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微信群,架通家校合作桥
2023-07-23李志欣
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或老师教学工作的渠道很多,通过电话或微信跟老师联系,时刻关注家长微信群都是便捷有效的方式。
一天晚上,我接到班上一名学生父亲的微信,他很欣喜地对我说,孩子最近进步很明显,原来回家不愿跟父母交流,最近几个月总是主动说起学校的情况,还把校长给他们上课的事也告诉给了家长。“我和爱人一度都想放弃他了。没想到自从您给他们上课后,他的学习动力越来越足,上学更加积极,做作业更加认真,前不久还制定了学习目标。”这孩子最近几个月的确进步很快,在我的课堂上总是积极回答问题,有不懂的地方还会追着我问。我也总是跟他聊天,鼓励他好好发展自己的兴趣,争取考上理想的高中。
所有孩子都是有潜力的,都有希望成为优秀的人才。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对孩子满怀期待,学校也特别愿意和家长一起做孩子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和堅实后盾。最后,我建议他抽空儿来学校一趟,跟我面对面聊聊,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跟我说。
他特别激动,第二天下午就请了半天假来到了学校。课余时,我让孩子也来了。当着父亲的面,我肯定了孩子最近的表现,希望他在其他科目上也能齐头并进。孩子很开心地说出了自己的目标以及希望父母多陪伴自己的愿望。孩子回教室后,我告诉孩子父亲,除了可以随时跟我联系,其他科任老师也可以随时交流。他没有其他老师的微信,连老师姓什么都不清楚。在我的引荐下,他见了孩子的班主任和几位科任老师,互相添加了微信。离开学校时,他主动承诺:以后一定会多跟老师联系,家长群里也要积极响应。
“双减”政策落地后,很多中小学都开设了家长课程。以我校为例,我们会定期邀请专家为家长讲座,组织家长到学校参观或走进课堂。这位父亲平时工作忙,觉得自己孩子成绩不突出,很少参加这类活动。但这次到学校见了我和其他老师后,他说以后一定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否则不跟学校在一个频道,孩子想变优秀很难。
前不久,我在班级家长群写下了这样一份倡议:“各位家长,欢迎随时把你们的育儿经验、家庭故事、生活照片和家庭创意等作品拿到学校展示,这些都是让孩子产生进步意愿的宝贵资源,也是促进家校共育的智慧法宝。”很快,一位平时不怎么说话的家长马上发了几张一家人游玩的照片,另一位妈妈则发了女儿在报刊发表文章的截图。她一直觉得只有孩子不听话、考得不好才需要跟老师联系,看到我发布的信息才知道学校教育是全方位的,以后会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有任何疑问和感想都会随时跟老师交流。
只要家长愿意,有疑问和想法随时随地都可以跟学校沟通。工作再忙,抽空儿打个电话或微信留个言总可以吧?家长一定要利用电话、微信积极与学校和老师沟通。其实,从校长到班主任再到各科老师,大家都非常愿意跟家长建立联系,随时沟通交流。老师面对诸多学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更需要家长主动出击,多跟老师联系。
最后我想说的是,家长群是家校沟通的好地方,但一定要注意遵守尊重老师、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原则,过于个性化的想法和交流最好私聊。
李志欣
特级教师,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副校长,作家。已出版《优秀教师的自我修炼》《教育微创新》《做个自驱型教师》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