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深度学习为导向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研究

2023-07-21田晶

教育界·A 2023年17期
关键词:结构化教学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摘要】深度教学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主流趋势之一,很多教师试图通过结构化教学来达到这一目标,推动小学数学课堂的发展。深度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加强其对知识的结构化理解,使知识在脑海中形成系统的结构体系。文章基于对结构化教学的理解,探讨如何通过结构化教学实现深度教学。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

作者简介:田晶(1987—),女,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中心小学。

深度学习是基于课程改革背景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学习理念,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逐步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品质及素养,进而为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这一科目属于学习难度较大的科目,其中很多抽象的原理及知识都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对此,教师可深入挖掘结构化教学的内涵,了解结构化教学与深度学习之间的联系,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促进结构化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之间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完善、系统、多元化的数学课堂,帮助学生更直观、更系统地理解数学知识,助其将脑海中分散的知识点连成体系。

一、结构化教学的内涵

结构化教学指的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方式、内容等,加强课堂的结构化管理,实现数学课程向综合性、结构式的方向转型升级。结构化教学的内涵可以从教学管理结构化、思维发展结构化、教学知识结构化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是教师教学管理的结构化。班级内的学生本身就具有差异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受到自身基础知识以及各方面条件的影响,而产生完全不同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结构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实现差异性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分小组管理,通过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及要求为不同小組的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能力范围之内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这种结构化的方式可以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实现。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也会产生交流与互动,在相互影响、相互帮助的氛围中实现共同进步。

其次,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实现思维的结构化。教师可以通过提升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以及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两个方法来实现。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等方式,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让学生通过自主设问、自主探究、自主解答的方式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加上有效引导,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的欲望,促进其经历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思维发展历程,实现思维模式的结构化发展。

最后,是学生已有知识的结构化发展。随着年龄及年级的增长,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会越来越多。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都处于逐渐发展的阶段,教师的帮助能够让学生通过有序的、结构化的排列,学会将杂乱无章的知识结构化,进而逐渐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对已学的知识产生清晰的认知,明确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并有能力融合多门学科知识解决学习及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样,学生在加强知识结构化的同时,还能培养学习自信,在探究知识的成就感中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这对其未来在数学方面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1]。

二、深度学习与结构化教学的联系

深度学习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而结构化学习则是实现深度学习的路径之一。笔者认为,结构化教学实际上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一种实现深度学习的可能性,一种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方式,是培养学生深度思维模式的重要途径。数学课程本身就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基地,教师通过结构化教学能教会学生深度学习的思考方式,使其对数学知识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进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深度学习导向下结构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从结构化教学的内涵可以看出,其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无论是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还是提升学生的参与度,都在强调师生教学地位的转换。因此,教师应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完成深度学习。而教师则应以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提问、点拨等方式为学生指明深度学习的方向,为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以下是落实结构化学习的几点具体措施。

(一)全面了解学生特点,实现班级结构化教学管理

结构化教学理念明确指出需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分层教学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学生分成多个不同的小组来系统管理。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本班学生的了解,比如可以通过日常测试或是根据作业的成绩判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通过教学活动或日常沟通来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情况。在了解了这些信息以后,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小组。

A组学生可以是基础知识扎实且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

B组学生可以是基础知识中等且学习能力也中等的学生;

C组学生则可以是基础知识较薄弱且各方面学习能力都有待进一步加强的学生。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小组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及要求,为其设定学习目标及方向,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异,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2]。

(二)结合多元化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的培养是结构化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师在落实结构化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通过实践与交流实现思维结构的重塑。能够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如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下面以任务型教学法为例展开简要分析。

任务型教学法指的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定一个需要共同完成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这是锻炼学生结构化思维的一种有效方式。

比如,在学习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时,教师可以先与学生一起复习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有关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长方体体积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复习结束以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发布学习任务:“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体积公式,那么请大家一起探究,正方体与长方体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联系?我们是否可以运用长方体体积公式来计算正方体的体积?谁能通过观察与研究推算出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如此,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能够在问题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研究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不仅发现了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公式之间的联系,还通过思维的转化找到了问题的答案[3]。

(三)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促进知识结构化转化

学生知识体系的结构化发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首先,教师要注重数学知识本身的内部结构转化。比如,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由加减法联系到乘除法,由面积联系到体积,由正方形联系到正方体、长方形、长方体等,体积可以与容积相联系、相区别,立体图形可以与平面图形相辅相成等。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这些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或者其他有效的方式建立起数学知识框架,随着知识的积累,再逐渐扩充框架中的枝干,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充实枝干的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站在全局的角度看问题,锻炼学生系统规划、梳理、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如,教师可以為学生出一道计算从1加到10的数学思考题。一般情况下,学生都会运用逐一相加的方式计算。此时,教师若能够运用结构化教学方式将加减法与乘除法的知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站在整体的角度看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首尾数字相加等于11,1加到10也就相当于5个11相加,那么就可以转换为11乘以5,如此就能快速地计算出这道题的答案为55。这一转换计算方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的思维结构化的过程,也是深度思考的过程,掌握了这种思维方式,学生就能够养成全局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其次,除数学知识本身的内部结构转化外,教师还需在数学教学中实现多学科之间的联动,完善学科知识的整体结构。比如,在学习“距离”这方面的知识时,笔者就引入了语文学科中关于距离的诗词,如《山村咏怀》这首诗中就蕴含了较多数学元素。笔者将这首诗引入课堂,引导学生探讨其中蕴含的数学元素都有哪些,并找出其中与距离相关的内容。学生通过诵读、思考,找到“一去二三里”这句诗中有关于距离的信息。此时,笔者继续提问:“这其中的‘二三里指的距离是多远呢?”笔者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关于距离的换算方式,但没有直接告知学生如何正确计算。通过设问、查询、验证等方式,学生能够逐渐得出问题的结论。这一过程是学生独立探究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最佳契机[4]。

最后,教师还可以将结构化教学融入其他教学环节当中。例如,在复习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结构化复习梳理、整合学科知识,帮助学生深度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以“分数乘法”的复习课为例,教师可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通过分组交流汇报的方式整体把握学科知识,再通过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讨论,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四)注重课堂交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无论是结构化教学还是深度学习,都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及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完成知识的获取。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加强课堂交流的形式,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的交流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在学生交流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探讨数学问题。比如,在教学区分“体积”与“容积”这两种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容器,或是通过实物展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很容易将容积与体积混淆,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来明晰这两种概念,让学生各自表达自己的看法及猜想。交流想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思维碰撞的过程,学生通过相互启发会不断生发新的猜想,再通过验证得出结论。在学生得出结论以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表述二者的差别,或结合生活化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运用体积、容积公式计算苹果的体积等[5]。

【参考文献】

[1]黄启林.以深度学习为导向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1,7(23):189-190.

[2]林勇.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实践与研究[J].天津教育,2021(23):34-35.

[3]朱俊华,吴玉国.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1(6):51-53.

[4]陈幼玲.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J].福建教育,2021(9):47-48.

[5]季秋菊.基于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探讨[J].新智慧,2020(25):78,80.

猜你喜欢

结构化教学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结构化教学,彰显数学整体系统的教学力量
让语文教学从“碎片化”走向“结构化”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善用关联思维 促进主动思考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