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家交游圈子的社会学意义

2023-07-17栾天一

中国书法 2023年1期
关键词:吴昌硕社会学

摘 要:一个书法家的成功,既要在专业水平上有所创新突破,又要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构建自己的艺术圈子。有了艺术圈子就有了可以交流沟通、拜师访友、攀缘举荐、人脉积累等的机会。艺术圈子里的人的地位和文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艺术家的层次和境界。

关键词:书家交游 艺术圈子 吴昌硕 白蕉 社会学

对书家而言,艺术圈子是至关重要的。圈子内人脉的地位、学识和境界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书家在事业上的成功与否,所以一位书家不仅需有高超的艺术水准,还要具有良好的人际互动和人脉积累。『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自古以来,人们始终重视拜师交友的活动,将之视为人生重要的社会关系和乐趣。有了圈子,便有了攀缘、举荐、钻营、互帮等各种活动,也由此演绎出不少故事。以沈曾植的圈子为例,他的圈子有着各色人等,既有像康有为、潘祖荫等人士,也有像吴昌硕、李瑞清、曾农髯这样的遗老书法家,还有像王国维、陈散原、胡朴安、马一浮、张元济等学有所长的学者专家,更有像余肇康、罗叔言、郑孝胥、章一山、诸贞壮等这样的饱学硕儒。入了圈子就有很多知心话和真诚劝诫,对自己的人生和艺术道路帮助是很多的。当时康有为三天两头去沈曾植家里。据王蘧常《沈寐叟年谱》载:『康常自命为圣人,独严惮公(指沈曾植),书家交游圈子的社会学意义论 坛栾天一摘 要:一个书法家的成功,既要在专业水平上有所创新突破,又要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构建自己的艺术圈子。有了艺术圈子就有了可以交流沟通、拜师访友、攀缘举荐、人脉积累等的机会。艺术圈子里的人的地位和文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艺术家的层次和境界。

关键词:书家交游 艺术圈子 吴昌硕 白蕉 社会学逾数日必造遏焉,公待之不即不离。一日,康发大言,公微哂曰:子再读十年书,来写吾谈可耳。康颜渥而退。』沈曾植待康有为既有师长的告诫,又有作为挚友的筹划安排。沈曾植曾劝康有为:『汝为人太多,而为己太少,询于外有,而不反于内虚,其亦阍于大道哉?』[1]要求康有为在参与国策讨论中,不要一味激进而不为自己考虑周全。在康氏公车上书后,天下舆论哗然,朝议汹汹,康有为一时不知所措,沈曾植让其缄口自晦,暂避锋芒,埋首文艺,以待時机。康有为顿悟,故而有了《广艺舟双楫》的问世。这一段历史对康有为来说,是一生中最为重要和难忘的记忆。这种圈子内师友的真挚情感,对一个人在人生关头进退两难之时,发生重要的导向作用。这番话也让康有为极高的才华转向书法,也让他拥有了今后在书法上作为一代大师的资本。他曾自述:『光绪十四年,乃发愤上万言书,极言时危,请及时变法……朝士大夫攻之……沈子培(沈曾植)劝勿言国事,宜以金石陶遣。时徙居馆之汗漫舫,老树蔽天,日以读碑为事,尽观京师藏家之金石凡数千种,自光绪十三年以前者,略尽睹矣。拟著一金石书,以人多为之者,乃续包慎伯为《艺舟双楫》焉。』[2]对于这种帮助,康有为一生也是难以忘怀的,所以他在后来挽沈曾植诗中写道:『戊子初上书,变法树齿牙。先生相助之,举国大惊哗。恼传下刑部,纷来求衅瑕。君力劝括囊,金石穷幽遐。』[3]这段历史也可作为考证《广艺舟双楫》问世的一个史料。

一个人要形成自己的圈子,需要时机、机遇和缘分等,像苏轼的崛起就有赖于欧阳修的赏识,这种例子不胜枚举。比如吴昌硕,侯开嘉在《关于吴昌硕六十岁前后变法种种》[4]一文中说,吴昌硕其实有两大人生理想,一是要成为『自我作古空群雄』而独树一帜的艺术家,另一就是入仕做官,封妻荫子,光宗耀祖。他花了很大一笔钱买了个候补知县,后应是经吴大澂举荐『任江苏安东(今涟水)县令,一月即辞去』。在此期间,吴昌硕本想积极构建自己的政治圈子,所以他曾有几次拜访翁同龢的经历。在《翁文恭公日记》中记载,光绪二十年甲午二月十日条有『江苏试用吴俊卿送诗并印谱』之语,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十一月七日条有『沧石者,江苏县令,曩于京师识之』。第一次前去拜访的时候吴昌硕为试用,再去就已经是县令了。由此可知,吴昌硕捐官是在他五十二岁至五十五岁之间的事。利用自己所长送诗及赠送印谱,皆是攀缘的一种手法。在吴昌硕送上诗和印谱后的第三天,翁同龢居然亲自到城外吴昌硕住的『迟云仙馆』旅舍去会见他。在《翁同龢日记》光绪十年甲午二月十三日条目记:『(午后)出城拜吴君俊卿,其人曾在吴平斋家处馆,年四十余,能篆书,似亦不甚倜傥。』[5]在翁同龢眼里其『不甚倜傥』,也是一种蛮有意思的评价。这与吴昌硕喜欢古意的东西大约有点关系,他不是那种很洒脱的人。翁同龢后来『开缺回籍』到了常熟,吴昌硕还去拜访过,但是这条线最终还是没能在吴昌硕的仕途上起到作用。在甲午战争之时吴昌硕已与吴大澂搭上了关系,侯开嘉认为:在吴昌硕五十一岁那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军初战失败,清政府就重新起用湘军旧将,令吴大澂八月北上督师御日。吴昌硕应邀参佐戎幕。对吴昌硕甲午参戎一事,《年谱》和传记作者不吝笔墨大加褒扬。《吴先生行述》中称:『甲午中日之役,吴中丞大澂出师榆关,奏调先生赞画军事。先生被命即行,亲友沮尼,不以自馁。』[6]看来吴昌硕对参戎一事十分坚决,毫无动摇之心。《年谱》作者认为:『昌硕先生激于爱国热忱,也本着「士为知己者死」的道义观,就义无反顾慷慨同赴国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个文弱书生能如此不避艰险,随军踏上征途,其精神实在难能可贵,令人感佩。』[7]侯开嘉认为,这些对于年过半百『功名未成』的吴昌硕来说,是迫切需要的。正因有了这些经历,后面才有了吴大澂的举荐。但是做了一个月的县令后,吴昌硕就不得不辞职,尽管有什么不满官场黑暗等等说辞,但侯开嘉很直接地说破了,是干不了,他发现自己根本就不是这块料。最后刻了『一月安东令』一印,算是对这段人生经历做了一个了结。

在搭建自己的人脉圈子之时,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圈子始终要根据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不断调整,只有这样才会不断开拓自己的人生境界,提升自己的档次和位置。吴昌硕在这方面是极为成功的。当他一旦认识到自己在仕途方面不会有大的出息,他立马就将另一套看家本领即书画篆刻发挥作用,当然在开始时也不是十分顺利。郑逸梅在《三位姓吴的艺术家》一文中说:『中年的吴曾镌一石送给某巡抚,某巡抚不加青睐,他一愤走沪,住在笺扇铺楼上卖画,一扇取润两百文。』[8]他当时估计也是相当愤怒。人生的转向有时也是需要一个时机来下定决心的,这似乎就是让吴昌硕准备由仕途转向艺术的一个重要事件了。当然吴昌硕本身早有往沪鬻书卖画的念头了。据记载,吴昌硕初到上海时手上并无多少铜板,迫切需要有人赏识和提携,此时他既有主动出击拜访,又有被动式被赏识。这时对任伯年的拜访起到了重要作用。任伯年对他说,『你画的比我好不用跟我学了』,这种鼓励和提携的话一旦传扬开来,会起到很大的宣传效果。正是由于任伯年的赏识和评判,让王一亭认识到吴昌硕巨大的艺术价值,也正是由于王一亭的赏识,吴昌硕一步步打开海派艺术市场。这在他的居所和润格上都有很好的体现。吴昌硕在一九二一年十二月所撰《白龙山人传》开头言:『余于辛亥秋,橐笔至沪,书画交获一吴兴王君,名震,号一亭,别字白龙山人,为人豪迈,相与接谈,若和风之拂几席者。』王一亭是在艺术与商业上比翼齐飞的人物,出于对吴昌硕书画金石艺术的推重与崇拜,他向日本商人大力推介其作品。一九一三年,四十七岁的王一亭正式投于吴昌硕门下。

[9]刚来到上海,吴昌硕的字画并无市场,王一亭甚至自掏腰包将其作品买下。正是有像任伯年这样有感召力的书画家的捧场,有王一亭这种具有深厚经济实力的人物撑腰,吴昌硕在海派书画界逐渐崛起。据《吴昌硕年谱》记载,吴昌硕从六十岁始自订润格,说明他正式开始了卖字鬻画的生涯。他从六十一岁时居住在苏州桂和坊十九号,其斋名曰『癖斯堂』;大约在一九一二年他六十八岁时,搬到上海吴淞地区,后来又搬到浦东烂泥渡,七十岁迁至北山西路吉庆里九百二十三号;两年后,又建新弄,名经传里。十年之内三次迁居,花钱买房,说明吴昌硕字画畅销、收入丰厚。他于七十岁、七十三岁、七十六岁、七十七岁,分别重订润例,每重订一次就涨价一次,说明市场对吴昌硕作品需求量日增。邹涛在《日本藏吴昌硕金石书画精选》一书《后记》中述:『吴昌硕在世期间就有相当数量的作品流传到日本。据传,通过高岛尾、王一亭等从日本来的正式的订单就有上万件。』需求量之大,令人咋舌。

[10]他的生意兴隆让鲁迅都很羡慕。

有了良好的人脉圈子后,自己对市场的把握也是至关重要的。吴昌硕知道自己『生计仗墨砚』,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他将自己的姓名『吴俊卿』『老缶』『苦铁』『昌硕吴俊』等,一律落款为『吴昌硕』,因为『昌硕』二字吉利,买字画的人喜欢。作为晚辈的邓散木就不谙此中门道,一味强调自己的文人脾性,在上海卖字落款为『粪翁』,人们一看就皱眉头。另外,只要是市场需要,即使是并不擅长的画种,吴昌硕也要去画。对这类画,他先请人画出小样,照此临摹,以应付市场之需。他在给顾麟士的信中言及此事:『江府陈太遵命作《峰泖宦隐图》,弟告以不能画山水,而太尊必强之,不得已求兄起一草稿,弟当依样图之。然只需粗疏笔法,若细腻者弟不能学步矣。』『临之再四,不能形似,可笑可笑。然笔下稍得门径,皆兄之赐也。』信中还有『乞弗与外人道』之语。

[11]还有就是生意兴隆来不及写和画,就由学生代笔。据《我的祖父吴昌硕》书中所记,山水、人物之类由王一亭代笔,另外代笔者还有吴待秋。郑逸梅也在《一代画师吴昌硕》一文中指出,代笔者还有赵云壑。所以,在吴昌硕传世作品中存在一些画假款真之作。

[12]吴昌硕是一个睿智的人,对于很多人喜欢附庸风雅这一点,他认为:『附庸风雅,世咸讥之,实则风雅不可不有附庸,否则风雅之流,难免饿死。』郑逸梅记录一事:『某书画商,以吴昌硕画梅一幅出售,购者请昌硕辨真伪。昌硕披阅之余,即断为真品。时况蕙风在旁,曰:「此画写安吉为安杏,乌得为真!」昌硕笑曰:「我老矣,错写时有之。」既而购者持画去,乃语蕙风曰:「明知非我所作,姑不说穿。如此书画商可以赚钱度日,于彼有益,与我无损,何必认真!」』[13]应该说吴昌硕是一个情商极高的人,善于妥善处理各种问题,同时对各种事情也想得很通透。陈巨来在《安持人物琐忆》一书中说:『昌老在七十前,曾纳一妾,未二年,即跟人不别而行,昌老念念不已,后自作解嘲,笑谓先舅曰:吾情深,她一往。殊觉风趣也。』

人生的成功有时需要伯乐的出现,如在白蕉的人生道路上,徐悲鸿和柳亚子就是伯乐。根据曹军《白蕉书法管窥》一文介绍:十六岁时白蕉先入上海海澜英语专修学校,后又考入上海政法大学。在上海英语专修学校求学期间,通过同学蒋丹麟结识了著名画家徐悲鸿,并与徐悲鸿、女画家周炼霞等人一起加入徐悲鸿外舅蒋梅笙组织的诗社学习旧体诗。白蕉与徐悲鸿一见如故,相见恨晚,自此订交并结下终生友谊。唐吟方《雀巢语屑》載:白蕉早年举办展览,在广告语中即自称为当代写『二王』第一人,而当时『物论殊不尔』,可见白蕉之狂确非常人可及。据白蕉夫人回忆,徐悲鸿先生很赞赏白蕉的书法,为他订了第一张润笔单,并亲笔为他书写。一九三二年,特请他写『屈原九歌』长卷。白蕉在《云间甲集》中云:『悲鸿先生去年来书委写屈原九歌长卷,余以待病家居,鹿鹿未就。今半矣,乃始成之,计有真、行、草共计十纸。仙童乐静,不见可欲,风猷非唐以后人所能仿佛。恨丹麟不及见之也。』[15]徐悲鸿留学归国曾邀白蕉赴北京栖霞山赏红叶,并画了幅枇杷相赠,托蒋兆和带给白蕉,白蕉写诗以记之。一九五三年,悲鸿带白蕉去白石老人处,白石老人为他画了幅芭蕉。这些轶事白蕉夫人有专文详细谈及。

[16]要使自己的圈子变得更为宽广,加入社团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一九〇九年柳亚子等人创建的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白蕉因出生较晚,未身逢盛会,但一九三五年南社纪念会成立,白蕉终于成为其中重要一员,并与众多南社社员保持紧密联系,如其同乡南社诗词名家姚鹓雏与白蕉有着频繁的交游,吴江柳亚子博物馆保留了一批白蕉与姚氏的手札信件。

白蕉加人南社纪念会结识了一大批如柳亚子、于右任、叶楚伦等著名人士,对他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7]白蕉自视甚高,自谓『非唐以后人所能仿佛』,但由于他和邓散木是一个圈子里的朋友,加上对邓的篆刻水平是出于内心的敬佩,所以有邓他就不再刻印。在一九四九年前,他通过姚鹓雏与沈尹默见了一面,但谈下来他感到很失望,不是他想象中那样的,所以圈子的扩大是需要缘分的。沈尹默可以与潘伯鹰是一个圈子,但不会与白蕉是一个圈子,因为彼此都感到了对方心里的不屑。陈巨来说:『白狂名至大,但余觉得,并不如外面所传为甚也。只觉得他对沈尹默云云,似太对沈老过分一些,使沈大大不怿。』[18]我想这与两个人的审美取向有点关系,白蕉的用笔和书写松动和空灵,沈尹默虽然也取法魏晋,但写得紧而内敛。由此看来,圈子里的朋友既是趣味相投,也是审美高度一致的。

注释:

[1][3]严明.沈曾植[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10.

[2]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G]//中国史学会编.戊戌变法:第四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121.

[4][10][12]侯开嘉.关于吴昌硕六十岁前后变法种种[C]//海派书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上海: 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410,427,428.

[5]翁同龢著,陈义杰整理.翁同龢日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6:2676.

[6]王个簃.吴昌硕[ C ] / /浙江省安吉县政协文史委员会编.吴昌硕.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1993:11.

[7]吴长邺.我的祖父吴昌硕[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44.[8][13]郑逸梅.郑逸梅选集:第三卷[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670,891.

[9]王琪森.三代海派书法家崛起的经济形态考[C]//海派书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324.

[11]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编.海派代表书法家系列作品集·吴昌硕[G]//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34,38.

[14][18]陈巨来.安持人物琐忆[M].香港:香港中华书局,2020:24,241.

[15]苏显双.潇洒出尘云中漫步[C]//海派书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194.[16]刘海粟美术馆编.挥洒云间——白蕉书画展作品集[G]//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1:141.

[17]曹军.白蕉书法管窥[ C ] / /海派书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108.

本文责编:熊潇雨

猜你喜欢

吴昌硕社会学
吴昌硕艺术展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花卉的宠儿——吴昌硕
法律论证:一种社会学进路的阐释
一代绘画大师吴昌硕
吴昌硕石鼓文风格成因及影响
用劲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