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探讨
2023-07-19李爱明
李爱明
摘 要: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价值较高。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玉米的种植面积和技术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在我国玉米生产中的应用日益普及,利用高产玉米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对提高我国玉米产量、促进我国农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论述了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对策,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产玉米;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11-0047-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为了达到玉米高产的目标,需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栽培技术,确保玉米正常生长,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从种子管理、适期播种、生长管理、收割和贮藏管理等方面进行科学管理,可以为玉米的高产稳产奠定良好基础。加强种植玉米时的管理工作,根据病虫害采取不同的科学防治措施,既能提高玉米的质量和产量,又能促进玉米的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的经济收益。
1 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为了保证玉米高产,除了对种子进行科学管理外,还应采取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和高产栽培技术。选种时要从正规的购买地点挑选具有较强抗病性,且能迅速适应当地气候的品种。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提高玉米的萌发率,进而提高玉米产量。由于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病虫害的侵袭,一些地方没有建立有效的控制系统,技术人员的水平有限,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因此,农业生产技术工作者除了要掌握科学的高产技术外,还要加强对农作物的防控工作,不断提高农民预防病虫害的意识和能力,保证玉米高产、稳产。
2 高产玉米种植技术
2.1 选择优良的玉米品种
由于我国农业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供选用的玉米品种较多,但是由于一些农户不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盲目学习国外的种植技术和经验,导致玉米产量低、质量差,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登海701、郑单958、竣单20等是我国玉米育种中推广使用的主要品种。在正式播种之前,要对玉米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并对其发芽状况进行科学分析,以便为今后的播种提供参考,从而保证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2.2 科学运用施肥技术
利用缓释肥技术可以增强化肥挥发性,调整土壤养分含量,将大范围机械化施肥与有目标施肥有机结合。要想有效避免玉米生产中出现低产现象,需要合理运用施肥技术。
正确使用鉴定技术可以防止因施肥量太少、密度太大而造成的减产。机械化施肥是现代玉米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将错位施肥和分肥技术有机结合,既可以促进玉米生长,又可以减少肥料浪费,还可以避免破坏环境[1]。
2.3 科学选地和整地
在高产玉米生产过程中,土壤的选择和处理是决定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要确保该区域的土地平整,保证土壤中的养分充足。一般而言,玉米的适应性较好,不需要太多根系,只是耐盐性较差,需要在酸性土壤中生长。试验表明,在pH值为6.0~6.6的条件下玉米的产量最高。玉米在高产过程中需要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因此在玉米的选种过程中,应根据当地交通条件、排灌条件、卫生状况等因素,选择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主要是为了保证玉米顺利采收。同时,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改善土壤通透性,确保高产玉米的生长。
2.4 控制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直接影响到玉米的萌发和生长情况,栽培密度过低会浪费土地资源;栽培密度过高会减少玉米的营养成分,从而影响高产玉米的栽培。在正式播种玉米之前,要实地测量播种场地,比如控制网、控制桩、水准点的安装,定位中线、坡角、边线的定位,保证种植密度的准确性,并合理控制玉米的种植密度。根据不同的玉米品种,选择适当的种植密度。保证玉米的生长与当地的气候相适应并合理施肥、科学种植,防止由于种植密度过大而导致的营养不良。针对不同生长时期的特点,采取以基肥为主,磷肥、粒肥为辅的方法,合理选择化肥,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的质量和产量[2]。
2.5 合理密植技术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种植密度对产量、质量、抗倒伏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合理密植可以保证玉米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光照充足,保证整个生长环境的通透性。一般而言,每个玉米种植区都会有种子最大、最小的播种限制,玉米种植户要依据土壤条件分析种植效果,合理选择种植品种,并有效地控制种植密度,建立高效的种苗培育系统。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应根据玉米品种和生长习性的差异,采取大垄双间法,并严格控制大行距、小行距,对某些需要透气的品种,采取宽窄行栽培模式,以充分利用边行优势开展田间管理工作。
2.6 除草管理
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因其生长周期较长,需经过萌芽期、成熟期等多个阶段,因此要及时浇水、松土、除草,保证土壤的养分充足。玉米的除草工作要尽早开展,因为后期杂草扩散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常见的除草方式有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人工除草是使用农具,化学除草是在玉米地四周喷洒化学物质,以达到去除杂草的目的[3]。
2.7 合理选择玉米浇灌的方式
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合理的灌溉技术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玉米在整个生长期间需要更多的水分,但是在不同生长时期的需水量不同,具体要根据天气和土壤情况决定。玉米对水分需求最大的阶段为孕穗期,在此期间玉米叶片表面蒸腾能力较强,需及时补充水分。抽雄期和开花期是玉米生产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应注意防止由于天气干燥和湿度较大影响玉米生长。
2.8 综合抗旱措施
为了避免由于缺水造成的玉米产量下降,种植户应加大田间巡查力度,检查玉米生长情况,翻耕时要及时浇水,保证水分充足。在玉米生长后期,由于水分被大量消耗,很難满足玉米的生长需要,应增加浇水次数,并在早晚各浇1次。由于夏季气温高,可以在玉米地中铺上秸秆,降低土壤含水量,增强土壤储水功能。秸秆经风化处理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改善土壤肥力。
2.9 穗期管理
在玉米生长期的管理中,应对未发育的幼苗和病株进行根治,以便为其他健康作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在较为干燥的地区灌溉,应确保水分充足。玉米在生长期极易受病虫害的影响,因此要加大对病虫害的防治力度,以降低其发病概率。
3 高产玉米常见病虫害
目前,玉米的主要害虫有玉米螟、蚜虫、蝗虫、黏虫等,主要病害有大斑病、锈病和病毒病等。玉米大斑病可使玉米叶片变成灰色,腐蚀玉米叶片,在潮湿的天气条件下很容易发生大斑病。玉米病毒病发生在玉米的各个时期,会对玉米的株高产生抑制作用,并影响其对水分和光照的吸收,从而使玉米不能正常结果,降低玉米的质量和产量。
4 高产玉米病虫害防治策略
4.1 生物防治
针对玉米害虫,利用天敌可以有效防治杀虫剂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达到保护生态的目的。玉米被玉米螟为害后,光合效率会逐步下降,雄穗易被折断,影响传粉的成功率,而且很容易被虫蛀,造成玉米秸秆脱粒,从而影响玉米的运输,造成玉米茎秆断裂,影响玉米正常生长,降低玉米的质量和产量。在应用生物防治技术的过程中,可以将赤眼蜂的幼虫投入到玉米田中,或用苏云金杆菌控制玉米螟。苏云金杆菌是一种适应能力较强的细菌,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使用,在玉米螟的繁殖期可以喷洒苏云金杆菌,并加大药剂用量[4]。
4.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玉米病虫害的方法是使用化学农药,为避免环境污染和防治残留,农民购买杀虫剂时应选择低毒、高效、无残留的杀虫剂,严格控制用药时间、用药方法、用药剂量等。防治玉米锈病时,可以使用苯醚甲环唑1 500倍液,每隔7 d使用1次,连续2次;防治玉米顶腐病时,可以采用80%代森锰锌600倍液喷雾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玉米大斑病时,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玉米蓟马时,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3%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
4.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指应用物理手段直接杀灭害虫。使用化学药剂可以杀死玉米螟,但对玉米的品质和产量都有很大的影响,随着剂量的增加,玉米螟会产生耐药性。因此可以采取物理防治的方法灭杀害虫,从而减少害虫数量。一是诱饵捕食。玉米蕾性诱剂对玉米螟有很强的诱惑力,种植户会在农田里喷洒杀虫剂,吸引玉米螟然后灭杀。二是光诱导。玉米螟对光很敏感,应根据其活动特点,在田间布置照明装置,吸引隐藏在田间的玉米螟并灭杀。三是黄色诱饵捕捉法。玉米的颜色是黄色,种植户可以在农田里放置黄色诱饵驱除害虫。当害虫侵袭玉米时,首先会选择诱饵,而粘板作为诱饵灭杀害虫[5]。
4.4 智能防治
现阶段,除了物理、生物、化学等防治技术外,国内还在不断地应用智能控制技术,主要有自动采集和分析、孢子自动采集和培养、远程小气候信息采集、病虫远程监测等,可以根据虫情和孢子的变化自动采集,并将采集到的信息传递到云端服务器上,工作人员通过电脑和手机实时监测玉米的生长状况,并根据玉米的生长科学防治。同时,该系统还提供了太阳能转换板、害虫捕捉装置和防病药剂等功能,当种植户在防治病虫害时,还可以安装外挂装置,让系统自动启动害虫捕捉装置,定期喷洒杀虫剂,确保玉米的品质和产量。
4.5 农业防治
可以使用化肥控制害虫,而且对玉米也有很大的好处,是一种无污染、无毒的防治措施,不仅能减少害虫数量,还能为玉米补充养分。水分是玉米生长的关键,有些地区比较干燥,需要加强人工供水,确保玉米健康生长。同时,水质的优劣还会影响玉米穗的丰盈程度,改善土壤、水质可以间接地改善农田的生态状况,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此外,翻地可以改善玉米的生长环境,还可以破坏有害生物的生存环境,为玉米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4.6 完善玉米病虫害防治体系
随着我国玉米种植产量的增加,有关部门应继续完善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机制,提高农户防治病虫害的意识,并结合各地实际,制订健全的防治技术规程,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大对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力度。
另外,建立健全玉米病虫害防治体系,引入相应的技术人才,设立专项防治基金,为今后的玉米病虫害防治奠定坚实的基础。
4.7 加大玉米病虫害防治力度
在玉米生产中,最易受到红蜘蛛、蝗虫和玉米螟的为害,不仅严重影响玉米产量,而且还会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红蜘蛛是一种寄生在玉米叶片上的生物,汲取玉米叶片和茎秆中的液体,从而阻碍玉米生长。一旦发生蝗灾,将造成玉米产量的大幅度下降,甚至绝收。玉米螟是我国玉米生产中最严重的害虫。玉米螟幼虫寄生在玉米茎秆内,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成熟,极易导致玉米死亡。因此,种植户要加大对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力度,采取生物控制措施,例如利用天敌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化学药剂时要严格控制其用量,以免对环境和玉米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4.8 重点防治玉米大斑病
目前,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大斑病最为常见。大斑病多见于玉米叶片,随着大斑病的恶化,病斑会在玉米叶片上继续蔓延,同时会对苞叶和叶鞘造成一定的影響。
在玉米大斑病初期,叶面会出现许多灰斑,呈不规则圆点,随着病情的加重,小点会逐渐扩大,然后顺着玉米叶向上延伸。在湿润条件下,玉米大斑病更易发生,应加强对其病害的控制。最常用的防治方法是选用具有较高抗性的玉米品种。陕西玉911、长早7号等是目前较为常用的高抗病品种,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品种,确保翻耕工作高效进行,可有效减少土壤中的大斑病原菌。
5 结束语
玉米是一种具有特殊优势的农作物,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种植。高产玉米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是保障玉米产量的关键,在玉米生产实践中,种植户要正确运用玉米栽培技术,掌握种植要点,加大对病虫害的防治力度,减少病虫害对玉米的为害,保证玉米的高产优质。
参考文献:
[1]黄广会.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研究[J].种子科技,2021,39(24):32-33.
[2]李万富.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探析[J].农民致富之友,2021(13):19.
[3]张萍.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分析[J].种子科技,2021,39(15):34-35.
[4]刘仲辉.现代农业中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析[J].种子科技,2020,38(24):34-35.
[5]木拉提别克·再那力汗,阿斯木古丽·马汗.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8,38(8):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