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低残留用药行为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
2023-07-20康军红
康军红
摘 要 我国是农药生产和施用大国,化学农药有力保障了粮食安全,但高毒、高残留、高污染农药也对生态环境、人体健康和食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农户是施用农药的主体,也是农药减量增效战略关键所在,要降低农药施用强度必须要正确引导农户用药行为。为更好地分析农户低残留用药行为影响因素,基于实地调查提出了规范农户低残留用药行为、采用高效施药技术、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等策略。
关键词 农户;低残留农药;施药行为;减量增效;绿色防控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从30 475万t上升到 68 285万t,增长了1.24倍,一方面展现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成就,另一方面粮食产量连年增长的背后是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受到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我国农业生产中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病虫种类高达1 600多,减产可达30%以上,而施用化学农药可挽回20%~25%的损失。2015年以来,在一系列减量增效政策下,农药施用量明显下降。截至2022年,虽然我国农药利用率已经提升到40%以上,但仍低于农业发达国家,大大高于7.5 kg/hm2的上限。过量施药会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人体健康,这一问题必须高度重视。笔者通过实地调查,较为全面地了解了农户用药行为,为今后引导科学安全用药奠定了基础。
1 农户低残留用药行为现状调查
1.1 我国农药施用现状与危害 我国农药施用量较高,新《食品安全法》明确指出要加快淘汰高毒农药,近年来大量剧毒高残留农药逐步被淘汰,生物农药等新型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发展迅速。尽管农药施用量大幅下降,但2022年全年我国农药生产量仍然高达250万t,随着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药施用量,特别是除草剂也在大幅增加。
高强度施药的危害主要体现在:①多余药剂大多进入土地、水源和空气中,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退化,造成土壤酸化、板结,破坏生物多样性;②对农产品安全造成危害,除直接残留在农作物表面,环境中的农药也会被间接吸收,同时提升农作物抗药性;③喷药过程中直接对农户造成伤害,残留农药从食物链中不断向上传递,危害人体健康。
1.2 农户用药行为 对1 874个农户进行调查,发现农户高残留用药行为比数据显示得更為严重,一些区域蔬菜水果和粮食作物的农药残留比较严重,超量用药、多频次用药问题突出。在用药结构中,杀虫剂占70%以上,其中70%以上是高毒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占70%以上)。近年来,化学除草剂用量逐年增加,在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中使用频率更高,非常容易进入地下水,带来隐性污染。
1.3 农户低残留用药意愿 调查显示,91.6%的农户承认过量用药对身体、环境和农产品有害,83.4%的农户认为农药减量有减产风险,87.4%的农户认为在能够保证产量的基础上愿意减施农药;高效施药机械使用率仅13.7%,绝大多数农户采用背负式喷施设备施药;精准施药技术采用率仅18.6%,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率稍高,但也仅有38.3%;农户采纳高效施药技术74.7%靠自己购买,购买植保专业化服务不足10%;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4.3%的规模化种植户更愿意采用节药技术。
2 影响农户低残留用药行为的因素
2.1 成本价格 65%的受访者认为低残留农药价格较高,这是制约其施用的主要因素。低残留农药人工和技术成本都比较高,而且药效易受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影响。化学农药种类繁多,农户选择困难。由于信息不对称,农药市场具有逆向选择特征,低毒低残留农药市场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为规避风险,农户一般都购买用过的药剂,而药剂的重复应用产生的抗药性又会增大用药量。另外,小农经济也是新型高效低残留农药难以推广的重要因素,规模化程度不足加大了用药成本,农户自身也倾向于通过加大剂量的方法减少施药次数,降低劳动成本。
2.2 个人认知 尽管多数农户指导过量施药有害,但对具体机理缺乏了解,对农药危害认知不足。他们在施药过程中很少穿防护服,甚至连口罩都不戴;他们缺乏植保知识,用药高度依赖销售商,购买经营商推荐的产品,造成多种农药混合使用、超量使用;他们普遍重治轻防,缺乏预防性施药意识;他们缺乏严格的自律意识,常常会继续选择明知已经禁用的高危农药,比如特丁磷、百草枯、杀扑磷、克百威等。
2.3 施药技术 农户施药技术水平较低,施药方式不规范,在施药时间、风向、位置、剂量等把握不准确,无法准确判断病虫种类,不能正确用药。据试验,叶面脱靶可造成50%的浪费,药液滚落的浪费可达30%,落后器械喷药造成的跑、冒、滴、漏现象普遍存在,喷雾不均匀,容易重喷、漏喷。
2.4 政策因素 政府规制对农户低残留农药行为有激励作用,正向激励能够促进农户选用低残留农药,这也是近10年来我国农药减量增效取得巨大成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但目前政府补贴和推广力度、农药生产经营监管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
3 鼓励农户低残留用药行为的路径
3.1 确定农药减量增效的路径 设定农药施用总量为,总种植面积为,平均施药量为,得到公式1:
Qt=RtYt(1)
平均用药量又可以表示为i作物的单位播种面积施药量和第t期种植比例的乘积,得到公式2:
合并公式1和公式2,得到公式3:
从公式3可以看出,减少农户用药主要依靠降低总种植面积,或单位面积施药量,或提高用药作物比例。为保障生产安全,减少总种植面积不可行,而高用药经济作物也不能减少太多,因此应降低单位面积施药量,即降低施药强度。
3.2 加大政府支持 加大政府补贴力度,鼓励农户采用低残留用药技术。对绿色农药和设备生产单位予以政策优惠,加大对生产企业和农户给予支持。比如,对应用捕食螨等生物防治技术,应用杀虫灯、防虫板等物理防治技术,以及应用生物农药、信息素等化学防治技术的农户给予不同程度的补贴,对生产低毒低残留农药的厂家给予税收优惠。
超面积发展蔬菜和水果造成产品供过于求、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地区,可推广“节药型”作物品种。
加大农产品残留检测力度,应用先进生物检测技术,配合可追溯机制,完善农产品农残评价机制。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户认知,激励农户自发改变用药行为。
研究显示,农药成本高于农药投入的边际价值,因此可利用合作社等组织逐渐推广规模化外包方式减少用药。
3.3 采用减量增效技术 加大低残留农药研发,逐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用高效施药机械,比如使用粒径更小的喷头,引入农业精确控制技术,应用自走式喷雾机、弥雾机等,逐步淘汰劣质喷雾器。配备GPS等先进技术,实现精准喷药,提高农药利用率。经实践,低容量喷雾器每亩药液用量仅为普通喷雾器的 1/5,使用植保无人机可降低成本50%,提升作业效率至少30倍。提高农户用药技术水平,比如培训农户对农药进行二次稀释(效率提升15%~20%),鼓励农户使用有机硅、激健等农药助剂(用水量和用药量分别减少50%和30%)等。
3.4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建立完善的绿色防控体系,首选物理防治方式,如使用色诱版诱杀小型害虫,用黄板诱杀蚜虫,用蓝板诱杀蓟马,用杀虫灯、性诱剂、杨柳枝杀虫;使用生物药剂如藜芦碱、苦参碱等植物源药剂,苏云金杆菌、杀螟杆菌等抗生素类药剂,井冈霉素、农用链霉素等微生物源药剂。引入生物天敌,如瓢虫、食蚜蝇抑制蚜虫。加强农业防控技术应用,创造不利于病虫生长的环境,培育、种植抗病良种。清除田间杂草和作物残株,深耕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彻底消灭病虫宿主。土地休耕,采用间作套种技术,平衡水肥,减少病虫发生。
参考文献
[1] 仇相玮. 减施农药:农户行为及其效应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20.
[2] Lerro C C , Koutros S , Andreotti G , et al. Use of acetochlor and cancer incidence in the Agricultural Health S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2015, 137(5):1 167-1 175.
[3] 王娜娜,付伟.农业转型过程中小农户的生态困境——以山东省孟村农户农药施用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03):96-104.
[4] 王文凤,高齐圣.农户认知、政府规制与农户生物农药施用行为——以山东省寿光市为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02):77-83+196.
[5] 杜凤君,郑军,张明月.农户農药减施增效技术采纳行为研究——以山东省421位蔬菜种植户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21,33(09):126-133.
[6] 雷豆豆,马润然,王伽伯,等.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新型生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进展,2023,13(01):1-10.
[7] 蔡文聪,霍学喜,杨海钰.扩大种植规模还是参与外包服务:农药减量化的逻辑选择[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37(02):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