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以我血荐轩辕

2023-07-22文/鱼

军工文化 2023年6期
关键词:建华工装尺寸

文/鱼 昌

郑建华

作为一名“不穿军装的军人”,郑建华始终牢记“姓军为战”宗旨,担当负责,迎难而上,以实际行动书写对党和军工事业的忠诚与热爱。

入厂以来,郑建华一直从事工装模具和精密航空零备件的铣削加工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近年来,接连解决多项技术攻关难题,累计参与并完成装备复杂结构件制造300多项,设计制造各类工装200余项,带头钻研加工中心和车铣复合中心等新型数控加工设备,完成高精密阀芯、阀套制造200余项。

提炼创新,攻克薄壁类零件加工难题

一次,在某新型装备普查中发现某框板批量裂纹,严重影响飞行安全。该零件属于典型的薄壁件,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振动变形和尺寸超差,且零件尺寸与图样不符,需重新测绘加工。郑建华得知后,抱着“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勇气,主动请缨,誓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旧件有底胶,机上拆卸过程中产生了变形。郑建华一边查阅大量资料,对接设计所和制造厂家;一边连续好几天在机上“上蹿下跳”,反复测量计算,对零件尺寸、角度、位置关系等逐一确认,在机床旁边加工边总结。经过几天的不懈努力,加工出来的产品装机验证完全合格,解决了批量改装难度大、周期长的困难,确保了战训任务和修理周期,得到了部队和设计所专家的高度认可。

俗话说“车工怕长杆,铣工怕薄板”。薄壁件的铣削加工一直是机械加工中的难点,加工过程中的切削量和切削速度选择需要反复验证,稍有不慎就会导致零件切削变形、尺寸超差报废。结合框板件试制加工,郑建华深入钻研、大胆创新,通过分析和试验加工余量参数,对工艺顺序进行调整。根据加工经验总结了一套“少吃快跑、分层进给”的独特加工方法,既准又稳,既好又快,不仅保障了产品质量要求,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为薄壁类零件加工奠定了工艺基础。“交给郑建华,大家都放心”。现在厂里只要有复杂形状薄壁件加工任务,车间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郑建华坚守“军品必为精品,产品折射人品”的理念,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不断提升制造力、创造力。

迎难而上,没有翻不过去的山

为提升修理能力建设,2018年4月,工厂承揽某研究所一批阀芯阀套类精密零件加工任务。该类产品不仅尺寸公差要求极其严格,而且有诸多高精度的形位公差,需要用四轴或五轴加工中心一次定位,依靠设备精度去保证零件加工尺寸。其中,某项压力阀芯科研试验件就是典型的代表产品,其构造复杂,主体以回转特征为主,外圆表面由带油槽的阶梯轴构成,左端面为矩形安装槽,右端面为十字花型凸台,内部结构以交叉孔系为主,且有一组沿周向均布的带角度的沟通斜孔。尺寸精度和形位公差要求极为苛刻,要在宽度仅有1.4mm的每个齿上制出直径0.9mm、长8.3mm的35°斜孔,与零件中央细孔保证完美贯通。面对这样高难度的加工任务,每一步都要小心谨慎,必须一次做对。

但当时工厂只有三轴加工中心,无法完成一次定位加工。怎么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设备不行,技术来凑!”艺高人胆大,郑建华经过反复构思,决定“迂回包抄”,通过制作模具来实现装夹定位,确保加工精度。他先从正面切入,再通过反程序观察,制作了一套4件组合机构模具,然后每一步的加工都要细细观察刀具的摆动和排屑形状。首件产品加工出后,借助三坐标和圆度仪、轮廓投影仪、显微镜等精密仪器测量,从圆跳动小于0.02mm,到5孔中心对称度完全合格时,让设计所专家也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经过验收和装机试验,工厂制造的此项零件也是设计所外协厂家里加工精度最高、制造质量最好的,为后续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之后,郑建华又巧妙设计制作了各型专用定位装夹工装20余套,通过分解工序、优化线路、巧妙编程,降低了加工难度,在老旧设备上实现了产品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为加工此类产品提供了宝贵经验。

精雕细琢,不断提升制造力、创造力

创新是引领国家建设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引领军队发展建设的第一动力。郑建华坚守“军品必为精品,产品折射人品”的理念,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不断提升制造力、创造力。

除加工精密零件外,郑建华还承担了不少工装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任务。按照大修技术规定要求,装备大修时必须对某型脚蹬扭力棒进行角度及扭转力矩校核。工厂现有设备只能进行角度试验,无法完成扭转力矩测试。添置新设备,需上百万的费用,且采购周期长,无法满足生产需求。为此,设计制造一套相应的试验工装迫在眉睫。

“关键时候站得出来!”郑建华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关键时刻要带头冲锋。经过深思熟虑后,他与小组成员决定在现有的舱盖操纵手柄转角试验台基础上进行拓展改造,通过加装数显传感式力矩扳手保证检测数据准确无误,确保试验台力矩值和角度值同步显示……该方法既对原有设备不造成较大影响,也可完成飞机舱盖操纵手柄转角和扭力棒的双项检测试验,避免了对试验台进行全新设计带来的不必要和预测不到的风险。做到了操作方便、可靠性强,实现了对扭力棒的快速检测,满足了大修要求,还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深耕细作,探究深层次加工技术

车间现场有一台数控铣床,受操作系统限制,加工工件时经常出现轮廓失真情况,在较高的切削速度下更为明显,只能牺牲效率,用降低切削速度的方法保证加工精度。对于着急的生产任务,是有劲使不出、干着急没办法。郑建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咨询厂家得知该系统都普遍存在此类问题,无法彻底解决。

郑建华偏不信“邪”。经过反复论证、试验,不断更换编程指令,最后确定了通过增加系统增益、精确定位解决轮廓失真这一问题,从而消除加工误差,同时也提高了加工效率。

2020年4月,工厂引进了一台高精度、高价值的铣车复合加工中心机,可实现复杂零件多工序、重复定位、高精的方法解度加工。郑建华面对这台精密复杂的机械加工设备,满怀欣喜之余也倍感压力。欢喜的是车铣复合设备,解决了许多复杂零件多工序重复定位、高精度加工问题,对于承接精密零件加工任务如虎添翼;压力来源于,这是一台全新的机械加工设备,在一台设备上同时实现车、铣加工,与传统的工种分工有很大不同,需要打破原来形成的固有思维,且作为全数控设备,要实现复杂零件加工,必须编写几千条数控程序,不能有一点错误,否则轻则撞刀损坏零件,重则撞坏设备。

为了尽快形成能力,郑建华根据前期在研究所跟产学习和日常所积累的知识技能,在初步使用车铣复合设备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图样各个角度的位置关系,定制专用切削刀具,找准刀具与工件的实际位置,编制加工程序,使刀具与程序完美协调配合,确保加工尺寸符合图样。通过产品试制加工、工厂检验合格、研究所复检,所有尺寸全部合格,可以批产。郑建华和团队成员都露出久违的笑容。经过他们的努力,工厂成功拿下研究所每年车铣复合设备来料加工近80%的订单,为工厂创造经济效益400多万元。同时,也为精密配合偶制造能力打牢了坚实基础。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除了对自身严格要求之外,郑建华将自己的加工经验和知识技能因材施教、倾囊相授。其中两名徒弟在2018年河北省国防系统技能竞赛加工中心比赛中,获个人第3名、第6名和团体第2名;另一名徒弟在2020年河北省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数控铣工比赛中获得个人第2名、团体第1名的好成绩。

猜你喜欢

建华工装尺寸
工装靴
尺寸
CIIE Shows Positive Energy of Chinese Economy
轴钻斜孔工装设计
一种取出塑件残余量的辅助工装
米沙在书里
可怕的事
D90:全尺寸硬派SUV
变变变
阿呜想做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