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访香港湾区创业者陈振雄:瞄准充电出行,布局社区慢充

2023-07-20梁罗喆

南都周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车主大湾能源

梁罗喆

陳振雄:香港电动能源公司创始人、依威能源CEO,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杰出青年企业家”。

一家做自动化系统工程设备起家的香港民营企业,竟然投身到新能源车充电桩业务领域中,并深耕细作十余年。如今,它成为了占据国内社区充电桩40%份额的行业老兵。

在依威能源创始人兼CEO陈振雄看来,虽然快充、超快充技术已经成为业界热点,但社区充电桩的慢充依然具备旺盛的生命力,甚至成为解决车主充电需求及环保的最优解。而有别于其他地区,大湾区在充电出行上,也有自己的独特性。

充电出行,大湾区很适合

2010年,当香港第一家充电桩服务商呱呱坠地,陈振雄,这位香港电动能源的创始人,就为自己立下目标——走出大湾区,进军内地市场,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2010年,在香港特区政府的推动下,陈振雄和他的团队与充电桩服务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干就是13年。虽然2015年才正式进驻内地市场,但依威能源2012年已经在佛山试验建设了第一个充电站。

“当时想找一辆电动汽车来体验都不容易。”陈振雄回想起国内新能源车的萌芽时期,依然记忆犹新。两年后,他们与内地第一位投资者携手,并通过对方在物业方面的资源优势,不断扩大国内一线城市的社区充电桩势力范围。

陈振雄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比起国内其他地区,大湾区的充电需求体现出很独特的一面。具体来说,就是大湾区的主要城市之间,在100-200公里的距离,非常适合电动汽车出行。加上现在大多数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已经大大提高,无论是出行前或者到达目的地,充电频率减少的同时,单次充电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陈振雄称,还有个有趣的数据。节假日的时候,从后台数据可以监测到,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充电量可能会下降,同时我们发现,这些车辆中间存在一个流动性,可能从深圳回到中山、东莞、惠州等地。也就是说,有可能在深圳这边会出现下降,但是到其他的城市反而是增加的一个现象。可见,节假日会和平时的用电量产生巨大的区域需求差异化。

坚信“社区充电桩”模式是最优解

依威能源从2015年全年建设充电场站,早期的数量仅为100个左右。截至2022年,依威能源在全国充电场站布局规模已达到了8100个,充电终端7.22万台,基本上都建设在国内一线城市、省会城市以及经济发达的地方。

其中,大湾区的充电桩数量占了一半以上。不过城市之间的社区充电桩布局规模,也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明显差异。比如,广州充电站场为300个,深圳达到1000个以上,而香港的数量接近200个,基本上与长沙、武汉等部分内地省会城市旗鼓相当。

陈振雄坚信,社区充电桩是最符合终端用户要求的解决方案之一。

首先,未来90%电动车终端用户将是私人用车,目的地充电桩是必须解决的一环。车主们都在白天一起充电,只会增加供电要求及发电压力。而社区充电尤其是夜间通过小区电动汽车车主睡觉时充电,从环保角度看,能合理地进行低谷蓄电,将白天浪费掉的能源废物利用。

从利益上考虑,这种模式属于无本生利。现在平均一辆纯电车型一个月约充7次电,平均每次充电3小时左右。而在2018年,一台纯电车型平均1.5天就要充一次电。现在电动汽车续航能力普遍提升,大多数新车达到400公里以上,使到车主们的充电周期也有所延长。

比拼规模背后,服务开始“卷”起来

“比起十多年前,现在除了充电桩数量上存在巨大差异外,服务、产品也需要更细化了。”陈振雄对此深有感触。他介绍,无论是充电桩还是手机、平台及系统等等,都是该公司自行研发。

在他看来,充电桩桩体建设本身不困难,但如何连接成网络进行实时通信传输,并长期运营保持稳定,才是需要努力克服的问题。作为充电桩服务商,意味着不仅能为车辆充电桩提供充电,后续服务也要到位。充电桩可能会出现断电后连接不上通信网络,甚至产生故障。因此,要保持供电处于正常状态,后期维护的人工成本、时间成本以及处理解决效率等问题都需要考虑。

“以前,社区充电桩的物管总会担心新能源车充电时是否存在严重辐射、漏电甚至自燃、爆炸。到了2017-2018年之后,基本上不需要做物业管理人员思想工作。”近年政策上也有规定,新建住宅小区在充电桩及电源供应等方面必须配备到位。但是,有95%的老旧小区因为电容量不够,物业管理方任由业主自己安装,导致社区充电服务不能覆盖到社区内所有业主。在这种情况下,社区充电桩覆盖面最多能达到20%左右,早申请的业主会得到物管批准安装,后面想申请的业主,却因为电容量不够,面临无法安装的境地。

虽然依威能源在国内社区充电桩业务板块已经占据4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现在要面对已有的私桩拆装改建的困难。

慢充将与超快充形成互补

在陈振雄看来,以小区写字楼为主的目的地充电桩,以慢充为主,方便各地社区大面积覆盖,充电速度不需要太快,但实现最高效利用是必然趋势。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系统平均订单时长为2.5-3小时。他们需要考虑的是,同等电容量下,如何覆盖更多车辆。但私人充电桩往往占用车位充电7-8小时,充满电后多数时间电容处于空闲状态,平台也难以准确统计到车主平均充电的数据,难以合理调配电能供给。假设在同等电容量下,从满足20个车位增加至需要满足50-60个车位,这需要车主提供充电电量和时间需求。毕竟,在APP上面输入充多少度电,下次出行时间,系统就可以控制充电先后次序,充电速度、电容量多少,通过车主的要求从价格上进行调配。

“比拼服务才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南都·湾财社:据了解,您最早是做环保型设备起家,怎么会想到进入充电桩领域?

陈振雄:我最开始主要是帮助一些生物柴油类的发电厂做生产线。与充电桩服务建立不解之缘,要从香港政府推动说起。由于我们有自动化系统工程设备的从业背景,本身掌握平台技术,那时香港有个大学研发出本地第一台电动汽车,政府也想借势推动充电桩业务的发展。于是,我们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开始转战充电桩服务领域至今。我觉得,两者之间同属环保的范畴,也符合我们推动绿色能源的初衷。

南都·湾财社:此前,曾经和一些纯电动汽车的车主聊过充电话题,他们总是对哪个品牌的桩点数量多、哪个站点的充电费用便宜感兴趣。但据了解,充电桩绝对数量上,并非依威能源强项,价格优势也并不明显?

陈振雄:以量、以价取胜,确实不是我们的竞争特点。我们会更关注客户的服务口碑,创立早期时,其实我们的客服团队也采取过外包方式,不过这几年都接由自己公司直接管理。除了要提供充电服务,还通过车辆的其他服务(比如代客充电)以服务到位赢得市场口碑。比拼服务,才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南都·湾财社:按照社区充电桩现在的覆盖率,能否满足小区所有车主的需求?

陈振雄:由于全国各地小区的车位规划及车辆密度各不相同,因此会存在极大的差异化。例如一线城市的老城区,小区内规范车位本身就很紧张,很多车辆只能停在路边甚至过道处,在这种情况下,社区充电桩也就覆盖到20%左右。而有些小区,最高可以覆盖到50%-60%。如果按平均三天充一次电的频率,这个覆盖率已经基本上可以满足小区里面的车主充电需求。

南都·湾财社:依威能源从一开始入局就锁定布局社区充电桩,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陈振雄:其实我们公司刚刚创立的时候,就发现香港有众多家住公寓楼的电动车消费者,他们的住宅居所普遍不具备私人充电桩的条件,在社区里面提供充电桩服务,可谓切中了他们的痛点。而且我们始终相信,比起高速公路、公共充电桩的快充、超快充,社区这类目的地充电桩,如果能够做到合理覆盖并提供足够便利的服务,无论从资源分配的环保角度出发,还是车主刚需考虑,社区充电桩的存在价值都会优于高速公路快充站。

不会出现快充、超快充取代慢充的情况

南都·湾财社:充电桩企业发展迅猛,甚至成为了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实际上也相当烧钱。作为这个领域的民营港企,融资方面有没有自己的优势?

陈振雄:相比起内地那些大型充电桩企业来说,他们有的拥有国企背景,融资方面可以运用到的手段会相对丰富。而像依威能源这样的香港民营企业,需要通过自己的渠道引入香港本地的风投以及国外资金为主。而在这个过程中,也搭建起引外国资本来华投资的桥梁。最近一次是在两年前,依威能源获得了由香港电讯领投的3.5亿元D轮融资,这在充电桩民营企业里面也算大手笔了。

南都·湾财社:某车企布局超快充业务时曾经声称,连快充都很快面临被市场淘汰,在与快充甚至超快技术同台竞争下,社区充电桩这类“慢充”会不会有生存危机?

陈振雄:我认为两者只会形成互补关系,不会出现快充、超快充取代慢充的情况。因为慢充往往作为目的地充电桩的特性,在小区车主中存在刚需。未来一定会形成小区、写字楼以慢充布局,高速公路以快充甚至超快充为主的互补格局。

我们始终相信,比起高速公路、公共充电桩的快充、超快充,社区这类目的地充电桩,如果能够做到合理覆盖,并提供足够便利的服务,其存在价值都会更大。

南都·灣财社:近年国内的新能源车市场插混车型开始明显增加,正因为这些车型纯电部分的续航里程相对较短,有车主甚至将它当成一辆燃油车使用,无疑也会减少了他们充电的频率。插混车型的热销,会不会影响到充电业务的需求量?

陈振雄:并不会。从长远来看,2020年开始,政府补贴政策更倾向于纯电车型,由此可见,未来发展趋势还是会更倾向于纯电车型。而且,我认为之所以出现插电混动车型使用者首选加油而不是充电模式,关键还是充电不方便。如果目的地充电桩提供给他们相当便利的体验,估计车主们也会频繁选择充电模式。

私桩如何拆装改建存在较大难度

南都·湾财社:和你们业务刚刚起步时相比,现在社区充电桩面临的发展痛点有哪些不同?

陈振雄:以前是小区物业管理那边接受度不高,要说服他们批准。而现在同样存在一些新的痛点,就是面对已有的私桩如何拆装改建存在较大难度。相比之下,竞争对手增加、开发存在困难这类问题反而容易解决。

南都·湾财社:随着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车下乡,并强调加快部署配套设施的建设。可以预见,在未来充电桩业务上,三四线城市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您如何看待这些地区的市场需求?

陈振雄:事实上,由于目前三四线城市新能源汽车的密度并不大,还无法与一二线城市相比。即使购买了新能源车,具备安装私人充电桩条件的用户明显比例较高,而且他们对于用电成本的敏感性也高于一二线城市。因此,作为运营商会相当谨慎,需要评估短期内难以盈利甚至亏损的情况。

南都·湾财社:对于依威能源这种专注于社区充电桩的企业,在目前的发展形势下,会考虑将业务往城乡下沉?

陈振雄:关于这个板块的布局,我们会很谨慎。要在城乡开展业务,我们不可能照搬一二线城市的打法,会倾向于在方便当地出行,或者到当地旅游的新能源车补能的公路旁建设快充、超快充桩。

猜你喜欢

车主大湾能源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听伴:抓住车主的耳朵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汽车车主的移动应用
百名车主评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