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鹿茸、三七等中药联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3-07-19李小冬李海霞杨方军刘博

系统医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椎骨鹿茸功能障碍

李小冬,李海霞,杨方军,刘博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伤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2.黑龙江省医院CCU 病房,黑龙江哈尔滨150001;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骨质疏松症是临床多发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不足、骨密度T 值和Z值低于标准范围,或两者兼有为症状表现的骨骼类疾病[1]。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疾病发生后会导致骨骼异常多孔,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大面积空洞,骨骼频繁断裂,增加骨折的发生率[2]。主要表现为开裂形式或塌陷。以往临床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措施为仙灵骨葆,该药物属于一种中成药,对疾病症状改善具有积极意义,但随着患者用药时间的延长,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增加,疗效不佳,对患者机体健康及疾病恢复产生消极影响[3]。随着中医临床的发展及进步,鹿茸、三七等中药联合治疗的优势逐渐显现,对患者椎骨密度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患者接受程度高,已成为近几年医药界研究热点[4]。为进一步研究上述治疗措施的实施效果,本文以2021 年10 月—2022 年9 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伤科80 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帮助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措施,加快疾病恢复速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骨伤科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80 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组40例。对照组病程1~25 年,平均(13.45±1.22)年;年龄35~75 岁,平均(55.29±2.28)岁;男20 例,女20例。对照组病程2~26 年,平均(13.27±1.39)年;男22 例,女18 例;年龄36~76 岁,平均(55.40±2.1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在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下进行。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有自主意识与识别能力;②脊柱后突畸形;③诊断符合骨质疏松症指征;④对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了解;⑤自愿签署入组文书。

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患者;②肝肾功能不全者;③沟通障碍者;④残疾及丧失劳动能力者;⑤既往有精神障碍史者;⑥恶性肿瘤者;⑦有严重自杀自伤倾向、行为者;⑧合并多发性骨髓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严重合并症者;⑨未在本院完成治疗者;⑩存在重大手术史、创伤史者;⑪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⑫近3 个月内曾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者;⑬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根据患者病情状况给予中成药仙灵骨葆(国药准字Z20060270;规格:0.32 g×24 粒)治疗,餐后服用,10 g/次,2 次/d。

研究组给予患者鹿茸、三七等中药联合治疗,制成中药汤剂,药物组成包括黄芪6 g、当归6 g、醋龟甲12 g、三七12 g、鹿茸30 g。主要用药方案为:分早晚两次服用,水煎取汁200 mL。

以上两组患者1 个疗程均为3 个月,观察患者治疗1 个疗程后的椎骨密度、功能障碍以及治疗有效率等指标状况。

1.4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骨密度情况进行分析,采用美国Hologic 公司生产的双能X 线骨密度仪,分析患者的L2~4 骨密度水平。②分析两组功能障碍指数,通过Oswestey 功能障碍指数评定,总分为50 分,包括站立、睡眠状况、行走、坐立、负重、疼痛、生活自理、旅行、社会活动等,实施0~5 分评分标准,分数与功能障碍存在正相关。③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实施十分制评分原则,0 分提示无疼痛,轻微、中度、剧烈疼痛分别为1~3 分、4~6 分、7~10 分,分数越高,提示疼痛越严重。④分析两组尿钙/尿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creatinine ratio, U-Ca/Cr)、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尿钙(urinary calcium, UCa)指标状况。⑤分析两组治疗有效情况:显效指骨密度检查骨质密度增加,症状消失,疼痛消失;有效指症状表现改善,骨质密度未见减少;无效指治疗前后差异不明显,甚至出现加重趋势。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椎骨密度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椎骨密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椎骨密度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椎骨密度对比[(±s), g/cm2]

表1 两组患者椎骨密度对比[(±s), g/cm2]

组别研究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治疗前0.78±0.34 0.78±0.32 0.013 0.989治疗后0.83±0.05 0.79±0.05 3.488<0.001

2.2 两组患者功能障碍指数、疼痛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功能障碍指数、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功能障碍指数、疼痛评分对比[(±s), 分]

表2 两组患者功能障碍指数、疼痛评分对比[(±s), 分]

组别研究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疼痛评分治疗前7.54±1.18 7.56±1.19 0.075 0.940治疗后1.37±0.35 2.61±0.25 18.233<0.001功能障碍指数治疗前36.23±4.23 36.20±4.33 0.031 0.975治疗后22.15±2.42 29.25±2.35 13.311<0.001

2.3 两组患者U-Ca/Cr、ALP、UCa 对比

治疗前,两组U-Ca/Cr、ALP、UCa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U-Ca/Cr、ALP、UCa 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U-Ca/Cr、ALP、UCa 对比(±s)

组别研究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UCa(mmol/L)治疗前2.37±0.25 2.35±0.28 0.336 0.737治疗后2.23±0.14 2.30±0.16 2.082 0.040 ALP(IU/L)治疗前127.37±9.35 127.31±9.28 0.028 0.977治疗后94.56±10.24 99.21±10.26 2.028 0.045 U-Ca/Cr治疗前0.97±0.25 0.96±0.27 0.171 0.864治疗后0.81±0.18 0.95±0.25 2.874 0.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3 讨论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骨病,骨量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多发人群为老年人。疾病常见病因包括内分泌因素、营养因素、废用因素(石膏固定、瘫痪或严重关节炎)、遗传、免疫因素[5]。疾病发作后常见的症状为腰背部酸痛,患者多以骨折就诊,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逐渐加重,腰背肌痉挛。中医认为,该疾病与“骨痿”病因病机具有较高的相似之处[6]。《黄帝内经·素问·痿论》中表示,中医论治需结合患者实际病情状况,分析其病因病机,实施对症治疗。骨枯髓减,则足不任身,腰脊不举;骨失其养,则脆弱无力;肾精亏虚,肾气不足,则髓生化无源[7]。因此,中医关于该疾病的主要治疗原则应为补肾之精气,宜“脾肾同补”之法。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发生率显著增加,对患者机体健康、生活质量等均产生消极影响。目前,临床上关于该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已深入研究。以往临床上关于该疾病主要是以西药、中成药治疗为主,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对症状改善具有积极意义[8]。但上述治疗措施价格昂贵,且患者长期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增加,影响患者机体健康,不利于疾病预后[9]。因此,中医治疗骨质疏松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认为,骨骼的生长发育离不开肾精的呵护和滋养。肾精不足则意味着人体骨骼脆弱;肾精丰足意味着人体骨骼坚韧,所以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是肾虚[10]。脾的后天性,肾精的滋补离不开脾的呵护,气滞血瘀,气虚是引起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11]。

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椎骨密度、疼痛评分、U-Ca/Cr、ALP、UCa、功能障碍指数等指标状况均得到有效改善,表明鹿茸、三七等中药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帮助患者有效加快疾病恢复速度,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其主要功效是活血益气、补肾强骨,可辅助治疗肾气虚引起的腰痛、体力不支、腰椎间盘突出等症状[12];还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肾气虚型腰肌劳损、腰膝疼痛、腰痛、腰酸、腰酸背痛等症状。针对各种肢体骨折疾病的晚期,局部骨愈合缓慢,长时间出现酸痛不适的感觉,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没有高血压、药物过敏等情况的成年患者都可以服用。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对疾病恢复产生阻碍作用,影响疾病预后结局[13]。本研究以鹿茸为主药,辅药为龟甲、当归、三七、黄芪等,疗效显著,帮助患者在肾滋补的基础上,达到有效的活血健脾效果。黄芪可以用治脾虚水湿运化,既能补脾益气,又能利尿消肿,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提升机体免疫力;当归具有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以及活血补血的作用,疾病发生后服用该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消退肿胀,对胃肠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14];醋龟甲是一种很好的滋阴药物,具有固精止血、养血强心、滋阴潜阳以及补肾壮骨等作用,对骨骼虚弱、崩漏、肝肾阴虚、月经过多等疾病治疗均具积极意义;三七可以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的治疗,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的作用,对血不循经、瘀血阻络所致的各种出血具有显著效果;鹿茸具有免疫促进剂的作用,可以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增加机体对外界的防御能力,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调节体内的免疫平衡,起到抵抗衰老以及强壮身体[15]。补壮元阳对性功能减退、抗衰老、腰膝酸软、阳痿等都具有较好作用,对脾肾阳虚,尤其是对阳气虚损更适合;补气血,对血虚、贫血等具有显著作用;鹿茸含有钙质比较丰富,并含有很多营养成分,对慢性骨病、骨关节病预防以及骨质疏松等疾病的预防具有积极意义。诸药合用,共奏充髓壮骨以及补肾益精等作用,对加快疾病恢复进程具有积极意义。张维等[16]将102 例老年骨质疏松分成观察组(以鹿茸为主药,三七、何首乌、龟甲、当归为辅药的中药汤剂)、对照组(中成药),每组51 例,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82.35%,对照组总有效率64.71%,该研究与本文一致性较高(对照组为82.50%,研究组为100.00%)。

综上所述,鹿茸、三七等中药联合治疗方案的实施具有较高推广价值,可以帮助患者加快疾病恢复速度,提升椎骨密度,有效抑制患者疼痛状况,改善功能障碍。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且研究时间短,为进一步提升本研究结果的科学性,为后续治疗工作提供积极指导,需继续扩大样本量,并延长研究时间,提升本研究结果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椎骨鹿茸功能障碍
足跟痛,试试鹿茸泡酒
PS植入路径上不同动物椎骨近红外特性差异研究*
寰椎骨折临床特点分析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鹿茸发生与再生
最佳代言
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椎骨形态的初步研究
高血压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中国鹿茸国际竞争形势与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