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明的奇迹,自信的底气

2023-07-21江宁

环球人物 2023年14期
关键词:中华文明文明历史

江宁

历史的长河,源远流长,绵延至今。当历史的烛光摇曳在2000多年前时,东西方文明几乎同时星光熠熠——孔子在黄河边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释迦牟尼在恒河边思考人与神的关系;亚里士多德在爱琴海边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是历经历史的淘洗,无论是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还是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玛雅文明、印加文明……种种盛极一时的文明,都没能摆脱被湮灭的命运。只有中华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

我国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5000多年的文明史。从距今5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古人类头骨化石的发现,到距今170万年前云南元谋人的发现,再到距今200万年前马圈沟遗址中饭桌的发现——先民留下了敲骨吸髓、骨瓜取肉、群食大象的种种痕迹,足以证明中国至少已有200万年的人类史;从湖南玉蟾岩遗址“世界最早的人工栽培的水稻”到湖南城头山遗址“中国最早的城市”,从辽宁查海遗址“中华第一村”到河南贾湖遗址“世界上第一个骨笛”,无一不在证实中国已有万年以上的文化史;河南双槐树遗址出土的“北斗九星”,浙江杭良渚遗址发现的宫殿建筑、水利系统等,又印证了中国在距今5000年左右进入了国家文明社会,而且给世界文明增加了一个崭新的独特案例,一个东方的文明社会标准。

中华文明何以未曾中断、连绵至今?原因很多,不一而足。

譬如,地理上的生生不息。从新石器时期开始,中华民族始终在东亚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依傍奔流不息的黄河、丰盈富庶的长江而居。公元前2070年,夏王朝建立,初步具有“大一统”政治王权,政治意义上的中国形成。此后,无论朝代如何更迭变化,即便是政权割据、军阀混战,但中国人的生存空间或者说中央王朝控制的核心疆域范围,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疆域、版图的相对固定和连续,有效避免了文明和文化的割裂与分野,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奠定了地缘基础。

譬如,文字上的笔笔相传。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创造的文字至今仍在使用。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汉字是商周时期的甲骨文,距今至少3600年。之后,经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阶段,字形和读音演变有序,传承可考。从先秦诸子到乾嘉朴学,从诗词歌赋到明清小说,沿用至今的汉字犹如一根血脉,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形塑了文化支撑。

譬如,制度上的代代赓续。以郡县制为例,“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架构,至今依然能看到对这一传统行政制度的承袭。作为历史未曾中断的大型政治文明体,由其所产生的现代性政治价值、政治制度、政治机制和政治行为,都具有高度的历史连续性,为中华文明的延续提供了制度保障。

更深刻的原因,则在于无形的精神层面。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这些思想和理念,既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变迁而不断与时俱进,又有其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既有助于全面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也有助于继续传承中华文明的优秀基因。

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商汤警句,就能懂得“守正创新”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经验,也是一代代中国人“革故鼎新”“吐故纳新”的价值追求。由此,也就更好地理解了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

从“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大一统”政治实践中,就能懂得“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也是镌刻在中国人文化基因里的家国情怀。由此,也就更好地理解了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

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憧憬中,就能懂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行动自觉,也是中华民族的必然抉择。由此,也就更好地理解了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

从“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箴言,就能懂得“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既是中国共产党人选择的发展道路,也是薪火相传的“化干戈为玉帛”“国泰方可民安”的民族精神。由此,也就更好地理解了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

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当人类社会面临诸多共同难题时,中华文明蕴积5000多年的丰富智慧总能持续为世界输出破解方案。这是中国之幸,也是人類之幸。

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个别历史单薄、文明浅薄的国家,无法体会一个5000多年文明大国拥有的长者风范和尊者意涵,总想唯我独尊、号令天下。我们大可不必为此动气,历史老人终将会把这荒唐的一幕定格成滑稽的片段。

对于我们自身而言,观察和认识中国,历史和现实都要看。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猜你喜欢

中华文明文明历史
4000年前的中华文明什么样儿?
请文明演绎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漫说文明
把中华文明的底色铺陈好
对不文明说“不”
新历史
文明歌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