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青少年健身活动状况及问题

2023-07-23张洋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3年3期
关键词:体质健康

摘 要:健身活动是休闲社会中一种积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国家体育总局分别于2014年、2020年进行了“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调查数据显示:青少年参加健身活动的人数比例有所下降,健身项目的类型多样化,健身动机主动化,健身场所以学校为主。青少年健身活动存在三个问题:总体状况有待提升,健身活动的“青少年性”体现不足,社区与家庭参与度相对较低。在提供对策建议时,应按照准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方式,采取政府和市场共同分担的原则。具体对策为:发挥学校体育政策的积极导向作用,既保基本又灵活贯通;建立家、校、社一体化的青少年健身活动模式;在保障市场化的同时,推行“健身通行证”,以保障青少年健身的公平性,满足其多元化需求。

关键词:健身活动;体质健康;健身动机;调查公报;健身通行证

中图分类号:G47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4-8502(2023)03-0048-11

作者简介:张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部讲师,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

健身活动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个体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各种身体运动。健身活动是休闲社会中一种积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它不仅能满足个体对强身健体的基本需求,也是个体对美好生活和幸福感的更高追求。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身活动和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强、青年强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也包括身體健康、体魄强壮、体育精神。”[1]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都对青少年健身活动提出了专门的要求。然而,当下中国青少年的健身活动发展不均衡:一方面,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仅为23.8%[2],青少年的耐力、力量、速度方面的素质下降等老问题仍然存在,超重肥胖、视力不良、姿态不正等新问题凸显[3];另一方面,部分青少年对个性化、多元化健身活动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为更好地了解青少年健身活动的基本状况,发现青少年健身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国家体育总局2015年11月发布的《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4](以下简称《2014年公报》)和2021年12月发布的《2020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5](以下简称《2020年公报》)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聚焦青少年群体,尝试分析青少年健身活动的表现及存在的问题,为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有针对性地提供研究依据,以更好地满足青少年对健身活动的需求。

一、青少年健身活动的基本状况

《2014年公报》和《2020年公报》是国家体育总局委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定期对我国城乡居民的体育健身活动状况进行大规模调查的结果,其宗旨是全面、及时了解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状况,客观评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全民健身条例》等政策文件要求的落实情况,以及评估《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效果。其中,《2020年公报》的调查时间为2020年9~11月,是按照三阶段分层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方法,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抽取471个县(县级市/区/旗)的5760个村(居)委会,采用入户和数据电子化上传的方式开展调查,最终获取有效样本量132784例,其中7~18岁儿童青少年为35618例。《2014年公报》的调查时间为2015年1~4月,有效样本量为135229例,其中6~19岁青少年为53401例。根据研究需要,本文将两次统计口径有些差别的两个青少年群组视为同质性群体进行分析,从健身人数比例、健身项目、健身动机和健身场所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

(一)青少年健身人数比例有所下降

两次公报均显示,青少年参加健身活动的人数比例是所有年龄组中最高的。但相比2014年的调查,在2020年的调查中,青少年参加健身活动的人数比例有所下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下降。根据《2020年公报》的调查结果,青少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55.9%;而在2014年,青少年每周进行3次以上锻炼的人数比例为69.4%,降幅为13.5%。二是每周至少参加1次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下降。在2020年的调查中,青少年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81.1%;而在2014年的调查中,青少年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比例为94.6%,降幅为13.5%。

青少年健身人数比例下降值得注意,因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中小学必须保障学生每周2节以上体育课,以及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体育锻炼。那么青少年参加健身活动的人数比例下降的原因之一可能是,2020年的调查正处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之下,这影响了部分学校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学生无法进行正常的体育锻炼。

(二)青少年健身项目多样化

根据《2020年公报》显示,青少年参加的运动项目呈现多样化特征,其中排名前五项的分别为跑步(15.6%)、跳绳(11.2%)、羽毛球(10.3%)、健步走(9.9%)和乒乓球(6.6%),共计53.6%。另外,在运动项目类型上存在一定性别差异,男生参加的排名前五的运动项目及参与比例分别为:跑步(15.5%)、篮球(12.8%)、羽毛球(9.6%)、健步走(9.1%)和跳绳(8.6%);而女生参加的排名前五的运动项目及参与比例分别为:跑步(15.8%)、跳绳(14.2%)、健步走(11.2%)、羽毛球(10.9%)、舞蹈和体操(5.5%)。除此之外,其他个性化、小众化、多样化运动项目的总数占比近一半,为46.4%。

在2014年对青少年参加的运动项目调查中,排名比较靠前的运动项目有长跑(18%)、篮球(11.2%)、跳绳和踢毽子(9.3%)、羽毛球(8.3%)、乒乓球(8.1%)、健步走(5.3%)等,其中健步走的比例2020年较2014年提高了4.6%,提高比例较显著。这说明青少年经常参加的体育锻炼项目基本没有变化,也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其中受青少年欢迎的运动项目也比较相似。

综上所述,青少年热门健身活动项目对场地和专业器械的要求不高,对技术的要求门槛也较低,其中,跑步一直是青少年健身时的首选活动。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智能化跑步软件(如Keep、悦跑圈、咕咚等)的兴起以及跑步社交功能的强化,青少年对跑步这一健身方式的喜爱会不断增强。2021年,悦跑圈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跑步运动白皮书》显示,与2020年相比,2021年的跑步用户数及活跃度的增长率分别为16.7%和21.4%,增长显著;其中对用户年龄的分布统计显示,“00后”跑者以62.3%的同比增长速度异军突起[6]。未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双减”政策的落实,青少年必定会成为跑步新主力。另外,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跑步视频、晒出自己的跑步成绩,也逐渐成为青少年群体的时尚潮流和社交趋势。

(三)青少年健身动机主动化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愿望需求的提升,人们越来越多地从以治疗疾病、提高成绩为目的的“被动”健身,转变为以满足精神和心理需求为目的的“主动”健身。2021年,教育部发布了《〈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确立了体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7],这一目标也顺应了当下青少年对健身观念的转变,改变了过去以社会为本位的宣传口号,如“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更契合新时代新征程中青少年对自主化、主动化健身的追求。由于《2020年公报》中没有专门对青少年健身动机和原因的统计,因此这部分数据主要采用2014年的調查结果。

《2014年公报》显示,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44.2%)、“喜欢、好玩”(31.7%),二者共占75.9%。这体现了青少年健身活动的主动化追求。当然,调查也发现,“为了升学考试”(10.3%)、“家长让练”(5.6%)、“为参加比赛”(3.5%)等被动动机共占19.4%,具体比例如图1所示。

相应地,在青少年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调查中,“怕影响学习”的比例最高(44.2%);占第二位的是“没兴趣、不喜欢”(21.4%);选择“太累”(4.5%)、“没有玩伴”(4.2%)和“担心受伤”(4.0%)三种情况的比例共计12.7%。而“缺乏体育技能”(4.6%)、“缺乏场地、器材”(4.5%)和 “无人指导”(2.1%)等客观原因的比例共计11.2%。可见,青少年不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原因是怕影响学习,其次是个体原因,最后是客观原因。具体比例见图2。

(四)青少年健身场所以学校为主

从两次公报可以看出,青少年健身活动场所以学校为主,学校成为健身的基本保障。《2014年公报》调查显示,在校青少年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为99.3%,非在校青少年的这一人数百分比仅为39.9%。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却在减少。进一步统计发现,在校青少年中98.1%的人每周上体育课,每周上2~3次体育课的人数百分比最高(81.3%);74.2%的人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其中每周参加2次的人数百分比最高(28.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小学应每周安排3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含体育课)[8]。然而根据调查,2020年每周参加3次及以下体育健身活动的儿童青少年占比为44.1%,2014年的调查中该数据为30.6%。因此可以说,青少年的主要健身活动是依靠学校体育课及课外活动完成的。

除了健身活动时间,学校的体育场地也是青少年健身的基本场所。《2014年公报》表明, 24.1%的6~19岁儿童青少年每天利用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进行锻炼,每周至少使用一次的人数百分比达61.1%。可见,无论是从体育课的强制性要求,还是从健身场所的提供方面来看,学校都成为儿童青少年健身活动的基本保障场所。随着“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闲暇时间的增加,以及在教育部指导下人们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学校在保障青少年良好运动习惯的养成、保证基本健身活动时间和强度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二、青少年健身活动存在的问题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健身活动的开展情况,在国务院发布的《全民健身条例》以及之后历次《全民健身计划》中,都将青少年列为重点人群,从制度层面落实政府、学校、社区、市场等主体责任,实施青少年健身活动促进计划[9][10],以更好地满足青少年的健身和健康需求,从而促进青少年健身活动向更高水平发展。然而,从两次健身活动调查结果来看,目前我国青少年健身活动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青少年健身活动的总体状况有待提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运动量,每人每天至少要进行60分钟的中高强度运动。《2020年公报》的结果显示,每周至少参加1次体育锻炼的青少年人数占比为81.1%,而每周参加3次以上且达到中高强度体育锻炼的青少年人数占比仅为55.9%。因此,无论是从参加人数还是健身强度来看,青少年健身活动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另外,从健身动机来看,青少年健身的高层次动机有待提升,一部分青少年的主动化健身动机还需进一步加强。从对青少年的健身活动调查来看,近20%的青少年选择“为了升学考试”“家长让练”或“为参加比赛”等被动原因,甚至“怕影响学习”成为青少年不参与健身活动的主要原因(44.2%)。由此可见,部分青少年追求更高层次的健身动机还有待提升。此外,青少年健身受国家体育考试政策的导向影响非常大,这也反映出他们健身自主性不高的特点。

(二)健身活动的“青少年性”表现不足

健身活动的“青少年性”指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育特点而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健身活动,从而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提高其健康水平。《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都对青少年健身场地、器材、政策、服务主体等有明确规定[9][10]。《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也明确规定,在城乡社区建设更多适应青年特点的体育设施和场所,配备充足的体育器材,方便青年就近就便开展健身运动[11]。因此,应针对青少年的特点配备健身场地和设施、开展运动项目,这很有必要。

“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推进,促使我国运动健身行业整体不断提升,健身场地建设也不断推进。然而,无论是“15分钟健身圈”的打造,还是互联网运动软件的开发,均未充分考虑青少年的特殊性,因而缺少针对青少年身心特点设置的独特器材以及对健身活动的指导。网络上的“刘畊宏热”[12]等健身热潮也没有针对青少年的特别提醒或指导,以至于有青少年模仿此运动而受伤。事实上,青少年处于身体迅速生长发育期,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的生化特点和新陈代谢特点。第一,青少年的软骨成分较多,水分和有机物质(骨胶原)多,无机盐(磷酸钙、碳酸钙)少,骨密质较差,骨富于弹性而韧性不足,虽不易完全骨折,但易发生弯曲和变形[13]。这些特点决定了青少年适合多做一些四肢运动和跳跃练习,有助于其骨骼生长;但不宜做强度大、运动量大的耐力练习,少进行静力性练习[14]。第二,青少年的关节面软骨相对较厚,关节囊及韧带的伸展性大,关节周围的肌肉细长,关节活动范围大于成人;但关节牢固性相对较差,在外力作用下较易脱位。因此,青少年要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和全面的身体锻炼,对一些单侧活动较多的肢体运动,要注意防止脊柱弯曲变形及肢体发育不均衡,防止关节损伤。第三,青少年的肌肉占体重的比例比成年人低。肌肉中水分较多,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盐类较少,因而收缩功能较弱,耐力差较,易疲劳[13]。因此,青少年不宜过多、过早地进行负重和力量练习,应多做一些发展全身协调性的四肢运动,以及锻炼柔韧性和灵敏性的训练。综上所述,青少年健身活动的设计和指导必须充分考虑“青少年性”,根据其年龄特点对青少年健身进行科学设计,否则可能适得其反。《2014年公报》显示,在针对青少年健身运动方式的调查中,1.8%的青少年的健身方式是广场舞。可见,青少年健身活动具有一定的成人化甚至老年化倾向。健身活动缺乏“青少年性”,一方面不能有效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导致不可逆的伤害。

(三)青少年健身的社区与家庭参与度相对较低

社区健身具有便利性和公益性等特点,特别是对青少年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会去健身房、健身会所等专门性、消费性场所健身,而主要依靠免费的健身场地和设施实现提升身体素质、养成健身习惯、交流感情、增加友谊等目的。但是,目前社区仍存在健身场地少、不便利等问题。《2014年公报》显示,每天使用“住宅小区(村庄)”的体育场地和设施的青少年人数百分比仅为7.4%,每周至少使用一次的人数百分比为46.7%。这意味着,半数以上(53.3%)的青少年很少使用社区(村莊)内的场地设施健身。进一步统计分析显示,在“住宅小区(村庄)”的体育场地和设施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室外体育健身广场”(29.8%),其次为“健身路径”(28.1%),后面依次为“篮球、足球场”(16.7%)、“乒乓球、羽毛球场”(11.3%)。2019年,西安市统计局开展了一项关于健身状况及便利性的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周边的跑步专用道比较少,覆盖率只有30%,而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更少,覆盖率只有13.4%[15]。由于社区健身场地的限制以及社区开展的活动较少,导致青少年在社区(村庄)的健身受限。

除社区外,家庭也应成为青少年健身的重要场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六条第四款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保证未成年人营养均衡、科学运动、睡眠充足、身心愉悦,引导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16]。《2014年公报》的监测显示,父母的体育锻炼行为对幼儿的体质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母亲的影响尤为明显。母亲每周参加2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幼儿,其各项身体素质均好于母亲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幼儿,且其合格率比母亲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幼儿高1.5%。当下,很多青少年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健身不足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他们总以“孩子没超重”“没生病、感觉良好”等主观感觉判断青少年的健康状况,但实际上很多孩子的运动量远远不够。特别是网络时代,青少年在网上花的时间越长,在现实生活中投入健身活动的时间就越少。根据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34%的未成年网民工作日平均每天上网时长在半小时以上,48.2%的未成年网民节假日平均每天上网时长在1小时以上[17]。因此,转变父母的观念,指导并促进家庭参与到青少年的健身活动中,让青少年“走下网络,走向户外”,既能有效促进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提升身体素质,同时也是加强家庭建设,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的重要途径。

三、对策与建议

2007年,世界银行发布了第29份世界发展报告,提出“为青年投资”的理念,其中为健康投资是青年发展的五个重要领域之一[18]。我国也非常重视青少年的健身活动和体质健康,出台了多项健身政策,并持续加大对健身场地、设施和人力的投入。目前,青少年健身活动存在三个主要问题:健身活动的提供方式过于单一;没有协调好政府、学校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社区及家庭的积极性。由于公共健身活动场地和设施具有竞争性但非排他性的特征,同时健身活动又具有正外部性,即不仅个体是健身活动的受益者,其所带来的整体国民体质的提升最终也可以造福国家和社会。因此,青少年健身活动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按照准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方式,应采取政府和市场共同分担的原则:政府发挥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推进基本健身服务均等化;同时充分调动市场和社会的积极性,推动共建、共治、共享,从而形成全民健身发展长效机制。

(一)发挥学校体育政策的积极导向作用:既保基本又灵活贯通

青少年健身活动受教育考试政策的影响较大,《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指出,严格执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学校教育中强化体质健康指标的硬约束……发挥学校体育考核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11]。因此,要充分正视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和健身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严谨的测量指标体系,发挥科学的体育健身政策的积极导向作用。

首先,针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和健身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政府制定完善的健康促进规划,并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当前,我国青少年在身体柔韧性、力量、速度和耐力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近视、肥胖等问题持续存在[19]。针对这些问题,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积极开展学生体质及影響因素的调查研究,尤其要重视干预措施和实用性的研究,建立青少年体质预警机制。应当制定10年或更长时间的健康促进目标,既有目标、策略,又有具体的实施措施;既有政策支持,又有评估手段,形成以证据为基础的政策实施改善闭环。

其次,立足于我国国情,科学优化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体系。目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中的测试项目多,并未区分综合运动能力测试与健康素质测试,因此造成测评任务量繁多,并且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因而评价结果不便与国际比较。因此,优化指标体系,选用科学性、适用性更强的测试项目,例如国际上普遍采用的20米往返跑、90度俯卧撑,更能体现“青少年性”,达到“以测促练”的健身目的。另外,还可以尝试“课内外一体化”“校内外一体化”的测试评价体系,充分运用智能化穿戴系统,将学生在课外、校外的运动数据灵活贯通于平时的健身考核中,更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化、多元化的健身动机。

(二)建立家、校、社一体化的青少年健身活动模式

按照准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在政府保底线的基础上,市场、社会(社区和家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参与到青少年健身活动中。目前,家庭和社区的参与度不足。因此,为满足青少年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常态化、个性化体育健身需求,需要开通家、校、社一体化的参与渠道,搭建便捷化的线上活动平台,从而有效促进青少年参与健身活动的连续性和全场域性。

首先,打造具有“青少年性”的健身社区环境和“15分钟健身圈”,并探索吸引社会和市场力量的参与,鼓励有能力、有条件的地区和社区,特别是“青年友好型城市”和“青年友好型社区”,组织与青少年主题相关的健身活动,推进有助于青少年身心成长的攀爬类设施、柔软度锻炼项目和设施器材进社区,增强便利性,达到以场地和设备促健身的目的。

其次,指导并促进家庭参与到青少年健身活动中,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要求,让家长切实认识到健身活动的重要性,鼓励孩子多参加各种户外健身活动,例如骑自行车、玩滑板、滑旱冰、遛狗等。另外,家庭要把健身运动作为亲子教育的重要内容,家长积极带领孩子走进健身场所,和孩子一起运动、一起流汗,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健身氛围。鼓励形成以家庭为整体的健身活动项目,加强健身过程中的亲子交流,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最后,形成家、校、社一体化的青少年健身活动模式。一体化既体现为空间的场地和设施的便捷性,也体现为时间上健身活动的延续性,还体现为指导思想的一致性和具体活动参与的共同性。学校应在合理范围内,在周末和假期闲暇时间为社区居民提供健身场地;社区应与学校、家庭联系,为青少年提供各类体育赛事、组织户外项目、策划趣味运动等多样化的健身活动。

(三)推行“健身通行证”:保障青少年健身的公平性,满足其多元化需求

“健身通行证”是在我国体育消费券的基础上,专门针对青少年群体,特别是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青少年群体,推出的一种基于公平性的政府健身补贴制度。它类似于法国的“体育通行证”(Pass Sport)和美国的“教育券”(School Voucher)。法国的“体育通行证”是法国在新冠疫情之后面向6~18岁青少年发放的补贴,价值50欧元,每个法国家庭可利用该补贴为其子女注册参加一项体育活动[20]。2022年,该项目已惠及76万名学生及其家庭。美国的“教育券”制度是在市场化背景下满足多元化、个性化教育需求的一种有效制度安排,即给予学生同教育费用相当的教育券,学生可用于购买任何一所学校(包括私立学校)的教育服务[21]。在我国推行“健身通行证”,有助于在激发市场活力的基础上,保障青少年健身的公平性;同时,它也是满足青少年多元化、个性化健身需求的一种公共制度选择。

根据《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我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放体育消费券[22]。2022年,全国有多个省、市开展了体育消费券活动,符合条件的体育健身场馆、体育培训机构、体育用品专卖店均可核销消费者手中的体育消费券[23]。在这一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应推行针对18岁以下青少年家庭发放单设的“健身通行证”,同时向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家庭、有某方面健身特长的青少年家庭适当倾斜,以保障贫穷家庭青少年的健身需求可以从健身市场得到满足,在保障市场化的同时达到公益性目的。另外,这一措施也可以解决部分短视家长不重视健身、不能满足孩子个性化和多元化健身需求的问题,让有健身天赋的学生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得到更好的健身发展,满足其对健身兴趣的追求。这既是一种人力资本的投资,也是促进社会稳定和加大社会流动性的重要方面,更是准公共产品的正外部性的重要体现。

综上所述,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校体育政策发挥积极导向作用,构建家、校、社一体化的青少年健身活动模式,推行“健身通行证”以保障青少年健身的公平性,满足其多元化需求,这三大措施有助于促进青少年健身活动的进一步发展,满足青少年的个性化、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同时“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也将得到更好的条件和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51.

[2] 央视网.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发布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逐渐上升[EB/OL]. (2021-09-03).http://news.cctv.com/2021/09/03/ARTIs7nnOefaaN3lXT4I44gI210903.shtml.

[3] 项佳楚,唐琪. 学校体育如何赋能学生健康成长——两会内外热议加强青少年体质健康[N].中国教育报,2022-03-11(05).

[4] 体育科学研究所.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EB/OL]. (2015-11-16). https://www.sport.gov.cn/n315/n329/c216783/content.html.

[5] 体育科学研究所.2020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EB/OL].(2022-06-07). https://www.sport.gov.cn/n315/n329/c24335053/content.html.

[6] 悦跑圈.2021年度中国跑步运动白皮书[EB/OL]. (2021-01-11). http://media.thejoyrun.com/article/ 202201/ 6460.html.

[7] 教育部办公厅.《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EB/OL]. (2021-07-2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38/s3273/202107/t20210721_545885.html.

[8] 教育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EB/OL]. (2022-04-22). 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zcfg/zcfg_jyxzfg/ 202204/t20220422_620510.html.

[9] 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EB/OL]. (2021-08-03).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 08/03/content_5629218.htm.

[10] 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EB/OL]. (2016-02-06). https://flk.npc.gov.cn/detail2.html?ZmY4MDgwODE2ZjNjYmIzYzAxNmY0MGRlMWRmYTA4NWQ

[11] 中共中央 国务院.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EB/OL]. (2017-04-13). http://www.gov.cn/zhengce/2017-04/13/content_5185555.htm#allContent.

[12] 梁璇.“刘畊宏热”背后的冷思考:运动不能盲目跟风而是生活习惯[N].中国青年报,2022-05-24(08).

[13] 王瑞元,苏全生.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451-452.

[14] 米靖.中国青少年训练存在问题与未来出路[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42(05):77-82.

[15]王昕,梁璠.“近七成西安受访市民有定期健身的习惯 社区健身场地少便利性等问题仍存在”[EB/OL]. (2019-08-07). https://www.xiancn.com/content/2019-08/07/content_3485159.html.

[16]全国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EB/OL]. (2021-10-25). 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 zcfg/zcfg_qtxgfl/202110/t20211025_574749.html.

[17]共青团中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EB/OL]. (2022-12-01). http://www.cnnic.net.cn/NMediaFile/2022/1201/MAIN1669871621762HOSKOXCEP1.pdf.

[18]世界银行.2007年世界发展报告:发展与下一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5.

[19]孙竞.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布 学生身高、体重等发育指标持续向好[EB/OL]. (2021-09-03).http://edu.people.com.cn/n1/2021/0903/c1006-32216712.html.

[20] 刘景石.为迎接奥运,马克龙要求“小学生每天锻炼30分钟”[EB/OL]. (2022-06-10). http://www.oushinet. com/static/content/france/2022-06-10/984825494552064000.html.

[21]郝艳青.教育券:一种谋求社会公平的途径——美国密尔沃基市2003—2004年教育券计划透视[J].比较教育研究,2004(05):87-90.

[22]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EB/OL].(2022-03-23).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2/content_5683839.htm.

[23]王辉.多地发放体育消费券激发国庆市场活力[N].中国体育报,2022-9-28(02).

Abstract: Fitness activities represent an active, healthy and civilized way of life in leisure life.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 of China has conducted two surveys on the status of national fitness activities in 2014 and 2020, respectively. An comparison was made based on the two surveys which foun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teenagers participating in fitness activities has decreased, with more diversified types of fitness programs and motivation for fitness, and the main venues for fitness activities are at campus. Three major problems are existing with adolescent fitness activities: the overall situation needs to be improved; teenagers participation in fitness activities is insufficient; community and familys participation is relatively low. We should give solutions based on the effective supply of quasi-public goods and the principle of shared responsibility between government and market. We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guiding role of school sports policies, ensuring its basic and flexible implementation; and also establish a youth fitness activity model that integrates family, school, and society. We should promote the fitness pass to guarantee the fairness of youth fitness and meet their diverse needs, while following the rules of marketization.

Keywords: Fitness Activities; Physical Health; Fitness Motivation; Communiques of Survey; Fitness Pass

(責任编辑:张欣蕾)

猜你喜欢

体质健康
农村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分析及对策
晋中学院2012~2014年学生体质健康结果分析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影响西安市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分析
体育教学视阈下大学生个性化体质健康促进效果分析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体育大课堂观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的研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