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见真章
2023-07-18吴莎莎
吴莎莎
黄庭坚曾说:“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之,则尘俗生共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诚然,人生有限,不可能事事经历,也不需事事经历,一个获得知识并丰富阅历的重要途径便是读书,作为一个教师更应如此。初为人师的我,便一直在研读教育专著的路上稳步前行,感触良多。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初中生心理辅导案例解析》一书。在我与它的“相处”过程中,学会了要在细微之处感受学生内心世界……
记得刚上大学时,心理学老师便向我们推荐了这本书。当时的我,迫于老师的安排,机械地跑去图书馆借阅。虽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反复阅读,并把所思所感记录下来,但因没有实践,所以收效甚微。
工作后,由于刚刚步入教师之路,与学生沟通交流经验甚少,这本书于我而言无疑成为了一个指南针。空闲时间,我便认真研读文中的案例,并结合这几年来的教学经验,争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这本书一共分为三辑,《青春自我》《我的关系》和《异色青春》,共19个案例。每一个案例都具有典型性,对教学工作都有很大帮助。从这些案例的分析与解决方法中,我学会了于细微之处见真章,在点滴之中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既要从所谓的后进生身上看到闪光点,也要幫助学优生健康成长。
一方面,在普遍认知中,后进生会让人觉得没有希望,甚至亲人、朋友都会想要放弃对他的帮助。而这种放弃对学生是不可挽救的伤害,他们虽然表面淘气,甚至霸道,但是内心却异常敏感,依然在意他人的看法,依然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认可。他们的出格行为往往是为了引人注意,其中甚至包含着正常途径竞争的失败感,所以他们的心往往是自卑的。这次的研读,教会了我对于这些所谓的“问题学生”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多去关爱他们柔软的内心,而不是直接放弃。比如,鼓励他们的每一个小变化,不要期待过高,不要拿理想境界标准看这些学生;和他们一起制订改变计划,使改变成为一个可以看得到、摸得到,并且有监督、有评估的过程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体会到自己努力所取得的成果,对未来充满信心,他们就会更愿意继续付出努力。
另一方面,对于学优生,我们更应该从细节入手。这本书中最令人深思的便是一位品学兼优学生的案例。她外表所显现的文静、矜持,以及她的好成绩,让不了解她的人生出许多艳羡。但这些优点就像是花园中那一棵孱弱小树上结出的一朵朵娇艳欲滴的花,人们只看到了它的美,却忽视了那一根根瘦弱不堪、难以负荷美丽的枝干。很多学优生就如这些小树一样,用超出了他身体负荷的美好迎合父母。他们身上背负着不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压力,因此往往更加敏感,不能坦然面对失败,对任何事情都要争强好胜。所以,我们既要在心理上多鼓励他们,又要在行为上让他们适当受挫,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之前布置了一项个性化作业——分享你身边的美景。具体如下:一寰天地,泠然久矣。负之可惜,移步赏景。本周末请在绝对安全的情况下拍一张照片(晨曦微露也好,灯火阑珊也好,萧瑟冬景也好,蓝天白云也好,花鸟树木也好),为照片配一句文案(此时心情、古诗词皆可),共享身边美景!出人意料的是,很多平时内向寡言的学优生像打开分享的大门一样,在推荐眼中所见美景之时又倾诉了他们的心事,让我看到了他们褪去完美外衣下的喜忧。
朱永新教授在《我的阅读观》中反复告诉我们:“一流的教师应该是一流的读书人,只有一流的读书人,才有可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一名教师,与其说他从事的是传授学生知识的职业,不如说他肩负的是改变学生心灵的重托。学生心灵改变的过程,也是我们自己体验、自己感悟的过程。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将与它“携手”走下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读书能启人心智,撼动心灵,丰富人生。作为教师,我将培风图南,赓续前行,继续于细微处见真章,让教育一路书香,使学生的航船驶向更加光明美好的前方!
(作者单位:汶上县第五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