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用语“带感”探讨

2023-07-21崔海燕

今古文创 2023年24期

【摘要】“带感”是典型的动宾结构复合词,出自动漫《搞笑漫画日和》的中文配音,具有“使人非常满足、欣喜或兴奋”的意义,多作谓语对剧情设定、人物或物品进行说明,表达言者的高度评价。“带感”由类化和双音化原则构造,其褒化内涵来自语义偏离和语义推理,体现出年轻网民对创新表达的追求和主观夸张的叙事风格,具有一定的使用可持续性。

【关键词】“带感”;网络用语;理解机制;构造原则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4-0123-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4.038

“带感”一词出自2010年的《搞笑漫画日和》中文配音201版,原话为“不过为什么总觉得不带感啊”,表现出单元主角圣德太子对未真正捉弄到小野妹子的不满足与失落,这个新词由于新颖、简洁、表义性强,被广泛使用与传播,今天仍具有活力。本文根据北京语言大学BCC汉语语料库的多领域项中微博子库的语料(部分语料在不影响原义和表达的情况下作了略微调整),分析该网络用语的词汇意义、搭配特征,结合其来源和传播探究其理解机制、构造原则和发展问题。

一、“带感”的词汇意义和搭配特征

“带”在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共有十三个义项,“带感”中的“带”一字所取义项为“含有”,“感”的本义是心动的心理行为[1]。“带感”是典型的动宾式复合词,“感”是“带”的宾语,按照组合部分相加可以解释为“含有心动的心理行为”,即“含有感觉”。但结合该词出现的语境,“带感”的意义明显已从原本的中性义向褒义方向演变固定,表现出“使人非常满足、欣喜或兴奋”的意思。不同于其所归属的“×感”词族具有的书面语体色彩较浓的特点[1],“带感”多出现于微博、对话等非正式语体中,表达说话人的强烈情绪,具有鲜明的口语色彩。

通过对BCC语料库中的多领域项进行检索,可以发现,除微博之外,其他项如人民日报、文学社科等都没有“带感”用例,而微博使用“带感”达4444例,使用频数较高。以下是对微博中含“带感”语料的分析阐述:在用例中,“带感”多作谓词性成分,受“很”“非常”“相当”等程度副词修饰,对图片、声音、人物、剧情等进行描述说明,例如:

(1)我只是想说,这张图好带感!

(2)这首歌开头特别带感。

(3)好耀眼,好帅!!!这样的角色好带感!!!!好带感!

(4)这集的因果相当带感。

例(1)中的“带感”修饰“图片”,指图片的内容使人兴奋;例(2)修饰歌曲的节奏旋律使人激动;例(3)中的“带感”形容人物很帅,讨人喜欢,连续使用两次更表现出说话人的激动情绪;例(4)用以描述动漫的剧情设定使人叹服。以上实例说明“带感”的意义受其所修饰事物的影响有细微差别,但可以确定的是,它是说话人对某一客观存在的主观高度评价词。

“带感”类似于性质形容词,作为网络用语在语料中主要有单独成句、作谓语中心语、作定语、作补语这几种用法,例如:

(5)还原度好高!带感!好萌……

(6) 明明就是一张图片而已!怎么能这么带感!

(7)多带感的MV,hold不住了!

(8)……还是女儿唱的带感一些。

如上述,例(5)“带感”独立成句,表达说话人对剧情还原度的赞叹。例(6)“带感”受副词“这么”修饰,作句子的中心语。例(7)中的“带感”作MV的定语,例(8)作“唱”的补语,二者分别作为事物和行为的修饰语。

“带感”一词在微博语料中共出现4444次,排除作为短语中间项的无效语料(例如“不带感情”中的“带感”),还有4348例,其中使用“带感”频率最高的是对剧情的描述,高达28.9%,频率最低的是对话语的形容,占2.8%。通过对语料的分析,还发现人们使用“带感”更多的是描述虚拟创造的事物,如影视剧情或角色,而涉及现实生活如实际场景,使用量偏小,仅3.4%,这同“带感”的来源也有关系:其出自日本无厘头搞笑动漫的中文配音版本,创作者为一群热爱二次元文化的大学生,他们将自身渴望创新、追求个性的特点投射到语言使用习惯上,创造出“小朋宇们”(“小朋友”的谐音)“给……跪了”(用言语表示佩服行为)等一系列别具一格的新词,受到年轻一代网民的追捧。故而“带感”一词广泛流传,且多见于年轻网民对二次元文化相关事物的描写之中。

二、“带感”的理解机制

“带感”的使用表现说话人对某一事物的高度评价,该词具有明显的褒义特征,但其作为动宾结构复合词,从两个组合部分来看,“带感”应该是一个中性词,表示说话人的客观评价,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解释此矛盾。

(一)语义偏移

肯定评价动词在构式中起着增量作用,因而可以使中性名词语义发生正向偏移[2],“带感”中的“带”是带有、含有的意思,即表示多于、高于原来的状态,触动人心的“感觉”得到增加,整个词的语义便呈现出正向偏移的倾向。例如:

(9)卖大饼的少年的设定似乎很带感。

(10)讲起话来却像个俏皮小青年,还忽然怕起了黑,苦起了情,还能更带感吗!?

例(9)中说话人本来觉得“少年卖饼”的剧情不合理,但是说服自己接受之后,觉得设定比寻常一般的更加有趣、吸引人,便使用“带感”来表达自己对剧情的称赞。例(10)借行为上的反差表现出人物的多面性,俏皮青年的怕黑与苦情增加其吸引人的特质,从而引发说话人激动情绪的表达。

(二)语义推理

“带感”之所以能被听话人理解为说话人对某一事物的高度评价之义,还在于信息接收者的主观推理。在会话等言语交际中,说话人应该遵守合作原则及其准则,要提供真实、足量、相关、简明的信息,这是格赖斯为人际交际设置的理想化路径[3],显然,听话人对“带感”进行中性化推理无法理解说话人的真正含义,还会认为说话人违反了合作原則中的“数量原则”,未能提供准确足量的信息,故而听者会结合上下文语境对听话人的叙述进行推理,解码出“带感”褒义化高度评价的内涵。例如:

(11)一个各方面低潮期,啥啥不顺心,啥啥不如意,啥啥不给力,啥啥不带感……

(12)我觉得新的彩稿很带感,QAQ。

例(11)中,说话人运用四个排比分句,抒发自己对低谷期生活的厌烦,“顺心”“如意”这样语义透明的词使得听话人能够对“给力”“带感”顺应出相接近的解释。例(12)中听者可通过下文语境中的颜文字符号(QAQ是对“哭泣”表情的象形表达,体现使用者的强烈情绪)和“好喜欢”的态度,推理出“带感”的高度评价内涵。随着与“很”“好”“非常”等程度副词与其他表示言者喜好话语的高频共现,“带感”逐渐吸收语境含义,沾染上褒义的色彩,听话人可不通过语用推理对该词进行解码,“使人非常满足、欣喜或兴奋”进一步成为其规约后的意义。

三、“带感”的构造原则

“带感”是由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2006级语言传播系的学生对日本动漫中“不过为什么总觉得有点美中不足呢”一句的创造性翻译,接下来作为新兴网络用语一直被传播使用,今天仍具有活力。这个词的使用体现了作者的翻译机智,其构造原则主要为类化原则和双音化原则。

(一)类化原则

江蓝生认为汉语存在类化构词的现象,即甲、乙两个语素以某一结构方式组合为合成词,那么跟甲或乙词性、意义相同的语素,可以替换甲或乙进入这一结构,构成两个或两个以上跟原合成词同义的词[4]。“带感”是“感”作“带”的宾语构成的动宾复合词,同“给力”“带劲”“得劲”等词语法结构相同、语法分布相同、使用场景相似、词汇意义接近,故而“带感”是因为作者的创新追求而对后者类推构成。

(13)好带感!好爱这种!这种设定最带劲了!

例如例(11)中“不带感”作为“不给力”的补充说明,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说话人逐渐加深的情绪宣泄。例(13)“带感”与“带劲”共现,体现二者之间的相似性,说明说话人将其存储在一个聚合语义场内供提取,“带感”的构造有类化的依据。

(二)双音化原则

受语音简化的影响,同时表义准确和表达新兴概念的追求使得现代汉语构词具有双音化趋势。张秀松指出,在汉语短语词汇化过程中,韵律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就是说汉语词汇双音化倾向使不少短语演变为双音词[5]。在“带感”出现以前,就存在“很有感觉”“有feel”这样的短语结构,故而除了类推机制,“带感”的形成还可能受到短语双音节词汇化的影响,是说话人追求省力表达的体现。例如:

(14)这张太有感觉了……你这张拍得太带感了!

(15)MIKU那种电子音真唱不出感觉,反倒是几个歌手唱的非常带感。

例(14)中说话人先说图片“有感觉”,又说“拍得太带感了”,可以看出二者之间的联系。例(15)先说电子音“唱不出感觉”,再列出与之不同的其他类型的歌,通过对比表达燃的歌唱起来更“有感觉”, 即“带感”,说明该词具有由多音节短语受双音化影响由“带有感觉”截略而成的可能性。

四、“带感”的文化内涵

“带感”是表达说话人对某一行为或事物十分满意的高度评价词,在动漫配音中初现后快速走红,成为年轻网民在表达内心好恶的强烈情绪时的极佳选择,源自当代网友对表达创新的追求和主观夸张的叙事风格。

(一)创新表达

“带感”有“使人非常满足、欣喜或兴奋”的意思,说话人可以通过详尽陈述表达喜好,如例(13)可以替换为“这种设定有的。好新奇有趣,太让人兴奋啦!”,二者传递的信息没有显著差别,但是说话人优先选择“带感”表述,除为了追求语言经济表达之外,更多的还受到了语用创新的内在驱动。“带感”在报刊、文学等正式领域未见其用例,而多见于微博个人发帖或对话等非正式场合,夹杂着颜文字和“hold住”“肿么”等体现说话人个性的网络新兴表达语,充分反映了青年网民对个性化表达的创新追求。年轻人乐于使用不曾运用过的符号组合形式和表达方式来隐喻或象征他们在信息时代的鹤立鸡群,标榜他们在信息时代的特殊价值[6],在翻译“畅快、满足”之义时,创作者选择“带感”也是对常规表达的反叛。日本无厘头动漫的受众是热衷二次元文化的年轻群体,他们在听到新奇的翻译时,自动推理出“带感”的确切内涵,并将其搬运到自己的话语中,利用这样具有原型的简化形式,以期得到同样文化背景下群体的身份认同和创新、个性的认可。同理,用以表现对某物喜欢或无所谓的网络用语“对……(不)感冒”也因为其背后新颖独特的内涵而在交流中频现。

(二)夸张叙事

微博是用户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公开平台,除了关注讨论社会新闻之外,发帖人也会在自己的空间纾解情绪,对外界的刺激有感而发。本文的语料来源为BCC语料库的微博子库,含有“带感”的语料大多体现发帖人对某一事物或行为的高度评价,其与语气词和重复标点符号的共现也反映了说话人的激动情绪,例如:

(16)李咏……撒贝宁……嗷嗷嗷嗷!!!好带感!!!啊啊啊!真人!!OMG都懂……

例(1)、例(3)和上例都出现了感叹号连用的情况,上例还有“嗷嗷嗷嗷”“啊啊啊啊”语气词重复排列的使用,再加上“带感”的描述,表现说话人对众多知名主持人一同现身的场景的夸张兴奋。

根据《2020年微博用户发展报告》,微博用户群体以90后、00后为主,占比接近80%,整体呈现年轻化趋势。年轻网民相较于中老年群体,更加活泼,乐于以夸张的话语形式展示自己对现实生活中某些事物的强烈情感。“带感”的本义是“含有感觉”,其作为模因被传播且高频使用,沾染了语境中高度评价的意思,通过概念整合规约化为“使人非常满足、欣喜或兴奋”的意义,带有主观的夸张褒义倾向。例如:

(17)各种美好,手抄歌词最带感了!

例(17)说话人认为手抄歌词是最美好的事物。通过对BCC语料库微博子库“带感”语料的分析可知,说话人对照片、洗手台、衣服等一般的事物也使用“太/最带感”等的极端描述,表现出这个词背后的夸張内涵与言者的主观性叙事。近年来网上流行一时的“废话文学”与“发疯文学”也都体现了年轻网民们在高压社会的今天,对外部刺激的夸张表达。

五、“带感”的发展问题

与“带感”同源的“给力”被评为2020年十大流行语之一,已收录进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成为被规范的一般词汇。而“带感”同样经济形象,表达说话人对事物或行为极端推崇的情绪,目前仅流行于青年网友的非正式话语中,尚未被词典吸收,但该词意義已经明确、固定,并且符合年轻人个性表达的需求,存在进入词典的可能性。21世纪以来,科技的发展推动网络的兴起与繁荣,网络原住民在匿名社区畅所欲言,网络新词层出不穷,但是新词的生命力有所不同,有的新词昙花一现,在短暂的时间引起网民的集体狂欢,例如“烎”“范跑跑”“蒜你狠”等,由于本身识别有难度或脱离事件时间已久,这些热词都染上了时代的尘埃,今天已鲜少出现。“带感”从2010年被创造到现今稳定使用已十几载,经过类化和双音化构造,能有效表达说话人的情感,通过语义偏移和语用推理促成言者与听者的沟通,具有不同于以上网络词语的可持续发展性。

六、结语

总体而言,“带感”描述出当代青年网友对二次元文化相关事物和行为的关注,也泛化为对一般事物的评价词,呈现“使人非常满足、欣喜或兴奋”的义项。“带感”由“含有感觉”向主观评价义的引申,经历了语义偏移和语义推理的理解机制。作为一个由类化和双音化原则构造、首先在无厘头动漫中出现的词,“带感”表现出年轻网民对个性表达的追求和主观夸张的叙事风格。对于“带感”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规范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华瑛.基于生态语言学视角的“X感”词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

[2]江蓝生.中性词语义正向偏移的类型和动因[J].中国语文,2022,(04):387-400+510.

[3]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江蓝生.语词探源的路径——以“埋单”为例[J].中国语文,2010,(04):291-298+383.

[5]张秀松.词汇化与语法化理论及其运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

[6]连晓霞.从修辞手法看网络词语蕴含的价值取向[J].修辞学习,2006,(02):44-47.

作者简介:

崔海燕,女,江苏淮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