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运行管护的实践
2023-07-17秦梅
□文/秦梅
白银市H 灌区一直以来采用纯井水灌溉,目前已经建成运行的机电井有1210 眼,且均安装有智能取水计量配套设施;U形斗渠长1047.18公里,可同时为7.23万亩的农田提供灌溉水服务,输配水干支管道984.01 公里;建成日光温室1985座,以上现状农田水利设施完好率为81%、利用率为83%,灌区灌溉水利用率为84%。灌区现有农田水利设施以水管所为管理主体,主要实行群防群护、专业指导的管理模式。
一、灌区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运行现状
为保证灌区现有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良好运行,灌区水管所在结合灌区运行实际及周边灌区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主要进行了以下方面的改革:
(一)明晰水利工程设施产权。为贯彻落实工程运行管护任务,保证农田水利工程设施高效率运行,灌区水管所依据《关于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水建管[2013]169 号),展开资产核查及产权界定等工作,将灌区全部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权移交至用水协会,并促使产权方和使用方签订工程运维管护协议书,以健全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
(二)严格管理制度,落实管护责任。在灌区范围内建立起“两管四护一固定”的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管理制度以及水管单位领导包站、职工包片的管理模式[1]。其中,灌区水管所及下设的水管站是现场指导者,用水协会是管护任务的具体责任人,受益小组是具体养护主体。乡镇级水管站和各用水协会和用水户订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协议,并对设施运行管理展开指导。农民用水者协会在现代农田水利设施监管养护中发挥着主体作用,通过加强地方政府、用水协会及水管单位之间的联结与配合,形成合力,不断探索水权控制与设施管护的联动机制。
(三)保障管护经费。该灌区主要通过向用水户收取协会会费、取得区级财政补助等方式筹集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运行管护费用,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资金的使用和分配。协会会费主要依据水权面积核定,水权面积分为3000 亩以下、3000~5000 亩、5000 亩以上三个等级,年收费标准分别为3000 元、4000 元和5000 元;区级政府则依照协会等级,划分一类、二类及三类协会分别按照协会会费收费标准的60%、50%及40%予以财政补贴。
(四)健全运维制度。灌区水管部门为强化灌区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管护,确保基础设施良性运行,长期发挥效益,先后制定出《灌区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运行管理制度》《农井渠道管理及维护制度》《机井自动计量设施运行管理办法》等系列管理制度,并赋予水管站包片人员相应的自主管理权限,由其展开管辖片区内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巡查、运维等日常工作,监督、督促片区内用水协会、用水户自觉遵守相关制度。
二、灌区农田水利设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笔者对该灌区运行现状的深入调查,灌区地处我国西部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部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较早,施工工艺和管理技术落后,存在水资源浪费,灌溉效率低下等问题,无法满足当前节水灌溉要求;地形地貌复杂且既有工程设施缺乏科学规划,持续性资金投入机制缺失。
灌区部分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存在严重渗漏,越来越无法满足日常农田灌溉需求。该灌区4 条主干渠总长度为30.8 公里,均于20 世纪90 年代建成,且基本为干砖砌筑的梯形渠道;分支渠道共有63 条,总长度为121.34 公里,其中衬砌沟渠占比仅为42%,剩余分支渠道均为土渠。经过长期运行,目前已出现严重的老化、衬砌板断裂、渗漏等病害。近年来,对13.2 公里长的主干道展开修复完善,但其余渠道病害问题并未得到改观。
财政对灌区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补助基本以骨干工程设施为重点,再加上区级财政自身困难,导致灌区管护经费缺乏有效保障[2];此外,农民用水户因受传统观念的约束、农业收入相当有限等原因,在集体工程设施建设及维护方面投资投劳的积极性不足。灌区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固定投资完成额变动情况见图1,由图可知,灌区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完成额增长速度较快,但其中固定投资完成额严重不足。
图1 灌区农田水利工程设施投资完成额比较
三、管护思路
(一)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当前,国内大中型灌区大多实行将政府投建的水利工程设施适时移交用水户协会的做法,明确用水小组的使用权;而对于早年筹建且运行时间较长的农田水利设施,则在农业局、税务局等相关部门展开资产评估、明确工程价值的基础上,分别确定工程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而向用水户协会和使用者颁发工程设施所有权证和使用权证,签订管护使用协议,明确管护主体[3]。将这种成功做法引入灌区后,农田水利工程设施所有权仍划归用水户协会,而使用权则可以承包、股份合作、租赁等形式分配至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
(二)拓宽筹资渠道。应建立起各级财政牵头并分比例补助,带动受益用水户投入,并从土地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充实灌区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管护基金的多元化筹融资体系。实行先修后补,用水户协会申请,乡镇级水管单位审核验收的财政账户支付办法。持续深化农业水价改革,在末级渠系水价成本中充分考虑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管护费用,通过协商定价,保证工程运维管护开支。
(三)构建农田水利工程设施长效管护机制。结合发达国家经验,应将灌区水管单位列为一类或二类事业单位,实行定员定额制度,将水管单位运行经费及人员经费均纳入国家财政,并对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运维费用实施全额补助,加大技术支持。
四、结论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工程设施是灌区农业发展所必需的基础条件,为保证灌溉效率,必须在构建完善的工程设施体系的基础上,加强管理维护。白银市H 灌区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拓宽筹资渠道,构建长效管护机制等角度出发,以强化地方财政在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方面的主导责任,凸显农业用水户协会在工程设施运行管护方面的主体地位,促进灌区基础灌溉工程运行及管理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