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速公路施工危险源的辨识探讨

2023-07-17郑华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3年12期

郑华

摘要 高速公路建设环境复杂、不安全因素较多,施工过程中极易产生安全事故。为有效降低施工安全风险,保证公路建设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加强高速公路施工危险源辨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对高速公路施工危险源辨识的研究,文章从项目施工危险源诱发事故的基本原理、危险源辨识依据、原则及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通过具体工程实践,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实施辨别,提出了科学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旨在为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 高速公路项目;危险源识别原则;识别方法;辨识流程;重大危险源清单

中图分类号 U415.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6-8949(2023)12-0171-03

0 引言

科技实力的逐步提升,使得高速公路建设日益完善,有效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由于高速公路施工环境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加之施工安全管理体制不完善,极易产生安全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如何科学辨识施工危险源,降低施工安全风险,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重要难题。因此,该文重点针对高速公路施工危险源的辨识展开探究,具有重要意义[1]。

1 高速公路施工危险源致灾机理

1.1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二十世纪初,丹麦科学家吉布森提出了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表示一切事故伤害的根源在于能量的失控,人们通常状况下会利用科学手段对能量加以管控,使其为人们的生产建设服务,但若掌控不当,一旦能量外泄,便会造成安全事故[2]。其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1.2 轨迹交叉理论

轨迹交叉理论由日本科学家厚生劳动省提出。这一理论表示当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独立运行时,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产生碰撞,当能量传递至人体之上,便会导致事故发生[3]。其理论模型如图2所示。

1.3 因果连锁理论

因果连锁理论由美国海因里希率先提出,表示事故伤害和各相关因素间存在连锁效应,具体包括人为失误、遗传与环境、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与伤害等。其理论模型如图3所示。通过模型能够看出,人为失误是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关键因素。

2 高速公路施工危险源辨识分析

2.1 高速公路施工危險源辨识的依据

高速公路项目施工阶段危险源辨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其基本依据见表1。

2.2 高速公路施工危险源辨识的原则

(1)统一性原则:高速公路施工工艺复杂,工序繁多,但存在诸多相同或类似施工工艺,应坚持统一性原则,识别具有共同特征的危险源。

(2)科学性原则:科学健全的安全管理思想,是进行安全事故预报和评估的基础,也是高速公路危险源识别的基本保证。

(3)系统性原则:高速公路危险源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应坚持系统性原则,统筹全局,综合考虑。

2.3 高速公路施工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危险源辨识方式众多,主要包括安全检查表法、作业危害分析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具体内容如下:

(1)安全检查表法(SCL):是危险辨识的最基本方法。此方法主要根据检查表中罗列内容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排查,并详细记录存在的安全隐患。该方法系统性和完备性较强,对危险源的辨识较为全面,但此方法仅适用于定性分析,而且仅适用于对已有事物的分析。

(2)作业危害分析法(JHA):又被称为作业安全分析法,主要是对作业过程实施全面分解,并对各环节潜在风险实施评估,全程由专业人士负责实施,从而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此方法针对施工中的所有环节实施分析,内容较为全面、准确,但由于全程由专业人士参与探讨,因此需投入较多的人力资源。

(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此评价法重点针对工作人员在可能发生危险的情况下施工时所实施的量化评价法。其危险性评价等级分值D计算公式如下:

D=LEC (1)

式中:L——事故发生概率;E——人体置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事故造成的损害;D——危险等级分值。LEC评价法实施性较高,且通俗易懂,可对危险源实施量化评估,但不能准确确定事故产生原因及概率,主要根据工作人员自身经验确定,偏差较大。

3 高速公路施工危险源全过程辨识

高速公路建设中危险无处不在,各个施工环节均可能产生安全事故,因此,高速公路建设中需实施全过程危险源辨识。主要包含施工前、中、后的危险源辨识。详细内容如下:

3.1 施工前的危险源辨识

该环节是危险源辨识的预测阶段,主要在项目正式动工前,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源初步了解。具体任务为识别每一道工序、流程、部位及安全管控要点上容易产生意外事故的关键点,并预测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基本流程如图4所示。

3.2 施工中的危险源辨识

该环节危险源辨识主要是在前期准备环节危险源辨识完成的条件下实施的。危险源归类时,不仅要按照危险源信息库进行划分,同时还要根据施工前辨识出的危险源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更加深入地辨识,并结合辨识结果对危险源清单加以完善。此阶段危险源辨识流程如图5所示。

3.3 施工后的危险源辨识

此环节危险源辨识主要发生于公路项目建设完成后,具体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安全管控资料、事故处治资料等进行收集和整合,补充项目建设各环节的危险源辨识清单。此外,将项目建设时已产生及未产生的危险源录入信息库,为后续工程危险源辨识提供理论依据。施工后危险源辨识流程图如图6所示。

施工前、中、后三阶段危险源辨识流程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危险源全过程辨识充分彰显了其动态性特征,能够实现对危险源辨识清单的实时更新和补充,保证其准确性与可靠性,提高风险应对效果。

4 某高速公路施工危险源辨识分析

贵阳至黄平高速公路延伸段全长8.33 km,该合同段共有填方4段、挖方高边坡5段,最大开挖边坡为7级,最大开挖高度73.02 m;填方路基最大填筑边坡为5级边坡,最大填筑高度47.45 m;全线的土石方弃方较多,土石方调配根据就近原则进行。施工内容:该项目路基工程设计开挖土石方3.54×106 m3,回填土石方2.87×106 m3,边坡防护面积1.47×105 m2,各类挡墙3.5×104 m3,抗滑桩215根,钢管桩42根;桥梁22座,其中大桥11座,中桥3座,匝道桥7座,天桥1座,长隧道1座;涵洞(通道)6道;互通2处。

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对各方面因素实施分部分项工程划分,利用对项目施工全过程的危险源辨识获得科学完善的危险源辨识清单,并通过LEC评价法对辨识出的各种危险源实施综合评估,从而得出风险等级较高的重大危险源,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确保风险始终可控,最大限度地保证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辨识清单如表2所示。

5 结语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实施危险源辨识,能有效降低施工安全风险,保证施工人员生命安全。该文基于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轨迹交叉理论和因果连锁理论,详细分析了公路项目施工危险源诱发事故的基本原理,根据危险源全面辨识基本理念,设计了危险源全过程辨识流程,具体包括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3个阶段的危险源识别技术,并以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为工程依托,对其重大施工危险源进行了辨识,形成了重大危险源辨识清单,提出了应对措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田明, 王建洪, 肖羚, 等. 基于危险源辨识方法的公路堆积体边坡风险等级评估[J].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0

(4): 81-86.

[2]蒿永强. 大型高速公路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控制[J]. 云南水力发电, 2020(7): 140-142.

[3]孔余江.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研究[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9(8): 177+179.