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点;关于主题性创作

2023-07-17李刚田丛文俊刘洪彪叶培贵张继朱培尔

中国书法 2023年1期
关键词:主题性书家大展

李刚田 丛文俊 刘洪彪 叶培贵 张继 朱培尔

把握『艺』与『文』的关系

李刚田(『征程』『伟业』大展学术主持)

主题性书法创作活动,提出『人民性,时代性,专业性』的创作导向,提倡『以事成文,以文成墨』的创作方式。作者不再是将自己排除在外而单纯的抄录古诗文,不再单纯关心技巧的表现与形式出新。作者要融入时代,作品要表现现实生活,彰显时代精神,同时在书法中要表现深厚的传承、作者的艺术想象、真挚的情感乃至气质禀赋与审美追求。深化历史传承,立足现实生活,高扬主体精神,与时代同频共振。唤醒我们的创作激情与浪漫情怀,既是我写我心,又是我写生活、我写历史、我写时代。主题性书法创作一方面要体现文以载道的社会功能,同时也要符合『展览时代』作品的形式表现与审美特征,在书法创作中努力探索新的路径。主题性书法创作要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协调,形式美要服从、服务于主题内容,作品的可读性与可视性并重,书法的审美功能与教育功能同观点:关于主题性创作——学术主持、学术顾问、主席团成员谈『征程』大展主题性创作:定位·方法·路径时体现。时下书法创作中惟形式至上、技法至上的思潮与主题性书法创作明显是不适合的。如何把握创作激情的表现、形式美的营造与书写内容的可辨识性之间的度,主题性书法创作对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尽管有些方面作者还不习惯,把握『艺文兼备』还不能够得手应心,但是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和一个可喜的开端。

当然世界是包容的,书法也是丰富多彩的,有主题性的主题创作,也有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专题性创作。当然也有非主题性的创作,或者突出形式与技法的个性化的创作,包括探索性、实验性的创作。正是这种多元与丰富推动了当代书法创作的繁荣发展。当代书坛应唱响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这个主旋律就是人民性、时代性,要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尝试回归书法本源

丛文俊(『征程』『伟业』大展学术顾问)

主题性创作自古有之,举凡庄重、正规的场合,都会对书体和风格有相应的要求,即使是写入《急就篇》的草体,入碑的行书,也不例外。这是一种文化、人与书法的自然融合,以此成为传统。至于那些大量的尺牍和草稿杰作,如《喪乱帖》《兰亭序》《祭侄稿》之类,由于文辞内容与其人其书的高度统一,遂成为另一种类型的主题性创作,其光彩映照千载,至今不衰。当代书法大都流于设计制作,或放纵自任,不别文辞内容,不别书体,不别作品的固有功用,而以作品形式和炫技为鹄的,看似花哨丰富,实则很苍白,成为一种缺少灵魂的俗弊。所以我们应该很好地向传统学习,用敬、用心去感悟其妙之所以然,尝试回归书法本源的艺术精神之中。

『三段式』创作的当下意义

刘洪彪(『征程』『伟业』大展学术主持)

其实,书法前贤留下了太多『浸入式感受,体验式书写,主题性创作』的经典之作。若无数十位文人墨客会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曲水流觞,仰观浩宇,俯察大地,极目八荒,敞怀万物,就绝不会催生出『天下第一行书』——王義之《兰亭集序》。若非对常山太守颜杲卿、颜季明父子在安禄山叛乱中挺身而出,奋力抵抗,以致父陷子死的极度悲愤,颜真卿笔下也很难出现情若浪潮、势如风云的《祭侄文稿》。

曾几何时,当今书坛临古代碑帖、抄古人诗文几成多数书家的书斋常态,以写像古人碑帖为目的,不思变改;以抄录古人诗文为惯式,不假思索。如此字仿古人、文抄古人之书写,究竟对当世有多大意义?对后世又有什么价值?

中国书协连年筹办主题性展览,引导浸入式感受,提倡体验式书写,无疑是对当代书家艺文兼备、德艺双修和当代书法从高原向高峰攀登的战略性举措。

让书法真正回归到生活

叶培贵(中国书协副主席、『征程』『伟业』大展学术主持)

讨论『主题性书法创作展览』,需要综合辩证的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其核心要义。

『主题性创作展览』是中国书协『十六字方针』的时代聚焦。『十六字方针』中,『多样包容』是总基调,符合双百方针,是统领性的。而『植根传统』和『鼓励创新』、要求『兼备』的『艺』和『文』,分别构成两个大的指向。

『主题性创作展览』中的一项重要要求——创作者深入生活情境和历史场域中进行情感体验、文本撰写,表象上似乎只是对『文』的具体化探索,但深入地看,情感体验和文本撰写并非外在于『书』的事情,相反却极有可能影响到对笔墨(也就是『艺』)的理解,从而推动『传统』『创新』关系的再认识。展览约稿过程十分鼓励参展书家在『艺』上充分发挥,布展过程高度强调『艺』的充分呈现,高度关注参观者的观展体验。因此,对书法本体的重视程度,在主题性创作展览中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是得到了强化。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体验和撰稿过程,将可能促使更多书家走出相对狭窄的书斋与展厅,更主动地向历史和生活敞开。历史增强文化底蕴,生活提供精神源泉。书法艺术的当代发展,只有真正获得这两个方面的强有力支撑,才能不断凸显书法的民族特质,才能持续提升当代书法融入新征程文化创造的宏大事业格局的能力。

主题性书法展与笔情墨趣的表现

张 继(中国书协副主席、『征程』大展学术主持)

我认为,书法艺术创作中笔墨表现是其审美的核心要素之一。事实上,真正的书法艺术精品,无不是在传统、时代、个性的融会贯通中力求笔墨的精彩表现。笔墨表现与优秀书法传统本是融为一体的。刘熙载曾言『笔墨性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揭示了书法作品与创作主体内心世界这一关系。由于书者个性和审美情调不同,有的追求野趣,有的追求拙趣,有的追求清趣,有的追求柔趣,都能使莫名异趣跃然纸上。但是,当今有的书家包括个别资深书家在面对一些主题性创作,尤其是面对与国家大政方针相关的重要主题性书法创作时,似乎有异常反应,准确说有束手束脚之感。事实上,主题性书法创作,如果主题好、立意高、作品精,不仅能得到业界及社会认可,还会因其主题的历史性使其在具有较强的艺术价值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反之,若作品创作水平欠佳,即便具备很好的主题和立意,其总体价值也将大打折扣。当然,主题性创作及展览,由于文本和受众群体的因素,有时的确会对创作者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或者为创作带来更大的难度,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引起审美把握的动摇。况且有的主题性创作,还会有更多的规则及限制,自然是对创作者的综合检验甚至是考验。还有一些主题性书法创作,主办方并未提供现成的书写内容,还需书家根据主题自撰诗文,并要保证文本质量,这无疑又给书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之主题性书法创作确实有别于过去常规创作模式,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探索。

篆刻在主题性大展中的作用与意义

朱培尔(『征程』大展学术主持)

所谓的『主题展』,在很长时间停留在其有纪念意义的节点,按照书法家的级别或年龄在展厅中挂上他们提供的作品这样的初级层面,缺乏对于书法本体发展的思考。近年来,中国书法家协会围绕一系列有重要意义的活动与事件,在书法的主题性展览方面,立足书法本体发展,以策展和创作模式为切入点,以引领当代书法发展为目标,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得到书法界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些主题展,从书法家的选择、文本的产生,到具体的创作,尤其是在对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要求方面,再到每一件作品的把关、装裱等方面,无一不面面俱到,不放过每一个可能会影响整体的瑕疵。对于展厅的选择与作品的陈设,有空间的切割,多媒体的应用,有灯光与氛围的营造。这种新的书法主题性展览,可以使我们对『主题』有更好、更深刻的体验,从而引发对于书法艺术发展的进一步思考,并促使书法家提升创作语言与风格。例如不久前『征程』展中的篆刻作品,通过辅助的展具、灯光等对篆刻作品(包括原石、印花与手拓边款)的衬托,在体现篆刻之美的同时,使我们原来容易忽略的篆刻的痕迹——线条及其刀法,得到了完美的视觉呈现。因为用印泥钤盖出来的印花其实只是一个方面,所以篆刻展览,篆刻原件必须成为展览的主体,因为只有在这方寸之间的石头上,才能真正留下篆刻家创作过程中每一个值得回味的印记,留下他们在刀与石的碰撞过程中的情感与情绪。

总之,主题性书法展将会是今后书法展示的主要方式,重要的是要在对主题更好揭示的同时,使书法艺术得到升华。

猜你喜欢

主题性书家大展
文人匪事
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意义生产与传播效应——以山东“腰斩黄河写生活动”为例
战“疫”白河畔 人大展担当
“首届全国平面设计大展” 入会作品选登
杂说书家之性灵
第九届CIT大展已圆满落幕 热切期待明年第十届CIT大展
图案之于空间:概念性图案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2017年值得期待的海外艺术大展
大美不言 大朴不雕——记青年书家郭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