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命运翻转

2023-07-22徐梦桃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2023年7期
关键词:水池赛场瑞士

【内容简介】

从东北小城到世界之巔,从烧烤姑娘到奥运冠军,本书精彩描摹了“四战冬奥”的平民冠军徐梦桃的命运轨迹,包括她所背负的家庭梦想、她所遇到的职业低谷、她所忍受的伤病折磨、她所冒险的世界最高难度等。书中既有惊心动魄的国际大赛事,更有金牌背后的难忘故事。

徐梦桃身上所展现的中国运动员砥砺前行的初心、奋斗自强的精神,在赛场上所诠释的奥运精神,值得我们去弘扬。

谨以此书献给每一个为幸福而奋斗的你!

2006年,对于中国冰雪运动,是划时代的一年;于我,亦是腾飞的起点。

2006年都灵冬季奥运会上,空中技巧的女队与男队都延续并创造了历史上的最好成绩。师姐李妮娜以稳克难,凭借197.39分的两周台动作获得银牌。师哥韩晓鹏以250.77的得分,战胜了强劲的白俄罗斯选手达新斯基,夺得冠军。这不仅是中国空中技巧队在冬奥会获得的第一枚金牌,也是中国运动员在冬奥会雪上项目中获得的第一枚金牌。这枚奥运金牌含金量十足,光芒璀璨,不仅令世界瞩目,更振奋了当时整个空中技巧队伍,激励了诸如我这样的后辈选手。

在冠军奖牌的鼓舞与激发之下,空中技巧队伍被寄予更多“争金夺银”的期待。作为后起之秀,我给自己定下的“进军第一梯队,征战国际赛场”的目标也在加速推进中。在有限的时间,做最多的事情,一直是我的人生格言。如果能在16岁取得的荣耀,我不希望26岁再来完成。我想对世界骄傲地呼喊:我,徐梦桃,就是那颗闪闪发光的未来之星。

从沈阳走向世界,我的未来,到底还差着一个“国家”身份。

2006年10月初,夏季训练告一段落。水池赛作为夏季专项成果的展现,一直是优秀队员的筛选方式之一,这一次,我夺得女子成年组冠军,齐广璞夺得男子成年组冠军。赛后,队里传来一则意外的喜讯,本次男子成年组和女子成年组的冠军,根据教练组考核,具备进入国家青年队的资格,将去瑞士进行半个月的水池专项训练。

我十分惊喜,这就像刚许下心愿,礼物转眼就送到了家门口。同批有四男四女入选国青队,我是年纪最小的一个。大家都是第一次出国训练,对瑞士的生活充满了想象。但我的瑞士之行,还真没太深印象,因为半个月的训练时间十分紧张,我们的活动范围就是水池与宿舍间的两点一线。

出发前,我了解到,按照训练计划,国青队的部分成员预计在瑞士开出第一个水上三周台,我也是其中之一。水池三周跳台使用的是反U形高台,长长的助滑甬道下方就是跳台,从跳台起飞,翻转的运动员会落入下方5米左右深的水池。为了缓解急速下落的冲击力,水池中央会不断制造水流和气泡,用来承接运动员的身体。从远处看上去,水池中央像是一个巨大的螺旋漩涡。

我穿着紧身的潜水服,扛着雪板,攀上上百级高台,蹬着夏季特制的训练雪板停留在塑料滑道的出发区。虽然我已经掌握了两周台的所有难度,但要在三周台起跳,还是第一次。为了熟悉场地,我每天都去观察跳台,努力排除每一个可能出现的微小问题。

“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正如哲学家尼采所描述的感受,即使知道我跃入水池之中,有缓冲气泡可以承接我,但从助滑区的顶端向下看,幽绿晦暗的池水,折射着闪烁的光点,好似深不见底。比起雪面的直白,水面的莫测,更让我觉得恐惧。

从两周台攀升三周台,不仅是身体飞跃高度的翻倍,更是危险系数的几何裂变。设想一个人以每小时66千米的速度,从18米的高空飞跃落下,其惨烈的结果,都能够登上社会新闻头版头条。这个时候,队友再吓唬我一下,说瑞士容易起大风,滑不稳容易飞出去等等,恐惧会再一次将我推上高点。

本以为我已经足够胆大,但我的“勇气”在面对“深渊”之时,好似都变得单薄起来。可别无他法,这是三周台选手必须同时克服的心理难关和技术难关。

彼时,我还远不懂人类心理的幽深复杂,只知道自己需要寻求解决办法,来增强内心的承受力。我翻阅过往的笔记本,找到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张力为教授一次关于运动员赛前心理的讲座,我试图在“谜团”“范围”“现象”等意味不明的词汇中,找到能为我所用的内容。我告诉自己:咬牙顶下来,做好自己,一定会拨云见日,胜利就在不远处!

第一次水池三周台,我成了所有男女队员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凭着一腔孤勇和励志金句的加持,我向云端腾空而起。彼时还没有专业的陆上蹦极训练,三周台比两周台更高,起跳速度比两周台更快,在天空翻转的数秒间,我身体的空间感受实际是靠想象的概念完成的。稳稳落入水中那一刻,恐惧与爽感并驰,肾上腺素飙升,多巴胺猛烈分泌,令我嗨到极点。

不过飞得越高,着实也摔得越惨,我的起跳速度有些慢,落水时,身体歪斜着撞进气泡里,四周喷涌的水流瞬时包裹了我,嘴里突然蔓延开一阵浓烈的血腥味。“完了,”我心想,“不会摔吐血了吧?”我着急地从水池游上来,发现原来是头盔把我的脸压得太紧,加上水力的强大冲击,牙齿磕破了口腔一侧。

三周台,从我试练的一开始,就充满了不加修饰的血色记忆。有了第一次成功实践,“上难度”就和我的空技生涯开始了纠缠不休的过程。很快,我就让世界范围的空中技巧人刷新了对我的印象。26天的时间,仅跳过21次水池三周台,我就把当时世界女子第二难度跳了出来,就连瑞士的本土教练都对我刮目相看。

从那时起,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个“特异功能”,那就是在任何条件下,我最终都能说服自己、安慰自己、鼓励自己。勇敢、坚毅、坚韧的小桃子,是我内心理想自我的另一面。无论中途我是任性也好,是恐惧也好,是想放弃也好,我的终点和目标始终锚定在那,潜意识里那个最清醒最坚强的小桃子,永远都会帮助我,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

回国后,2006-2007赛季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世界杯战幕拉开。自由式滑雪世界杯,属于国际雪联A级赛事,以分站赛的方式举行,与奥运会这样世界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不同,世界杯比赛是世界上年轻选手们展现实力、历练经验的一条路径。运动员积分排名代表着国家队伍的实力序列。我的世界杯征途第一枪,就在吉林省北大壶滑雪场正式打响。2006年12月,吉林省北大壶承办了两站世界杯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分站赛。在第二站比赛中,我从第一站的第七名上升至第三名,以两周台动作摘得铜牌。世界级比赛上,我第一次收获奖牌。

而后,我越战越勇,在2个月之后的亚冬会北大壶赛场上,再次斩获一枚银牌,此时我还未满17岁。为了奖励我的努力和争气,爸爸和妈妈特别提出要赠送一个礼物给我,我说出了一个有点奢侈的想法:“那就买一台数码相机吧。”

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买数码相机?原因是亚冬会结束后,我就要启程前往瑞士。当时,以师姐李妮娜为首的国家队队员正在备战世界锦标赛,而我作为国青队队员,要备战在瑞士举行的世界青年锦标赛。首次出国比赛,我想用自己的相机记录下赛场上的一切。

2007年3月14日,我从北京首都机场飞往瑞士苏黎世机场,这是一次将近12个小时的飞行,6小时的时差我好一阵才适应。根据赛事安排,世界青年锦标赛的赛场设置在著名的阿尔卑斯山脉,比赛时间是14日-20日,但我的参赛项目,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具体哪一天开赛还是个未知数。

和比赛时间的未知一样,我对自己在此站能否收获奖牌也是纯然未知的。第一次出国比赛难免会有压力,我也明白这种压力源于对陌生环境的不了解,但我对自己的实力还是有信心的。出发前,我就下定决心,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尽力表现自己,既然是重要比赛,就要抓住锻炼自己的机会。

抵达阿尔卑斯山脉脚下,我被白雪笼罩的巍峨山脉震慑住了。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高的山脉,从中欧平原一路向南,在苍茫的天际下,几百座雪峰横亘绵延,极有气势地拔地而起,错落有致。阳光的照射下,雪融化了一小部分,山脊露出黑色的岩石肌理,雪山半山间远远看去云雾袅袅,看似温柔又不可征服。

想起自己喜爱吃的阿尔卑斯奶糖,展开糖纸,在蓝白色绵延的雪山前面,有一座白色红顶的城堡。以一个比赛者的身份,真正来到它的面前,没有那么多的童话梦幻场景,感受到的是一出与名次相关的现实剧目。正如法国作家雨果所描述那般:“迄今为止,你仅仅看到阿尔卑斯山,如今你开始感受到它了。”我攀越着神话里的巨人之族才能跨越的阿尔卑斯山脉,也将在这里开启自己第一场重大的国际赛事。

阿尔卑斯山真美!可我也不赖!

这一次来到瑞士,我再一次刷新了自己的认知。“滑雪”项目,在国内场景和国外场景下,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我们来说,滑雪是一项为国家争夺荣誉的竞技运动;但对于生长在雪山之巅的一些外国选手,滑雪场十分常见易得,某种程度上,滑雪之于他们,如同乒乓球之于我们,是一种融入生活的运动方式。

阿尔卑斯山实在太漂亮了,但越是自然,越是原生,赛场条件也越简陋。出国前,我就了解到瑞士的比赛场地不是太好,为此做了很多准备,但没想到到了现场,比想象中还差了很多:跳台角度没有那么精准,着陆坡的雪质也并不松软,甚至有一些起伏颠簸的地方。对于我这样从小在教练的悉心照料下成长的中国选手,实在有些不适应,心里也一下子没了底。为了和新场地尽快磨合,我在雪上滑行了很长一段距离,但不小心就在雪山上迷了路,一块又一块的大雪坡遮挡住视线,我也看不清索道的位置,等我找回方向回到初始点,竟然用了两个小时。

除了场地的不习惯,比赛时间也让我意外。在国内,我们通常都是白天训练和比赛,在瑞士,我第一次经历夜场赛事,这更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比赛当晚,气温偏高,雪场的雪缓慢融化,雪质明显有些黏腻,天空中还飘着小雨。所有我没经历过的一切,全在这一站发生了。还没进入决赛,就有两个外国选手严重摔伤,被直升机直接拉走,一时间气氛紧张起来。

轮到我上场了。站在助滑坡,我还在紧张地想,教练这么信任我,让我参加这次比赛,如果比不好,那可怎么办啊?怎么向教练和关心自己的人交代?可转念又安慰自己,反正已经站在跳台上了,就豁出去了。只要不出现失误,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就行。我告诉自己,只要能稳稳站住,应该就能拿冠军。

虽然赛前我重点专攻了三周台动作,但参加本届世青賽,我仍以自己最有把握的两周台动作出场,两跳难度系数都为3.525,即向后直体翻腾1周转体360°,接直体翻腾1周转体720°,这在青年组比赛中,已经是数一数二的难度。两跳,我都完美地站住了,总分排名第一。

国际雪联的官员向我的教练陈老师竖起大拇指,说:“陈,新队员,干得漂亮。”

陈老师过来拥抱我,笑着说:“梦桃,不错!知道你越到大赛越容易发挥,是个‘人来疯!”

对于这一次成绩,我自己也非常满意,每一次站稳都是实力与运气的双重加持,尤其是在瑞士夜场比赛中能够站稳,让年轻的自己开始积累和提升在国际赛场上的经验。

爸妈给买的数码相机真的起到了大作用,我的整个赛程都被同事代为记录,并作为珍贵的资料存储其中。我知道自己的技术动作还处于稚嫩的阶段,我也要像陈老师那样,通过回看录像资料去进一步发现自己的问题,研究自己的动作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争取以更快的速度再上一个台阶。

世青赛的颁奖典礼设在雪场缓坡的小广场上,赛事组搭建了一个如同小舞台般的蓝色领奖台,周围旗帜飘扬,背景板上贴满了选手的比赛照片。观众就站在几米外,挥舞着不同国家的国旗,呼喊着心爱选手的名字。

当广播喊出“Xu Mengtao,China”时,我激动地奔向冠军领奖台,举起雪板和花束,开心地朝着台下的观众挥舞。

在阿尔卑斯的重峦叠嶂之间,我赢得了风雪之后的第一枚世界级金牌。我飞跃向空中,化身为一颗闪亮的新星,在国际舞台上冉冉升起,也让更多人认识了“徐梦桃”这个名字。那个夜晚,是我第一次在国外赛场上,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因自己的胜利而奏响,所有人都为我,为我的祖国行注目礼。

世青赛的奖牌是一枚精致的小雪花。望着这片金色的雪花,我想,这一刻,才是我空中技巧崭新的开始!未来还会有无数次这样的机会,这种感觉实在太好了!

我激动万分,但也硬是没掉下眼泪。

(云水谣摘自沈阳出版社《命运翻转》)

猜你喜欢

水池赛场瑞士
小区的水池
为什么瑞士巧克力这么出名
把住医保基金水池闸门
找水池
瑞士镇迷阵
水池里共有几杯水
赛场回眸
赛场回眸
赛场回眸
赛场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