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制造让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成热点

2023-07-21陈琨

中国商人 2023年7期
关键词:财务人员财务财务管理

陈琨

智能制造时代的来临,不仅要求企业生产模式升级提升,同时也对企业财务管理及发展提出了要求。探讨智能制造背景下制造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途径,要在深入了解智能制造行业发展趋势和内在需求基础上来进行。

近年来,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行业企业示范和应用、央地联合统筹推进,我国智能制造取得一定的发展成果。工信部的相关文件明确了发展智能制造对于巩固实体经济根基、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提出智能制造聚焦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过程。

针对智能制造的持续升级和扩大信息消费的需要,2022年起工信部支持可穿戴设备、消费级无人机、智能服务机器人、虚拟现实等产品创新,推动消费类电子产品智能化升级,引导各地建设一批新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

此外,2023年还将加快5G商用部署,加速产业链发展进程,加快应用创新智能机械人、智能家居制造等。

由此可见,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随着人们的需求不断转变和调整,以市场需求和波动为主要发展方向,全面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势在必行。

财务管理的创新途径

财务核算流程再造。智能制造背景下,企业不仅要聚焦制造环节全过程,同时还应保证财务管理可实现核算流程再造。利用财务机器人或智能财务软件对大量数据进行模块插件与核算的预处理,可实现分布式记录和结构化数据管理,提取财务核算所需的有效甄别字段,对入账信息进行分流管理。这些财务工具对于数据信息的基础储存、处理,以及对于企业的信誉评估、市场行情评估,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以往的财务核算过程中对数据信息的评估主要在于会计人员的判断,而在智能制造的驱动下,可更准确地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准备相关的预警措施。

财务报告模式创新。企业财务报告是制造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在智能制造的驱动下,可将企业财务报告实现智能化管理,财务报告模式创新包括:

一是精准报告企业经营情况。企业经营状况的总结需要包含和处理大量数据,如:用户、产品、订单分布等;企业的订单成本、收入等,都需要财务数据作为依托。将财务数据和企业发展目标相结合,生成财务与经营情况结合的决策报告机制,准确反映企业经营情况,有助于企业管理层决策和把握企业的发展潜力,全面提升企业经营能力与企业价值。

二是报表编制的智能推送。将各个季度、年度、月度的报告在特定时间内或是特定项目中提供精准的智能制造数据报表,供企业领导层、项目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实时查看和更新。可通过权限设置多种角色访问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数据,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为报告实时共享提供了充分保障。

三是经营指标的平衡。在制定经营指标过程中,智能制造模式可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精准评估与衡量。这些指标主要针对企业各板块的项目和业务,在评估过程中,可直接将指标细化到各个组织中,直接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让各个板块指标情况一目了然,从而避免依附于某一个部门。

财务管理体系创新。在智能制造驱动下,企业管理体系也实现了创新,很多企业都响应智能制造的管理模式,创新企业内部财务体系。如:阿里巴巴通过业财融合和智能财务管理平台实现了财务体系创新;中国石油通过智能油田和财务管理的融合,使其财务管理体系实现了数字化;中国核电通过财务共享体系的升级,不仅提高了财务的管理效率,还促进了智能化工厂建设。

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风险分析能力不强。在智能制造流程中,企业投入的资金一般根据用户订单下达预算。在新进入智能制造行业的制造企业,销售部门为提升市场份额、追求智能制造产值目标,前期所需资金量大,容易出现资金周转风险,导致企业陷入困境;另一方面,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新行业市场的供需变化,以及质保等方面的问题关注度不够,缺乏长远和切合实际的战略目标,企业风险意识薄弱,没有对财务必须把控的管理风险加以重视,影响制造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作用的发挥。

成本管控问题。由于智能制造产品自身的订单性质,即用户在订购时往往以自身使用场景提出产品性能需求。每个智能制造产品所需采购的物料不尽相同。大部分用户需要企业提供相关智能服务,直至智能制造设备能够精准使用,导致智能制造企业产品的物料成本难以标准化核算。生产制造环节,对于尚未达到规模的制造企业,经常出现无法以标准作业量评估标准工时的情况,进而无法得出标准人工成本、生产辅料、能源等相关成本。无标准化的成本做参照,可导致成本管理失控,如采购在购入原材料没有标准数量,也容易造成物料短缺或不必要的囤积;生产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人工、生产辅料浪费,在生产及财务成本管理过程中实时监管难度较大。

财务信息系统不健全。企业经营活动特点为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制造企业想要管理这三流,需要把智能财务软件所需的数据,在具体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进行系统管理并实现信息交互,进而保证全部数据都可以共享。目前,制造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的系统都独立存在,企业内部尚未统一应用数据中台或数据间没有联系,且不同业务部门系统建设初衷不一致,尚未整体实现智能制造建设,导致财务信息数据利用质量低下。

财务管理优化建议

转变财务管理理念。首先,要提高财务人员的管理和分析技术,在智能生产环境和整体财务工作信息处理中,基本工作都是由智能财务处理软件来处理的。财务人员在传统模式下重复、基础的财务处理工作要系统化,让系统的操作人性化、深层次的分析精确化,是财务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其次,要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从政策、市场、技术等方面对整个企业综合运营环境形成全面认识,通过不定期培训使财务人员迅速掌握与智能制造行业有关的战略与经营管理技能。

提升财务人员专业技能。一是纵向加深财务人员专业培训。未来,智能财务软件可以在短时间内处理企业三流融合的大数据。分析海量信息,优化和控制分析的结果,是财务人员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财务人员要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领域纵向延伸,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利用财务工具,完成财务信息整理,持续优化和管控财务数据,从而提升财务人员的价值。财务会计管理工具较多,在制造企业中被广泛应用的工具包括:预算层面的战略预算、滚动预算、弹性预算,成本控制方面的运营成本法、目标成本法,以及企业整体管控方面的平衡计分卡等,上述工具在理论研究层面成果颇丰,但在实际层面的应用有所欠缺,这主要与财务人员目前还在将大量人力物力用于应对基础信息的加工有关。为了将智能制造充分地应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首先要体现地域优势、规模化优势、人力成本优势,保障财务人员的个性化和创新意识,这将成为未来财务职位竞争的主旋律。要根据各个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深入探查企业商业环境,充分了解企业的相关信息,有效匹配财务管控工具来分析、评价企业运营是否符合其预先设想的商业模式,并形成優化和弥补措施。二是横向拓展业务知识。基于管理会计的运用和发挥,财务人员要熟悉财务报告中各项业务数据在业务环节形成的原由,形成智能制造业务订单分布、成本核算、费用管理等机制,要精准核算、实时提取和控制来自业务部门的相关数据。

实现财务管理手段的智能化。财务人员的管理思维及相关知识提升后,工作的手段需要从手工化向智能化转变。财务人员要结合手工工作具体操作方式及关键点,向财务机器人或智能财务软件提出工作需求,同时要验证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财务人员要跟各业务部门系统形成信息对接,其中主要方括:与销售对接用户订单、合同及发票信息;与生产制造部门对接物料成本、材料消耗、人工工时等成本信息;与采购部门对接物料成本、采购合同、发票等信息;对接费用预算管理系统的电子报账数据,报账时按照预先设置的分摊标准在所有费用科目中进行分配,同时计入财务系统。最后,利用提取的交互信息将这些信息自动归入到ERP系统中,在进行企业决策分析时,自动产生不同用途的分析报表。在智能制造时代,一些基础工作将被智能设备所取代,对财务的需求将集中于最具价值的财务分析和运营优化环节中。

制造企业在智能制造的环境中,要极大地改变“重财务会计、轻管理会计”的传统财务工作模式和“重财务,轻业务”的现状。运用各种管理会计、智能财务软件工具对相关数据进行运算,有助于企业在智能竞争环境中取得发展优势。

猜你喜欢

财务人员财务财务管理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财务管理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水利财务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