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咀嚼自己灵魂的水墨足迹

2023-07-18刘士裕

公关世界 2023年12期
关键词:矿工笔墨创作

刘士裕

位于唐山市南湖北岸的周祖光先生水墨艺术工作室,一壁图书,一壁未完成的画稿,面窗墙壁上显著位置,悬挂着钱绍武先生的题词:“咀嚼自已的灵魂”。祖光说,这是钱绍武先生1995年为画室专门题赠的,因为正好契合自己四十余年的从艺之路,作为自己艺术创作座右铭,所以十分珍重。2022年10月的最后一天傍晚,当窗外嘈杂声浙渐退去,喧闹的城市归于平静,我们面对面坐下,边品着润丰茗茶,边分享着他跋涉探索艺术之道的心路历程及感悟。

感恩命运的眷顾

祖光出生在一个三代煤矿工人的家庭,其父兄都是开滦煤矿职工。1977年初中二年级时,不满十六周岁的祖光便响应党的号召,到丰南柳树酄乡西河村下乡接受再教育。在这里,他没有怨天尤人,同乡友兄长、大姐们一起开荒、挖沟、筑坝、插秧。他这个从城里来的“黑小伙”虽然年龄小,却样样农活都干得来,从不叫苦喊累,赢得了乡亲和大哥大姐们的赞许。由于受父兄的影响,他喜欢书法、爱好文学。祖光利用农闲时间如饥似渴地苦读当时仅有的几本小说,如高尔基《我的童年》、杨沫《青春之歌》等中外名著,为他的艺术之路铺上了第一块砖。1979年,祖光返城到开滦荆各庄矿,成为一名井下矿工。两个月后,矿山火热的“闹翻番”为他的写作爱好派上了用场。他凭仗自己仅有的一点文学功底,试着写作,学刻蜡板、写板报,宣传矿山劳模的先进事迹。为了做到图文并茂,发挥爱好美术书法的特长,他又开始画插图、配诗文。他的文章和插图被《开滦矿工报》等报刊多次刊用,逐步得到了矿领导的关注和重视。两年后,他被抽调到专门负责宣传工作的部门,在百里煤海已小有名气。

对于两年的下乡生活和两年的井下工龄,他认为:“我很感激那段艰苦岁月的磨砺,因为作为一个艺术家,你的作品是受你所生活的环境和你的生活经历所涵养的。尤其在起步阶段,经受艰苦生活的历练,对其后来的成长和艺术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他说:“农民吃苦耐劳、淳朴善良的性格;煤矿工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在恶劣环境中团结协作、‘特别能战斗的顽强精神,给予我这个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以良好的心灵滋养。也成了我人生的第一座‘富矿,令我终生受用。”祖光为出生于矿工之家而骄傲,为成长在百年开滦、百里矿区这片热土而自豪。他熟悉曾经每天朝夕相处的师傅,他们的劳动、生活,他们的一颦一笑都深深地刻在自己的记忆里,因此在创作表现矿工题材的作品时便真实、自然、生动,得心应手。他热爱煤矿,特别是对矿工兄弟的感情终生不忘,以至后来成为在省市及煤炭系统为矿工立传的画家。品读他表现矿工的件件作品,尺幅巨大,笔墨浓厚,场面壮阔,形象鲜活,逐步形成了自已的艺术风格,从而在全国省部级展览中多次获奖,曾被《工人日报》、《中国煤炭报》誉为“矿工画家”,《人民日报》也曾对其作品发文介绍。

画室里的特殊学员

在矿区做宣传,祖光任劳任怨,兢競业业,初露才华,始终深入生活,不忘学习对自己的重要性。刻苦读书,上夜校学习文化,从文学、美术两方面弥补自已的不足,成了他一个时期的主要生活内容。但出于开阔眼界及创作的需要,他逐渐感到文化和专业知织的局限,工作总感觉力不从心。特别是当他看到周围有些伙伴在恢复高考后上了大学,心里也不安分了。但从一个初中水平的学生到进入大学门槛,其跨度之大,难度之高,无异于是异想天开。倔强的祖光没有退缩,他决心一试,白天辛勤工作,晚上挑灯夜读,不论寒暑,骑自行车到几十里外的市中心去补习美术基础课。1983年,他用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进入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终于圆了自己的大学梦。从最基层起步的祖光,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认真上好每节课,跟随老师外出写生时,他不忘读好万卷书,也争取行好万里路。他读专业书籍,又读艺术理论方面的书籍。特别是对文学诗词的研读,珍贵的大学生活,使他在艺术创作和艺术修养上打下坚实的基础。后来,祖光被调入区教育局分管艺术教育和培训工作,开平区的艺术教育及文化活动在省市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他也在教学相长中不断提高了自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踏实的工作、丰富的生活,祖光始终没有停歇追求艺术的脚步,他要更上层楼,走得更远,他要在追求艺术创作的道路上登上新的高峰。1998年,他克服重重困难,考取中央美术学院的研究生班,如愿以偿,并有幸进入贾又福山水研究室学习。他近距离的接受中国美术最高学府的学院式教育。他充分感受到了贾又福先生山水画中强烈的主观色彩和独创的笔墨语言,为其画面中那种雄浑、博大、苍茫之境所陶醉。祖光追寻李可染李家山水文脉,又得贾又福先生之亲授,通过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的山水研习之法,深得其山水画创作精髓。他在主修水墨山水的同时,不放弃任何学习机会,他在完成山水专业学业的同时,拜中国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几位艺术大家为师。他选修韩国榛、田黎名教授的水墨人物,张立辰教授的大写意花鸟,王镛教授的书法篆刻,同时有幸聆听卢沉先生的讲授,受益匪浅,悟思顿开。

美院的学习生涯,是祖光艺术之路的一大转折。“当时的學员宿舍和画室相距较远,往返需要坐班车,耗时费力。所以除外出写生和考察,我基本上都在画室学习和生活。在整个美院学习期间,为了节省时间,我没去宿舍休息过。每天晚上想画到很晚甚至整宿都可以,画累了,搭两块画板放上铺盖就能睡上一觉,第二天上课来人之前,收拾好行李继续上课。后来被先生们发现,不仅没受到批评,反而受到他们的肯定。就连学校的保安都很受感动,跟我处的关系特别好,看我画得太晚,时常提醒我早点休息。”祖光接着说:“追寻中央美院前辈的足迹,扎扎实实的学,认认真真的练,两年一路下来,使自己的艺术素养全面提升,在艺术创作上也产生了质的飞跃。”

云际的那抹余晖

贾又福先生对祖光的影响是直接的、深远的。他回忆在贾又福工作室学习经历时说:“那时的教学是非常认真、非常严格的。老师循循善诱地教授学生,学生们都认真记下老师讲的每个理念、每一句话,其艺术影响是深远的、难忘的。起初,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反复临摹范宽、石涛、龚贤等古人的经典作品,以最大功力努力深入进去,力争掌握古人的思想、语言、技法和笔墨精髓。随后又多次随老师去太行山写生,深入生活、亲近自然、开启灵感、悟化人生。在摹古和写生积累丰富经验的基础上,由老师指导完成作品的创作。”

贾又福先生是位有独创精神,开一脉先河的艺术家。祖光在美院对李家山水进行了深层探索和领会,沿着前辈走过的路子,创作出一批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以自然风物为境象,表现大岳山川之精神的宏大艺术作品,具有强烈视觉震撼力。他尤喜龚贤、黄宾虹、李可染、贾又福一脉相承的积墨法。2001年,以作品《大岳余辉》的成功创作为标志,祖光的绘画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祖光说:“我多次去太行山写生,被他的风碑式的玄妙风姿及天地玄黄的洪荒之景所震撼。一次,在太阳已经落山的时候,我被带入一个神秘而未知的世界:太阳的余辉从山那边投射到天空,墨色云雾呈现出一片斑驳陆离的奇妙景象。近处的山峰黑漆漆的,伸手不见五指,令人捉摸不透,仿佛蕴藏着一种雄沉而压倒一切的力量。云与山之间,一条交际线蜿蜒起伏。朦朦中,山脚下一位农夫牵着耕牛缓缓走在回家的路上。宁静而有些压抑的黑白世界,茫茫天宇之大和渺小人物形成强烈反差。此情此景给了我极大震撼,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回来后,结合自己看到的物象,多次构图,有时会推倒重来。我追随龚贤、黄宾虹、李可染、贾又福诸先生的笔墨技法,一层一层地去淀染,创作了第一幅积墨山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创作出诸如《大河云开》《清月怀古》《雨过太行山色清》《岁月苍烟》《大壑朔云》等一批描绘太行山的作品。

祖光画太行,也对家乡的燕山情有独钟,曾数十次地跋涉家乡的英雄山。作为李派山水的继承人,他将先师的技巧、风格自然地融合到自己的创作之中,并注重挖掘作品的精神内涵。正如贾洁义先生所说:“周祖光的山水画锻造着崇高的风格取向,带给我们的是高大、刚正、充实、厚重,通过山水之风骨,给人以气度的震撼,他立足幽燕、太行,提炼庄严坚韧、雄浑、伟岸之精神,笔笔雕琢,层层积墨,使画作努力体现在气势上,并积淀于修养中。”

为煤黑子立传

一幅为煤矿工人立传的大幅水墨人物画,从线描稿到创作完成,竞相继三次入选全国大展的事例,在当时的美术界传为佳话。

2008年,为迎接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原本就在矿区成长起来的祖光,构思把煤矿工人的生活形象展现在神圣的艺术殿堂,他再次来到井下去感受生活,抓取素材,激发创作灵感。当他很快完成第一张水墨人物画后,感觉意犹未尽,总觉得画面单薄,没能表现出煤矿工人那种博大、深沉、厚重的精神气质。于是他又多次下井,同矿工兄弟同吃、同劳,通过深入思考、精心构图、反复修改,最后形成了一幅长14米的八联画。用传统水墨技法把数十名矿工与煤层及机械设备有机地融为一体,用水墨绘成一幅气势恢宏、有着厚重历史感的英雄群像,它尤如一条动涌澎湃的地下黑色长河。强烈的黑白对比,给人以一种百折不挠的震撼力量和视觉冲击力。

2009年第十一屆全国美展前夕,祖光将八联画中的一段精练成2米×2米的国画,顺利通过初选。而八联画因体量巨大则定名为《黑色长河》,以壁画形式,入选第二届全国壁画大展,并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展出后好评如潮。

访谈中,祖光还讲了一个“小插曲”。他说:“当看到中国美协举办全国首届线描艺术展征稿通知后,认为古人只把线描作为一种底稿粉本,常用在连环画插图上,现在要独立办展,觉得很独特。但我还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将《黑色长河》底稿中间一段放在拷贝台上,用毛笔勾就一幅线描作品《矿山铁汉》。其方法没有采取传统描法,而是用自己对矿工的感觉,贴近主题内容的线描去表现当代矿工,整个画面结实、刚劲、朴厚。稿子投出去后,不知是否符合线描大展的要求,因为是首届没有可参考的作品和经验,心里没底。结果不仅入选,还拿了首届中国线描艺术大展最高奖,随即被《美术》杂志等专业报刊发表。据专家分析,一些完全因袭前人的作品,虽三勾九染、钉头鼠尾、毛发毕现都没有选上,却看重我这幅画,只因技法符合立意,率性、有新意,所以在众多作品中能脱颖而出。后来我和朋友开玩笑说:没想到一件底稿稍加勾勒竟能拿回个大奖。”

应该说,以《黑色长河》为标志,2010年前后是祖光现实主义题材水墨人物创作的高峰期。他热爱矿山,感恩养育他的这片热土。他立足现代工业题材,以“为煤黑子立传”为己任,先后创作了《矿山之子》《走出地平线》《矿工与太阳》等一批有社会影响的作品。说到这里,祖光回忆起在中央美院学习期间,有幸常听卢沉教授讲课,对其创作思想受益良多。而卢先生夫人周思聪女士更是他敬仰已久的前辈、国画艺术的高峰,她在艺术创作上的卓越贡献和成就深深地影响着祖光,特别是周思聪、卢沉夫妇创作的组画《矿工图》,无论艺术语言、表现手法,还是观念架构上都给他深刻的启迪。

自然生命的歌者

祖光画山水、画人物,也画花鸟。但他画花鸟,就像歌唱家曲不离口,武术家拳不离手一样,大多是作为日课练笔而进行的。平时他爱把大小纸头收集起来,利用零碎时间画一幅小画。他说:“小画虽小,但同样需要构成关系、笔墨关系的处理,更要有意境趣味的精妙把握,长期的笔墨积累,自然天成笔墨尽显。另外还可陶冶心性,心静下来,涵养自己的笔墨修养。”

难能可贵的是他对于各个画种之间的关系,祖光有独特的诠释和理解。他认为,白石老人以花鸟名世,但他的山水、人物亦很精到,就连一件农具都可成画,且诗词、书法、篆刻皆成神品,成为一代宗师。其实,各门类艺术是相互滋养的,历史上的大家都是“杂家”。他说:“我是用花鸟画的气韵圆融我山水人物画的笔墨,用山水画的雄浑博大涵养我人物画的内在神韵,然后回过来用画人物的那种匠心和精微,去经营我的山水和花鸟。这样,三种艺术语言相互借鉴,做到相得益彰,以达水墨之精妙。”

祖光的花鸟画,多以荷花为主,尤其喜欢画晚秋后的残荷。他说:“春天,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充满生机活力;翠色欲流的夏荷给人以无尽遐想和情思;秋天,低下头的莲蓬和荷叶展示的是骨子里的成熟。每当荷花凋零,水面只有倒影陪伴着干萎的莲蓬和残枝败叶的季节,我常踏着霜雪去荷塘写生,记录着生命的顽强,思考着人生的真谛。”但祖光并不排斥描绘含苞欲放、满塘青翠的荷花,它寓意着青春和炫烂。也许是年过花甲的缘故,他也更钟情于秋冬的残荷。他说:“残荷的凄美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种感动,是人到晚年一种独有的人生思考和情感境界的共鸣。我觉得花鸟画家,应该是化心象为哲思的智者、自然生命的歌者。我常在显著位置画只活泼可爱的小鸟,以期让画面构成灵动起来,使笔墨更加丰富,成为化凄楚为凄美的一种符号,造境为妙,笔墨达境,以提升作品的品位。”

在周祖光画室,从盈尺厚的荷花画稿中,充溢画面的清、雅、苍、润,抒发的是诗意般的笔墨情怀,韵味绵长、悠远,给读者以人文关怀的召唤,仿佛是放歌生命的一首壮歌。虽随意之笔,但灵动成趣,妙境天成,流露出传统笔墨的雅致,营造出一种笔墨构成的心灵的诗情画意。

艺求灵魂的契合

访谈中,我觉得祖光之所以取得现在的成绩,不得不说他得益于广博的文学艺术修养,特别是扎实的绘画艺术基本功,其中速写是他钟情和从不释手的手段。而这时又不得不提到著名艺术家钱绍武先生。每当说到此,祖光的眼睛里总会泛起仰慕和感激的目光。

他回忆道:“速写是锻炼造型的基本功,也是积累创作素材非常受益的手段。前几年搬家,从地下室翻出来几大箱速写本,最早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在河北师大,随老师到太行山的手稿,四十年一路下来,虽然有些幼稚,但鲜活生动,很有历史感,觉得特别亲切。”说到这里,祖光起身从书架上取出一本刚刚出版的《周祖光速写集》,钱绍武先生用毛笔精心作序。在《序》中写道:“祖光速写,感受真切,直面人生。超出了一般速写的范畴,而是对人们内在精神的探索和记录。当今艺术,多心浮气躁之作,因此这些实践更显出了艺术的严肃性,我以为是很难能可贵的。”句句充满真情的评价,饱含了老一辈艺术家对祖光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读罢这篇难得的序言,笔健情长,墨沉意厚,字里行间尽显绵绵厚爱与师生情怀。

祖光接着说:“先生作《序》时,已经九十多岁高龄。从构思到用毛笔把它腾录下来,用了兩个多小时。我说用钢笔写就行了,他执意说:‘你用那么多心血画了那么多作品,值得肯定。我用毛笔直接写,也是对你的直接奖励呀,而且你直接用就可以了,其言其行,令我非常感动,至今历历在目。”

在中央美院,祖光除常去听先生讲座,还喜欢约几位同学去先生工作室讨教,听他讲艺术理论、创作思维和对书法的感悟。当得知祖光来自唐山,下过矿井时,钱先生说:“从学习中的韧劲和顽强精神,我看到你有开滦煤矿工人特别有战斗精神的基因”。这给了他很大鼓励,令其终生受益。

言归正传,访谈结束时,我们的话题又回到钱先生的题词。祖光说:“从中央美院回来之后,我始终把先生的题词放在案头,时刻警醒自己,反复咀嚼自已的修为、咀嚼自已的涵养、咀嚼自已的挫折、咀嚼自已的进步,以期达到艺术生命的至高境界。”

临别时,再一次站在钱先生的题词前,我感受到它在周祖光艺术生涯中的份量,也充分体悟到了一位真正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咀嚼自己灵魂的浓厚味道。

(责任编辑:刘占行)

周祖光

著名中国画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壁画学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华北理工大学,唐山学院,唐山师范学院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北京陈钰铭水墨家园创作室画家,省政协委员,民盟中央美术院唐山分院名誉院长。

周祖光站在祖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苦心精研中外经典名作,在山水、人物、花鸟及书法领域均有极高修养和成就。 作品曾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等多项国家级展览并获奖,出版个人画集多部,作品被人民大会堂等中外美术馆、博物馆及各界藏家广泛收藏。作品及业绩被《人民日报》,《美术》杂志,《中国文化报》等报刊发表。

猜你喜欢

矿工笔墨创作
金牌挖矿工
笔墨童年
老矿工的家国情怀
《一墙之隔》创作谈
笔墨厨神
矿工老李
笔墨厨神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