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之有理 “究”出成效
2023-07-20广西北部湾银行审计部
广西北部湾银行审计部
一、引言
研究型审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新时代审计思路方法的探索与创新。研究型审计能够帮助组织研究政策、用好政策,在政策中求发展,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是落实新时代审计工作新任务、新要求、实现新时代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2022年,广西北部湾银行审计部开展的X村镇银行董事长S同志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是广西北部湾银行践行研究型审计思路的一次重要尝试。该审计项目打破以往的传统审计思维,将研究型审计理念融入传统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以S同志任职期间执行重大经济决策事项,如供应链金融相关业务为切入点,将审计揭示问题、防范风险、规范管理、促进改革等工作一体推进,切实发挥内部审计“治已病、防未病”的作用。
该审计项目揭示了该村镇银行存在内部控制管理薄弱、贷款资金被违规挪用、大额贷款风险集中、违反亲属回避原则等管理问题20余个,审计督促该行提前收回违规贷款资金4000万元,进一步帮助该行防范、缓释风险,更好地落实国家重大政策。通过该审计项目的执行,广西北部湾银行在“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等方面展现了地方金融机构主力军的作为与担当。
二、审前阶段,“研”判当下形势,找准审计着力点
开展审计项目之前,审计组以“从上至下”的研究思路,加强了对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讲话、行业政策方向、当下时事热点、监管关注重点以及内外部环境的调查研究,最终“绘制”出审计对象的一个初步“画像”。
(一)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201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風险在内的重大风险攻坚战,推动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审计组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审计项目的方向和指南,在制订审计方案时突出审计的政治属性,将审计与公司治理有机结合起来。
(二)加强对行业政策的研究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加快广西供应链金融发展若干措施》,将推进供应链金融发展作为落实“六保”“六稳”的重要措施。近年来,供应链金融受到国家层面多项政策鼓励,是我国融资结构改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中小企业的重要抓手。通过以上对行业政策的研究分析,审计组确定将供应链金融在该村镇银行的发展、落实情况作为审计出发点。
(三)加强对当下时事热点事件的研究
2022年4月,“河南多家村镇银行取款难事件”发生,审计组捕捉到相关信息后,迅速判断出该事件必定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引发舆论、监管对于其他村镇银行的关注。审计组以此为镜,重点关注本组织是否存在该事件所反映出的公司治理失灵及市场定位偏离等问题,将该村镇银行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情况作为本次审计重点和方向。
(四)加强对监管关注要点的研究
审计组通过梳理原银保监会近年来对村镇银行开出的罚单,发现贷款“三查”不严、流于形式,违规发放贷款等违规违法行为比较突出。通过研究得出,贷款用途不真实,疏于贷后管理,贷款资金被挪用是村镇银行出现风险的重要原因。同时,监管部门多次在监管提示函、监管约谈纪要、年度监管意见中指出,本组织下辖X、Y、Z三家村镇银行“户均贷款”及“大额贷款”指标突破监管要求,可能存在集中度风险。审计组通过以上研究分析,聚焦500万元以上大额贷款的发放情况,将金额接近资产净额15%的贷款等作为重点审计内容并编制到审计方案中。
(五)加强对审计对象所处环境的研究
审计组对本组织及下辖村镇银行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及改革方向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审计对象存在“三难”。一是供应链金融转型难。2021年,广西北部湾银行大力推动供应链金融业务转型,但转型带动业务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痛点和难点,成效迟迟未达预期。二是村镇银行管理难。审计组在对本组织所辖村镇银行当前管理情况深入研究后发现,当前本组织所辖村镇银行竟处于“真空地带”,总行层面无确切管理部门直接负责村镇银行的统筹管理工作。三是借名贷款根治难。结合以往年度审计发现的典型性问题和整改情况,进一步发现三家村镇银行借名贷款问题屡查屡犯。
基于上述审前分析,审计组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以国家政策、行业监管规定、审计对象的发展现状等为基础,以“供应链金融”“村镇银行”“贷款真实性”等为重点,编制审计方案,确保审计组更加聚焦审计目标、更加突出审计重点,确保审计问题查得更透,审计建议更具针对性,审计整改方案更具可操作性。
三、审中阶段,将研究分析与审计方法相结合,不断提高审计质量
(一)挖掘关联关系,构建数据模型
在审前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审计组决定对X村镇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展开分析,摸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信贷状况,及早预警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潜在风险,做到风险早提示、早发现。审计组依托2020年上线的审计管理系统非现场分析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开展建模分析,深度挖掘隐性关联关系,缩小疑点范围,提炼异常行为特征,为锁定重要风险线索打下基础。
1.跨表构建全貌数据。供应链金融业务涉及核心企业以及其上下游中小企业在银行的贷款情况。往往这类业务的数据存储在银行不同信息系统的不同数据表中,审计组依托本行审计管理系统,可以方便地获取行内各类系统的业务数据。审计组提取了信贷系统、供应链业务系统、押品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多张业务数据表,跨表构建了X村镇银行被审计期间开展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明细台账”。
2.挖掘关联关系。项目最开始,审计人员沿用以往审计经验,依据“供应链金融业务明细台账”,构建了“贷款资金流入高风险行业(如房地产、投资、担保等公司)”模型,但模型结果让审计人员大失所望,基本没有得到有利用价值的数据。一筹莫展之际,审计组组长召集信贷、财务、模型专家等各领域审计人员进行专题研究讨论,从多个角度、不同视角进一步梳理、挖掘业务隐性关联关系。审计组结合经验分析发现,由于行业限制等原因,供应链业务链条中的实际控制企业可能存在不符合信贷准入条件的情况,需要借助上下游关联公司的“壳”在银行融资,因此,审计组可以从担保虚化、关联交易、规避集团授信等关联关系去挖掘、识别信贷客户的关联风险。审计组以信贷客户关联关系为切入点,查找相互之间具有控制关系或实质性重大影响的关联客户群体,为多角度构建模型奠定方向。最终得出除了构建“贷款非本人使用,转出至高风险领域”这一模型外,还应构建“同担保人”“应收账款质押的债务人为同一人”“多笔贷款转入同一人”等多个模型的结论。
3.多角度构建模型。根据经过研讨挖掘出的隐性关联关系,审计人员开始多角度构建模型,层层剥茧验证客户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审计组以贷款人、抵押物、担保人为纽带,以“同一人为多人担保”为突破点,构建了“贷款资金流入高风险行业”“应收账款质押的债务人为同一人”“一人为多人担保”“多名借款人贷款后转入同一人”“我行员工与信贷资金客户有大额资金往来”等5个模型,丰富了对被审计单位客户画像的认识。
“应收账款质押的债务人为同一人”模型是拨开迷雾的关键突破口,审计组采取以下方式建立模型。
第一步,提取该行2021年以来信贷业务明细台账的数据,在该数据表中,查找出字段“担保方式”为应收款质押的数据,同时提取“应收款质押提供方”字段的数据。
第二步,在第一步的结果数据中,采用分组汇总的手段,以“应收账款质押提供方”为组分类,按“应收账款质押提供方”字段汇总统计数量。
第三步,提取第二步结果大于等于5的那部分数据,结果如表1所示。审计人员发现,作为5家企业的核心企业,J公司同时为其上下游公司A、B、C、D、E共5家企业提供应收款质押,该数据引起审计人员的高度关注,也由此拉开了“辨识黑白天鹅”的序幕。
审计组将构建的5个模型固化至非现场分析平台模型库中,丰富了供应链业务模型库,同时将模型涉及的机构编号、贷款业务种类以参数化的形式设置,为日后不同审计项目组复用模型提供了便利。
(二)数据引领查证,辨别黑白天鹅
非现场审计模型的疑点数据为审计人员锁定了查证重点,但还不足以形成确凿的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利用外部工具开展多系统、跨平台的数据交叉印证,通过宽口径的信息收集并分析研究,为查证疑点奠定基础。
经过非现场建模输出重要疑点数据之后,审计人员顺藤摸瓜,继续查实作为应收款质押的债务人J公司与A、B、C、D、E等5家企业的资金交易流水。经过对J公司的资金流水进行分析,审计人员惊讶地发现,获得贷款的5家企业与其应收款质押的债务人居然没有任何资金往来。这不禁让审计人员倒吸一口气:这5家企业申请的贷款共计6650万元,均由其核心企业J公司提供应收款质押作为担保,却与J公司无任何贸易流水往来,这背后是否隐藏着什么“猫腻”?但因为没有确凿的审计依据,审计人员并未“打草惊蛇”。
顺着这一思路,审计人员展开对这5家企业的调查。通过借助企查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及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等工具,审计人员发现,这5家企业,均在獲取银行贷款之前,在工商局进行了股东及经营范围的变更,而且均变更为与建筑经营相关的业务范围,具体情况见表2。他们的核心企业J公司则为一家相当有实力的建筑公司。5家企业在获取贷款之前的较短时间内变更了股东及经营范围,这是巧合还是故意,到底谁才是贷款的实际获得者?
(三)审计巧妙辨识,揭露造假事实
为了查出隐藏在背后的贷款实际获得者,审计组以“应收账款”为突破口,研究税法、民法典、《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下称《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并对借款人所在企业的财务报表、贸易合同等材料进行深入研究和对比分析,进一步搜寻审计证据。
根据税法对于采用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规定,如果贷款贸易背景真实,则销货方此时应开具了增值税发票。审计组进一步查阅了这几笔贷款的贷后材料,发现经办人在办理这几笔贷款时均未收集增值税发票材料。经办人解释称,因小规模经营,为避税基本上不开具增值税发票。为进一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审计组通过翻阅大量贷款档案、该行年报等材料开展研究分析,决定从企业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作为突破口去审视这几笔贷款应收账款质押的真实性。审计人员分析,如果贸易真实、符合《准则》但未收取货款,则应在报表中将收取对价的权利确认为应收账款。审计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A公司贷后材料中的财务报表中应收账款金额仅为500万元,远低于用于质押的应收账款合同金额3300万元。其他4家公司的信贷档案也存在类似问题。基于上述材料分析结果,审计组大体确定这几笔贷款的目的、贸易合同及应收账款均不真实。
(四)实地亲自走访,真相水落石出
为深入剖析问题,审计组组长亲自带队,深入实地走访应收账款债务人J公司以及5家企业的经营场所,以求为揭示真相提供更有力的证据。通过多次走访,审计组发现5家企业的经营地址均位于居民自建房中高层,大门紧闭且门口无公司牌照,未正常对外开门营业。因客户经理无法联系到客户,审计组也未能进入经营场所室内查看内部环境。后续审计组对包括经办客户经理、贷审会委员、业务部经理等人进行了二次访谈,以上人员最终承认上述客户取得贷款前无实际经营活动,5个客户均来源于其核心企业J公司的推荐,实际目的是以上述5家公司作为借款主体获取贷款,以借名方式为J公司提供贷款资金。审计还发现,该行在上述贷款放款当天与J公司签订了保证合同,由J公司提供连带责任保证。但为规避集中度要求,该保证合同以“抽屉协议”形式签订,未进行归档,也未在综合信贷系统录入相应信息。至此,真相浮出水面,原来J公司才是这5笔贷款的实际控制人。
(五)围绕主线分析,展示风险全貌
审计组围绕“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一条线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抽丝剥茧,逐步将该笔供应链业务的风险全貌刻画出来,发现该村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以下风险事项。
1.通过借名方式违规提供贷款资金。该行向A、B、C、D、E等5家企业发放了合计6650万元的贷款,其背后实际控制人为这5家企业的核心企业J公司,而J公司提供的应收账款质押无贸易真实性。其实,该村行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广应收账款质押、股权质押等融资模式,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这本是一个好的业务方向,但却动了歪脑筋,反向利用政策,将政策红利变成政策漏洞,最终导致风险发生。
2.严重突破大额风险暴露限额,影响当地金融安全。5家企业贷款余额合计6650万元,占该行资本净额的36.52%,实质上已严重违反15%的单一集团客户风险集中度要求。5家空壳公司的贷款一旦形成不良贷款,其自身资本净额便难以有效抵补相应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叠加引发的声誉风险相互“传染”,势必会对当地金融安全造成较大不良影响。
3.背离“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经营管理与国家政策脱节。该行反向利用单一客户授信不超过银行资本金15%的限制,大规模发放大额贷款,严重背离村镇银行小而分散经营的宗旨。2021年,该村行户均贷款87.05万元,高于80万元的监管标准,大额贷款余额占比65.09%,远超出25%的监管要求,可见该行未充分服务于当地普惠金融及鄉村振兴工作。
4.贷款发放违反“亲属回避”原则。为使这5家企业的贷款顺利获批,该村行无视亲属回避、集中度等监管要求,让J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女儿——该村行营业部总经理Z某,参与上述贷款的贷审会表决,让其所管理的机构作为上述贷款的出账机构。该村行再反向利用国家鼓励的供应链业务模式,使这几笔贷款业务审批发放等各环节都顺理成章。
四、审后阶段,“究”出整改机制,压实整改责任,实现闭环管控
2021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强调了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性,并要求加强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的跟踪督促检查,推动建立健全相关长效机制。为了做好审计监督的“后半篇文章”,广西北部湾银行研究建立了“一把手、双会谈”整改机制,即以“一把手”负责、会审会和约谈会“双会”结合的机制,监督被审计单位切实承担整改主体责任,主要领导履行整改第一责任人职责,通过会审会议对主要负责人及领导班子进行约谈,总行各主要职能部门在会审会上进一步补充审计对象及其所在机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和工作要求,从上至下层层压实整改责任,深挖审计整改效能,实现整改闭环。
五、项目成效
在该项目中,审计提示和建议的落实,促进和提升了全行合规经营管理意识,加强和改进了该行组织管理方式,整改收到较好成效。
1.提前收回违规贷款资金4000万元。本次审计后,X村镇银行采纳了审计意见和建议,于2022年7月4日收回A公司1200万元贷款、B公司结清了1400万元贷款,8月12日E公司结清了1400万元贷款,共计收回4000万元,其余2650万元(C公司1350万元、D公司1300万元)要求在2022年底前收回。
2.促进该行加强党建与公司治理的融合。促进该行将党建工作纳入公司章程,实现在决策、执行、监督方面的有效制衡,从而督促村行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3.开展相关责任人的问责。总行主责部门开展了对违规办理业务主要人员的问责工作,以儆效尤,对风控管理形成“硬约束”,提高全行的合规意识和风险管控水平。
4.开展总行层面的全面排查。在总行层面促使广西北部湾银行作为发起行对其所发起的所有村镇银行开展借冒名贷款专项排查整治工作,杜绝村镇银行业务发展中以牺牲本行长远发展为代价换取短期利益的不正之风,树立正确的业绩观,推动做好“稳金融、稳投资”工作。
(执笔人:黄辉 许杏 季红连 黄雯静 徐志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