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老师
2023-07-23王生文
王生文
方老师是我们进入初中遇见的第一个老师,教我们语文,兼任班主任。方老师讲课既有激情又有文采,令我们佩服不已,尤其那手粉笔字,简直就是学生眼里的行书字帖。一到下课,我们便抢着到黑板上去用食指临摹。
方老师三十来岁,脸色青白,瘦且高,讲课时音调一高,头便有些往右侧,脖间青筋显现。他的这一特征,很快被我们对应到课文中的一个形象——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描述他的先生也是“瘦而高”,而且方老师在朗诵“铁如意,指挥倜傥”那一节时,头也是向右“拗过去,拗过去”。本来我们不知道鲁迅先生所写的那位老先生的名字,方老师说他叫寿镜吾,很受鲁迅先生和后世推崇。这令我们惊讶——课文中没有的方老师都知道,足见其博学。方老师是我们所有老师中最质朴的一位:他一整个秋季就穿一件楝树青的夹衣,袖口和领口都磨破了;就餐时,他也总是端五分钱一碟的腌菜或萝卜条。有时我们住宿生带的菜吃完了,便央求炊事员陈爹卖给我们一碟。陈爹看着剩下的几碟菜,说鱼还有两碟,问我们买不买。我们哪有钱买鱼?就指着说买那碟腌菜,陈爹连连摇头说:“这是给方老师留的,他只吃这样的菜。”
我们私下里管方老师叫“寿老师”,只是他并不老。
班上有与方老师同村的同学,从他们嘴里我们知道方老师家是“半边户”。他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三个读书的孩子,在生产队挣工分的就他爱人一人。人口多,劳力少,到年底不仅分不到红,还要拿一百多块钱抵超支。一百多块不是小数目,够得上方老师四个月的工资。得知这些,我们越发敬重方老师了。
某周五放学后,我们每人面前放着个饭钵子,可谁也没有动筷子,因为我们无菜下饭,又囊空如洗,就是陈爹开恩也没有谁买得起一碟腌菜。这时,陈爹走进教室,把最中间的四张课桌拼在一块,又用湿抹布擦了擦桌面,然后赶我们出去,说有来学校检查的领导马上要来吃饭。
不一会儿,在走廊窥探的我们,看见陈爹将一钵钵飘着热气和香味的荤菜端进教室,随后便看见校长领着六个人走了进去。听着从教室里传来的说笑声,我们只希望他们快点儿结束,好让我们进去瞧瞧。终于,那些人依次走出来了,而陈爹又不在场,我们赶紧冲进去,一看,菜还有大半没有吃完,于是不由分说,十几双筷子瞬间就将剩菜一扫而光……
陈爹就是这个时候走进来的。他一看,顿时勃然大怒,呵斥着让我们站着别动,然后他气冲冲地去找方老师。很快,方老师来了。这是我们第一次见他发火:“不就一桌残羹冷炙吗?你们还当美味佳肴,体面和志气都到哪里去了?就是想吃一点儿,也得经陈爹同意。像这样斯文扫地,让老师情何以堪?”方老师停顿片刻,责令我们:“还不快替陈爹将这些收拾进厨房?”我们一听,赶紧行动起来,背后听他对陈爹说:“您息怒吧,我这就带他们去办公室接受惩罚。”
我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跟着他来到办公室。出乎意料的是,方老师平和地对我们说:“菜做出来就是给人吃的,何况还是别人吃过的。我知道你们早就没菜了,不过……”方老师竟笑了,接着说:“你们也太馋了,风卷残云似的。知道吗?我还没有吃饭呢……”我们都不敢相信方老师还等着那些剩菜下饭,正羞愧之时,他又说:“不是说要惩罚你们吗?好,考考你们,我刚才训你们用了三个成语:残羹冷炙、情何以堪、风卷残云。都说说是什么意思,回答正确的免于受罚。”不要说答,我们连写都写不全,方老师见状就说:“那好,我桌上有词典,你们查,然后把每个成语连同释义抄五遍,并各造出两个句子。不过,以后陈爹要是问起惩罚的事,你们可得说得重一点儿,这老头儿遇事爱较真儿。”说完,方老师往外走。我们猜想他可能是吃饭去了。
方老师的话不久便得到了印证。数日后,轮到我给陈爹帮厨,陈爹果然问起那天方老师惩罚我们的事。我说方老师下手真狠,打了二十戒尺不说,还要写一千字的检讨书。陈爹听后说:“检讨书确实该写,谁叫你们嘴馋!但不应该打手板。”陈爹忽然笑了,随即否定了他刚说的话:“也该打,那天是你们害得方老师就着剁椒吃了一餐饭。”
几年后,我们相约回母校去看方老师,不遇,因农村分田到户,方老师已回他们村任教。上班时间他是老师,没课的时候就下地劳作,“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记得当年方老师带我们赏析这诗句时,将陶渊明边写诗边劳动的生活描述得情趣盎然,没想到日后这也成了他自己生活的写照。
之后,一直未见方老师,只是偶尔在杂志上看见他撰写的诗词对联。
忽一日,接到老班长邀请,说他已预订好宾馆,要给方老师举办八十大寿的宴会,我欣然前往。那天,方老师到得早,满头白发的他戴着眼镜,精神矍铄,一如当年那样高而瘦。一个同学忆及往事,说:“方老师今天才是真正的‘寿老师。”我们一听,全都喝起彩来。的确,在那个场合,称方老师为“寿老师”,再恰当不过了。
散席时,脸色微红的方老师指着满桌剩菜说:“叫你们不要铺张,你们不听。看看,还剩这么多。这可不是残羹冷炙,是真正的美味佳肴。如今‘光盘光荣,我带头打包带些回去,明天跟老婆子不用买菜了。”
方老师说到“老婆子”,語气中是满满的爱意……
[责任编辑 冬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