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写话
2023-07-17邢建林
邢建林
一、案例背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写话作为第一学段的写作任务,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写话。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较为发达。在形象思维作用下,学生的“读图”兴趣远远大于“读文”兴趣。所以,在实施低年级写话教学时,教师需要立足新课标要求和小学低年级学生特点,应用多样方法引导学生看图写话,促使其产生写话兴趣,锻炼其书面表达能力。
二、案例主题
让学生学会写话是以图画为基础进行写话的活动。日常教学是学生进行写话的过程。在实施日常教学时,教师以阅读教学为依据,以教材文本中的插图为“工具”,应用多样方法引导学生看图写话。
三、案例过程
《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极具童趣,契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教材围绕故事内容,设置了相关插图,为学生提供了阅读文本和看图写话的便利。在课堂上,教师遵循读写结合原则,发挥插图作用,先引导学生看图写话,再引导其阅读,最后迁移阅读所得,完善写话内容,由此提升学生的写话水平。
在讲解第一自然段时,教师直接在电子白板上呈现第一幅插图(如下图):
结合插图内容,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观察这幅图画,你能从图中看到什么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大部分学生观察图画,发现相关内容。如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了玉米。”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了一只小猴子”。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一只扛着玉米的小猴子”。教师及时评价鼓励学生的良好表现,并就此追问:“你看到的玉米是什么样的?”“你看到的小猴子是怎样的呢?”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继续观察图画,深入探索图画细节,发现许多不同内容。如“玉米长着红须,个头挺大。”“小猴子很是高兴,笑得连眼睛都弯起来了。”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教师追问:“小猴子这么高兴,那么,它是怎样扛着玉米走路的呢?是慢吞吞的吗?”此时,学生借助生活經验,联想自己高兴时的言行举止,继续描述:“小猴子很高兴,扛着玉米,一蹦一跳地往前走。”教师肯定学生描述的内容,并鼓励他们继续阅读文本内容,看看作者是如何进行描述的。在兴趣的作用下,学生自读文本,了解作者描述的插图内容。教师继续提出问题:“作者是如何描绘玉米的呢?”学生借助以往的阅读经验,将视线集中在“又大又多”上,顺其自然地积累语言知识。接着,教师发问:“对比大家描述的内容(在电子白板上呈现相关内容)和作者描述的内容,你们觉得谁描述得好呢?”通过比较,大部分学生发现自己描述的内容较好,因为描写详细。教师表扬学生的看法,并就此做出总结:“在看图写话的时候,要认真观察图画,发现细节内容,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这样才能写好句子。”大部分学生感受到课堂学习良好氛围,自觉参与进后续教学活动中。
在组织后续教学活动时,教师按照如此方式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学完整篇课文后,学生不仅理解了文本内容,还储备了语言知识。于是,教师把握时机,在电子白板上呈现全部插图,引导学生一边观察插图,一边回忆文本内容,梳理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在学生梳理后,教师提出写话任务:“请大家观看插图,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每一幅图的内容,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在此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迁移阅读经验,组织语言。在学生写话的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具体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例如,有的学生在描述第二幅插图时,写道:“小猴子看到桃子很高兴。”教师就此进行引导:“你是怎样看出小猴子很高兴的?”学生自主地将视线集中在小猴子身上,从肢体动作看出高兴。教师继续引导:“小猴子的手是什么样的?脚是什么样的?”此时,学生陷入沉思状态。教师把握时机,教给学生一个新词语:“手舞足蹈”。学生联系小猴子的表现,轻松地理解手舞足蹈的含义,并将其应用到写话中。
在规定时间结束后,教师搭建展示舞台,鼓励学生毛遂自荐,读出自己书写的内容。在学生阅读时,教师认真倾听,发现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完善建议。
四、案例反思
实践证明,学生通过体验这样的写话活动,不仅深入地理解了文本内容,还因说话、写话,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尤其积累了写话经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看图说话水平。鉴于此,在实施小学语文低年级写话教学时,教师可以如此引导学生:
1. 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阅读和写作关系的实践体现,也是教师实施语文教学的良好方法。其中,阅读可以辅助学生储备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方法,积累写作经验。写作可以使学生“反哺”阅读,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教材插图是学生写话的依据。部编版教材为每篇课文设置了相应插图,为学生提供了读图便利。所以,在实施看图说话教学时,教师不妨立足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利用教材插图,引导学生说话、写话,促使其做到读写结合,理解阅读内容,学会说话、写话。
2. 指导说写
教师是写话教学的实施主体。指导说、写是教师主体性的具体表现。看图说话、写话以读图为基础。尤其在读图的过程中,学生要把握细节内容,继而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课堂提问是教师指导学生的具体方式。在课堂上,教师结合图画内容,不断提问,驱动学生走向图画细节,奠定说话、写话基础。例如,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按照有什么—什么样的顺序,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按照整体到细节的顺序观察图画,发现描述点,进而自主描述。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表扬学生,并不断追问,促使其详细描述,切实掌握图画内容,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3. 鼓励写话
写话是以读促写的具体表现。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学生与教材插图“互动”,借助直观图画了解故事内容,积累语言知识,为进行写话做好准备。教师把握时机,组织写话活动,鼓励学生迁移阅读所得,组建语言,积极写话。通过体验看图说话活动和阅读活动,大部分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写话兴趣,储备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在进行写话时,学生主动发现细节内容,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在描述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书面表达能力,还加深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综上所述,在实施小学语文低年级写话教学时,教师可以秉持读写结合原则,以阅读为基础,有方法地引导学生经历看图说话、写话活动,使其在理解阅读内容的同时,积累写话经验,增强写话欲望,为实现有效写话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