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的临床研究
2023-07-19栾英杰李爱萍郭文佩
栾英杰,李爱萍,郭文佩
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感染科,山东青岛 266500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类以腹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为主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多呈间歇性或持续性发作。而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该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类型,患者排便时可见大量黏液,而其腹痛等症状均可在患者排便后减轻[1]。目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多认为与肠道敏感性增加、胃肠动力紊乱、肠道菌群失调、心理应激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2]。现如今,临床暂无治疗该疾病的特效药物,多以对症治疗为主,复方谷氨酰胺为该疾病常用的治疗药物,可直接补充机体所需的谷氨酰胺,对患者的肠黏膜起保护作用,但由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相对复杂,多数患者病情较易反复,疗效欠佳[3-4]。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口服类益生菌,可通过患者口服后利用壁磷酸定植于其肠黏膜上,同时对患者肠道所需生理性细菌及繁殖起补充作用,可促进肠道恢复,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5]。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1 年10 月—2022 年10 月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感染科收治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80 例,对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感染科收治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80 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 例)、观察组(40 例)。对照组男27 例,女13 例;年龄21~70岁,平均(50.75±3.41)岁;病程3 个月~5 年,平均(2.42±0.22)年。观察组男28 例,女12 例;年龄20~70 岁,平均(50.77±3.43)岁;病程4 个月~5 年,平均(2.39±0.20)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所有症状及大便常规、内镜等检查结果均与《肠易激综合征应对指南》[6]中的诊断标准相符合者;不存在肠道器质性疾病者;入组前14 d内均未服用相关药物治疗者;均在了解本研究收益及风险的前提下自愿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者等。
1.2.2 排除标准 存在内分泌病史者;合并伴有肝、脑、心血管等系统疾病者;对研究药物过敏者;计划妊娠或已处于妊娠期、哺乳期者等。
1.3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国药准字H51023598,规格:12 粒/盒)口服,3 粒/次,3 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外给予患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国药准字S10950032,规格:0.21 g/粒)口服,3 粒/次,2 次/d。两组均治疗4 周。
1.4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参考依据参考《肠易激综合征应对指南》,共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标准依次为:患者经治疗后各项腹部不适症状消失且排便性状、次数恢复正常;患者经治疗后各项腹部不适症状均明显好转且排便性状基本无黏液、排便次数减少,但依旧>3 次;患者经治疗后各项腹部不适症状均及排便性状、次数均有所好转;患者经治疗后各项腹部不适症状及排便性状、次数均无变化。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
②肠道症状积分:通过肠道症状尺度表(Bowel Sympotom Scale Scores, BSS)[7]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定,共包含腹痛程度、腹痛时间、腹胀程度、排便满意度、生活干扰度5 项,每项总分均为100 分,量表总分为500 分,患者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③胃肠激素水平:检测两组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生长抑素(somatostatin, SS)、胃肠激素胃动素(motilin, MOT)水平。
④炎性因子: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进行对比,项目包括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超敏C 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水平,分别在患者治疗前后抽取空腹静脉血液,经离心处理后取上清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进行检测。
1.5 统计方法
数据应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计算,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SS 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各腹痛程度、腹痛时间、腹胀程度、排便满意度、生活干扰度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更低,且观察组各维度评分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SS 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SS 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腹痛程度治疗前72.49±3.50 72.51±3.48 0.026>0.05治疗后(48.44±2.12)*(23.22±1.70)*58.697<0.05腹痛时间治疗前85.24±4.36 85.22±4.34 0.021>0.05治疗后(36.71±2.03)*(12.11±1.20)*65.977<0.05腹胀程度治疗前87.66±3.57 87.64±3.55 0.025>0.05治疗后(41.15±2.63)*(23.09±1.01)*40.543<0.05
续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SS 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
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排便满意度治疗前75.94±4.11 75.96±4.13 0.022>0.05治疗后(39.32±2.07)*(14.15±1.10)*67.910<0.05生活干扰度治疗前74.67±4.35 74.64±4.33 0.031>0.05治疗后(37.12±2.05)*(12.08±1.17)*67.094<0.05总分治疗前396.00±19.89 395.97±19.83 0.007>0.05治疗后(202.74±10.90)*(84.65±6.18)*56.606<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血清VIP、SS 水平均较治疗前更低,血清MOT 水平均较治疗前更高,且观察组各项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比较[(±s),pg/mL]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比较[(±s),pg/mL]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
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VIP治疗前42.77±3.35 42.75±3.37 0.027>0.05治疗后(34.14±3.02)*(30.22±2.73)*6.090<0.05 SS治疗前21.14±2.10 21.16±2.08 0.043>0.05治疗后(16.40±2.02)*(11.33±1.21)*13.618<0.05 MOT治疗前132.19±8.35 132.21±8.33 0.011>0.05治疗后(194.68±8.14)*(241.39±9.40)*23.758<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血清IL-6、hs-CRP 水平均较治疗前更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血清IL-10 水平均较治疗前更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
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IL-6(ng/L)治疗前16.49±1.25 16.51±1.27 0.071>0.05治疗后(7.32±1.21)*(3.22±1.10)*15.857<0.05 IL-10(ng/L)治疗前20.25±2.14 20.27±2.11 0.042>0.05治疗后(26.14±1.12)*(36.28±2.22)*25.791<0.05 hs-CRP(mg/L)治疗前7.13±0.63 7.15±0.61 0.144>0.05治疗后(3.11±0.37)*(1.01±0.18)*32.279<0.05
3 讨论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类无器质性病变的功能性肠道疾病,多表现为腹泻、腹痛、消化不良等[8]。目前多应用复方谷氨酰胺进行治疗,该药物,可促进患者肠黏膜的恢复,但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应探讨出一种效果更为全面的治疗方案[9-10]。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是一类新型活菌制剂,包含有嗜热乳杆菌、双歧杆菌、粪链球菌等,血清VIP、SS、MOT 均为反映机体胃肠功能的主要指标,其中,VIP 可参与机体神经元的分泌[11];SS 可起到吸收营养物质及抑制胃肠蠕动等作用[12];MOT 可参与机体胃肠蠕动,由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蠕动过快,故当患有该疾病时,其体内血清VIP、SS 水平异常升高,血清MOT 水平异常降低[13]。并且,由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基于此,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可直接补充患者所需正常生理菌,在机体肠道黏膜表面形成一道生物屏障,避免机体受到致病菌的侵袭,并抑制有害菌的活性,防止其产生内毒素,改善胃肠功能,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对比对照组较高,而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BSS 评分及总分、血清VIP、SS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MOT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的血清VIP 水平分别为(34.14±3.02)pg/mL、(30.22±2.73)pg/mL(P<0.05),两组血清SS 水平分别为(16.40±2.02)pg/mL、(11.33±1.21)pg/mL(P<0.05),两组血清MOT 水平分别为(194.68±8.14)、(241.39±9.40)pg/mL(P<0.05),表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显著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黄仁爱等[15]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后的血管活性肠肽血清生长抑素、胃动素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VIP、SS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MOT 水平高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VIP 水平分别为(34.44±2.55)pg/mL、(29.62±2.99)pg/mL(P<0.05),两组血清SS 水平分别为(15.79±2.40)pg/mL、(11.79±2.32)pg/mL(P<0.05),两组血清MOT 水平分别为(185.95±36.33)、(239.32±35.28)pg/mL(P<0.05),表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胃肠功能,本研究结果与其类似。
机体中的菌群代谢产物可对机体炎症反应直接进行调节,血清IL-6、IL-10、hs-CRP 均为反映机体炎症状态的重要因子,当机体出现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时,患者菌群紊乱,炎症反应加重,血清IL-10 水平降低,血清IL-6、hs-CRP 水平升高[16]。双歧杆菌三联活菌中的双歧因子可建立膜菌群,拮抗、杀灭肠道内多类致病菌,保证肠道菌群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用于保护、修复因腹泻受损的肠黏膜,避免细菌及毒素出现移位,从而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17]。研究显示,观察组的血清VIP、SS、IL-6、hs-CRP 水平相比于对照组明显较低,血清MOT、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减轻其炎症反应,与朱烟林等[18]研究结果类似。
综上所述,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显著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促进其胃肠功能的恢复,减轻炎症反应,临床应用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