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脑复原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2023-07-19石富强张胜伟栾俊锐

系统医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西医神经功能脑梗死

石富强,张胜伟,栾俊锐

青岛市按摩康复医院中医科,山东青岛 266000

脑梗死是一种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情况,其发病主要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等有关[1]。患者发病后可出现肢体感觉麻木、阵发性眩晕、共济失调等,如未及时救治,脑组织会出现不可逆性损伤,严重者失去生命[2-3]。对于该类患者以个体化为治疗原则,药物治疗是常用治疗方式,以此调整脑部血液循环,保护脑组织,减少神经功能损伤,从而达到治疗效果,但不同药物可发挥不同的治疗疗效[4]。以往的西医药物虽可起到治疗效果,但患者用药后可出现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不佳[5]。而通脑复原汤加减治疗是一种中医治疗方式,在发挥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可确保用药安全性。此文通过选取2021 年1 月—2022 年12 月在青岛市按摩康复医院治疗的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82 例为研究对象,评价其选用通脑复原汤加减治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治疗的82 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色球法划分为西医组、结合组,各41 例。西医组中男24 例,女17 例;年龄33~75 岁,平均(54.26±4.38)岁。发病至就医时间为3~20 h,平均(11.63±2.09)h;体质量47~84 kg,平均(65.73±3.58)kg。结合组中男22 例,女19 例;年龄34~74 岁,平均(53.85±4.42)岁。发病至就医时间为2~20 h,平均(12.04±2.11)h;体质量48~83 kg,平均(65.31±3.66)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满足脑梗死诊断依据,且为气虚血瘀型者;②家属于知情同意书签字者;③一般临床资料均已记录到登记册者。

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异常者;②血友病者;③器质性损伤者;④组织语言能力较差者;⑤中途转院者;⑥药物成分过敏者;⑦家属拒绝配合者。

1.3 方法

西医组:基础西医药物治疗,具体见下:选取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国药准字H20203269;规格:75 mg×14 片)治疗,用药剂量75 mg/次,口服用药1 次/d。选取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H43021756;规格:50 mg×100 片)治疗,用药剂量100 mg,口服用药1 次/d。治疗时长4周。

结合组:西医药物+通脑复原汤加减治疗,具体见下:西医药物选取同前组一致,且使用方法、用药剂量也相同。通脑复原汤的处方药物包括赤芍10 g、红景天25 g、三七粉10 g、牛膝20 g、当归10 g、鸡血藤20 g、红花10 g、黄芪12 g、甘草5 g、川芎15 g、水蛭10 g、地龙15 g。将上述药物加入500 mL 清水中浸泡5 min,之后进行熬煮,时长30 min,去渣留汁200 mL,用药1 剂/d,分为早晚两时间段各温服100 mL。治疗时长4 周。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状况、生活质量、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①神经功能状况:选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标准评估,共42 分,分值越低表示神经功能越好。②生活质量:选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36-item Short-Form, SF-36)评估,共100 分,且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③血液流变学指标:共有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两种。④治疗疗效:患者治疗后的NIHSS 评分减少90%以上即效果明显;患者治疗后的NIHSS 评分减少31%~90%以上即效果一般;患者治疗后的NIHSS 评分减少不超过30%即无效。总有效率=(效果明显例数+效果一般例数)/总例数×100%。⑤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发生率为3 者占比总和。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生活质量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神经功能状况、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结合组的神经功能状况评分低于西医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状况、生活质量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状况、生活质量对比[(±s),分]

组别结合组(n=41)西医组(n=41)t 值P 值神经功能状况治疗前24.69±3.58 24.81±3.60 0.151 0.880治疗后9.47±2.11 11.28±3.05 3.124 0.002生活质量治疗前60.75±5.18 61.22±5.37 0.403 0.687治疗后82.45±6.79 78.91±7.34 2.266 0.026

2.2 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结合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s),mPa·s]

表2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s),mPa·s]

组别结合组(n=41)西医组(n=41)t 值P 值全血高切黏度治疗前13.15±1.76 13.09±1.81 0.152 0.879治疗后6.02±1.01 6.75±1.12 3.099 0.002全血低切黏度治疗前12.29±2.14 12.31±2.16 0.042 0.966治疗后7.79±1.21 8.58±1.34 2.801 0.006

2.3 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对比

结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对比[n(%)]

2.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以中老年人群多见[6]。典型症状有偏瘫、感觉障碍、头痛、呕吐、失语、昏迷、偏盲等,降低患者生存质量[7]。在用药治疗时,基础西医药物较为常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与阿司匹林肠溶片是常用药物,前者属于ADP受体拮抗剂药物,能够选择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与其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及继发的糖蛋白的复合物活化,从而阻碍血小板聚集,防止动脉血栓形成;后者属于非甾体抗炎药,能够不可逆地抑制环氧合酶合成,从而起到抗血小板的作用,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使用上述药物治疗后,虽可抑制血栓形成,减少脑血管堵塞,恢复局部脑部血液供应,利于神经功能恢复,但部分患者用药后可出现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用药耐受性不佳,接受程度不高[8-9]。从中医学角度分析,该病属于“中风”范畴,病因主要与年老或久病气血亏损、阴血亏虚、烦劳过度、情志过极、暴怒伤肝等有关[10-11]。气虚血瘀型是一种常见中医证型,治疗应以补气养血、活血化瘀为主[12]。通脑复原汤加减治疗是一种常用中医治疗方式,包括多味中草药物,其中赤芍发挥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作用;红景天发挥益气活血、通脉平喘的作用;三七粉发挥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作用;牛膝发挥活血化瘀、滋补肝肾的作用;当归发挥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鸡血藤发挥舒经活络、补血调经的作用;红花发挥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的作用[13-14];黄芪发挥补气排脓、利尿消肿的作用;甘草发挥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的作用;川芎发挥活血祛瘀、祛风止痛的作用;水蛭发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地龙发挥通经活络、清热定惊的作用[15-16]。诸药合并起到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消肿止痛、滋补肝肾的功效。使用此方治疗后,可有效调节机体代谢,改善全身血液循环,恢复脑部血液供应,促进脑组织和神经功能恢复,同时,还可减少血栓形成,防范疾病复发,且处方药物均为中草药物,用药后耐受性较好,治疗安全性较高,患者普遍易于接受。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状况、生活质量、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状况较西医组低,生活质量较西医组高(P<0.05)。结合组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优于西医组(P<0.05)。结合组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高于西医组的80.49%(P<0.05)。结合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63%,略高于西医组的7.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应用西医药物+通脑复原汤加减治疗能够调整血液流变学指标,保护患者神经功能,利于回归日常生活,改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产生此结果的原因可能与西药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和组方药物的活血化瘀、行气活络有关,且组方药物为中药材,不良反应较少,在一定程度上未增加用药不良反应。本文研究结果中结合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状况为(9.47±2.11)分低于西医组的(11.28±3.05)分与曹芳芳[17]的研究结果中观察组的NIHSS 评分(13.05±2.16)分低于对照组的(25.27±2.99)分相似,说明应用通脑复原汤治疗能够减少患者神经损伤,利于其功能恢复。本文研究结果中结合组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高于西医组的80.49%(P<0.05)。与梁彦昌等[18]研究结果中观察组疗效95.00%高于对照组的74.00%(P<0.05)相似,说明应用通脑复原汤治疗能够增强治疗有效性,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综上所述,将通脑复原汤应用到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可恢复患者神经功能,维持较好生活质量,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且安全性较好,值得参考使用。

猜你喜欢

西医神经功能脑梗死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