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2023-07-24陈荣华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衣藻语段藻类

陈荣华

语文五个字,听说读写思。

谁系C 位主?唯读更莫辞。

千方万般法,精细最相知。

老朽本无技,黄叶护青枝。

在一次语文讲座上,笔者献上了这么一首诗,旨在强调阅读尤其是精细化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意义。

什么是精细化阅读?如何进行精细化阅读?且看《孔雀东南飞》“严妆”这一语段:

【例一】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该语段可谓精细化描写的典范,一系列的铺排,写出了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的矛盾心境。“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严妆”辞婆是她对焦母的抗议与示威。打扮时的“事事四五通”,表达了她对焦仲卿的爱,以及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

一、语篇是最重要最一般的语言单位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言研究习惯于将语言单位分为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与此相对,我们语文教学的着力点也往往局限于单一的词句上,而对整体的语篇分析有所忽略。殊不知,语篇才是语言实际使用过程中最重要最一般的形式。

何谓语篇?语篇(Discourse)指的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交流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从功能上来说,它相当于一种交际行为。总的说来,语篇由一个以上的语段或句子组成,其中各成分之间,在形式上是衔接(Cohesion)的,在语义上是连贯(Coherence)的。

请看老舍《济南的冬天》中这个大家都熟知的语段:

【例二】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这个语段堪称精妙绝伦:作者运用依序绘景的手法,从山上的矮松写到山尖、山坡和山腰的薄雪,按自上而下的空間顺序,把雪的光、色、态逐步展现在读者面前,表现出济南冬天秀美的特点。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不仅要整体地把握,更要精细地品读。不妨从以下角度一一细品。

1. 中心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2. 层次: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 描写顺序:山上——山坡——山腰。

4.动词使用: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文中的两个“露”含义不同)

5. 描写色彩的词: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6.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比喻和拟人。

7. 作者的情感体现在描写部分,也体现在“最”“呀”“就”“吧”“太”等虚词上。

经过如此这番的精细思考和品鉴,文段的精美、作者的精妙便变得可感可循,也自然而然化为我们读者的能力和素养。

再来读一个说明性语段:

【例三】

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③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⑤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⑥水面假如呈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⑧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⑨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⑩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叶圣陶《苏州园林》)

这是一个事物说明语段。事物说明文要求抓住事物特征,讲究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恰当的说明方法和语言,以求把说明对象准确传神地传达给读者。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学习和赏鉴。

1. 中心句:①笼罩全段

2. 说明顺序:②③假山——④~⑩池沼

3.②③品析:堆叠,可以说,或者……或者,侧面说明。

4.④~⑩品析:“至于”“大多”“往往”“雷同”“齐整”“屈曲”“布置”“几块”“些”。

5. 该段在文中的作用:分项说明,照应第二段总说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6. 品析的角度:文理、文学、文意。

如此,文章严谨的结构、准确传神的语言以及苏州园林谐美的艺术便一一扑面而来。

二、精细的语篇分析是解题的必要前提

精细的语篇分析不仅是解读文本的方法和手段,对于广大考生而言,更是做题解题的必要前提。实践证明,各类情境题都有赖于精细有效的语篇分析。

【例四】

近日一组拍自南极科考站附近的照片引发关注,照片里的雪竟然不是白色的,而变成红色和绿色混杂的“西瓜雪”。有研究人员分析,( )。雪衣藻十分耐寒,广泛分布在北极、南极及其岛屿等极端冰雪环境中。在寒冷的冬季,它们处于冬眠静止状态,但是一旦阳光足够温暖,藻类就开始了春季复苏。雪衣藻生长期呈绿色,成熟后会产生类胡萝卜素而变为红色,这使它们呈现出从绿色到红色的“西瓜色”。研究人员表示,近年南极温度升高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便利条件,虽然雪衣藻本身没有危害,但是会降低雪反射的阳光量,从而加快融雪速度,而融雪速度的加快可能使得极地冰雪消融失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考题: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

B. 雪变色是因为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

C.雪變色是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的结果

D. 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

语言衔接题,一般语意上各选项都能说得通,非所谓的“正误”问题,主要考虑的是修辞(大修辞)问题,选出“最恰当”的一项。结合上下文语境,根据话题一致的原则,“雪变色”作主语妥当些,排除A、D 两项。B 项“雪变色是因为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首先,“这种”一词不妥,“这种”是一个指示代词,一般用于指代前文出现过的人或事,而“雪衣藻”一词只在文段后面才出现;其次,从句式来看,C 项“雪变色是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的结果”,相对B 项简洁明了得多,用词造句也更合乎“研究人员”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故选C。再看一个古诗鉴赏的例子:

【例五】

送沈康知常州

王安石

作客兰陵迹已陈①,为传谣俗记州民。

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②相仍市井贫。

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

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

【注】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祐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祐三年诏沈康知常州。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

[考题]诗歌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古典诗歌短小精悍,言简意远,特别讲究章法布局。虽则不是一成不变,但一首完整的诗歌大多依循“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起”,是诗篇的开头,一般是落笔扣题,开门见山,或就物起,或因人起,或即景起,或由事起。“承”,是承接上文,既有意承接“起”,又自然衔接“启”。“转”,是诗意转折,照顾前后,跟“承”有情感或逻辑上的关系,让诗意更加开阔。“合”,是全诗的结尾,收束全篇,往往表明情感主旨。

这道题单纯看是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但本质上是考查对整首诗歌章法的把握。后两联分别对应“转”“合”二字,是诗篇情感主旨的集中体现。(一般律诗的布局,都是前面两联写景叙事,后面两联抒情议论)如果善于抓住每一句表示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那么整首诗的情感主旨也就迎刃而解了。“常恐”,既是诗人对常州以及常州百姓的关切,也是诗人对沈康到任的期许和勉励,同时也是诗人自我的内心剖白;“忽逢”,表达了常州百姓对沈康这个优秀的父母官到来的期待和欢迎,其实这是作者委婉地表达对沈康的勉励,希望他能治理好常州,不辜负百姓的期望,这是对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待;“惆怅”,“惆怅”写出作者在提到常州时的心情,表达了自己此前在常州,对常州治理未能尽如人意的惆怅之情;“最忆”,想到常州的美景,表达了对常州的喜爱、难舍和怀念之情。

【例六】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_________

①母亲的良知对他说:“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恶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

②父亲的良知却说:“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

③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

④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

⑤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①②⑤

C.⑤①②③④ D.⑤③④①②

答案是B。这是一个逻辑结构谨严的句群,总体采用总分总结构。⑤和首句照应圆合,应该置于语篇末尾。首句主语是“一个成熟的人”,后面可以用指代词“他”指代,而且下文表述首先应该出现主语,故③要置于开头。再根据句式和内容对应的原则,不难排列其他语序。

作文审题同样离不开语篇分析。

【例七】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了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没有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风险太大。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了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但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道高考作文题的审题立意,当年各省曾出现过争议和出入。但我们抓住材料的关键题眼“要有经验、技术,但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就不难把握,最佳立意应该是:钻石切割(做高价值与高风险并存的事情)要成功,经验、技术诚然可贵,但勇气和平常心态更加重要。

常言道:“于细微处见精神。”愈是精细,愈能把握作品的精妙和实质处。但是,精细又是建立在整体的语篇基础之上,脱离整体的语篇意识,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学会基于语篇分析的精细阅读,无论是对于我们平日的阅读写作,还是考试中的做题解题,都将非常有帮助。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中学)

猜你喜欢

衣藻语段藻类
藻类水华控制技术及应用
衣藻二氧化碳浓缩机制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
细菌和藻类先移民火星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语段压缩
浅谈低年级语段仿写的指导策略
不同光照条件下氮浓度对衣藻生长及油脂积累的影响
吃蔬菜有个“321模式” 三两叶菜类,二两其他类,一两菌藻类
莱茵衣藻CrDRBs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低浓度磷酸盐对绣源河铜绿微囊藻和衣藻生长的影响
浮游藻类在水体PAHs富集与降解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