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感谢生活
2023-07-20
我曾在无数个冬夜,用颤抖的手来写诗,不断地在稿纸上折腾自己,这样的事情,我曾一度憎恨甚至是抗拒。我曾说过,走上文学创作这条路我是被“逼”的,我总感觉自己太笨拙,文学的博大精深相距我甚远,所以我不敢轻易去触动。
在凄凉冷清的夜里,无人敲开我的门扉,我便感觉诗歌像是母亲一样搂我入怀,给我激励和温暖,我开始在孤独迷茫中倾吐自己蓄积至久的酸楚。
童年的艰辛生活,让我逐渐意识到,作为一个农民儿子所承载的分量。我唯有把根在泥土里扎深扎实,才能有永恒的生命,这就是我最初的文学梦想。
“我幼小的翅膀从故乡的怀抱中升起”/我将稚嫩的诗句埋藏在回家的路上/生我养我埋葬我的故乡/泪水洒在田地便是一场春雨……呵,故乡/让我泪流满面的地方/……”
我感谢文学,感谢诗歌,是文学给予我最大的信心和勇气,让我学会独立思考,使我拥有在平淡的生活中,不断地观察、体悟、洞察人生。有人说,人生是一次艰难的旅行。在这条路上,既有花开又有花落,但我坚信,热爱生活,热爱命运的人,永远不会被生活所抛弃。
我真正开始文学创作,是在高中时期,好多文友直至现在都有联系。舞文弄墨臭味相投的几个年轻人胸怀壮志,大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著,在文学这条遥远而渺茫的路上,踯躅前行着。曾几何时,梦想着能通过文学改变自己的一生,能通过文学彻底改变命运之舟,但这条荆棘的道路,路途迢迢,始终未能抵达理想的高度。但我坚信太阳是永恒的,文字是永恒的,我们生活在这颗蓝色的星球上,人生一世仅是一瞬间。我以候鸟的姿势,俯瞰大地,观察沧海,我以蓄积至久的思想,一次次翱翔在陕北这一片热土之上,守望着生命中的伊甸园,我只能讴歌赞美,属于我的这块灵魂热土。
在学生时期,我创作上的点点滴滴小成绩,被吉林省教育厅主办的《现代中学生》杂志社,以封面人物推荐全国,也曾被《榆林日报》以专题形式报道,1995年被北师大作家班录取。在文学的殿堂里,我如饥似渴地吮吸着养料,文学在我面前绽开绚丽多姿的画卷,做过报社的记者编辑,参加过多次文学创作活动,而先前一起相走过的文友,大都已散落天涯,好多已不再从事这一辛苦行业。他们都是很有文学天赋的创作者。写作只能扬名,却不能养家糊口,不能给予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可以说,每个文学创作者手头上都是拮据的。除了花费更多的脑力劳动以外,收益是很微小的。稿费低廉,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没有足够的经济储备,你怎样才能生存下去。我想到很多很多一起写作的友人,他们只是在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力支撑着这一人类伟大的精神食粮。
真正的文学,都是和权贵、富有、骄横跋扈相抵触的。文学是真善美的化身,是和贫穷、饥饿、苦难相怜悯的。文学是人世间的一杆秤,在憎恶为富不仁的同时,也在赞美穷人的困苦与艰辛,而苦难、贫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等等,往往也是文学最多表达方式,这是文学向人类最能奉献出来的价值与力量。
著名作家阿来先生说,没有被文学熏染过的地方,他是不会去的。贾平凹先生笔下的商州,莫言讲述的山东高密,北城先生笔下的铁炉峁,我们去法国是有雨果笔下的《悲惨的世界》,去日本有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去前苏联有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这些都是作家们根深蒂固的母土,是永远脱离不了的精神领地,正如我所身处的陕北一样——一度沉寂的高家堡古镇,因为路遥先生的一部《平凡的世界》而再度走红,这都是文学的价值与力量,文学已是我永远无法割舍的一缕情愫。
我知道要创作出一部有深远意义和影响力的文学作品,需要有对生活非常深刻的认识与时代把握,要把生活中的体验跃然纸上,须有艰苦卓绝的努力付出,我已做好在文学的海洋里奋之一搏的准備。
生活如江河长年奔腾不息,又像大海一样惊涛骇浪变幻莫测,尽管生活赋予我种种艰辛,给我以各种挑战甚至是诘难,但我最终还是感谢生活,感谢生活让我知道每个人都生活得不容易,感谢生活让我变得更加坚韧顽强豁达,感谢生活让我无论遭受多么大的挫折永不言弃,在更多困苦的日子里,把自己研磨成一枚坚硬的砾石,直至永恒。
回顾过去所走过的路,自己追逐过的梦想,我在心底涌起无数的感激与愧疚。感谢自然散文家北城老师,感谢西部散文家刘志成先生,感谢我的责任编辑解放军报社的凌翔老师,感谢为此书作序的名家单振国先生,更要感谢为此书奔忙的我的神木好弟兄李志强先生……感谢我的家人支持,感谢我的老师和所有社会各界为此书奔波的每一个人,发自内心地说一声,谢谢你们!
前方的路还很远很长,我将用我的生命去努力去拼搏,不管世事如何变幻,我将用勤奋的汗水去敲响缪斯女神的大门,我将用我的热血谱写未来生命的乐章。文学将是我毕生追寻的梦,感谢读者,欢迎批评指正。
——选自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