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经济金融运行报告(2023)

2023-07-22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金融发展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金融改革宏观经济金融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摘   要:2022年,山东省经济运行呈现承压而上、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发展态势,内外需求协同发力,三次产业齐头并进,新旧动能转换强力突破,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财政收支平稳运行,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加强。山东省金融运行稳中有进,主要金融指标平稳增长,金融供给总量保持稳定, 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金融供给质效明显提升,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

关键词:宏观经济;货币政策;金融服务;金融改革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23)06-0003-10

DOI:10.19647/j.cnki.37-1462/f.2023.06.001

一、金融运行情况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山东省金融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推进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防控金融风险三项任务,全面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坚决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省金融业运行稳中有进,金融增势总体良好,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金融供给质效明显提升,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

(一)银行业运行稳健,支持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

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引导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发力精准、纾困有效,各项贷款增长保持稳定,信贷结构不断优化,贷款利率降至有统计以来最低水平,资产质量持续改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1. 资产负债规模稳步扩大,国有大行增速较快。2022年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8.4万亿元,同比增长10.6%;负债总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国有大型商业银行①增速最快,年末资产总额7.3万亿元,同比增长13.6%。

资产负债结构有所调整。资产端,贷款占比进一步提升,年末各项贷款余额占总资产的67.6%,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投资余额占总资产的11.5%,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债券投资占投资总额的84.2%,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负债端,存款占比明显回升,年末各项存款余额占总负债的80.4%,比上年回升7.5个百分点。

2.各项存款增速回升,住户部门存款快速增长。2022年末,全省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6万亿元,同比增长12.0%,增速比上年末提高1.7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2个百分点。全年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新增15593.9亿元,增量创历史新高,同比多增3461.2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同比增长17.1%,比上年末提高4.7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和机关团体存款同比分别增长6.2%、0.8%,比上年末分别低2.9个、0.8个百分点。

3.各项贷款增长保持稳定,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022年末,全省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2.4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比全国高1.3个百分点。全年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新增1.3万亿元,为有统计以来次高水平,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新增1.3万亿元,同比多增71亿元。

分部门看,企(事)业单位贷款加快增长。2022年末,全省企(事)业单位贷款同比增长14.8%,增速较上年末提高1.8个百分点;全年企(事)业单位贷款新增1.0万亿元,首次突破一万亿元大关,占全部贷款增量的79.5%,比上年提高18.8个百分点。住户贷款同比增长6.2%,增速比上年末回落8.9个百分点。

从投向看,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投入不断加大。2022年末,全省科创、基建、普惠和绿色贷款同比增速分别高出各项贷款增速2.6个、4.9个、14.7个和34.9个百分点;涉农贷款比年初增加4474亿元,增量创同期历史新高。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分别增长32.1%、55.0%、76.2%,分别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0.4个、43.3个、64.5个百分点。重点群体就业创业金融服务持续优化。2022年末,全省创业担保贷款余额348.3亿元;全年累计发放退役军人创业贷款、“鲁担巾帼贷”“巾帼信用贷”分别为62亿元、68亿元、94亿元。

4. 表外业务增长趋缓,风险管理全面加强。金融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管理和监管框架,加强风险管理,引导商业银行将表外业务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开展与发展定位、业务规模及风险能力相匹配的表外业务,全省表外业务增长趋缓趋稳。2022年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业务余额9.0万亿元,较年初增加7031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较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低于全部资产增速1.4个百分点。

5. LPR改革效能持续释放,新发放贷款利率创新低。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深入落实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措施,改革效能不断释放,优化存款利率自律管理,推动银行负债端成本和资产端定价稳中有降。全年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37%,比上年下降0.27个百分点,其中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04%,比上年下降0.37个百分点,均为有统计以来最低。

6. 资产质量持续改善,盈利能力稳步提升。2022年末,全省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1581亿元,不良贷款率1.27%,比上年下降0.07个百分点,连续四年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地方中小法人银行不良贷款率比上年下降0.07个百分点,资本净额5941亿元,比年初增加156億元。2022年,全省银行业机构利润总额2582亿元,同比增长6.3%;拨备后利润1078亿元,同比增长6.0%。6家法人银行通过发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补充资本金206亿元,经营稳健性进一步提升。

7. 立足发展实际,持续优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环境。深入贯彻落实金融支持外贸保稳提质工作要求,为人民币跨境使用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2022年,全省人民币跨境资金收支7629亿元,为2010年业务开展以来新高;年末余额同比增长35.8%,比上年提高8.4个百分点,增速为近七年最高。跨境人民币收支占本外币收支金额的21.5%,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为2016年以来最高。

(二)证券业运行整体平稳,企业上市取得积极成效

1. 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运行稳中有进,交易量稳步增长。2022年,全省新增l家期货法人机构。证券分支机构投资者资金开户数达到1487.4万户。存续私募机构826家,存续私募基金备案规模6015亿元。各类私募机构投早、投小、投科技,截至2022年末,私募基金投资省内在投项目4587个,在投本金3872亿元,半数以上投资项目为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较好地发挥了支持科技创新的作用,高效服务实体经济直接融资。

2. 上市公司分布结构不断优化,股市融资功能有效发挥。2022年,全省21家企业A股首发上市,北交所上市公司累计达14家,年末境内上市公司累计达290家,总市值3.3万亿元。从区域分布看,6家新增上市公司位于县域,泰安、聊城时隔十多年再次迎来上市公司。从结构上看,新增涉农上市企业4家,数量与募资规模创历史新高。

3.各类交易市场稳步发展,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2年,全省21家交易场所累计交易额8498亿元。其中,权益类交易场所交易额226亿元,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场所交易额8272亿元。省内2家区域性股权市场均获得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建设任务,新增挂牌企业621家。

(三)保险业稳步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2022年末,全省保险公司资产总额9657亿元,同比增长11.7%。全年实现保费收入3410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车险保费收入614亿元,同比增长6.0%,扭转了负增长局面。全省保险业累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金414.8万亿元,同比增长21.9%,赔付支出1168亿元,同比增长2.4%,行业整体保障能力增强,有效发挥了“稳定器”和“助推器”作用。全省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3.2%,高于保费总收入增速19.2个百分点,成功为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承保。服务重大工程建设方面取得突破,“质安保”住宅项目综合保险在全国首创落地。个人养老金、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有序推进,覆盖政企员工、灵活就业人员及新市民等群体。

(四)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较快,金融市场效率持续提高

1. 社会融资增量创历史新高,表内融资支撑作用明显。2022年末,全省社会融资规模余额19.3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全年新增2.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多增409亿元。其中,表外融资增长有所恢复,全年增加596亿元,同比多增1749亿元;表内融资支撑作用明显,全年新增12637亿元,占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59.5%;直接融资新增2934亿元,同比少增778亿元。

2. 强化债券市场管理,推动创新型债券落地。组织开展全省产业类企业债券发行服务交流会等省、市债券政策宣讲活动10余次,将金融机构承销创新债券纳入全省创新金融产品奖励,推动创设山东省国有企业信用债精选指数。2022年,省内企业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6965亿元;推动企业创新发行科创票据、碳中和、乡村振兴、革命老区、转型债券、民企发债支持工具等创新型债券304亿元,推动6家法人银行发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206亿元。

3.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发力,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夯实政策传导基础,加强部门协作,优化配套支持,推动科技赋能,规范资金管理,全力推进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山东有效落地。2022年,全省获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资金支持超4000亿元,普惠小微、绿色、科创、交通物流等领域贷款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4. 供应链金融发展成效显著。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强化财政金融政策融合,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对供应链票据业务发展突出的企业给予奖励,对积极开发供应链金融产品的金融机构给予表彰;实施供应链金融提升工程,推动金融机构完善供应链融资场景,大力开展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同时设置再贴现专项额度,对符合政策支持条件的供应链票据在专项额度内“见票即贴”,推动省内企业接入全国供应链票据平台,引导供应链票据加快发展。2022年,全省供应链票据签发量232亿元;商业汇票累计贴现1.6万亿元,同比增长30.5%;应收账款融资2518亿元,同比增长6.9%。

(五)區域金融改革扎实推进,创新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1. 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实现新突破。2022年,试验区财富管理资产总规模突破3万亿元,同比增长25.0%。银行理财子公司达到3家,管理资产总规模超过1.6万亿元;6家持牌金融机构落户,全市金融机构总数达到292家。获全国首批养老理财产品、特定养老储蓄等试点和全国气候投融资试点。数字人民币在试验区落地应用场景58万个。全国首张“减碳保”建筑节能责任保险保单以及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落地青岛。

2. 临沂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22年,临沂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聚焦重点领域,积极开展探索创新,顺利通过了试验区中期评估。在金融服务下沉、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涉农担保体系建设、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等方面,试验区累计形成27个典型案例并在全省推广。2022年末,临沂市涉农贷款较试验区批复前增加809亿元,新增涉农贷款占各项贷款增量的52.7%。

3. 济南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2022年,济南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稳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在健全专营机构体系、打造科创专属产品、探索科创金融统计框架、构建科创企业信用支持体系等方面积极落实改革任务,形成多项可复制推广的创新经验。数字人民币试点、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成功落地济南。2022年末,济南市科创企业贷款余额1243亿元,同比增长13.1%,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1个百分点;全年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88%,比上年下降0.37个百分点。

(六)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深入推进,金融服务质效有效提升

1. 征信体系建设不断深化。2022年,全省共部署个人征信自助查询设备652台,企业征信自助查询设备实现地级市全覆盖。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录全省自然人7000余万,企业和其他组织432万户,二代数据采集切换率超九成,村镇银行全量接入。“齐鲁征信通”微信小程序上线,实现征信查询服务网点一键导航和线上查询渠道一键指引。征信市场多元化发展,跨境征信服务走在全国前列。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成效显著,“整村授信”覆盖率达96.2%。大力推广应收账款融资服务,拓展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范围,全省应收账款融资、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笔数分别增长45%、30%。

2. 支付系统安全稳定运行。2022年,全省支付系统处理支付业务11.1亿笔、350.2万亿元,为1.1万家银行网点提供跨行清算服务。其中,大额支付系统处理业务0.7亿笔、314.5万亿元;小额支付系统处理业务5.7亿笔、24.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2%、3.2%;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处理业务4.7亿笔、11.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5%、13.6%。

3. 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明显加强。2022年,12363山东省投诉咨询电话累计接听群众来电6万余个,同比增长116.5%;接收投诉1.1万件,投诉办结率近100%。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高效运作,线上调解网络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覆盖,小额纠纷快速解决机制实现16地市全覆盖。全年累计调解金融纠纷案件7075件,是上年的4.1倍。金融宣传教育活动扎实开展,全年累计开展相关活动7.3万余次,发放宣传资料900余万份,微信推送点击量3983.6万次。依托整治虚假广告联席会议,开展金融广告专项治理、打击非法集资、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等行动,全年处置各类违规广告线索33条。

4. 科技赋能促进金融服务创新提质。持续落实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推动46项示范工程项目全部上线。指导全省推广应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聚焦山东省农业特色,推动2批4个项目纳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开展金融数据综合应用试点,省内19个试点应用全部上線。落实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数字化转型提升工程,深化金融科技应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案例,推进全省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二、经济运行情况

2022年,山东省经济运行总体呈现承压而上、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万亿元,同比增长3.9%。

(一)内外需求协同发力,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1.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拉动作用显著。2022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6.1%,增速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投资构成由上年的1.9∶32.4∶65.7调整至1.7∶34.4∶63.9。基建投资同比增长11.7%,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3%,其中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10.7%。社会领域投资稳定增长,卫生、社会工作投资同比分别增长54.9%、41.4%。

2. 消费市场承压前行,消费升级趋势明显。2022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万亿元,同比下降1.4%。限额以上单位书报杂志类、化妆品类和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4.1%、19.4%和4.1%。绿色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家电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25.3%和24.8%。线上消费增势良好,全省网上零售额6699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957亿元,同比增长9.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7.9%,较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

3. 对外贸易固稳提质,“一带一路”融合并进。2022年,全省货物进出口总值3.3万亿元,同比增长13.8%,高于全国6.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0万亿元,增长16.2%;进口1.3万亿元,增长10.3%。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值1.3万亿元,同比增长38.0%。民营企业进出口2.5万亿元,同比增长17.7%,对全省外贸增长的贡献度达91.3%,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73.7%。利用外资量质齐升,全年实际使用外资228.7亿美元,同比增长6.3%,其中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97.7亿美元,同比增长49.2%。

(二)三次产业齐头并进,新旧动能转换强力突破

2022年,全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3%、4.2%、3.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3∶39.9∶52.8调整为7.2∶40.0∶52.8。

1. 农业生产稳步向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2022年,全省农林牧渔业产值1.2万亿元,同比增长4.8%。粮食总产量1108.8亿斤,比上年增加8.6亿斤,连续9年过千亿斤。猪牛羊禽肉产量838.4万吨,同比增长2.9%。牛奶产量304.4万吨,同比增长5.6%。水产品总产量(不含远洋渔业产量)843.9万吨,同比增长2.8%。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456.7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5060.6万亩。高标准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12个。乡村振兴成效显著提升,建成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37个,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36个。累计培育家庭农场11.6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4.3万户,农业产业化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128家。

2. 工业经济运行平稳,新兴动能增势良好。2022年,全省工业增加值2.9万亿元,同比增长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分门类看,规模以上采矿业增加值增长27.3%,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11.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3个百分点。其中,锂离子电池制造、集成电路制造、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等新能源新材料相关行业增速分别为86.9%、38.6%和60.7%,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1.8、33.5和55.6个百分点。

3. 服務业支撑有力,高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2022年,全省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6万亿元,同比增长3.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6%。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6.6%。重点行业支撑作用明显,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2.5%、12.1%和9.2%。

4.“四新”经济投资规模提升,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传统产业持续优化,推动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1.3万个。技改投资增长6.0%,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223家。新兴动能增势强劲,“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为32.9%,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超过一半,为54.4%。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3个,高标准打造11条标志性产业链,累计培育省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32个。143个“雁阵形”产业集群总规模7.3万亿元,217家领军企业总规模2.7万亿元。发明专利授权量48696件,同比增长34.0%,PCT国际专利申请量3380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8.9万件,同比增长25.6%,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量18.7件,比上年末增加3.8件。

5. 绿色发展积极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成功争取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落地实施,为全国第一个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战略布局。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7210.9万千瓦,占电力装机容量的38.0%,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海阳核电二期工程开工,渤中A海上风电、沂蒙抽水蓄能电站建成投运。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36微克/立方米,比上年改善7.7%。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4.17,比上年改善4.8%。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73.2%,比上年改善2.1个百分点。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83.0%,比上年改善5.2个百分点。

(三)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幅回落

1.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物价总水平持续平稳运行。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1.7%,涨幅比上年扩大0.5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8%,随着生猪产能去化效应逐步显现,自7月份开始猪肉同比价格由降转涨,但全年仍下降7.2%。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4%,其中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2.8%,涨幅较上年扩大1.1个百分点。

2.工业生产者价格高位回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等行业价格涨幅居前。2022年,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5.1%,涨幅较上年回落5.2个百分点。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7%,涨幅比上年回落6.9个百分点,影响总指数上涨4.7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2.4%,涨幅比上年扩大1.4个百分点,影响总指数上涨0.4个百分点。“三黑一色”行业价格上涨9.6%,涨幅比上年回落14.0个百分点。从重点工业行业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分别上涨47.3%、19.3%和19.2%。

3.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22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20.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09.3%。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3.9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3万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161.0%、158.7%。人口总量稳中略降,年末常住人口10162.8万人,同比下降0.1%。其中,15~64岁人口占65.4%,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上年的0.02‰下降至-0.9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60元,同比增长5.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050元,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10元,增长6.3%。

(四)财政收支平稳运行,支持稳经济大盘扎实有力

2022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04亿元,按照财政部统一确定的测算口径,还原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比上年增长5.3%。其中,税收收入479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的比重为71.0%。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万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9.1%,卫生健康、住房保障、教育、农林水、就业社保等支出增长较快。落实财政直达资金2366亿元,支持实施3万个惠企利民项目,惠及5.3万家企业和1.2亿人次。围绕稳市场主体,顶格落实国家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延续实施小规模纳税人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地方政策,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加大减负纾困力度,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约2900亿元。其中,聚焦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等重点行业,为13余万户企业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1722亿元。

(五)房地产市场低位运行,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完善

2022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6.0%。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8.1%,比全国少降6.2个百分点。重点城市房价平稳,济南、青岛新建住宅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9%、0.6%,涨幅比上年同期分别缩小3.2和3.8个百分点。开工改造老旧小区3892个、68万户,开工棚户区改造7.8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8.9万套,发放租赁补贴6.1万户。缴存住房公积金1825亿元,发放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726亿元,牵头建成9个省会城市住房公积金“数字黄河链”。全省专业化物业服务覆盖率达到90%。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保交楼工作加快落实,专项借款及配套融资稳步增长;积极探索因城施策,推动济南市创新二手房“带押过户”新模式;房地产贷款增速总体企稳,2022年末,全省房地产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1%,房地产开发贷款实现正增长,增速比上年末提高2.7个百分点。

(六)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区域发展协调性加强

《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112项试点任务全部实施,累计形成304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44项已在全省复制推广,40项获国家部委认可并推广,5项被国务院自贸试验区部际联席会议推广,1项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三年来,自贸试验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增专利数分别增长75.7%和115%,进出口年均增长率达到24.2%,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长率达到61.4%。建立“链上自贸”数字化平台,创新进口商品零售新模式,拓展消费新场景。组建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建立黄河流域社会信用体系、行政审批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物流运输服务4个一体化合作制。落地全国首笔中新货币互换新元、中泰货币互换泰铢融资业务,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基金落户片区。

“一群两心三圈”格局持续优化,突破菏泽鲁西崛起成效明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加快建设,西海岸新区加力提升,烟台黄渤海新区等4个省级新区加速起势。高速公路实现“县县通”,鲁南高铁、济泰高速等建成通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到2446公里、8048公里,骨干水网框架基本形成,现代化机场群建设提速,综合立体交通网持续完善,东西互济、南北贯通、陆海统筹大格局加速成势。实现全省医保卡一卡通,实现经济圈政务服务、社保、公积金、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结算等同城化办理。2022年,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32637亿元、37458亿元和173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3.9%和4.3%,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6.6%、42.0%和21.4%。

三、预测与展望

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持续减弱,我国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山东省结构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同时也要看到,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各种积极因素加快集聚,战略位势更加凸显,政策支撑更加强劲,经济循环更加畅通,开放格局更加宽广,发展后劲更加充足。

山东省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稳进提质,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迈出坚实步伐。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和示范先行重大使命,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点工作任务;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扎实提高陆海区域统筹发展水平,全面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积极打造海洋经济发展亮点,有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优化“一群两心三圈”格局,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加力提效。预计2023年全省经济将延续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态势,经济发展质量和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

山东省金融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夯实金融稳定基础。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将认真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准确把握“精准有力”政策要求,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和贷款稳定增长;运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把政策红利转化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力;深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效率和水平,加快发展科创金融,着力发展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深化普惠金融,积极稳妥推进供应链金融,优化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增加制造业贷款投放;深入落实LPR改革举措,努力降低融资成本;扎实做好稳房地产、保交楼金融服务,保持房地产市场融资平稳有序;加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力度,持续推进重点领域风险化解;主动融入国家和全省发展大局,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持。

注:

1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

猜你喜欢

金融改革宏观经济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即时经济:一场实时革命将颠覆宏观经济实践 精读
2021—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更新预测——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增速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从G20视角看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困境
我国温州民间借贷调查分析
供给结构失衡、信贷约束扭曲与金融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