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团结

2023-07-21

学习与研究 2023年7期
关键词:海纳百川中华民族力量

前线特约评论员

团结是因为共同的利益目标与价值追求,在共同的理想信念和情感归属中保持思想和行动上的一致性。中华民族在以和为贵文化思想育化下,团结精神已融入民族血脉,成为数千年赓续传承的优良传统。从“民齐者强”到“上下同欲者胜”,从“将相和”到“折箭教子”,无不昭示着“团结就是力量”的思想哲理。

团结蕴含休戚与共的全局意识。伟大的团结精神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传承的根本原因。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从秦汉到元明清,中华民族已成为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有着“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情感归属,从瓦氏夫人抗倭到锡伯族万里戍边,无不诉说着各民族团结一致、休戚与共的深情厚谊。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各族人民勠力同心共御外侮,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着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目标凝聚,不断强化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聚起为中华民族繁荣昌盛而团结奋斗的意志力量。

团结需要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团结的必备要素是包容,要胸怀天下、虚怀若谷,以长远利益、全局利益为考量,求大同存小异。毛泽东曾说:“所谓团结,就是团结跟自己意见分歧的,看不起自己的,不尊重自己的,跟自己闹过别扭的,跟自己作过斗争的,自己在他面前吃过亏的那一部分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就是把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包容差异性的观点、多元化的需求,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协商议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以大团结大联合为本质要求,团结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信仰以及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力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团结形成莫之能御的强大力量。万夫一力,天下无敌。正如《管子》所言:“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之能伤。”这表明民众的团结和睦能带来和谐一致的认同,能形成谁也无法伤害的力量。“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人心齐,泰山移”等,都说明团结能够产生强大的力量,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回顾历史,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呈现各自为政的乱象,致使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個历史时期的伟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讲,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人民群众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历史伟剧是亿万人民群众主演的。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团结奋斗史。

历史将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是中国得以继续发展的保障,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凝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海纳百川中华民族力量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麦唛力量 (一)
重庆永川:永立潮头 海纳百川 铺就小康幸福路
孤独的力量
怀疑一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