谈,均反映淮扬地区民俗。”白维国《金瓶梅词典》修订本:“金漆桶子,指马桶。”

第二,酒桶。黄霖主编《金瓶梅大辞典》(巴蜀书社,1991年):“金漆桶子,金漆的盛酒木桶。”

第三,饭桶。曹之翕《金瓶梅诗谚考释》(甘肃教育出版社,2003年):“金漆桶子吃到第二道箍上,箍:束桶的环,由金属或篾藤制成。一般木桶用上中下三个箍来束住。第二道箍一般在桶中间部位。讽喻人是酒囊饭袋,吃东西没个够。”徐复岭《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语言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8年):“金漆桶子,髹漆描金的圆筒状容器,如马桶、饭桶。……金漆桶子吃到第二道箍上,言其吃得多。”

“金漆桶”泛指涂了金漆的木桶,具体形状及用途则多种多样。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张仆射(齐贤)体质丰大,饮食过人。……尝与宾客会食,厨吏置一金漆大桶于厅侧,窥视公所食,如其物投桶中。至暮酒浆浸渍,涨溢满桶。郡人嗟愕,以谓享富贵者必有异于人也。”这里的金漆大桶是盛饭菜或酒的。张钱松等《青田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撑船郎与浣纱女》民歌:“金漆桶盘江西碗,白毛尖尖谷雨茶。撑船哥,撑船哥,温州上落□喝茶。”这里的金漆桶是装茶叶的。宋路时中《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盖法》:“次用新金漆桶一只,高二尺四寸,阔二尺四寸,通却瓶子并宝柱铁符,以净土周围泥合上,用大卓子一只罩之,仍施卓围,其上排列监盖神位,每日早晚焚香供养。”这里的金漆桶是祭神用的器具。马桶也可以涂上金漆。明马麟等《续纂淮关统志》卷七《淮安关现行征收则例》:“一分例:中杂木板每片,淮安中篾每条,毛竹每十段,小沙席每十,金漆马桶每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一个个不管自己肚子里是一团粪草,只顾外面打扮得美服华冠,可不像个金漆马桶。”

《词话》中的“金漆桶子”用来比喻酒量,理解为马桶、饭桶不大合适,应以酒桶为确。文意是说,陈经济酒量很大,肚子跟金漆酒桶一样,目前才喝到酒桶的第二道箍,即才喝了酒量的一半,离喝不下还早呢。

王利器主编《金瓶梅词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金漆桶子,讥讽外表华丽而腹内空空的人。金漆,树木名。汁可漆物,光泽如金。”“金漆”作为涂料或染料,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指金漆木分泌的天然树脂,可用来漆饰器物;二是指一种用鸡冠雄黄或姜黄、石黄等颜料调和而成的髹饰材料。金漆木中国古代主要生长于浙江黄岩县的东镇山,金漆产量稀少,明代以来流行的金漆器物一般都是采用调和的髹饰材料。所以《词话》中的“金漆”指调和的髹饰材料。

鸡壶·银素

《词话》第二十一回:“教小玉拿团靶勾头鸡壶,满斟窝儿酒,倾在银法郎桃儿钟内。”张鸿魁《金瓶梅字典》(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年):“,当作‘脖,草写形近讹。”之所以说“”为“脖”之形误,大约是看到第四十九回作“脖”的缘故:“教琴童拿过团靶钩头鸡脖壶来,打开腰州精制的红泥头,一股一股邈出滋阴摔白酒来,倾在那倒垂莲蓬高脚钟内,递与胡僧。”有些人就照“”字理解。徐海荣主编《中国酒事大典》(华夏出版社,2002年):“团靶勾头鸡膆壶,古酒器。为一种圆把弯头形如鸡的酒壶。”后一种解释是正确的。“团靶”指壶把为圆形,“勾头”谓壶嘴头部弯曲朝下,接下来的“鸡”不应仍然说壶嘴,应该是指壶身。酒器的造型有仿生的做法,一般模仿某物就称为某器,如紫砂壺中造型模仿南瓜的叫“南瓜壶”、模仿树瘿的叫“树瘿壶”、模仿竹节的叫“竹壶”等。鸡壶是因壶身造型类似鸡而得名,正如下文因酒盅似桃而称为“桃儿钟”一样。今天的方言中有叫“酒嗉子”或“嗉子壶”的酒壶。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汉语方言大词典》:“酒嗉子,像鸡嗉似的囊式的铜酒壶;也泛指酒壶。”见于东北官话、中原官话。又:“酒塑子,酒壶。晋语。山西静乐。”“酒塑子”即“酒嗉子”。这都可为“鸡壶”之佐证。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十八:“吾淮呼小荷包亦名鸡素,或云鸡嗉,像形也。”《汉语大词典》:“鸡素,鸡的嗉囊。借指盛物的小荷包。”由此看来,《词话》第四十九回的“脖”反倒是“”字形误。

《词话》第三十四回:“那书童把酒打开,菜蔬都摆在小桌上,教迎春取了把银素,筛了来,倾酒在钟内,双手递上去。”“银素”即银壶,银质形酒壶。《汉语大词典》:“银素,银白色的酒注子。”“白色”是在解释素,未得其义。

明胡侍《墅谈》卷二《急须仆憎》(嘉靖刻本)引《忘怀录》:“游山具中有急须子者,酒器也,以其应急而用,故名。即今之酒素子,须讹为素耳。”如果急须子确为酒素子,则此说不免本末倒置,“急须”应是“酒素”的音讹。

看杯·看碗

《词话》第十六回:“春台上高堆异品,看杯中香醪满泛。”梅节《金瓶梅词话校读记》:“‘看应为‘银之讹。”白维国《金瓶梅词典》修订本:“看杯,劝杯;劝酒用的大杯。”两解未得。“看”有观赏义。第七十八回:“今日有薛公公家差人送请帖儿,请爷早往门外皇庄看春。”看春,观赏春景。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二《皇后归谒家庙》:“皇后:下酒吃食九盏,上细看食十件,果子意思十件。”《汉语大词典》:“看食,酒席上的点心类食品。拘于礼仪略尝辄止,故名。”未确。明方以智《通雅》卷三十九《饮食》:“看食,今人列围卓上者,古称钉坐,谓钉而不食者。”钉是盛放、陈设的意思。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十五《杂记一》:“天宝二年,玄宗幸望春楼,观江淮运艘,韦坚上百牙盘食。盖以牙盘装食味于上,谓之看食,即今之看盘也。”“看盘”指陈列用的食盘。《词话》中还有“看碗”的说法。第六十三回:“午间乔大户那边来上祭,猪羊祭品,吃看卓面,高顶簇盘:五老锭胜、方糖、树果,金碟汤饭,五牲看碗。”白维国《金瓶梅词典》修订本:“看碗,筵席上供陈设观看用的碗装食品。”清胡式钰《窦存》卷四《语窦》:“物之名看,所以饰观,不适于用,所谓看桌也。唐少府监御馔以牙盘九枚装食,谓之看食,故今有看桌。”观赏用的物品往往精美高档。《旧唐书·崔远传》:“(崔)远文才清丽,风神峻整,人皆慕其为人,当时目为‘钉座梨,言席上之珍也。”“钉座”就是指看食,“钉座梨”喻席上之珍,可知观赏用的食物器具比较精美。《汉语大词典》:“钉座梨,指座席上受人敬慕者。”未明理据。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七《贤达高风》:“(轩)后升都御史总理粮储,清声愈励。僚友设宴或有看卓,即拒不受,第以廉自矜。”有“看卓(桌)”之所以拒不受宴,是因为这样的宴席高档豪华。《词话》中的“看杯”指观赏用的精美酒杯。

——————————————————————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

猜你喜欢

绒线词话大词典
增山词话
半梦庐词话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民国时期国货运动下国产绒线营销策略分析
新词话
词话三则
绒线小猫
绒线小猫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汉语大词典》漏收宋代笔记词目补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