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没有松弛感的家庭,养不出幸福感强的孩子

2023-07-21枫子

北方人(B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姑姑女儿儿子

枫子

央视主持人李小萌曾分享过一个妈妈的故事,让我深受感触。这位妈妈,为了陪儿子成长,一直在家务农。家里的收入主要靠爸爸打工,最穷的时候,全家只剩几十块钱度日。但妈妈从来没有和儿子抱怨自己的付出,谈各种大道理,反而总是教儿子往好的一面看。

她儿子高三那年,为了让自己专注学习,曾把腿绑在桌子腿上。她看见后,便告诉儿子:“你考上就上,考不上咱家有地,不想種地出去打工,还可以复读,不要这么难为自己。”

为了给儿子解压,她还故意转移话题:“你最近喜欢班上哪个同学?妈帮你追去。”

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下,她的儿子最终考上了重点大学,现在深圳大学当老师。而妈妈在儿子上大学后,就外出做月嫂了,每天都活得很开心。在这位妈妈的身上,我想到了一个很流行的网络热词:松弛感。

对于孩子而言,拥有一对自带松弛感的父母,就是最大的福气。

曾看过一个视频。一家人给女孩过生日,姑姑不小心坐坏了女孩的蛋糕。哪怕姑姑不是故意的,因为她不知道自己的椅子被人放了蛋糕;哪怕姑姑自己的裙子也因此被毁掉了;哪怕姑姑第一时间就跟女孩道歉、安抚。但全家人却像开批判大会一样,不断责怪姑姑,好像姑姑犯了多么不可宽恕的错一样。

评论区网友感慨:太窒息了!一件小小的突发事件,却暴露出很多家庭的通病:遇事时,第一时间就指责,发脾气,埋怨、攻击。

想起去年有一个杂志向读者展开了一次征集:“有没有一个时刻让你意识到,原来这样也没关系?”

许多网友的分享让我们看到,一个家可以没有指责、没有焦虑、没有内耗,只有徜徉在彼此间的爱。

网友@林林林,在上初中时丢了人生中的第一部手机。那时,她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一部手机的花费相当于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可想而知,她有多害怕。所以当她战战兢兢跑去小卖部打电话告诉妈妈时,因为害怕责备,话还没说出来,她就先哭的不行。没想到,妈妈没有半句埋怨,而是安抚她:“人没丢就行,手机丢了就再买一个。”她说:那一刻的安宁与平和,像暴风雨后瞥见的盛放花朵,美好又给人带来勇气。

什么是松弛的父母?就是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再坏的事情也能看到好的一面,给孩子带去的永远是一份心安的感觉。

网友@可可,在北京上学时,因为和同学发生摩擦起了冲突,结果被学校请来家长。1000多公里的奔波和折腾,爸爸却没有骂他一句。反而在处理完事情后对他说:“要不是因为你打架,我还没有机会来北京,你好好接受教育,我明天去颐和园转转,别多想了。”

一句话,温暖了他很久很久。

富有松弛感的教育,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滋养。

电视剧《爱的厘米》里有一个妈妈,她很爱儿子,却也伤儿子很深。平日里,她对儿子无微不至地照顾,同时也管儿子又严又紧。她担心儿子吃不好饭,就在儿子工作的医院附近租房,每天给儿子煲汤做饭。她不想儿子一个人,就不停地给儿子介绍对象,却又在儿子恋情正浓时,觉得自己被冷落,一次次拆散儿子的恋爱。儿子最终被她逼得都快疯了,她却满腹委屈地抱怨:“你不听妈妈的话了?我只想做一个好妈妈......”

她不知道的是,密不透风的控制感、事无巨细的付出感,都是亲子关系的杀手。

哲学家叔本华曾提出“刺猬效应”,说的是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但为了避免互相刺伤,它们必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个距离,其实就是关系里的松弛感:父母是独立的个体,也要允许孩子独立地成长。

《人物》杂志就曾采访过这样一对母女。妈妈胡永平说:“做母亲,需要付出,但不能牺牲。”她对自己的定位一直都很清晰:是妈妈,更是自己。

她对女儿的养育,也很随性:不会无微不至地照顾女儿的饮食起居;女儿高中毕业要去英国留学,女儿说不用送,她就真的跟朋友去越野了。

母女间,没有牺牲和奉献,也没有控制与束缚,但也正是这种松弛的关系,培养了女儿的独立、自信,滋养了女儿强大的内心。不仅如此,母女间的关系还格外亲密,如朋友般相处轻松,如忘年交般无话不说。

《爱与自由》一书有一句话:父母的职责是用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但至于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

好的亲子关系,都自带松弛感。三分关爱,适度亲密,七分尊重,彼此独立。

父母有自己的追求,孩子有自己的自由,相互尊重,相互成长,不越界,不控制,孩子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亲子关系才能亲密融洽。

好的父母在对待亲子关系上,不需要太用力,而是用爱,维持着顺其自然的松弛感。

(摘自微信公众号“帆书”)

猜你喜欢

姑姑女儿儿子
爱漂亮的姑姑
春姑姑走啦
打儿子
大三的女儿
海的女儿
第二章 姑姑,你咋这么美啊(5)
第二章 姑姑,你咋这么美啊(2)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富养女儿先富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