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铝碳酸镁联合胃镜下电凝止血治疗胃溃疡出血的应用及对患者消化功能的影响分析

2023-07-19张腾刘风青宋宁徐梦楠刘青

系统医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碳酸镁激素水平胃溃疡

张腾,刘风青,宋宁,徐梦楠,刘青

1.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大学城医院消化内科,山东济南 250300;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大学城医院麻醉科,山东济南 250300

胃部是机体当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器官,主要作用在于消化食物与吸收营养,饮食不规律、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均会引起酶活性发生改变,也会引起多种病理性变化,如胃溃疡[1]。如今胃溃疡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且随着黏膜肌层损害逐渐加重,容易诱发穿孔、出血等严重病症,可增加患者的病死率,需要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措施干预。由于胃溃疡的发病机制是胃黏膜本身防御因子与诱发黏膜损伤的攻击因子动态失衡,在临床治疗当中,应该要针对上述因子实施相应的治疗,如应用抗酸药物治疗、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等[2]。其中铝碳酸镁就是常见的抑酸治疗方法,同时该药也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能有效修复碳酸氢盐屏障,促进前列素形成。抑酸药物治疗虽然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是仍然有6%~8%的病死率,为此需要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措施,随着内镜技术不断发展,不仅能应用于疾病的诊断,还能应用于患者的治疗,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3]。本文选取2021 年1 月—2021 年12 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大学城医院收治的胃溃疡出血患者80 例为研究对象,分析铝碳酸镁联合胃镜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80 例胃溃疡出血患者为演技对象,经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40 例。观察组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龄18~70 岁,平均(45.46±3.04)岁;溃疡病程1~11 年,平均(5.87±1.85)年。参照组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龄18~70岁,平均(45.02±3.42)岁;溃疡病程1~12 年,平均(5.28±1.4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已经确诊为胃溃疡出血,且均为首次出血;患者一般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合并有凝血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等病症者;合并有其他消化系统严重疾病者;存在上消化道手术史者;对本次研究用药存在过敏反应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者;在接受研究之前接受其他药物治疗者;合并有精神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者。

1.3 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铝碳酸镁(国药准字H20013410,规格:0.5 g)单独治疗。内容如下:患者入院证会后需要及时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予以对症支持治疗,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情况,并加强患者的心电监护与血压监护,在这一基础上予以铝碳酸镁进行治疗,药物使用方式为咀嚼后温水吞服,用药剂量为2.0~4.0 g/次,3 次/d,需要接受8 周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需要予以胃镜下治疗。内容如下:在患者接受胃镜治疗前之前需要向患者说明胃镜治疗的作用与目的,避免患者在治疗前产生严重的负面情绪,以提升患者配合度;采用局部麻醉药物,如盐酸利多卡因(国药准字H31021071,规格:20 mL∶0.4 g)喷洒在患者的咽喉部,局部麻醉成功之后需要将胃镜经口进入上消化道中,使用电凝设备观察患者的溃疡面出血情况,使用电凝标记,应用血管钳钳夹出血血管或出血部位黏膜,并以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使用电凝设备进行止血。胃镜设备器械注准号为20163061575,仪器的型号为GVE-2600P 型;电凝器械器械注准号为20173254195,仪器的型号为SM20 型。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血清胃泌素、胃动素、胆囊收缩素)、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症状消失时间(腹胀、嗳气、呕血、腹痛)、治疗效果。

①胃肠激素水平:分别在患者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液3 mL,离心处理(离心时间10 min,离心速率3 000 r/min)后取上清液对患者的胃肠激素水平进行检测,检测方式为放射免疫分析法。②凝血功能指标:同上述取血方式,使用上清液对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进行分析,采用全自动凝血仪进行检测,检测时完全根据试剂盒相关说明书进行。③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分析,患者的症状消失则为显效,症状改善则为有效,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为无效,治疗总有效=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胃肠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胃肠激素水平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对比(±s)

组别观察组(n=40)参照组(n=40)t 值P 值血清胃泌素(g/cm³)治疗前104.5±10.68 104.4±10.63 0.013 0.990治疗后72.48±8.62 80.48±9.66 3.908<0.001胃动素(μg/L)治疗前176.2±20.45 176.5±20.38 0.066 0.948治疗后237.2±19.52 215.4±19.37 5.005<0.001胆囊收缩素(ng/mL)治疗前18.45±3.62 18.49±3.67 0.049 0.961治疗后12.45±3.26 15.45±3.85 3.761<0.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对比(±s)

组别观察组(n=40)参照组(n=40)t/P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值t/P参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值t/P组间治疗后比较值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s)14.42±1.62 8.56±1.15 14.45±1.57 10.42±1.29 18.655/<0.001 12.543/<0.001 6.807/<0.001凝血酶时间(s)20.42±1.35 11.52±2.06 20.48±1.32 16.52±2.49 22.854/<0.001 8.887/<0.001 9.785/<0.001纤维蛋白原(g/L)4.72±0.49 2.12±0.38 4.75±0.52 2.95±0.55 26.519/<0.001 15.041/<0.001 7.852/<0.00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s)34.56±2.62 21.45±2.63 34.52±2.88 28.45±2.49 22.335/<0.001 10.084/<0.001 12.224/<0.001

2.3 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观察组的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对比[(±s),d]

表3 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对比[(±s),d]

组别观察组(n=40)参照组(n=40)t 值P 值腹胀5.42±1.26 7.75±1.45 7.671<0.001嗳气3.05±0.53 4.28±0.67 9.106<0.001呕血2.84±0.49 3.72±0.68 6.705<0.001腹痛4.42±0.64 5.62±1.18 5.654<0.001

2.4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中显效有22 例,有效有17 例,无效有1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5%(39/40);参照组患者中显效有18 例,有效有14 例,无效有8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0%(32/40),观察组治疗效果比参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34)。

3 讨论

胃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属于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胃溃疡比较常见于40~60 岁的老年群体当中,且男性居多[4]。胃溃疡这一疾病的发生主要受到饮食因素、药物因素、情绪因素等影响,随着人们的生活压力逐渐上升,胃溃疡疾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并且有年轻化趋势[5]。胃溃疡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就会促使疾病不断进展,可能会导致疾病发展为慢性胃溃疡,甚至引起胃溃疡出血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6]。

胃溃疡出血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急诊疾病,典型症状为呕血、上腹部疼痛等,一旦发病就要及时接受治疗,明确疾病诊断,并据此开展治疗措施,避免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出现失血性休克等症状[7]。如今胃镜引导下止血治疗已经成为比较常见的治疗方法,也是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应用范围比较广泛。从胃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上看,传统治疗方法通常为药物治疗,对患者予以铝碳酸镁等药物进行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这一药物为常见抗酸药,可将其应用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以及急性胃炎等患者的治疗当中,可与胃酸中和,稳定胃内pH 值,减少胃酸对胃黏膜产生的侵蚀作用[8]。铝碳酸镁的应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吸附、结合胃酸蛋白酶,抑制其活性,促进溃疡面愈合,对于胃黏膜的完整性也有一定保护作用,可恢复胃黏膜正常的防御功能;应用于胃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与胆汁酸结合,避免胆汁酸的持续分泌影响到胃黏膜的完整性。但是单独应用铝碳酸镁进行治疗,对患者的止血作用并不明显,尽管其能改善溃疡面情况,但是不能有效止血,因此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比较长[9]。

胃镜治疗是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将其应用于胃溃疡出血患者中也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胃镜治疗中,联合应用电凝止血能尽快减轻胃溃疡出血症状,可尽快止血,应用效果比较好[10]。胃镜的应用能让医护人员在直视患者病灶变化情况下实施相应的治疗措施,应用效果比较好,直接观察到患者病灶部位,了解病灶面积、出血情况、病情严重程度等,根据病情实施针对性止血治疗,提升止血效果[11]。在胃镜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铝碳酸镁进行干预,能充分发挥铝碳酸镁的作用,溃疡止血之后,予以患者铝碳酸镁,充分释放表皮生长因子,减轻出血症状。患者止血之后,应用铝碳酸镁能改善胃黏膜防御作用,从而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溃疡修复,有较高应用价值[12]。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胃肠激素水平、症状消失时间均优于参照组(P<0.05),说明联合用药能改善患者的症状以及胃酸分泌情况,对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有比较好的作用。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为97.5%高于参照组的80.0%(χ2=4.507,P=0.034),说明联合治疗的应用效果更好。这一研究结果与安学健等[13]的研究一致,在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为95.39%高于对照组的75.71%(χ2=5.315,P<0.05)。铝碳酸镁属于一种胃黏膜保护剂,能保护患者溃疡创面,且有良好的吸附、抗酸等作用,能对各种生长因子予以一定刺激,促使溃疡创面肉芽组织迅速生长,有助于调控受损细胞,导致心血管生成,重建微血管网。药物在应用过程中是采用咀嚼口服治疗方法,经咀嚼之后药物效果能快速分解,释放大量活性成分,使其黏附在胃黏膜表层,从而形成网络晶格结构,对胃黏膜起到保护作用,促进溃疡创面愈合,修复损伤黏膜,进一步提升其应用效果[14]。在患者的联合治疗当中,也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联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的干预,联合多种药物治疗能更快稳定患者的病情,在后续治疗中则要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患者用药期间也要注意药物的使用安全性[15]。

综上所述,在胃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胃镜联合铝碳酸镁治疗的效果比较好,对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与症状都有较好的作用,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碳酸镁激素水平胃溃疡
针药结合改善肾虚痰湿型PCOS激素水平的9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
甲功正常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DKD的相关性
真空碳热还原碱式碳酸镁制镁实验
益母缩宫颗粒对药流者激素水平的影响
辣椒素-预防胃溃疡的发生
孕妇血清激素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铝碳酸镁咀嚼片联合奥美拉唑对胃溃疡的治疗价值分析
中医食疗治疗慢性胃溃疡30例
埃索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片和黛力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70例
铝碳酸镁片联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