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找文物
2023-07-17
故宫里有什么?
你也许会说,有皇帝、皇后、公主,还有宫女……对,但远远不止这些,故宫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它们都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代表。
瞧!下面这两件价值连城的国宝,在故宫沉睡了千年……
金瓯永固杯
文物屬性:高12.5厘米,口径8厘米。杯金质,鼎式,圆形,直口。口沿錾回纹一周,一面中部錾篆书“金瓯永固”,一面錾“乾隆年制”四字款。外壁满錾宝相花,花蕊以珍珠及红、蓝宝石为主。两侧各有一变形龙耳,龙头上有珠。三足皆为象首式,象耳略小,长牙卷鼻,额顶及双目间亦嵌珠宝。
所属朝代:乾隆年间
文物价值:乾隆年间,清宫造办处制造了各式酒杯,其中不乏龙耳作品,且式样颇多,但这种以象鼻为足的作品却很少。
馆藏地点:目前所知存世的四件金瓯永固杯为伦敦华莱士收藏馆的金杯、鎏金铜杯各一件,两岸故宫金杯各一件。
一物一故事
公元1798年,乾隆已经88岁了。
除夕子时,在一片辞旧迎新的爆竹声中,他独自来到养心殿东暖阁的明窗前,缓慢地坐了下来。点燃了面前紫檀案长几上的“玉烛长调”,将屠苏酒倒入“金瓯永固杯”中,拿起毛笔,写下祈求江山社稷平安永固的吉语。这个庄严的仪式,始于雍正帝的“明窗开笔”,而这份庄重承载的是一位皇帝对家国天下的担当。
一只酒杯,为什么能成为祖传器物呢?这源于乾隆对金瓯永固杯的重视,他作为杯子的总设计师,亲自从全国3000名工程师中挑选了80名高级工匠共同设计。
乾隆不仅亲自设计,还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连下十几道圣旨监督工匠们修改,从制作工艺到造型设计都要求精益求精。
就在设计师们被反复“折磨”多次后,“金瓯永固杯”终于诞生了!
杯子虽然只有12.5厘米高,却用了500多克黄金。杯口铸“金瓯永固”“乾隆年制”篆书四字款,通体錾刻28朵缠枝宝相花,花纹间充盈皇家点翠工艺。
杯身镶嵌大小11颗珍珠、9块红宝石、12块蓝宝石、4块碧玺,可谓昂贵奢华至极。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文物属性:元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通高13.9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13.5厘米。炉铜胎,圆形,鼓腹,象首卷鼻耳,圈足。炉颈部浅蓝釉地,饰黄、白、红、紫四色菊花12朵。腹部宝蓝釉地,饰红、白、黄三色掐丝珐琅缠枝莲花6朵。其下饰莲瓣纹一周。此器釉质莹润,有的部分釉质呈玻璃般透明状,珐琅色泽浑厚谐调,富丽典雅。
所属朝代:元代
文物价值:元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是元代珐琅工艺的代表作。其腹部有红、白、黄六朵缠枝莲花,全部是掐丝珐琅。掐丝珐琅,明代称为“大食窑”或“鬼国嵌”,今人俗称景泰蓝。通常认为这种工艺于十三至十四世纪传入中国。因其工艺繁杂和造价高昂,主要收藏在宫廷之中,民间难觅其踪。
馆藏地点: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北京故宫旧藏器中的珐琅珍品。
一物一故事
提及掐丝珐琅脑海中瞬间会产生神秘、优雅、高贵、繁琐……的词汇,这个充满东方色彩的工艺其实就是如今我们所说的“景泰蓝”。
掐丝珐琅工艺起源于阿拉伯。这项工艺极其繁琐,要先在金属体上用细金属丝铆焊成图案,然后填入珐琅彩釉料,经高温成色后,磨光镀金而成。而这项技术之所以以“景泰蓝”命名,是因存世的掐丝珐琅器多有“景泰年制”款,因此,称之为“景泰蓝”。“景泰蓝”背后承载的是一个朝代,一位帝王的悲情一生。
“景泰”是明朝第七位皇帝朱祁钰的年号。明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率军南下攻明,边关告急。朱祁镇也就是朱祁钰的兄长,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贸然亲率50万大军“御驾亲征”,结果大败,朱祁镇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而后蒙古大军长驱直入,直逼北京。兵部侍郎于谦组织众人,拥立朱祁钰继承帝位,最终击退了蒙古军的进攻。第二年,朱祁镇虽被放回,但帝位已失。
景泰七年,怀恨在心的朱祁镇发动了“夺门之变”,夺回帝位,不久后朱祁钰去世。朱祁镇仅以亲王之礼将这位悲情的皇帝葬于北京西郊的景泰陵。
景泰皇帝在位的7年时间里,内忧外患不断,国力衰败,各类御用器的生产均陷入困境。但“景泰蓝”却以他的年号而扬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