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视域下融入“双碳”目标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3-07-22王一帆曹罗丹李加林刘伟龙陈曙东
王一帆 曹罗丹 李加林 刘伟龙 陈曙东
摘 要:2022年4月,教育部明确指出将绿色低碳理念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在国家安全背景下,将“双碳”目标与地理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对人教版教材选择性必修3的知识体系进行解构与分析,挖掘其中的“双碳”要素,结合SSI教学法构建“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大单元教学体系,贯彻“一个低碳理念”、落实“五个低碳素养”,将“双碳”理念教育渗透在地理教学中,以期为高中地理教学与“双碳”目标结合的实施提供借鉴。
关键词:“双碳”目标;低碳教育;国家安全;大单元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3)08-0058-05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推进节能减排、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我国提出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双碳”目标的本质是“碳减排”和“碳增汇”,其所涉及的能源转型、绿色环保、气候变化等都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由于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双碳”目标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的课标提出了“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1]的要求。因此,把高中地理教学与“双碳”目标进行有机融合,对培养学生低碳减排的绿色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有关高中地理和“双碳”目标结合的教学探讨成果较少,低碳教育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仍具滞后性[2]。这显然无法适应“双碳”时代下推进高中生“碳普惠”教育的迫切需求。随着“双碳”目标的逐步实现,许多社会性科学议题随之产生。社会性科学议题(Socioscientific Issues)教学法可将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有争议的开放性议题融入地理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活伦理等方面的辩证关系[3],从而使“双碳”目标得到有效渗透。本文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为例,探索国家安全背景下“双碳”目标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机融合,启发学生节能减排的绿色低碳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低碳素养。
一、国家安全视域下地理教材中蕴含的“双碳”要素分析
实现“双碳”目标是全球尺度的人地关系问题,需要能源生产端的脱碳、产业消费端的减排和生态固碳端的增汇[4],这与低碳教育中的环境教育和资源教育不谋而合。高中地理作为资源、环境教育的重要载体,人地关系是其探讨的永恒主题。在国家安全背景下,“碳中和”行动通过重新定义和配置能源、资源、生态环境、贸易通道等一系列地理因素,形成新的国际合作与竞争,塑造了全新的地缘政治形态[5]。通过对“双碳”的内涵、目标及应对举措进行分析,发现在地理教学中“双碳”理念的渗透可从资源、环境及人地关系三方面内容入手,深入挖掘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双碳”要素。
人教版教材中蕴含了许多可待挖掘的“双碳”理念和低碳素养,如地理1中“地球的大气”、地理2中“环境与发展”、选择性必修1中“大气的运动”、选择性必修2中“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选择性必修3中“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等章节[6]。其中,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教材内容涉及的环境教育与资源教育最为典型,与国家安全背景下的“双碳”人才培养要求一脉相承(图1)。学生通过学习我国在资源安全、环境安全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树立环保意识,提升低碳素养,为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7]。
二、地理教材中“双碳”要素与低碳素养培养的融合
以教材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为例,挖掘教材内容中适宜渗透“双碳”目标的教学案例,可从知识、意识、技能、道德和行为五个方面出发,使得教学中“一个低碳理念”得到贯彻、学生的“五大低碳素养”得到培养[8],探寻国家安全背景下地理教学渗透“双碳”理念教育的切入点(表1)。
三、国家安全背景下渗透“双碳”理念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路径
1.融合国家安全,构建“双碳”理念教育体系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双碳”教育,让学生逐步树立生态文明观、可持续发展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价值理念,理解个人、社会和国家在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中的责任与担当。从四大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出发,实现与“五大低碳素养”的同频共振,从而落实“双碳”理念,培养“低碳”人才,形成融合国家安全案例的“双碳”理念教育体系(图2)。
2.融入议题教学,落实“双碳”理念素养培养
基于对“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一章的框架解构,其知识内容及活动案例可覆盖全球变暖、环境污染、生态保护和能源转型等影响“双碳”行动的相关地理因素,涉及国家安全的多个层面。因此,在国家安全背景下,可在知识讲授中融入“双碳”社会性科学议题设计大单元教学,构建教学逻辑分析(图3),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当今国际合作中应如何通过“碳减排”、建立生态保护区等措施缓解由于环境、资源等问题造成的国家安全威胁,以提升学生的低碳素养。
3.聚焦时事热点,创新“双碳”理念教学设计
在“环境安全和国家安全”一章中,包含了环境安全、环境污染、生态保护及全球气候变暖与国家安全四小节的内容。本文运用SSI教学法,以“北溪天然气管道泄露”案例为总议题,下设其衍生的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能源转型三个子议题,采用辩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融入教学,促使学生从不同视角探究议题,最终形成解决方案,渗透低碳理念,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基于教材知识内容的解构,构建了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和能源转型之“是否应该发展核能”三个课时内容的大单元教学体系(表2)。
四、结語
本文以贯彻 “一个绿色理念”、落实“五个绿色素养”为目标,采用SSI教学法构建了“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大单元教学体系,为基于国家安全背景的“双碳”目标下的低碳理念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提供了借鉴。随着时代的发展,“双碳”目标包含的低碳教育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地理教育模式与培养理念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将低碳教育与中学地理教育有机融合,从而全面增强学生的低碳意识,培养适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高素质人才,服务“双碳”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陈志坤.低碳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下半月),2015(4):66-67.
[3] 梁蓉,钟全林.高中地理SSI教学探索——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中的“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下半月),2022(9):38-39,42.
[4] 丁仲礼.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J].中国工业和信息化,2021(8):54-61.
[5] 张锐,相均泳.“碳中和”与世界地缘政治重构[J].社会科学文摘,2022(1):13-15.
[6] 牛禹杉,程煜,祁新华.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双碳”目标教育的影响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分析[J].地理教学,2022(15):24-28,35.
[7] 徐永新.以绿色教育为导向的地理科学专业建设探索[J].绿色科技,2019(11):274-276.
[8] 张豆豆,罗娅,杨志远,等.低碳理念在高中地理生态课堂中的运用——以“低碳食品知多少”活动探究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半月),2021(8):53-55.
[9] 全汝逸,乐淮辉.基于真实情境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以“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为例[J].地理教学,2021(15):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