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茧”新生 重走“丝”路

2023-07-23许幼飞陈骅

当代党员 2023年14期
关键词:种桑养蚕桑蚕养蚕

许幼飞 陈骅

6月12日,奉节县冯坪乡庙坝社区。

早上不到8点,庙坝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刘凤明已经开始忙碌了,只见她背着背篓,穿梭在桑叶园中采摘桑叶。

桑叶茂盛繁密,风一吹,绿浪翻滚。

“桑叶太热,蚕就会不吃,所以一定要趁着天气凉爽时来采摘。”刘凤明乐呵呵地说着,但她的手一刻也没有停歇,不一会儿背篓便被桑叶填满了。

拥有2000余亩桑叶园、300余名蚕农、产值100万元……如今,庙坝社区的桑蚕产业已经成为冯坪乡的产业发展标杆。但在过去,谁也没有想到一只蚕竟然能吐出乡村振兴新“丝路”,成为带领村民致富增收的特色产业。

一个方向,重走“养蚕路”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于乡亲们而言,养蚕并不是一个‘划算的买卖。”冯坪乡党委书记艾兴坦言。

庙坝社区历来有养蚕的传统。得益于位于三峡库区腹心的地理优势,这里的温度和湿度非常适合种桑养蚕,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养蚕。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桑蚕产业的弊端逐渐显露。

“桑蚕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季节性强、劳动强度大。一户人家最多养两张蚕,一年养3批,算下来大约有1.2万元的收入。”艾兴算了一笔账,“如果选择外出务工,一年至少挣两三万元。”

眼见在家挣不到钱,年轻人自然选择外出务工。

而随着年轻人的离开,土地逐渐被荒废、村子呈空心化,庙坝村(2017年3月改为庙坝社区)的发展一度陷入停滞。

如何让庙坝村发展得更好,让留在家里的人过上好日子?

2002年,初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向良俊厘清发展思路。他知道,想让村子“跑”起来,产业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经过调研,我们将庙坝村的主导产业定为蚕桑。”向良俊道出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村子有养蚕的基础,另一方面是以前大家养蚕各自为政,管理比较散乱,如果能统一起来,发展空间较大。”

方向已定,干字当头。村“两委”班子成员走村入户,同乡亲们讲解政策、分析现状、权衡利弊。为提高蚕种的存活率和蚕茧产量,向良俊虚心请教各地蚕农和农技人员,查阅相关养蚕资料,并将自己掌握的技术和方法向村民倾囊相授。

“随后几年,有不少村民加入到种桑养蚕的队伍中来,但收入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销售渠道有无保障?种种顾虑依然让部分村民不愿参与其中。”向良俊回忆道。

村民积极性不高,这与向良俊想要依靠产业带动整村发展的想法相差甚远,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一套系统,让养蚕更智能

如何提高村民的积极性?

“养蚕的效率提高了,能赚钱了,大家自然就会参与进来,这对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很重要。”艾兴称。

2017年,经过调研,冯坪乡党委决定引进奉节县祥飞茧丝绸有限公司。

“这是一家从事蚕茧贸易的企业,他们也在探索如何将桑蚕产业做大做强,甚至组建了专门的研发团队,通过科技赋能产业发展。”艾兴颇为兴奋,“这与我们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与此同时,冯坪乡党委积极争取相关项目,在庙坝社区修建养蚕场所,安装智能化设备,鼓励庙坝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参与智能化养蚕经营,通过集体经济带动桑蚕产业发展。

2022年4月,由奉节县祥飞茧丝绸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蚕桑养殖系统正式投入使用。

“这套系统,让养蚕从横向养殖变为立体养殖。”向良俊称。

在传统养蚕业中,蚕筐通常被放置在地上,如果扩大养蚕规模,则需要扩大场地规模。但现在,通过这套系统,幼蚕搭乘“电梯”,住进了12层高的“楼房”,极大提高了场地的利用率。

不仅如此,该系统还集互联网、自动控制、养蚕技术、人工智能于一体,有效保证了蚕茧的产量和质量。

“幼蚕的生长对环境要求很高,必须要控制好温度、湿度等,这套系统能为幼蚕调整到最适宜生长的环境,幼蚕成活率更高。”庙坝社区智能蚕房车间技术工人刘宏明称,“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一年养殖10批次,是传统养蚕的3倍。”

智能养蚕带来的稳定性,很快得以体现。

2022年8月,山城重庆陷入“炙烤”模式。极端天气下,不少养蚕个体户损失惨重。

但对庙坝社区而言,损失几乎为零。向良俊称:“去年,我们的毛利润近80万元,即便是在最炎热的那个月,智能蚕房车间设备依旧正常运转。”

一域带动,连点成片共致富

下午4点30分,庙坝社区智能蚕房车间。

尽管室外温度已经飙升至30°C,但车间内依旧十分凉爽。

智能化轨道给桑、自动上蔟架……就像工厂流水线一般,每个环节都紧密衔接。刘凤明站在轨道一侧,待蚕筐停在自己面前时,便弯下身子,用一根竹签固定茧房。

“这已经是我们今年养的第三批蠶了,再过几天,这批也将结茧。”向良俊笑道,“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挣钱,而是要让周边的老百姓看到养蚕大有可为,带动他们种桑养蚕。”

正如向良俊所希望的那般,随着桑蚕产业越来越成熟,有能力种桑养蚕的村民纷纷开始自己种养。

村民向绍福依靠养蚕,已经实现了脱贫致富,“我现在养蚕一年能卖1万多元,再加上到车间务工,一年下来有近4万元的收入”;年过六旬的向银兰成了养蚕能手,“我们两个老人在家,一年一季喂五六张蚕,算下来有两三万元的收入,生活一点都没问题”。

目前,在庙坝社区,像向银兰、向绍福这样种桑养蚕的蚕农已经增加至300户。

除了带动本地的发展,庙坝社区还带动了周边村(社区)发展桑产业。

“我们采取桑蚕种养分离的经营模式,针对有能力种植桑叶但没有能力养蚕的村民,我们会收购他们的桑叶。”向良俊称,“这比种土豆的收入要高,老百姓也愿意种。”

冯坪乡石泉村种桑大户马胜善和向良俊合作了近5年。

早些年,马胜善自己种桑养蚕,但一直没有起色,一度想放弃。

“我们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他的桑园收购过来。”向良俊称,“他只需要将桑叶打包放在路边,我们去收就行。”

这样的收购模式诚意满满,即便是在行情最差的时候,庙坝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仍给出每公斤1元的收购价,有力保障了桑产业的发展。

2022年,庙坝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收购桑叶近10万公斤,价值10万元。

6月17日至19日,2023中国(重庆)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奉节县举行,专家们的建议让向良俊看到了更多可能。

“今年,我们力争在2022年的规模上扩大一倍,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对此,向良俊信心满满。

猜你喜欢

种桑养蚕桑蚕养蚕
种桑养蚕产业化发展问题解析
探究种桑养蚕机械化发展及建议
养蚕记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夏秋用双限性桑蚕品种“蜀芳×川白”的育成
提高桑蚕一代杂交种杂交率的方法和措施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
桑蚕 广西“天虫”占全国半壁江山
在养蚕中成长
种桑养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