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聚精神力量 强化“云端”服务

2023-07-21周海月

群文天地 2023年3期
关键词:青海省云端文化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指出:“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基本贯通各类文化机构的数据中心,基本完成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跃上新台阶,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文化数字化生产力快速发展,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优秀创新成果享誉海内外”。《意见》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指明了前进方向,规划了实施路径;鼓励各种艺术形式运用数字化手段创新表现形态、丰富服务内容;培育以文化体验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新业态,创新呈现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青海省文化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意见》要求,心系人民群众,打造传播新模式,在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及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大力支持下,对接国家公共文化云,充分利用青海公共文化云、掌上西宁APP等数字媒介平台,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短视频、直播等形式,使一场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跃然于“大屏”“小屏”之上。相关联的文字、音频、视频等不同形态的文化资源数据形成文化数据库,架起各类文化活动与公众沟通的新桥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贴近人民群众的艺术佳作,引起群众共鸣,得到群众青睐,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群文领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线上线下齐发力,精彩纷呈人气旺

近年来,青海省文化馆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积极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开展“玉兔迎新 春满昆仑”癸卯年“生肖兔”美术作品展暨青海省第二届生肖文化元素作品展、“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第十九届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第二届大美青海文艺轻骑兵优秀剧(节)目展演活动、青海省第二届群星送福进万家活动等数十项活动,网络技术的应用,“在场”与“在线”并存,更好地走进了广大群众的视野和生活。为提高群众参与度、提升文化惠民效能、共享优质的数字文化资源,青海省文化馆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设了学才艺、非遗展示、群星慕课、精彩推荐、精彩回放等栏目,截至2023年4月,线上展播382期,着力加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全面提升线上服务能力,使精彩的群文活动成为百姓手机端、PC端的寻常文化消遣。

(一)“云展播”联接群众美好生活

青海省文化馆坚持守正创新,连续举办两届“群星送福进万家活动”,网络同步直播,两年来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群眾的关注,通过参与直播互动和网上知识竞答等方式参与到活动中,直播点击量共计77万余次。运用网络渠道开展精准文化服务,更好地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十九届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更是以燎原之势得到了省内外各族群众的热烈响应。国家公共文化云、央广网、新华网、青海公共文化云、掌上西宁APP等平台,对“花儿”歌手大赛决赛、“花儿”演唱会主会场、部分分会场活动进行了网络直播,携手为广大观众献上一份份别具西北特色的“云上文化大餐”。据统计,第十九届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网络直播点击量共计548.21万人次,惠及群众人数创历史新高。

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村晚”,通过网络直播+现场演出的形式,将“新春大联欢”推向了高潮,让大家真正看“村晚”、享“村晚”、乐“村晚”。活动通过国家公共文化云、央广网、青海公共文化云等平台将“村晚”舞台从班彦村延伸到大江南北,让全国广大群众足不出户随时随地欢聚“云村”,触动指尖就可云游班彦,感受吉祥欢乐的安召舞,飘香四溢的青稞酩馏美酒,如彩虹般绚丽而热情的土族风情。活动集中展现了班彦村全新面貌和喜人变化,向全国人民全面展示了新农村新气象和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网络点击量超过146万人次。

(二)“云观展+云课堂”畅享“云端”新体验

“谈及青海高原珍稀濒危水生生物,第一时间你们会想到哪几个种类?”为丰富“大江行地——多姿多彩的长江生命”全国巡展系列活动内容,《“生命长江”系列之“从‘水中猛虎揭开‘中华水塔的濒危水生生物宝库”》讲座通过腾讯会议录制,并在上海科技馆微信视频号、腾讯新闻、青海公共文化云平台、青海省文化馆视频号同步播出,累计线上浏览量2.2万人次,点赞1.3万次。对于评论区后台留言,工作人员及时回复答疑,互动频繁。“错过前半截了,能看回放吗?”“看展再结合讲座,感谢对我的科普,受益匪浅啊!”线上观众意犹未尽,寻问视频回看链接,看后直呼“涨知识了”。

为加强线下“大江行地——多姿多彩的长江生命”全国巡展宣传,青海省文化馆微信公众号发布线上专题展4期,相关科普知识4期,将丰富多彩、参与性强的群众文化活动送到老百姓身边,推动数字文化服务更加便捷化,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的文化艺术追求。

2022年“国庆节”期间,青海省文化馆微信公众号推出“民族团结 同心筑梦”第七届全国架上连环画全国巡展(青海站)线上展览22期,带领大家走进架上连环画艺术天地,展示艺术成果,共享艺术芬芳。同期推出青海省第二届架上连环画重点作者和基层创作骨干创研班“线上课堂”,邀请了省内外7名架上连环画专家讲授《连环画的文学性表现》《架上连环画优秀作品解析》《架上连环画创作的基本规律和黑白构成稿的作用》等40课时的课程,从理论知识到故事脚本再到画面构图,为广大学员解疑释惑,传递思想,解析艺术创作的规律。

(三)“云美育”助力全民艺术普及

为推进全民艺术普及,青海省文化馆利用微信公众号开设了“学才艺”“群星慕课”“非遗展示”等栏目,推送“笛子”“声乐基础课程”“合唱”“摄影基础”“河湟文化”“剪纸”“青绣”等系列艺术普及课程164期,累计浏览量21973人次。这类课程既有专业知识的讲解和示范演练,又有优秀作品的片段欣赏,把传统的点对点、面对面的培训课程搬到了互联网,其内容精炼、单元短小、表现形式丰富的特点,符合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尤其是年轻人获取文化艺术知识的途径和审美需求,使大家能够快捷、高效地学到文化艺术知识,丰富业余文化生活,让公共文化服务如春风化雨,浸润百姓心田。同时有效解决了文化馆文艺辅导人员有限、师资力量不足、无法全面兼顾各种艺术门类培训的问题。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青海省文化馆将采取一系列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创新举措,使群众文化辐射范围继续扩大,让传统文化借数字媒体之力“出圈”,使内涵深厚的地方民族民间文化烙印在观众心中,从而实现田间地头与“云端”的文化对接,“指尖”与“云端”的供需对接,真正让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在群众文化领域落地见效。

二、搭建文化云平台,数字服务提效能

青海省文化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时代使命任务,以公共文化数字平台建设与服务推广为重点,构建一种新型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不断整合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建立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数据库,建立健全全域共享、互联互通的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体系。2022年,青海公共文化云投入试运行,通过网络化、数字化、体验式、移动式、共享式等方式和手段,优质、高效地为城乡居民提供公益、基本、均等、便利的公共文化服务。

青海公共文化云平台试运行以来,作为公共文化领域,特别是文化馆行业开展全民艺术普及的基础性平台,得到了全省各地的大力支持,影响力日益提升。全省各级文化馆积极对接青海公共文化云,发布文化工作实时动态,推动建立以青海公共文化云平台为核心、各级文化馆平台互为支撑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打开青海公共文化云平台,资讯、活动、直播、场馆、艺术课程等栏目的设置凸显出平台齐全的服务功能。群众不用实地走进文化馆,在手机端便可享受多种线上文化资源,实现了“云”上开馆,助力破解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矛盾的难题。

(一)提升平台核心功能

基于青海公共文化云平台现有功能,青海省、市(州)、县(区)各级文化馆将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活动和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网络的形式送到千家万户,带动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共享群众文化数字化建设的硕果。现已开展“扬帆群文魂 启航新征程”2022年迎新春音乐会、黄南州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文艺演出等14场全民艺术普及相关直录播活动,累计线上参与观众35万人次;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系列活动线上演出及推广、2022年“两节”群众文化活动线上展演及推广等区域性、地方性群众文化活动,参与人数约236万人次;各级文化馆发布各类活动实时动态1300余条,采集文化馆(站)、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城市书吧等场馆信息200余条;开通定位功能,可查询场馆基本信息、预约报名等服务活动信息;制作青海省文化馆VR虚拟文化馆,线上举办“虎啸祥瑞·福虎迎春”美術作品展暨“众志成城·‘艺起抗疫”美术摄影作品展等VR虚拟展览2场,通过360°或720°全景的展示,观众可以与参展作品零距离接触,手指轻触就能够清楚地看到画面的笔触、纹理等细节,虚拟现实、全息影像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公共文化场馆和展览中运用,增强服务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开办采购会和文创店铺,促使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逐步构建多领域、多层次、多方式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二)丰富数字文化资源

依托互联网优势创新公共数字文化的供给方式,不断加大优质内容供给力度,形成资源的有效聚拢。青海公共文化云平台采集、加工具有青海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全民艺术普及、传统文化等题材的原创微视频、动画等文化资源数据,共计87.28小时,存储量235.4GB。内容具有较强代表性和较高传播价值,有效满足了广大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使网络云平台和艺术普及数字资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公共文化服务开展的主要渠道,实现文化的远程服务和受众的远程参与,共享公共文化的璀璨成果。

(三)增强文化服务硬件水平

为有效改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条件,提升线上服务能力,青海省文化馆为省内45个县(区)级文化馆配发直录播配套设施,举办设备使用培训班。申领设备的基层文化馆要管理好、使用好设备,充分利用配发的设备多组织开展群众文化线上活动,依托青海公共文化云平台扎实有效地做好本地区群众文化服务,让各族群众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得到实惠,为助推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青海公共文化云平台向广大群众提供汇资讯、看直播、享活动、学才艺、订场馆、读好书、赶大集等特色公共文化服务,带动各市(州)、县(区)级文化馆,通过开展丰富的演出活动,持续、动态地建设一批制作质量高、基层参与度高的群众文化类数字资源,形成文化共享工程独具特色的资源板块,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供重要的内容支撑,在促进我省基层全民艺术普及服务提质增效、赋能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23年,青海省文化馆将继续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要求,推动公共文化云平台在本省的应用及普及,提升全省公共文化数字服务质量,建设高素质、高水平文化馆数字化人才队伍,从而助推全民艺术普及,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和文化强国建设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青海省文化馆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继续讲好青海故事,持续发挥群文优势,通过数字媒体平台,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创新应用,进一步提升PC端、手机端的群众文化服务能力,完善平台支撑、资源汇聚、数据采集、基层服务等功能,加强与国家公共文化云、各地方文化云平台对接,强化青海公共文化云统筹全省数字文化馆建设的作用,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丰富线上文化供给,提高文化服务的便捷性、覆盖面、适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方便群众零距离感受群众文化发展的蓬勃态势,真正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触网上云”。

(作者简介:周海月,女,青海省文化馆群众文化服务部(数字文化服务中心)副主任。职称: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理论。)

(本文照片均由作者提供)

猜你喜欢

青海省云端文化馆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章堰文化馆
云端之城
大爱有光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美人如画隔云端
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展现开行使命担当——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
行走在云端
云端创意
青海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节能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