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夏玉米生产现状及晚收高产栽培技术
2023-07-17龙素霞
□文/龙素霞
玉米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粮食作物,也是世界上总产量最高的农作物,栽培历史悠久。因其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用途广泛,栽培面积也较广,在我国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玉米不仅营养丰富也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除食用外,还被用作饲料或工业原料进行加工,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工领域,生产前景十分广阔。随着科技的进步,玉米的加工种类更加多样化,在满足人类需求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地位越来越重要。作为玉米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玉米的生产情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因此,玉米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用巨大。
一、河北省玉米生产现状
河北省的自然条件十分适合玉米的生长发育,是我国玉米的主产省份之一。除张家口坝上地区由于气候原因无法种植外,其他地区均可种植,播种面积和产量常年稳定在全国播种面积和产量的10%左右[1]。2020年河北省玉米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为341.71 万公顷和2051.8 万吨,占全国玉米播种面积和总产量比重约为8.3%和7.87%;单产6005 千克/公顷,相当于全国玉米平均单产的95.1%[2]。
(一)玉米播种面积变化。从图1可以看出,2011年~2020 年河北省玉米播种面积走势先增后降。2011 年~2016年播种面积逐年增加,从2011年的326.47万公顷增长至2016年的369.61万公顷,2016年播种面积为近十年的最高值,2017 年~2020 年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播种面积降至340.82 万公顷后稳中有升,缓慢上升至341.71 万公顷。虽然这十年间播种面积先降后升,但是总体相比面积是增加的,2020 年比2011 年播种面积增加了4.67%。
图1 2011年~2020年河北省玉米播种面积
(二)玉米总产量的变化。从图2可以看出,2011年~2020 年河北省玉米总产量上升趋势缓慢,且有两次波动。2011 年~2017 年总产量稳中有升,由2011 年的1823万吨增长至2017 年的2035.5 万吨,2017 年~2020 年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总产量上升至历史最高点2051.8 万吨,比2011年玉米总产量增加了12.55%。
图2 2011年~2020年玉米总产
(三)玉米单产的变化。从图3 可以看出,2011~2020 年河北省玉米单产总体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2011年~2015 年单产稳中有降,由2011 年的5584 千克/公顷降至2015 年的5193 千克/公顷,2016 年~2020 年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2020 年玉米单产上升至近些年的峰点6005千克/公顷,比2011年玉米单产增加了7.54%。
图3 2011年~2020年玉米单产
二、玉米的增产潜力
作为C4 作物,玉米的光合效率比稻麦高2~3 倍,是粮食作物中产量潜力最大的作物。河北省地处黄淮海夏播玉米区,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我国夏玉米的主产区。截至目前,我国夏玉米高产示范田单产的最高纪录是21042.9 千克/公顷[3],而河北省夏玉米单产的最高纪录只有14421.3 千克/公顷[4],约为全国单产纪录的68.53%。此外,根据最近几年品种审定区域试验的产量表现来看,河北省夏玉米区单产为9300 千克~11100 千克/公顷,实际生产水平与之相比,仍存在约1500 千克~2200 千克/公顷的差距。可见河北省夏玉米的产量还有较大的增产潜力,需根据品种特性等改进栽培技术,以挖掘潜力进一步提高单产。
三、夏玉米晚收增产栽培技术
(一)选择综合抗性好、增产潜力大的中晚熟耐密紧凑型品种。好种才能出好苗,品种是影响产量的一个关键因素,播种前应因地制宜地选择优良杂交品种。首先,不同种植区域应根据本地的气候特点、地力等因素选择综合抗性好、增产潜力大的耐密紧凑型品种,这是实现玉米高产的前提;其次,要选择生育期稍长的中晚熟品种。由于近些年气候变暖的影响,使得玉米生长发育速度变快,生育期缩短造成了产量的降低,选择生育期长的中晚熟品种有助于充分利用光热条件、延长玉米生育期、增加粒重,达到玉米高产的目的,因此,选择生育期长的中晚熟玉米品种也是获得高产的保证。
(二)适时早播、保证播种质量。夏玉米早播是夺取高产的关键,俗话说“夏播无早,越早越好”。夏玉米早播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而且能有效促进根系生长使植株健壮,减轻病害。因此夏玉米播种宜早不宜迟。提高播种质量,达到一播全苗、苗齐、苗匀、苗壮是玉米高产优质栽培的基础。小麦收获后可直接铁茬播种,充分利用积温。一般播种深度4~6 厘米为宜,黏质土适当浅播,沙质土适当深播。播种密度可根据玉米品种特性来选择,晚熟种宜稀,早熟种宜密;紧凑耐密品种适当加大密度,平展大穗型品种适当降低密度。播后要看土壤墒情,如果缺墒要及时浇水,保证出苗整齐。播种量则需要依据种子大小和种植密度确定,一般30 千克~45 千克/公顷。
(三)加大种植密度,提高群体整齐度。加大种植密度是提高亩穗数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环节。玉米种植密度与品种、土壤肥力、株型特点有关,生育期短、株型紧凑、土壤肥力高的应适当密植,生育期长、株型松散、土壤肥力差的则应降低种植密度。一般情况下,高产田密度一般为67500~75000 株/公顷,比普通生产田密度要高20%以上。有研究表明:夏玉米播种密度在67500~75000 株/公顷时产量最高,且该密度范围内穗粒数与千粒重较高[5]。新疆奇台总场示范田的研究也表明:提高种植密度可使得亩穗数和单穗粒重均得到增加。
“全苗”是玉米高产的基础,“苗齐”“苗壮”则是高产的关键。由此可见,群体整齐与否是决定玉米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玉米群体整齐度的高低主要与播种质量及土壤墒情等有关,这些因素会导致群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并最终影响产量的高低。这就意味着,只有提高播种质量和幼苗整齐度才能提高群体的整齐度,而精量播种恰好是提高播种质量和幼苗整齐度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今后玉米高产的发展趋势。
(四)优化施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在提高种植密度的同时,要相应提高肥水供应水平,玉米高产的实现需要投入相应的肥水。高产田施肥可遵循:“调氮壮株、增钾控倒、配微防衰”的策略。氮肥分三次施用,底肥、穗肥和花粒肥。底肥施入总量的40%以保证幼苗稳健生长;穗肥是最重要的施肥时期,应在大喇叭口期深施以促果穗发育、提高结实粒数,可施入总量的40%;施花粒肥主要是为了保证籽粒灌浆,可在抽雄到吐丝期施用施入20%。拔节期忌追施氮肥,容易造成植株倒伏,适当增施钾肥可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
夏玉米生长与雨热同季,穗期处于降雨高峰季节,正常情况不需浇太多水,但也要注意避免在需水关键期遭受干旱威胁。夏玉米在播种和后期籽粒成熟期水分略有不足,因此,除满足播种出苗所需水分外,还应保证大喇叭口期至抽穗开花期的水分供应,该时期是夏玉米的需水临界期,土壤水分应保持在田间最大水量的70%~80%,如果缺水会造成大幅度减产,一定要及时浇水。遇强降雨时也要及时排水防止倒伏。
(五)适当晚收,提高产量。玉米最佳的收获时期为苞叶干枯、籽粒乳线消失,此时收获玉米产量最高,但多种原因导致生产上收获时普遍不能达到此标准。要想实现高产,可通过适当延后收获时间,促进茎叶养分向籽粒转移,达到作物增产增效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延长10 天左右进行收获为宜。有研究表明,在气候条件能够满足夏玉米成熟的条件下,适当晚收可增加其潜在产量[6];也有研究表明,玉米适当晚收可增加粒重。每晚收1 天,玉米千粒重日增加4.6克,日增加产量9.37 千克/亩[7]。可见适当晚收,能进一步促进籽粒灌浆速度提高粒重,也是夏玉米实现高产目标的重要措施。而小麦适当晚播也可防止冬前旺长,减少冬前耗水、耗肥,提高抗冻能力,进而实现全年节水、省肥、高产、高效,达到周年最大的潜在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