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育对促进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策略研究

2023-07-23杜雅歌王磊

音乐生活 2023年6期
关键词:情感音乐大学生

杜雅歌 王磊

进入21世纪以来,培养社会情感能力逐渐成为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议题。社会情感能力是一个人在成长和发展的复杂情境中掌握并应用的一系列的与个体适应及社会性发展有关的核心能力。[1]社会情感能力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CASEL基于二十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指出,对社会情感能力最好的实践是课堂教学。音乐课堂教学具有普通课堂教学的普遍价值与意义。同时,音乐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更多涉及到学生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教育的过程是培养社会情感能力的过程,音乐教育在促进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方面处于独特的地位。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三个方面、六大要素以及十八个基本要点。[2]对照核心素养,大学生也有许多欠缺,需要持续培养完善。在这十八个基本要点中,勤于反思、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国际认同、国际理解与问题解决均与社会情感能力相契合。这些基本要点要求大学生具备了解自己的能力、具备人际交往的能力、具备做出负责任的决策的能力、具备合理行事的能力以及具备社会意识。社会情感能力能够规范学生的行为,有效地应对各种情境挑战,能够建立和加强与他人的联系。社会情感能力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越来越重要,是在学校、公共场所、人际关系和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它们已逐渐成为一个人成长成熟的重要目标,对于大学生更是如此。

本研究基于CASEL提出的社会情感能力的核心要素,探讨了音乐教育与社会情感能力的核心要素间的关系,并提出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方法与策略。本研究将从学理上丰富社会情感能力在音乐教育研究领域中的不足,将为音乐教育者提供可供操作的教学思路。

一、社会情感能力的概念解析

在社会情感能力的概念被提出之前,关于人类情绪的非认知能力主要有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的人际交往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与梅尔(John D. Mayer)和萨洛维(Peter Salovey)提出的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

CASEL 在1994年的费兹研究院举办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社会情感能力,在1997年出版的《促进社会情感学习:教育者指南》一书,界定了社会情感能力的概念雏形,认为社会情感能力是指个体理解和管理情感、设定和实现积极目标、理解他人观点、建立和维持积极的关系、做出负责任的决定以及能够建设性地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3]为社会情感能力基本概念框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015年,CASEL系统地提出社会情感能力的五大核心要素,即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人际交往和负责任的决策。

进入21世纪,社会与情感能力逐渐被提上全球教育政策议程。2015年8月,联合国将近200个成员国的代表一致通过将“包容、公平和有质量的教育”确定为2030年教育发展议程,提出要让学生掌握处理好与自己、他人、社会、国家等多种关系的社会与情感能力。[4]CASEL所提出的社会情感学习概念框架成为美国学校开展社会情感学习实践项目的基础框架,同时也论证了非认知能力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有力地将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推进教育者的视野。

二、音乐教育与社会情感能力的关系

音乐教育对培养社会情感能力方面有着天然的潜力,音乐教育的过程有助于大脑开发,同时也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音乐教育与CASEL提出的社会情感能力要素具有关联性。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有助于提高负责任的决策技能、有助于培养鼓励积极的人际关系。

1.音乐教育与自我意识

每个人都有内在的自我概念,并普遍相信自己有能力或没有能力影响世界。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是由许多因素塑造的。这种自我认知或身份感引导着他们的个人能动性。弗雷等人论述了学生对于自我意识能力的认知,他们将学生自我意识描述为“自己是谁以及他们如何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5]他们表示,这些都是需要培养的重要能力,包括能力认知、自信、自我效能、成长心态、毅力以及韧性。

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即他们在学习中能勇于面对挑战并坚持不懈地努力,他们有机会探索音乐活动中的不同位置和角色,进而能在音乐活动中有所收获。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识别了解不同乐器发现自己的喜好、可以通过学习乐器的反应速度发现自己的天赋,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通过演唱演奏活动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肯定,能够形成客观的自我评价;通过音乐团队活动能够实现自我监督,得到积极的自我提升。音乐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在安全、支持性學习环境中养成自我意识培养的机会。

2.音乐教育与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包括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朋友、同学以及公民,是一种社会能力。[6]这种能力包括对周围人或社会的了解程度。移情、对文化多样性的欣赏、尊重和具备整体观点是社会意识的关键要素。需要学生以开放、接受的心态聆听不同类型的音乐,欣赏代表不同文化的音乐。

音乐教育能带领学生将自己置于其他时代或其他文化的位置中,提高对音乐意图的理解。通过音乐教育教学,可以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呈现给学生,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其他国家与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可以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认识和理解文化多样性,拓宽学生的音乐学习范围,提高学生的音乐认知能力,这种在课堂上直接对其他文化音乐进行学习欣赏,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或者不同时代的文化,可以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同时,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具备接受和接纳与自己不同的人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移情能力,这些是音乐教育潜在影响社会意识的体现,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同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增强同理心。

3.音乐教育与责任感

负责任的决策包括要求具备识别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能够承担个人责任。[7]责任感包括认知、情感、态度。责任感体现在能够识别问题、解决问题和勇于承担后果。

音乐教育的教学过程能够让学生产生自己的思考,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通过教师设定的目标活动,在课堂中识别和解决问题。而这种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培养责任感的过程,增强大学生责任感能够帮助其养成必要的习惯和性格。音乐教育是基于过程性的,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配合、对他人具备同情心以及批判性思维,经常要求学生参与一些与其他人共同完成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会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并会在音乐活动中勇于承担后果。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会帮助学生理解发现他们的行为如何影响他人和整体,音乐教育的过程会让学生产生合作的快乐与重要性,并且因为其创造能力的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于个人认同会增强,从而责任感也会得到激发和保持。

4.音乐教育与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技能是维持人与人之间健康、积极关系的重要因素。[8]人际关系技能在社会中是必要的,约95%的教师认为人际关系技能有益于每一名学生,能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并且减少冲突的产生。[8]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培养群体归属感,促进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音乐教育的过程是促进大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的过程。音乐教育中的表现与分享环节,能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鼓励其勇敢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积极地融入伙伴关系之中。音乐教育中的歌曲聆听与理解环节,会潜移默化地调动感官,提高认知能力。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向他人表达积极情绪、在他人身上感受到积极情绪都可以获得快乐,获得满足感,进而更愿意与他人交流沟通。在音乐教育中的创造与合作环节,可以使大学生体会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自己和他人在团队合作中产生真挚体验的联系,感受到自己对团队以及对他人的价值。音乐教育的全环节都可以促进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发展,精心策划的音乐教育活动能有效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

音乐教育可以给大学生带来一种情感刺激、一种审美体验、一种群体体验。音乐教育与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之间具有紧密关系,体现在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与有效促进。因此,要关注音乐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策略。

三、音乐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策略

1.开拓艺术视野,提高社会意识

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要丰富形式和内容。大学生普遍对某种钟爱的音乐风格有一定了解,但整体认知较片面,包容性不高。因此,在音乐教育中要巧妙运用世界音乐与民族音乐,开拓大学生艺术视野。世界音乐与民族音乐是将社会意识、文化多样性与音乐技巧结合起来的绝佳工具。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侧重于多元文化和全球教育、尊重和自律等主题,通过丰富有意义的教学设计,完善大学生的音乐视角。让学生了解多种形式与风格的音乐,达到尊重、理解和包容。

在音乐教育中要创设情境,情境会给予学生视觉、动觉、想象等一系列特别体验,会从各种渠道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情感之中。在特定的情境中,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置于其他时代或其他文化的位置中,激发其对不同音乐的欣赏兴趣,培养审美情趣,引起感情共鸣,从而获得音乐情感体验。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会培养大学生以开放、接受的心态聆听不同类型的音乐,欣赏代表不同文化的音乐。提高对音乐意图的理解,使学生能够接受和接纳与自己不同的人,进而更好地认同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增强同理心,培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能力与移情能力,提高社会意识。

2.注重情感投入,培养自我意识

大学时期是学生个人从家庭走向社会的过渡时期,是个人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健全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音乐教育会使大学生进一步形成自我意识的思考与体验,完善对自我意识的感知。

音乐能引发不同的情绪情感,这不仅表现在个体的主观感受上,也表现在生理机制上。在音乐教育中要根据大学生特点,挑选合理的音乐曲目,使其达到心理契合,使学生能够寄情于音乐。同时,大学生追求自身思想独立,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意愿,考虑其内在需求。要注意平等地位与交往模式,音乐教师要鼓励学生、认可学生,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情感投入,要提倡让大学生在音乐中去探索,并积极地表达与展示自己内心想法。让其体会到音乐所带来的情境感受,或快乐,或宁静,或舒缓,或温暖……最终达到自身心理满足的需求,有利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思考与塑造。

3.设置课堂互动,促进团队合作

音乐教育中涉及多种类型的课堂互动,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团队合作与人际沟通能力。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个性发展为出发点,力争在教育过程中使学生的感官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用,并达成学生在追求知识与人际沟通上的理想化。[10]

要合理利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在音乐活动中根据学生的特长能力,设置不同的小组共同完成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合作与责任意识。在安排活动中可以设置音乐游戏、奥尔夫声势律动等模块促进大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团队协作,但要注意设计的游戏与互动是否会导致学生遭遇拒绝,是否有助于形成积极的团队动力。同时,可以在合唱中让学生树立责任担当,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给其他人带来的影响以及自己对团队的重要性,有利于形成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积极关系,这种积极的关系会使学生对目标的达成有更大的承诺与积极性,愿意承担困难任务,有动力和毅力努力实现目标。

4.融入思政教育,培养责任担当

在大学生音乐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能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的同时,有效地滋养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他们的思想觉悟,培育他们的核心价值观。

在思政和音乐教学的融合中,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丰富的情感。另一方面,思政的融入可以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再次得到升华,实现育人的目的。教师要甄选教学内容,做到音乐与思政教育主題的融合统一。可以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思政教育元素,选择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优秀歌曲渗透责任意识,通过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和政治观念,培养责任担当。要注重挖掘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与思想,使学生在音乐教育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要发挥课堂的作用,促进音乐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升华高校音乐教育的内涵。

从各个方面上看,音乐教育对促进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有着重要作用,音乐教育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与扩展教学内容,更好地加强大学生自我意识、社会意识、人际交往以及责任感。我们可以在短期内展望音乐教育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或者更长远地展望社会情感能力最终将如何塑造学生的一生。

正如菲利普·鲍尔(Philip Ball)所言:音乐是教育的基本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是一个真正的心灵健身房:没有任何其他活动可以同时使用大脑的这么多部分,并将它们同等程度地整合在一起……敏感的音乐教育,不是对年轻演奏家的密集训练,而是揭示了这门艺术最宝贵的属性之一,即社会情感的培养和教育。[11]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2022年度高校基本科研项目(人文社科类)“ 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视阈下卓越音乐教师培养研究”经费支持,项目编号:LJKMR20221389;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卓越音乐教师德育美育协同发展研究”经费支持,项目编号:JG21DB310;2022年度辽宁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U-G-S-S模式下学科教学(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经费支持,项目编号:YJSJG202209;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U-G-S-S卓越音乐教师实践基地建设”支持,项目编号:202002241019的研究成果。

注释:

[1]Osher D. M.,et al. Advancing 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Looking Back and Moving Forward[J]. Review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2016,(1).

[2]人民日报.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J]. 上海教育科研, 2016(10):1.

[3]Weissberg Roger P, et al. Promoting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guidelines for educators[M]. Alexandri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1997:2-4.

[4]朱锐锐:《美国CASEL组织:为社会情感学习落实提供可行之策》,《上海教育》2021年第26期,第48-50页。

[5]Frey, N., Fisher, D., & Smith, D. (2019). All learning is social and emotional: Helping students develop essential skills for the classroom and beyond. Alexandria, VA: ASCD.

[6]Frey, N., Fisher, D., & Smith, D. (2019). All learning is social and emotional: Helping students develop essential skills for the classroom and beyond. Alexandria, VA: ASCD.

[7]Edward, Varner. General Music Learning Is Also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J]. General Music Today, 2019, 33(2):74-78.

[8]Weissberg, R. P., Durlak, J. A., Domitrovich, C. E., & Gullotta, T. P. (2015).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In J. A. Durlak, C. E. Domitrovich, R. P. Weissberg, & T. P. Gullotta (Eds.), Handbook of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pp. 3-19). Guilford Press.

[9]Cooper, L. (2017). 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The impacts of an implemented plan at a private Christian school in the urban setting (Master dissertation, Dordt College, Sioux Center, IA).

[10]王磊:《审美文本观照下艾斯纳课程美学蕴意探究》,《外国教育研究》2014年第10期,第30-37页。

[11]Ball, P. (2010). El instinto musical. Escuchar, pensar y vivir la música. Madrid: Turner.

杜雅歌 遼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读硕士

王 磊 博士,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教育教研室主任、讲师

(责任编辑 李欣阳)

猜你喜欢

情感音乐大学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大学生之歌
音乐
情感移植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