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疮痂病发生与综合防治

2023-07-20潘婷婷刘如霞

西北园艺·蔬菜 2023年4期
关键词:沙地马铃薯防控

潘婷婷 刘如霞

摘   要   疮痂病是常发于马铃薯上的土传兼种传病害,与多年连作、土壤环境恶化关系密切,尤其在陕北沙地马铃薯生产中表现明显。结合生产经验,总结了陕西定边马铃薯疮痂病的症状表现、传播途径、发病规律,提出了选用良种、合理间作、药剂防控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关键词   疮痂病;马铃薯;沙地;防控;定边

定边是陕西马铃薯第一大县,有400多年马铃薯栽植历史。近年来,马铃薯疮痂病作为发生较为普遍的土传兼种传病害,因连续栽植年限增加、土壤环境恶化而趋重发生,尤其在沙土地马铃薯生产中表现尤为明显。该病主要危害块茎,在表皮形成病斑,不仅影响马铃薯的商品性,降低块茎淀粉含量,增加小薯比例,造成减产(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减产率高达40%以上),而且还会延迟出苗,甚至引起幼苗死亡。2023年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将该病作为西北产区马铃薯重大病虫害(兼顾)防控对象之一。现结合生产实践,总结该病的发病症状、发生规律以及综合防控措施。

1   发病症状

感染疮痂病害后,受害马铃薯植株叶片上初期可见水渍状圆形小斑点(图1),后叶片呈蜡黄色。病斑随叶片生长而扩大,最后木栓化,并在叶片一面隆起圆锥状疮痂,另一面則向内凹陷。病斑较多的叶片扭曲畸形,严重的引起落叶。块茎感病后,最初在块茎表面产生浅褐色丘疹状病斑,后逐步扩大,最终成为圆形或不规则状疮痂型硬斑。病部木栓化,表皮粗糙,后期中央稍凹陷或凸起。一个薯块上病斑少则数个,多则数十个,数个病斑可合并成直径5~8 mm的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大斑块(图2)。病害严重时,病薯表面形成深达7~10 mm的凹陷坑状褐色病斑。病原菌侵染主要发生在马铃薯块茎形成早期。在马铃薯贮藏过程中,病斑不再继续扩大。

2   传播途径

马铃薯疮痂病致病菌为腐生菌链霉菌,病原菌以孢子形式在病株残体(块茎)或土壤中越冬。在马铃薯地下块茎膨大初期,当土壤温度20~22 ℃、相对湿度小于60%时,病原菌通过雨水、灌溉水、田间作业以及附着在农机设备上的残留土壤传播,从皮孔或伤口侵入,潜育期10天左右。马铃薯生长后期,薯块表皮病斑木栓化,病原菌不会再侵染。带菌肥料和病薯是主要的原始侵染源。远距离调运的种薯如果带菌,长出的植株极易发病,健康植株在带菌土壤中也会被感染。残留在田间的病原菌可在土壤中存活长达10年之久,埋下病害持续传播的隐患。

3   发病规律

影响马铃薯疮痂病发生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土壤湿度和土壤酸碱度。病菌最适合生存在温暖(25 ℃左右)、干燥(含水量较低的沙土地)、中性偏碱性环境中。地势低、排水不利、地下害虫严重、河滩地易发生;夏季较凉爽、高温干燥天气、雨量多、田间积水多易发生;缺素(硼、锰、钙等中微量元素)地块易发生;白色、薄皮品种比褐色、厚皮品种抗病性差;连作重茬地块发病严重。

4   综合防治

4.1   农业防治

4.1.1   选用良种   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马铃薯品种。严把种薯购买关,应选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生长能力强、产量高、抗病性好,表面光滑完整、无畸形、大小适中的薯块作种薯(褐色、红色、厚皮)。定边地区可种植的品种有紫花白、费乌瑞它、陇薯3号、大西洋、夏波蒂、新大坪、早大白等。

4.1.2   种子处理   种薯贮存期,采用百菌清烟雾剂熏蒸。切块前2~3天晒种催芽,淘汰病烂薯。当芽长到 1~3 cm 时,切块播种。切刀要用75%酒精或0.1%高锰酸钾消毒,每个薯块20~25 g,带1~2个芽眼即可。播种前,用40% 福尔马林120倍液或50%三氯异氰尿酸片剂  1 000倍液浸种4分钟,浸后切块。或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浸种30分钟,而后取出晾干播种。

4.1.3   合理轮作   重茬连作是引起马铃薯疮痂病常发、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种植马铃薯时,一定要选择无病地块或没有种过马铃薯的地块,尽量不要选择前茬为萝卜、甜菜、甘蓝、茄子、辣椒等易感疮痂病作物的地块,否则最好与小麦、大豆、甜玉米等轮作3~5年。

4.1.4   田间管理   地块选定后,亩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 000 kg+含钾量高的三元复混肥(14-6-22)75~100 kg。种植前10天旋耕耙平,耕深25~35 cm。按照垄距50~60 cm开沟,沟深10 cm。生产过程中避免施用过多的碱性肥料,代之以酸性肥料或调节剂,保持土壤pH在5~5.2之间最好。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绿肥,补充钙、锰等中微量元素,避免缺素症发生,加重病害。

采用高畦栽培和地膜覆盖可以减少病菌传播机会。小水勤浇,严禁大水漫灌或喷灌。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控制病害蔓延。有条件的地块可实行膜下滴灌。块茎生长期间如遇干旱天气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马铃薯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和杂草,在田外集中焚烧或深埋,不要乱扔。

4.2   药剂防治

1)做好发病田块土壤药剂处理,可选40%五氯硝基苯粉剂,亩用量1 kg左右。

2)花蕾期、开花初期、发病初期做好药剂防控。可选65%代森锰锌1 200倍液,或青枯立克100倍液+大蒜油1 000倍液,或50%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0%噻唑锌悬浮剂5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1 600倍液,或DT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根据发病情况每5~7天喷1次,连喷2~3次,交替用药。

有研究表明,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等分泌的一些次生代谢产物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峥团队研究发现,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程度与土壤微生物种群的组成和功能密切相关,进一步为利用生物方法防控疮痂病提供了科学参考。

3)贮前药剂处理。对于需要贮藏的马铃薯,可用百菌清等烟雾剂作熏蒸杀菌处理。

参考文献

[1] 周巍巍.马铃薯疮痂病主要病原菌及防治药剂筛选[J].新农业,2019(23):20-21.

[2] 陈红哲,张潇,黄金涛,等.试述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J].新农业,2019(9):  39-40.

[3] 赵艳群,武奇伟,任飞娥,等.马铃薯品种对早疫病、晚疫病和疮痂病的田间抗性评价[J].中国马铃薯,2021,35(2):164-169.

[4] 何亚玲.马铃薯种植技术及常见病害防治措施分析[J].种子科技,2021(8):33-34.

[5] 马爽,王腾,王彦杰,等.马铃薯疮痂病发生因素与侵染机制研究进展[J].黑龙江农学,2021(5):120-124.

[6] 夏善勇,牛志敏,李庆全,等.马铃薯疮痂病菌及防控手段研究进展[J].中国瓜菜,2022,35(8):12-17.

[7] 夏善勇,盛万民.我国马铃薯疮痂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2022,48(1):7-16+28.

猜你喜欢

沙地马铃薯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马铃薯有功劳
能钻过柔软沙地的蛇形机器人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沙地迷宫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风滚草
定边马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