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留名于成龙
2023-07-18王树仁
王树仁
于成龙,明朝万历四十四年(1617 年)生于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方山县)下昔乡(今北武当镇)来堡村。字北溟,别号子山。累官知县、知府、直隶巡抚、两江总督等。这位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第一廉吏”的清官,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为官不怕条件艰苦
生于明朝的于成龙,因几次科考落第,直到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 年)入国子监学习结业后才有了出仕的机会。这一年已经四十四岁的于成龙,不顾亲朋的阻拦,别妻离子,怀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抱负,接受朝廷委任,以副榜贡生资格获补授广西罗城知县。广西罗城县不仅离山西永宁州有千里之遥,而且还兵荒马乱。当时罗城县新隶于清朝统治还不到两年,由于局势未稳,两任知县一死一逃。于成龙到罗城县时,境内遍地荒芜,城内只有居民六家,茅屋数间,县衙也只是三间破茅房。在这样的情况下,于成龙只得寄居于关帝庙中。由于条件艰苦,同来的五名仆从不久或死或逃,而于成龙则以坚强的意志,扶病理事,迈开仕宦生涯的第一步。
为造福百姓,于成龙在罗城县采取了“治乱世,用重典”的方法,首先在全城乡建立保甲,严惩缉获的案犯。收到初步成效后,他又指导乡民练兵,甘冒“未奉邻而专征,功成也互不赦之条”的后果,抱着为民而死的决心,准备讨伐经常扰害的“柳城西乡贼”。在强大的攻势下,西乡“渠魁府首乞恩讲和,抢掳男女中只尽行退还”。从此,邻盗再不敢犯境。在消除内忧外患的同时,于成龙还十分注意招募流民以恢复生产,常常深入田间访问农事,奖勤劝惰。农闲时还带领百姓修民宅、建校舍、筑城墙。对迁入新居的百姓,还亲为之题写楹联,以示鼓励。在深得民心之后,他又以刚柔并用的斗争策略,解决了“数大姓负势不下”的问题,使一些一向桀骜不驯的地方豪强“皆奉法唯谨”。
于成龙在罗城县为官七年期间,就使全县摆脱混乱,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新面貌。清朝康熙年间给官员评等级,基本是“四格”,最高等级是“卓异”(最杰出人物)。因为于成龙在艰苦的条件下奋斗了七年,使罗城县“旧貌换新颜”,所以广西布政使金光祖不因关系、不因金钱,把于成龙评为广西官员的楷模,并举荐其为广西唯一“卓异”。
为官敢于知难而上
清朝康熙六年(1667 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今重庆合川区)知州。于成龙上任时,合州土地极度荒芜。他革除旧弊,发展生产,社会面貌大为改观。两年后,于成龙调任湖北黄冈同知。由于在任期间他身先士卒,沉重打击当地黑道势力,深受百姓拥戴,因此引起湖广巡抚张朝珍的注意和得到其赏识,再次被举荐为“卓异”,并升任武昌知府。此时吴三桂进犯,朝廷军队正进攻岳州时,于成龙接受了修造浮桥渡过军队的指令。可浮桥刚修造好,山洪暴发,浮桥被冲塌了,于成龙也因此获罪被免除官职。由于吴三桂在湖北各地散发伪造的文书,因此麻城、黄冈等地的盗贼,都占据自己的山寨响应吴三桂。巫师黄金龙隐藏在兴宁山中,谋划作乱。曾经是于成龙在黄冈时的手下快捕,善于捕捉盗贼的刘君孚,在收到了吴三桂的文书后,就和黄金龙等人勾结起来,占据黄冈曹家河叛乱。因黄冈地区民风彪悍,没有官员愿意去平叛,故在危急时刻,湖广巡抚张朝珍决定派于成龙前去黄冈平叛。
于成龙侦查得知刘君孚虽然叛变了,但其他人并没有完全接纳他,还在犹豫之中,于是就日夜兼程赶到盗贼的山寨处,距离十里左右停下住宿。贴出文书告知自首的人可以免罪。因此前来自首的人每天数以千计。同时还派遣地方官员告知刘君孚,主动投降可以用不死之罪来对待。然后于成龙才骑着骡子,带着两个随从,打着伞敲着锣,直接进入盗贼的据点。把刘君孚呼唤出来后,刘君孚磕头接受招安,他的手下数千人也缴械投降。黄金龙闻讯逃到纸棚河,后也被于成龙擒获。朝廷得知黄冈平叛后,向皇帝请求恢复于成龙的官职,于是朝廷擢升其为黄州知府。
于成龙升任黄州知府后,第二次暴乱又接踵而至。潜入的奸细趁黄州府空虚,联络当地豪绅纷纷起事,“高山大潮,烽火相望”,声势与范围大大超过前次。面对险恶的形势,于成龙清醒地认识到黄州府的重要性,于是力排众议,制定了决不放弃黄州、组织乡勇主动进剿的策略。他在调集各乡乡勇数千人在东山黄土坳一带,与数量上占优势的暴乱分子展开激战时,身先士卒,危急关头置生死于度外,战斗获得全胜,当场擒获暴乱首领何士荣。由于二十余天内再次取得平乱的胜利,因此受到湖广总督蔡毓荣的高度褒奖。
为官不忘整顿吏治
身为“治官之官”,于成龙始终把整顿吏治放在首位。他曾指出:“国家之安危由于人心之得失,而人心之得失在于用人行政,识其顺逆之情。”在黄州时,他衣内有个布袋,口袋里装着盗贼的名单。升巡抚后仆人请他别这样做,他笑着说:“此袋昔贮盗,今以贮奸贪不省之官吏,未可去也!”针对各属贿赂、请客送礼之风,他从利用中秋节向他行贿的官员开刀,惩一儆百。
他赴任南京,入境即“微行”访于民间,面对“州县各官病民积弊皆然而江南尤甚”的状况,不禁叹曰:“噫!吏治败坏如倒狂澜,何止时乎?”于是就很快颁布了《兴利除弊约》,其中开列了灾耗、私派、贿赂、衙蠹、旗人放债等十五款积弊,将“积弊尽行痛革”。与此同时,他还根据自己的体会,制定了以“勤抚恤,慎刑法,绝贿赂,杜私派,严征收,崇节俭”为内容的《示亲民官自省六戒》作为地方官的行为准则。为了“惩治腐败”,他举优劾贪,宽严并济,时人说凡他所到之处,“官吏望风改操”。康熙帝也称其“宽严并济,人所难学”。
对廉洁有为的人,于成龙反对论资排辈,他对清廷死板的任官“考成”制提出异议,认为其不利于吏治建设,造成“问其官则席不暇暖,问其职则整顿无心,势彼然也”,常常使“远大之辞,困于百里,深为可惜”。为此,他屡上疏推荐人才。如直隶通州知府于成龙(史称“小于成龙”)、江苏布政使丁思孔等较有作为的清廉官吏,都是由于他的举荐而受到康熙皇帝的重用。为官期间严于律己
于成龙的官阶虽越升越高,但生活却愈加艰苦。为遏止奢侈腐化,他带头实践“为民上者,务须躬先俭仆”。他天南地北,宦海二十余年,只身天涯,不带家眷,结发妻子是在阔别二十年后才相逢的。康熙十八年(1679 年)夏,
于成龍在福建按察使任上第三次被评为“卓异”后升任布政使,主管全省的财赋和人事。于成龙为了警诫自己,勉励下属,在大堂上悬联一副,联曰:“累万盈千,尽是朝廷正赋,倘有侵斯,谁替你披枷带锁;—丝半粒,无非百姓脂膏,不加珍惜.怎晓得男盗妇娼。”这也是他为官几十年,真正做到了“清介自持,誓不受属员一毫馈送”的写照。在福建为官期间,于成龙还撰写了如下的对联自警自省,联曰:“山到穷时,现许多峭壁层崖,欢富贵功名,何似林禽野兽;路逢狭处,经无数行云流水,任磐桓谈笑,休辜翠竹苍松。”
康熙十九年(1680 年),于成龙再次出任两江总督。他在去南京上任之时,仅带十几文制钱,与儿子同乘一辆骡车,晚上就在路边客栈寄宿。到了南京,每日亦粗茶淡饭,即使有客人来访小聚,也仅以他在两江总督署自种的青菜招待。“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因此南京百姓都亲切地称他为“于青菜”。
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农历四月十八日,于成龙自感生命将息,乃正襟危坐,流着泪向下属重复他的《示亲民官自省六戒》——“勤抚恤、慎刑法、绝贿赂、杜私派、严征收、崇节俭。”接着又叮嘱将自己的尸骨运回家乡,丧事务必从简。就这样,于成龙端坐而逝,享年六十八岁。后整理他的遗产,仅有盐米数升、布被一床、袍服一件和靴带两条。于成龙逝于任上,不但百姓们失声痛哭,也惊动了远在京城的康熙皇帝。他发出“朕失臂矣”的感慨后,又谕大学士等:“原江南江西总督于成龙操守端严,始终如一……实为天下第一廉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