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阅读: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然追求
2023-07-17李昭婷
李昭婷
二十一世纪是彰显人类个性、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因此最有效的阅读无疑是个性化阅读。个性化阅读更尊重学生的情感诉求,更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因此会带给学生更加深刻的印象。鉴于此,本文将以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为基础,从四个角度深入剖析个性化阅读的相关策略。
一、准确定位,以生为本
伴随着新课改实施的逐步深入,教师务必准确定位自身的教学身份。换言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引者。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师一方面需要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也需要以指引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活动中。因此,在实施个性化阅读过程中,教师不应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过多干预,而是应当给予适当的思路点拨,鼓励学生从自身的经验出发解读文本。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雨》一文时,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应积极引导学生,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阅读并剖析文本。作者将“秋天的雨”作为核心串联点,将秋天出现的各色美丽风景巧妙连接,为每一个读者展现出秋天的美。借助文本中的描写,教师可适当点拨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想一想自己生活中经历的秋天,是否也如作者描绘的那样,自己是否认真观察过“秋天的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课堂互动,和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鼓励其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谈一谈对秋天的印象。在这个环节后,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梳理“秋天的雨”的相关特征,再想一想“秋天的雨”还有哪些更为有趣的特点。在个性化的阅读中,学生分享自己的独特见解,也能聆听其他学生的发言,这给他们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文本阅读视角,从而使整个课堂更有思辨意味。
二、注重沟通,双向互动
阅读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和文本沟通的空间,每个学生在阅读文本以后都会形成一定的个性化见解,而教师此时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将自身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的真切感受以及想法及时和他人共享。因此,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使学生的思维得以碰撞,迸发出美丽的思维火花。而在这个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既有机会展示自我,更有机会聆听他人,对文本解读的视角也会时时转换,从而令语文课堂更加灵动。
例如,虽然有很多文章描绘过四季之美,但《四季之美》这篇文章的创作视角非常特别,通过黎明、清晨、黄昏以及夜晚展现四季的不同风貌以及变化,使读者由此及彼,从四季的表象探寻其内在,进而联想到人生的变化规律。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既需要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品读,更需要激发其对文本内容的思考:四季之美究竟美在何处?自己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小组互动和课上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四季的独特感受以及体验,说一说:四季留给自己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自己最喜欢四季中的哪些景象?自己曾经历过怎样的四季?学生可以结合四季的总体印象去谈,也可以结合某一个特定的季节。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因此他们对四季的感悟也是不同的,而在这个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随着不同的观点碰撞,学生将对四季、对人生产生更加全面的看法和认知。
在个性化阅读过程中,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也可以和其他学生讨论、互动。这样教师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认知,使语文课堂更加灵活、生动,耐人寻味。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可以为个性化阅读提供有效的平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激发其阅读兴趣,丰富其阅读体验。创设和文本内容高度契合的情境,不仅可以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全身心沉浸在课堂中。需要注意的是,情境教学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也具备多元化的创设角度。教師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实物情境、游戏情境以及音乐情境等,并可结合文本内容灵活选择,争取构建更具灵性的语文课堂,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实施更加顺利。
例如,《夏日绝句》是李清照晚年时期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同样是理解李清照晚年创作心态的重要作品。在教学此诗时,为了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诗歌内涵,教师需要从诗歌的创作背景入手,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如果只是单纯地讲解诗歌背景,未必能吸引其注意力。因此,教师不妨利用多媒体设施为学生播放一段“楚汉相争”的影视化片段,让学生从直观的角度了解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之间的历史争斗,让学生了解“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这样,学生将对这段波澜诡谲的历史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在了解这段历史的基础上,教师再为学生讲一讲李清照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其创作这首诗歌的重要渊源,学生就会明白:李清照为什么推崇项羽?为什么替这位落败的英雄惋惜?她究竟惋惜的是什么?她究竟愤怒的是什么?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如此一来,整首诗歌的讲解才会更加深入到位,而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才会真正实现。
针对语文阅读学习,由于一些文章体裁相对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如果直接教学,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创设情境可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其对知识充满期待。
四、尊重感悟,注重反馈
阅读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及内涵,而一个人的阅读素养又可以展现出其鉴赏能力以及知识涵养。每个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这些家庭有着不同的背景和教育环境,而这些因素都在显而易见地影响着学生的阅读情况。作为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并尊重其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的个性化感悟——不论这种感悟是深刻的还是肤浅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教师都应当重视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的反馈并进行有效的引导,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效果。
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教师在组织阅读活动之前,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这篇课文探讨的是地球,那么你认为地球对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同时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回归文本,去字里行间思考和探索。虽然对于茫茫宇宙而言,地球是微不足道的,甚至是极为渺小的,但它对于我们人类而言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我们每一个人赖以生存的家园。一个人想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容易,需要充沛的水资源,需要光资源,还需要各项能源,缺一不可。地球可以提供给我们丰富的森林资源、大气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水资源,这是我们人类生存的保障。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将产生各种各样的思考,也会形成各种各样的见解,因为这个问题相对宽泛,并没有统一的答案,学生可以基于自身的立场去解读、去感悟,只要自圆其说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还需要组织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尽管学生的观点可能相对粗浅,但这些观点是非常宝贵的,可以视作是学生思辨的萌芽,对其阅读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学生分享以后,教师需要对其中有趣的、优质的观点及时进行总结和梳理,提升学生对文本的认知层次。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反馈,珍视他们的每一个观点。尽管这些观点未必面面俱到,甚至可能不尽如人意,但这样的表现同样值得欣喜,因为它意味着学生真正参与课堂中,是其个性释放的有效展现。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个性化阅读无疑是新的教学方向,更是教师应积极响应的教学趋势。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得以释放,心智得以发展,审美得以提升,自主性得以彰显。总之,通过个性化阅读,学生的阅读素养得以迅速提升,这有利于其成为真正会读、善读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