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四维路径

2023-07-21蒲清平何丽玲

高等建筑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二十大辅导员精神

蒲清平 何丽玲

摘要: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的有效渠道。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围绕融入内容、融入主体、融入方式、融入渠道,切实解决“融什么”“谁来融”“如何融”等现实问题。要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道理”“学理”“哲理”,提升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穿透力;要激发教育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愿融”“会融”“善融”的动力能力功力,增强教育主体的融入力;要契合认知图式、尊重接受心理、对接日常生活,提升融入的具象化、互动化、生活化,增进教育客体的接受力;要依托日常教育管理、校园文化活动、网络虚拟空间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融入,提升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辐射力。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精神;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23)03-0001-1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二十大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就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制定了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1]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基本、最经常的手段,也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2]的主阵地。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系统回答“融什么”“谁来融”“如何融”的问题,切实引导大学生从思想上系统接受、价值上深刻认同、行动上自觉践行。

一、融入“三理”,增强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穿透力

“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容十分丰富,既有政治上的高瞻远瞩和理论上的深邃思考,也有目标上的科学设定和工作上的战略部署”[1]。《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明确提出,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意义,着重把握党的二十大的主题、过去5年的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国防、外交、全面从严治党等各方面的重大部署[3]。这些是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4]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能仅仅死记硬背党的二十大报告,而是要将蕴含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5]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通俗易懂的道理、逻辑严密的学理、深刻透彻的哲理引导大学生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一)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道理”

“道理”即事物的规律,是讲“是什么”,解决的是“知其然”的问题[6]。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重点融入以下道理:一是要融入党的二十大的鲜明主题和“三个务必”的道理,让大学生充分理解和把握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问题,从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二是要融入新时代十年“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取得的道理,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自信”,坚定“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三是要融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正确回答“四问”,以中国之理、中国之治、中国之路创造性解决中国问题,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道理,让大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2]的道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头脑。四是要融入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必须把握“五项重大原则”的道理。融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体目标和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帮助大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战略规划;融入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项重大原则”,帮助大学生深入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领导力量、道路选择、价值立场、发展动力和精神风貌。五是要融入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理,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帮助大学生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反映人民需求的现代化,破除“现代化=西方化”的思维定式,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性意义;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讲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外部支撑和历史贡献,帮助大学生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增强“四个自信”。六是要融入党和国家未来一个时期的重大部署及“五个必由之路”的道理,教育引导大学生将人生规划与国家发展相结合,把握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牢记使命担当,释放青春力量,识大势、存大我、明大德、担大任、成大才。

(二)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7]。学理即科学上的原理或法则,是阐释“为什么”,重在厘清事物、现象和概念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解决“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问题。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理”,一要明确逻辑起点。厘清党的理论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逻辑起点,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初心使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这个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以及作出系列重大部署的逻辑起点。二要突出逻辑层次,即“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1]。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出发点,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第二次飞跃和新的飞跃的主线,梳理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历史来源、发展过程与现实创新的历史逻辑。深刻领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理论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坚持“两个结合”,创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理论逻辑。深刻领悟党和国家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集中力量实施脱贫攻坚、大力度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的实践逻辑。三要展现逻辑联系。厘清党的二十大报告十五个部分的逻辑主线和内在联系,讲透伟大历史成就、党的理论创新、未来使命任务、具体战略安排之间的逻辑联系,以“成就经验—创新理论—使命任務—战略安排”的逻辑理路把整个报告穿成串、连成线,让大学生深刻领悟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全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把新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安排全面落实到具体工作学习中去。

(三)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哲理”

哲理“是人们在长期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对自然、社会、人生、思维等领域的基本规律的理性认识”[8],是“怎么看”的世界观和“怎么干”的方法论的统一。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了系统概括和理论阐释,明确提出“六个坚持”的立场观点方法。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坚持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是要把“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深入阐释从以人民为发展目的,造福人民;以人民为发展主体,依靠人民;以人民为发展根基,扎根人民;以人民为评判标准,尊重人民的根本立场,深刻领悟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教育引导大学生认知认可认同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二是要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守正创新”等重要观点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深刻领悟“坚持自信自立”是唯物辩证法“内因起决定作用”观点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立足点;深刻领悟“坚持胸怀天下”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情怀”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深刻领悟“坚持守正创新”是遵循矛盾运动规律,既守马克思主义之正,又要创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之新。教育引导大学生既立足中国、又放眼世界,通过守正创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素养。三是要把“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等重要方法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深刻领悟“坚持问题导向”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根本要求,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要善于把认识矛盾、化解矛盾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深刻领悟“坚持系统思维”是马克思主义联系观在实践中运用的思想结晶,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等。教育引导大学生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世界观,外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方法论,把它作为观察世界大势、总结历史规律、思考中国问题、解决时代难题的思想武器。

二、激发“三性”,增强教育主体的融入力

党的二十大精神是青年学生培根铸魂、成长成才、干事创业的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但“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必须“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9]。辅导员作为“高校‘育人队伍中对学生关爱最多、用情最深,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人”[10],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力量。只有充分激发辅导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其融入力,才能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一)激发积极性,提升教育主体“愿融”的动力

“就单个人来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意志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11]。高校要以体制机制打通辅导员“愿融”的“任督二脉”,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转为其“意志的动机”,切实提升“愿融”的动力。一是以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愿融”的动力。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事务管理是辅导员的主要职责,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延时性与内隐性使“辅导员的管理者身份总是先于教育者的身份被认知和接纳”[12],使其对自身“教育者”身份的认知不足,对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积极性不高。对此,高校要完善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价值激励等多种激励机制,既要在精神上强化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13]的身份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抓典型、树标杆、推经验中激发辅导员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荣誉感、自豪感、使命感;又要在绩效分配、项目支持等物质激励上对积极在主题班会、谈心谈话、文化活动、职业规划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先进个人给予肯定和认可,充分激活其融入动力。二是以全面系统的保障机制激发“愿融”的活力。双因素理论认为,保健因素虽没有激励人的功能,但能消解不满情绪对人积极性的负面影响,杜绝“劣币驱逐良币”。高校不仅要切实完善辅导员的生活条件、网络应用条件和安全防护等保健因素,营造公平公正的学术氛围与工作环境,还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辅导员工作的内容和范围,使其从大量事务性工作中脱身,把更多时间、精力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是以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激发“愿融”的张力。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以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把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情况与效果纳入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标准体系,使优秀的辅导员实现双重待遇、双线晋升;还要健全“负面清单”,对部分辅导员的融入缺失、融入低效、融入负效加强教育惩戒,激发其积极融入的张力。

(二)激发主动性,提升教育主体“会融”的能力

对辅导员而言,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会不会”“能不能”的能力问题比“愿不愿”的动力问题更为突出,并直接影响融入的高度、深度和广度。要充分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切实提升“会融”的能力。一是以理论学习的主动性提升“讲”的能力。“思政课的本質是讲道理”[14],教育主体只有自己学懂弄通悟透,才能“讲”得到位,“讲”得深远。辅导员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15],主动加强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学习和理解;高校要积极开展辅导员理论素养培训班、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讲座,聘请思政课教师和专家学者担任辅导员的理论导师,切实提升辅导员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系统性领悟和整体性把握,厚植理论基础,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深、讲透、讲活。二是以实践引领的主动性提升“做”的能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16]。辅导员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会“讲”,也要能“做”,不仅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思想与行为,把“三个务必”“六个坚持”落实到为学、为事、为人的方方面面,通过切实的言传身教引领学生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责,而且还要以党中央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的总体部署和高校的具体方案为遵循,主动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论研究,系统探索融入的良方善策,及时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各环节、日常事务管理各方面。三是以力量协同的主动性提升“合”的能力。辅导员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主体、骨干力量,并非唯一主体、单一力量。要认清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主动整合学校党政领导和管理干部等领导力量、思政课程和哲学社会科学教师等依靠力量、班主任、心理健康工作者和后勤管理人员等基础力量,协调社会、家庭和学校各方育人资源,汇聚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合力。

(三)激发创造性,提升教育主体“善融”的功力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非常有创造性的工作”[17],辅导员要有“愿融”的动力、“会融”的能力,更要有“善融”的功力。“善融”不仅要求精湛的技能,更指向高超的艺术,术道结合、技艺融合,在守正创新中提升融入的功力。一是创造性整合内容。“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容十分丰富,既有政治上的高瞻远瞩和理论上的深邃思考,也有目标上的科学设定和工作上的战略部署”[1]。辅导员要按照“文本—思想”的理路,整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道理学理哲理”,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逻辑,以立体思维整合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理论创新和实践要求,使大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还要知其所必然。二是创造性运用方法。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发挥自身时时刻刻与学生在一起的育人优势,利用主题班会、集体活动、助学帮困、职业规划等途径,善用言传身教、朋辈辅导、谈心谈话、现身说法等方法,巧用语言与行为艺术,达到“由术入道”[18]的境界。三是创造性使用媒介。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神经网络和智能算法切实把握学生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动态,进行学情的精准识别和数字画像;利用智能算法“读懂”学生心声,推送他们感兴趣的图文、音频、视频等学习资料,个性导学、智慧助学;运用大数据、电子仪表盘等全周期、多维度跟踪、记录、呈现学生在课堂、宿舍、党团活动等方面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情况与成效;搭建“虚拟辅导员”智能问答系统24小时解答学生问题;在主题班会、军事理论课等过程中善用VR、AR、MR赋能沉浸感和体验感,提升网络多媒体运用的高阶性。

三、注重“三化”,增进融入客体的接受力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认知规律,尊重接受主体,契合接受心理,优化融入方式,切实解决“如何融”的问题。大学生作为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接受客体,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既不能“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也不会对辅导员讲授的内容照单全收,而是选择性接受、适应性消化、渐进性内化,即接受与自己认知特征相契合的内容,在适应与反馈中消化,在学习和生活中内化。因此,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针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接受模式和接受心理的新变化与新特征,注重融入的具象化、互动化、生活化,才能使学生对党的二十大精神敬而亲之、亲而信之、信而行之。

(一)契合认知图式,注重融入的具象化

在移动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刻影响下,大学生形成了偏好图像化、具象化的认知图式,抽象理论形象化、感性化和直观化更能契合他们的认知图式,有助于他们对教育内容的选择、加工、吸收和内化。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契合大学生的认知图式,将理论形象化表達、感性化建构、直观化呈现。一是注重形象化的理论表达。形象化强调以具体、生动、可感的事实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达抽象的理论主题。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多个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真实的生活形象、鲜活的人物故事、具体的实践活动,以形象化、拟人化、生活化的语言讲出来;或者以图言事说理,如“党的二十大思维导图”“图说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形象化表达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二是注重感性化的场域建构。感性化时空场域不仅消解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理束缚与身份规约,还营造了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共情场境,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教成分而增强了感受性与接受性。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构深度沉浸、具身参与的感性化时空场域,结合“剧本杀”“网络直播”等大学生真心喜欢、高度参与的新形式帮助他们身临其境感受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非凡十年采取的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的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的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的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磅礴伟力。三是注重直观化的本质呈现。“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19]是人们认识真理和客观实在的第一步,要善于借助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一万六千五百元增加到三万五千一百元”“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等一组组“看得见”的直观数字帮助学生感知数字背后所折射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治理优势,增强其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系统接受、深刻认同、自觉践行。

(二)尊重接受心理,注重融入的互动化

移动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既为人机交互、人人交互、人际交互提供了可能性和便捷性,也养成了大学生要“参与”而不是“给予”,要“互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心理特征。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尊重他们这一接受心理特征,才能提升融入的参与性和有效性。一要搭建互动交流平台。依托微信、QQ、B站、贴吧、论坛等社交网络平台,搭建师生、生生、师师等互动平台,开展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生产劳动、参观学习等互动活动,引导大学生在与辅导员、同辈的关系互化、过程互动、结果互促的互动交流学习中实现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信息共享、观念互鉴、道德共叙、思想共融、价值共建。二是开展互动交流活动。设计“党的二十大精神与青年责任问题”“党的二十大精神与青年成长成才”等互动问题,实施辩论式、讨论式等互动活动,把准确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主动化解理论困惑相结合,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促进成长成才相统一。三是完善互动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充分把握大学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过程中,认知认同有什么困惑、转化外化有什么困境、成长成才有什么困难,随时化解大学生的“思之惑”“心之堵”“情之困”。

(三)对接日常生活,注重融入的生活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20]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打破思想之“虚”与生活之“实”的脱节,注重融入的生活化,使学生在日用而不知,体认而不察中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责。一是转换生活话语。理性话语要与感性话语相结合,才能使深邃的理论智慧浅显易懂。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融通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生活话语,善用贴近大学生实际的生活话语、日常话语、微言微语讲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所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二是联结生活元素。“无论思想或语言都不能独自组成特殊的王国,它们只是现实生活的表现”[21],说到底是现实生活中人、事、物等基本元素的表现。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借助于日常生活中他们所知道的事实”[22],尤其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富有教育意义的人、事、物,才能“讲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价值内涵和基本要求。三是对接生活实践。“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3],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融料、融点、融机”,对接大学生的学习实践、生活实践和交往实践,在融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心任务及其战略部署等内容时,及时回应、有效解决他们的学习之困、思想之惑、发展之难[24],使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管用。

四、推进“三全”,提升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辐射力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管理机制的牵引作用,文化活动的载体作用,网络空间的舆论导向作用,充分利用教育管理机制、校园文化活动、虚拟网络空间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融入,切实提升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辐射力。

(一)全方位融入教育管理服务

教育、管理和服务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要坚持教管服结合,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全方位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一是融入日常教育。辅导员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主题班会、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团日活动、党团组织生活,开展专题学习和主题研讨,善于结合社会热点、理论难点和思想堵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还要通过“学习强国”“易班”“青年大学习”等平台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二是融入日常管理。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管理制度、管理规范、管理措施、管理评价等学生日常管理各环节,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软任务”变成“硬指标”。把大学生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思践悟融入奖学金评定、评奖评优、典型选树、推优入党的综合评定,用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伟大建党精神、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根铸魂;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的“四位一体”资助体系,培育学生感恩意识、奋斗精神和自立自强、创新创业的进取精神,做有理想、 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战略部署融入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三是融入学生服务。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辅导员要充分把握大学生成长发展需要,既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思想引导、学业指导、心理辅导,又要协助学校优化后勤保障、图书资料、医疗卫生、安全保卫等各类服务,提供靶向服务,增强供给能力,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辅导员要善于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心理问题结合起来,关注大学生追求自我实现、社会认同、精神充实和心理健康的精神利益诉求,基于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解构与建构,针对大学生思想困惑点、精神焦虑点、文化荒芜点和心理压力点,开展思想解惑、精神解忧、文化解渴、心理解压。

(二)全过程融入校园文化活动

校園文化活动是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大学生真心喜欢、愿意参与的育人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运用各类文化形式”[19]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全方位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主阵地,使大学生在具身性参与、情境性浸润、愉悦性接受中内化党的二十大精神。一是融入校园文娱活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嵌入校园文娱活动,融入辩论赛、征文赛、摄影展、知识竞赛等,开展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与青年责任”为主题的各类竞赛活动;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班会、读书交流会、研讨会等理论学习活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多个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以情景剧、话剧、诗词朗诵等多种形式演绎出来,引导大学生在感同身受、高度参与中增强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系统接受、深刻认同、自觉践行。二是融入创新创业活动。将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六个坚持”融入大学生“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竞赛,既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又要引导大学生在选择创新创业方向时坚持人民至上、胸怀天下,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前途紧密结合,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中;在创新探索时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为真正解决社会实践新问题、改革发展老问题、人民关心急问题和国际局势大问题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在科研攻关时坚持自信自立、守正创新,增强攻坚克难、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勇气和信心。三是融入社会实践活动。搭建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宣讲团、支教团、志愿服务队等实践平台,将爱国情、强国志融入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具体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进乡村、进社区、进工地、进企业,通过下基层、察民情、进一线,在服务社会中深学笃行党的二十大精神。

(三)全天候融入虚拟网络空间

当代大学生是“网络原住民”,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网络平台、网络作品、网络圈层,辅之以算法推荐、大数据挖掘、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增效,全天候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占领虚拟网络主战场,使网络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最大增量”。一是要融入网络平台,全天候宣传,不留“空窗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微博、微信、QQ、头条、知乎、b站、抖音、快手等大学生聚集的社交网络媒体平台,着力打造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微博、微信公众号,建立宣传网站,开辟宣传专栏,构建网、端、微、屏一体化学习宣传体系,全面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论创新、实践成就、宏伟蓝图和使命担当。二是要融入网络作品,全天候渗透,填补“真空带”。坚持内容为王、需求导向,利用微故事、微小说、微视频等形式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具体的人、事、物,创作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的动漫、音乐、微视等网络文化作品,把“高大上”的理论教育转变为一个个“接地气”的微故事、微情境、微画面,综合运用VR、AR、MR等技术将这些作品以音、视、画一体呈现,以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党的二十大精神好作品充盈网络空间。三是要融入网络圈层,全天候引领,把握“窗口期”。要把握网络“圈层化”特征,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精准辨析网络圈层暗含的情绪面、精准挖掘网络圈层潜伏的思潮线、精准把握圈层个体的诉求点,通过算法推荐优化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内容供给,切实把握教育引导的“窗口期”,培育圈内领袖,左右圈层舆论,强化圈群引领,敢于发声、善于亮剑,牢牢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网络宣传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N].人民日报,2022-10-27(1).

[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 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N].人民日报,2022-10-31(1).

[4] 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 习近平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N].人民日报,2022-10-18(1).

[6] 张家声.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EB/OL].[2022-11-27].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2/1123/c40531-32572651.html.

[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8] 张文显.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政理、法理和哲理[J].政法论坛,2022,40(3):3-26.

[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朱平.辅导员在高校“三全育人”中的角色与定位——兼论“育人”的特点与功能[J].思想理论教育,2020,No.491(3):86-91.

[1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2] 王璐,双传学.高校辅导员工作规律初探_从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到效果[J].江苏高教,2018,204(2):39-42.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EB/OL].[2017-09-2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709/t20170929_315781.html.

[14]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1).

[1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7]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18] 白洁.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道与术”[J].北京教育(德育),2018,No.820(5):67-71.

[19] 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2] 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4] 蒲清平,黄媛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8(6):286-298.

Abstract:

Dail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effective channel for implementing the spiri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promoting it into the mind, heart and practice. To fully integrate the spiri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to the dail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e should focus on the content, the subject, the way and the channel of integration, 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such as what to integrate, who to integrate and how to integrate. We should incorporate the principles, doctrines, and philosophies of the spiri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enhance its penetrating power; It is necessary to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of the subject of education, improve the dynamic ability of willing to integrate, able to integrate and good integration, and enhance the integration power of the subject of education; It should conform to the cognitive schema, respect the acceptance psychology, connect with daily life, improve the embodiment, interaction and routiniz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and enhance the acceptance of the object of education; We should rely on all-directional, whole-process and all-weather integration of daily education management, campus cultural activities, and virtual cyberspace to enhance the radia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Key words:

the spirit of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dail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the world view and methodology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责任编辑 梁远华)

猜你喜欢

二十大辅导员精神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