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工” 培育特色 建设矩阵
2023-07-23刘涛
刘涛
【摘 要】江苏工人报积极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和全省工会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丰富和深化办报内涵,整合资源、打造品牌专栏,改革副刊形式、增强文化吸引力,打造新媒体矩阵,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发挥好工运主流媒体的“头雁效应”,为推进新时代江苏工运事业贡献力量。
【关键词】报纸改版;品牌栏目;副刊改革;新媒体矩阵
江苏工人报是江苏省工运事业主流媒体,承担着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解读传达省总工会的决策部署精神,宣传报道各级各类工会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展现基层一线职工群众的精神风貌和江苏工会工作改革发展成就的重大任务。需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积极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深入推进融媒体建设,讲好职工故事,传播工会声音,真正把报纸办成工会工作的宣传员、引导员、服务员,成为全省各级工会的工作指南、典型窗口、经验平台,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与职工、工会、企业同频共振。
一、洞察趋势,创新办报理念
在传媒发展深刻变革趋势下,依着惯性往前走显然已越来越艰难,不确定性越来越大,很难走得更远。原有的传播方式,乃至传媒作为新闻现场记录者、报道者的姿态也已经很难吸引关注的目光。必须让媒介由单向转为多向,由扁平向立体,由宣传向分享,由旁观向参与,由被动向主动转换。而这种转换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最大化极优化地占有资源,包括传播手段的锻造、受众对象的锁定等,特别是在碎片化、去中心化、主流与非主流媒介激烈对撞的传播环境下,抢占、凝聚、分割更多资源,占据更主动位置,深化办报内涵,让江苏工人报由“平躺着”到“立起来”,变得立体生动,打造具有江苏特色的新时代行业传媒矩阵。
提升服务意识。作为行业报,工会和职工是报社立足、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如何服务好全省各级工会工作大局,如何满足全省职工的所思所求,是报社永恒不变的追求。而在不变中求变,则蕴含着社会发展的时代命题,真正考验着报社作为传媒的时代担当。
新时代的工会工作有了新变化,新时代的职工有了新需求,作为工会、职工的传播者、发言人,需要深化对工会、职工内涵与外延的理解,精准把握新时代工运主题,做出及时反映。工会就像导演,职工是主角,报社是配角,一方面导演就是导演,主角就是主角;另一方面配角也可以“加戏”“抢戏”丰富剧情、成为主角,这个“加戏”“抢戏”就是真正适应和满足新时代条件下工会工作要求和职工需求,开展创新性引领服务。
强化品牌意识。传媒不仅要宣传别人,也需要宣传自己,特别是在新媒体形势下,如何宣传自身、树立形象,是传媒的重大课题。江苏工人报作为工会的传播者、发言人有责任首先走上前台,吸引社会更多关注信赖的目光,积极广泛开展合作,聚焦主责主业、创办品牌栏目,回应社会关切,以行业影响力树立行业品牌形象,并在社会和行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凸显社会影响力和价值。
抓实平台建设。平台即舞台,有什么样的平台,就会有什么样的精彩。传媒本身即是平台,但传媒平台的打造已经不能再仅仅局限于自身资源和条件,而必须学会借势,凝聚尽可能多的优势资源,形成形式多样的参与式、融合式、嵌入式、抱团式且具长效机制的共享互助平台,开辟新媒体阵地,开拓更多的宣传渠道,广泛深入延伸触角,将“江苏工人报元素”最大限度融入到各级工会和职工群众工作生活的日常,壮大全省工运主流传媒的声势。
二、创办品牌专栏,拓展舆论阵地
讲好工会故事、传播工会好声音,当好全省工运事业发展的宣传员、引导员、服务员,是江苏工人报义不容辞的职责使命。为更好地履行“三工”服务职能,2021年5月,江苏工人报开设《主席论坛》栏目,为全省各级工会主席谋划工作、交流经验、畅谈体会开辟园地,围绕工会重点工作,宣传报道各级各类工会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展示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特色亮点,定期设置议题,邀请各级工会主席“打擂”,打造新时代工会人的“思想盛宴”和“深度汇谈”,在思想碰撞中启迪高质量推进工会工作的新思路,开创服务职工新境界。
设置《主席之声》《基层办公室》《履职手记》《他山之石》《群言》等栏目。《主席之声》栏目每期设置一个核心话题,邀请各级工会主席围绕核心议题发议论、谈体会、说心得;《基层办公室》栏目每期“晒一晒”几位工会主席推进工作的绝招窍门、秘籍宝典,引导工会主席互相点赞,增强栏目吸引力;《履职手记》栏目每期则以简短篇幅简明分享各级工會主席最关心的工作、亟需破解的课题等,引导形成互动,彼此启发借鉴,增加栏目热度。《他山之石》栏目主要分享省外各级各地工会推进工作好的做法和典型经验,以资借鉴。
自2021年5月《主席论坛》专栏开办以来,坚持办栏宗旨,广泛联系全省各地各级工会主席、工会干部,围绕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深化工会改革、纵深推进产改工作以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重大宣传计划和工会重点工作,精心做好每期专栏的组稿和编辑工作,已经高质量完成《主席论坛》专栏40多期,全省各地已有100多位各级工会主席、工会干部发声建言、畅谈体会、展示工作,专栏质量稳中有升、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深受广大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喜爱,已经成为全省各级工会高质量推进工会工作的“参谋助手”和比学赶帮超的“大课堂”。
与此同时,江苏工人报还在深度报道、特色报道、原创报道上彰显优势,将原来每周一期半版的《维权课堂》专版扩为每周一期整版,加强与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省法律援助中心、省总工会法工部的合作,在原有内容基础上,增加对劳动关系领域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的关注,法院、人社部门与“三工”相关政策举措的解读以及各级工会法律工作部门为职工维权的经验做法、典型人物报道等。
升级原来半月一期的《第一线》专版,改为每周一期的《小“工”走一线》,精心设计江苏工人报专属卡通形象,讲述劳动故事,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每期推出不同的主题,如劳模工匠、职工科创、班组天地、最美的“她”等,进一步强化固定的常设栏目,突出标识化传播;进一步优化版面设计,突出可视化、鲜活性、时代感,使形式与内容有机统一,满足“读图时代”的读者需求。
改版后的江苏工人报实现全彩印刷,触角最大限度地延伸到全省各级工会组织,最大化极优化地占有工会舆论资源,收复“失地”、拓展“版籍”,着力打造精品文章,树立报纸品牌形象,显著提升了报纸在全省工会系统的存在感、影响力和美誉度,成为全省各级工会组织传播工会好声音的首选传媒和全省工运宣传强势媒体,主流媒体的“头雁效应”更加明显,日益成为全省职工群众思想引领的强大舆论阵地。
三、深化副刊改革,增强文化吸引力
江苏工人报加强与各级工会网络与宣传教育部门、各地工人文化宫以及企业工会的联动互动,将原来周六刊发的副刊《慢生活》创新改版为《秀·周刊》,重新调整栏目,创新表达方式,专注职工文化,打造成新时代职工文化的“秀”场,全面反映职工文化建设成效,让职工群众爱读爱看,不断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建设全省职工的文艺学校和精神家园。
《秀·周刊》一版聚焦职工文化热点,积极创新版式,展开深度报道。我们发挥江苏作为文化大省,文化资源丰厚的特色优势特点,推出“走近你身边的‘非遗”系列,先后呈现了宜兴紫砂陶、南通仿真绣、南京白局、东台发绣、惠山泥人、南京雨花茶、苏州金属凿刻等江苏省内一系列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的动人故事,发掘了紫砂大师吴奇敏、仿真绣代表性传承人周占贤、白局“痴人”黄玲玲、烹茶大师陈盛峰等一大批弘扬非遗技艺、传承民族文化的劳模工匠和工艺大师,既为激活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文化产业发展宣传鼓劲,同时也有力弘扬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我们深入挖掘全省各地各级工会开展的丰富多彩的职工文艺活动,发掘了一大批富有特色的职工文化现象,精彩呈现了盐城“军歌嘹亮艺术团”,无锡职工合唱团,兴澄特钢合唱团等著名职工文艺团体的精彩故事;培育了像南京职工文化金牌主持人李冰和谷兰,农民工诗人许仲,以工匠精神写工匠的工人作家梅静,“职工歌唱家”任勇等一大批“职工文艺明星”,助力打造更多新时代职工文化特色亮点,在更高水平上更加精彩地展现江苏职工群众创造美好生活、讴歌新时代,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与此同时,《秀·周刊》一版还精彩呈现了金陵“梅”韵——南京与梅花奖的渊源,扬州城事——扬州文化名城保護利用密码,徐州汉韵——品味千年文脉领略汉韵之美等城事系列,娓娓讲述了“小城”史官姜云路的诗与远方,李海珉守望古镇文化、留住江南最美乡愁,陈潇潇:以梦为马走上“星光大道”, 顾银华:从打工妹蜕变为签约编剧等一系列精美职工文化故事。深度聚焦北京冬奥会、中国戏曲梅花奖、电影金鸡奖、卡塔尔世界杯等重大文体活动,以生动详实有趣的报道,给读者带去了全新的阅读体验,深受广大职工群众欢迎和好评。
《秀·周刊》二版“悦读”专栏,用生动的文字和图片反映书香企业、书香家庭、最美读书人、最美职工书屋等人物、故事、场景,为职工推荐好书;“随园”专栏刊登职工群众创作的散文、诗歌,举办全省职工诗歌大赛,为广大职工群众打造心灵栖息的港湾;三版“科技”“食记”“漫画”栏目,既有名家精细地观察研究生活推出的令人着迷的美食文化,也有漫画达人“我手写我心”的精彩创作,还能满足科技发烧友对“黑科技”产品的探索愿望。移动时代,人人都有手机,随时可以用镜头记录生活。《秀·周刊》四版开设 “摄影”栏目,广泛深入地挖掘职工中的摄影爱好者,发动他们用自己的手机、相机,记录下身边令人动容的光影故事,既保证一线新闻图片的新鲜,丰富版面内容,又与职工形成黏连,持续增强报纸的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
四、加快融合发展,打造新媒体矩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这个重要论述指明了优秀新闻人才的内涵和标准,深刻阐述了人才对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
为积极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趋势,2020年初,江苏工人报成立新媒体项目组,大力推动报媒融合发展,更新改版江苏工人报官网,开通官方微信、微博、抖音号、视频号等新媒体阵地,引进“中央厨房”式的智能媒体融合平台,建立直播机制,全力打造新媒体传播矩阵。
报社打破业务部门界限,组建青年编辑团队,以新媒体项目带动,在实践中练兵促融合,组织开展立体培训,快速提高采编人员新媒体素养。编印“江苏工人报社报媒一体化学习资料”,邀请新媒体运营资深人士,开展新媒体业务培训,经常性组织开展线上新媒体业务培训,学习新华社、《新华日报》等权威媒体新媒体运营经验和技巧,积极培育全媒体人才队伍。
新媒体项目组紧跟江苏工会数字化建设步伐,积极融入江苏工会服务“一张网”计划,在江苏工会APP开辟“工会头条”板块,每天第一时间上传“头条新闻”“基层亮点”“苏工时评”等,将宣传触角延伸覆盖到全省各级工会。在新江苏·中国江苏网开辟频道,及时推介富有工会特色的重要信息。与此同时,新媒体项目组每天还将当天数字报纸、头条新闻、品牌栏目等上传至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推送给更多的职工群众。
聚焦江苏省总工会和各地各级工会阶段性工作重点,新媒体项目组抓住“三八妇女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针对性地制定新媒体宣传计划,推出“职装秀”“工间操”“定格最美劳动者笑脸”“十年·十人话变革”“致谢奔跑的小哥”等一系列全媒体宣传活动,有效吸引了全省各地各级工会和职工群众踊跃参与,显著提升了江苏工人报的吸引力、影响力,进一步树立了全省工运事业新型主流媒体的良好形象。
打造富有江苏特色的新时代行业传媒矩阵任重而道远,江苏工人报将进一步创新栏目形态和宣传方式,以内容建设为根本,持续提升办报质量,进一步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在变革中推进创新发展,以深化改革推进深度融合,以融合力壮大主流媒体阵地影响力,不断展现新气象,不负期待,破浪前行。
参考文献:
[1]哈思挺.坚持守正创新,发挥主流媒体“头雁”效应[J].新闻战线,2022(09上).
(作者单位:江苏工人报社)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