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泽东的体育情缘
2023-07-22唐德强
唐德强
毛泽东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还是人民体育的倡导者、实践者。从青少年时代起,毛泽东就与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开始引领体育热潮。他身体力行探索体育真义的故事,今天读来仍然对我们很有启示。
“崇文尚武”文化孕育体育情
毛泽东出身农民家庭,其家族同时也是习武之家。《韶山毛氏五修族谱》记载:“我族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崇文尚武。”从始祖毛太华“以军功官入楚省”,到众多毛氏子弟加入湘军,“在韶山毛姓中出现了3个提督、4个副将、2个参将、7个都司、5个守备、3个千总,另外还有39人获得过把总、外委、军功五品、军功六品等功名”。获取功名、抵御外敌入侵的使命以及保家卫国的责任共同形成了毛氏家族尚武的文化传统。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参加过湘军。湘军善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强化武术训练。显然,在军队接受过武术训练的经历,对在兵荒马乱的环境中走州过县做稻米生意的毛顺生大有裨益。
1911年10月底,也就是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不满18岁的毛泽东决定投笔从戎,参加驻长沙的起义新军二十五混成协五十标第一营左队,成为一名列兵,按部队规程接受军事训练。毛泽东参加的军队虽然被称为湖南新军,但体能训练仍坚持旧湘军的武术训练传统。他后来回忆说,新兵连虽然没有开到武汉去打仗,但他却受到了一些基本的军事训练。退伍回到学校后,学校的体操课程也有“拳术”。他经常在寝室旁的空坪中练习拳术和自创的六段操。其中手部运动中就有拳术动作,如“握拳向前屈伸,左右参,三次”“握拳屈肘前侧后半圆形运动,左右参,三次”……
毛泽东曾向武术高手柳午亭学习拳术。1916年暑假期间,毛泽东去长沙县东乡板仓杨昌济家拜访,从恩师杨昌济的口中得知,离板仓四十多里的高桥塘冲,有一位留学日本的体育运动爱好者和倡导者柳午亭。毛泽东便专程来到柳家请教。柳午亭是“拳王”王润生的弟子,他利用学得的“八拳”绝技,在日本击败了前来挑衅的柔道家吉田道次。据柳午亭后人介绍,柳午亭还教了毛泽东几招“八拳”。毛泽东走后,柳午亭对毛泽东赞不绝口,再三对儿子柳直荀说:“毛泽东不比常人,与之交往,以其为榜样,当得大益。”
书生意气引领体育热潮
毛泽东幼年时期身体欠佳,经常受到病痛的折磨,这或许是他重视体育锻炼的原因之一。在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时,他第一次接觸到了体育课,开始了正规的体育锻炼。此后,随着使命感的日益增强,毛泽东对身体的锻炼愈加重视,把体魄锻炼、意志磨砺上升为人格塑造的前提。
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同学们称他为“毛奇”,同学彭道良说出了这个绰号的由来:“我与二十八画生同班同学,颇知其为人品学兼优,且具特立独行之性格,他常语人:‘男子要为天下奇,即读奇书、交奇友、著奇文、创奇迹,作个奇男子。” 这位奇男子在第一师范发动组织了众多的体育运动,掀起了一股体育热潮。
1917年10月,毛泽东当选为第一师范学友会总务兼教育研究部部长。他切实制订学友会的活动计划,大力加强学友会各部如拳术、剑术、架梁、足球、庭球、野球等部的工作,督促各部聘请义务指导教师,宣传体育的作用、规律和方法,积极组织开展各种体育活动。他在水陆运动选手部设立游泳组,组织了一支百来人的游泳队,晚饭后游湘江;与足球部商定建立校足球队,各班成立班足球队,在校的各县同学成立县足球队,全校成立20多支足球队。学校场地无法满足训练需求,就到四五里以外的“协操坪”“教育会坪”等处训练。学校还组织发起室内乒乓球运动,为了节约经费,学友会自制木架和竹布网,分发给全校各班,乒乓球和球拍则各班自备,训练场地由学友会与各班协商,统筹分配……在组织训练之余,学友会还经常组织各项体育比赛。第一师范成为当时长沙体育最活跃的学校,而毛泽东也在学校开展的考查学生德、智、体优秀“人物互选”活动中得票最多,成为唯一一位六项优秀者。
身体力行探索体育真义
1917年4月,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笔名,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发表《体育之研究》。这是他第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文章详述体育运动的意义、作用和方法,他说“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事实上青年毛泽东一直身体力行探索体育真义。
读书期间,毛泽东参加了包括冷水浴、日光浴、风浴、雨浴、远足、爬山、露宿、六段操和游泳等在内的锻炼项目。“日浴”“风浴”“雨浴”是毛泽东与同学好友开展的特殊锻炼项目。游泳以后,躺在沙滩上,让太阳曝晒,称之为“日浴”;任凭狂风大作,立于其中,这就是“风浴”;而“雨浴”,据周士钊回忆,下雨时脱了衣服跑到雨中去淋,称之为“雨浴”。有一次,第一师范开运动会,忽然大雨倾盆,同学们都争着向屋里跑,唯有毛泽东站在那里毫不在乎,任凭大雨淋浇。待大家走尽后,他才从容地回到了教室。虽然全身已经淋得像“落汤鸡”,但毛泽东精神抖擞,高兴地说:“好雨,好雨,淋得真痛快!”青年毛泽东尤其喜欢足球,他最擅长守门。身材魁梧的毛泽东,只要往门前一站就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在当时长沙的校际足球联赛中,毛泽东还曾创下不失一球的纪录。毛泽东一生酷爱游泳,也很擅长游泳,少年时代是在韶山的水塘里自学游泳的,离开韶山到长沙求学后,主要是在湘江游泳。他曾仿《离骚》体写了一个《游泳启示》,贴在告示栏:“铁路之旁兮,水面汪洋。深浅合度兮,生命无妨。凡我同志兮,携手同行。晚餐之后兮,游泳一场。”
此外,毛泽东主张“身心并完”,他在游学中完成的长距离徒步远足,让人惊叹不已。他与罗章龙一同去过几十公里外的拖船埠,游览了禹王碑;去到汨罗县的玉笥山,游览了屈子祠;去到衡阳县的王船山家乡;还一起回过70公里外的韶山。1916年6月26日,毛泽东从长沙出发回韶山,晚上住在银田寺朋友家,他说“四肢之怨虽深,而灵台之乐殊甚”。像这样徒步回韶山有多次。当年暑期,毛泽东从第一师范步行到长沙县东乡板仓杨昌济家拜访,单程有60多公里,距离超过1.5个马拉松。1917年暑假,他和萧子升步行漫游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5县,历时一个月,行程900余里。这次长途旅行,他们未带一文钱,用游学的方式或写些对联送人以解决食宿,沿途接触城乡社会各阶层的人,在了解风土民情、获得新鲜知识的同时,进行了体育锻炼。当年寒假,他又步行到浏阳文家市铁炉冲陈赞周同学家探望。第二年春天,毛泽东与蔡和森进行了一次游学,沿洞庭湖南岸和东岸,经湘阴、岳阳、平江、浏阳几县,游历半个多月近400公里,了解社会情况,读“无字书”。
《体育之研究》是青年毛泽东“对现实的担忧和负责”,对于我们今天发展体育运动,增强国民整体身体素质仍然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